時間:2024-04-11 10:26:19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健康教育的本質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一、人格特質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
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經是一個毋庸置疑的話題。這不僅是因為大學生仍然處于青年期的發(fā)展階段,需要了解自身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掌握科學的心理保健方法,減少成長的煩惱,發(fā)掘自身的潛力,以此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因為大學生也處于即將走入社會的準備階段,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參與心理健康活動,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完善自我心理素質,以此保證他們順利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從個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來看,心理健康素質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的最重要的內在資源,需要教育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
心理健康素質作為大學生最重要的內在資源,其內涵包括很多,但其中的核心內容是“人格特質”。人格是人的性格、氣質、能力、需要、興趣、價值觀等心理特征的總和,代表一個人的一貫行為傾向和生活態(tài)度,是一個人慣常的行為模式。當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以某種心理特征固定下來,并帶有經常、穩(wěn)定的性質的時候,人格就形成了。人格總是影響著一個人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對具體事物的反應,決定一個人特有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也包括對其自身的認識和態(tài)度。由此可以看出,人格主要是研究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的態(tài)度及行為表現(xiàn)特征,通常多指一個人的性格(氣質、能力、需要、興趣、價值觀)。有句廣為流傳的諺語高度概括了性格與人的發(fā)展關系:“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毙愿駴Q定命運,即,人格影響和制約著一個人的發(fā)展與成就。所以,培養(yǎng)和塑造健康的人格特質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
人格特質是指人格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及行為特征,如,自信心、責任感、同情心、自制力、感恩、理解、關懷、尊重等。健康人格之“健康”是指人格特質中的那些積極的態(tài)度及行為特征,是相對于一些消極的態(tài)度及行為特征而言,如認真與粗心、負責與推諉、守時與拖延、熱情與冷漠、自信與自卑、堅持與放棄、自制與散漫等都是積極與消極的人格特質的對立表現(xiàn)。因此,所謂健康人格是指由樂群性、穩(wěn)定性、自律性、上進心和創(chuàng)造力等人格特質所組成的集合體。
教育的出發(fā)點是“以學生的成長需要為中心”。眾所周知,“以學生為中心”是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所首倡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變式,其要點在于針對傳統(tǒng)教育只重視知識教育,并把學生僅僅看作被動受教育者。羅杰斯主張學生是一個完整的、有情感的、有大量積極潛能的人,而學習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習者實現(xiàn)內在潛能的過程。業(yè)內學者J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操作上的意思應該是“以學生的成長需要為中心”。針對大學生來說,大學生的成長需要是指“有利于其個人和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而理論研究及社會實踐表明,大學生要實現(xiàn)個人的持續(xù)發(fā)展是離不開以下核心人格特質的,那就是:理想、愛心、上進、自信、誠信、教養(yǎng)、共情、負責、自律、合作、創(chuàng)造力、健康成長的意識與能力等。因此,作為人格特質培養(yǎng)主要途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必須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一些更為靈活而深刻的教育和教學方式影響學生,幫助學生較為全面地具備上述核心人格特質,使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的最后教育階段,擁有個人持續(xù)發(fā)展的潛力、獲得幸福的能力、健康成長的動力。
二、電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
電影,也稱映畫,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現(xiàn)代藝術,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其獨自的藝術特征。電影在藝術表現(xiàn)力上不但具有其他各種藝術的特征,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極強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他一切藝術的表現(xiàn)手段,而且影片可以被大量復制放映。電影文本是電影符號用語,是對當代一般哲學解釋學和結構主義符號學的基本概念――“狹義文本”作廣義使用的一種方式。狹義文本專指純粹語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語言組合體,也叫話語。廣義文本指任何在時間或空間中存在的“能組織體”,如詩歌文本、小說文本、戲劇文本、樂曲文本、舞蹈文本、繪畫文本、電影文本等。
電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過電影展示和觀看,從電影文本中(電影的主題和內容)發(fā)掘出和心理學相關的理論,創(chuàng)造一種從心理學角度觀察、思考、討論人生與自我的視角與情境,使學生得以完成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自我的任務,并最終實現(xiàn)完善自我、自我成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電影文本之所以能產生這樣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在于其具有一些獨特優(yōu)勢。
1.趣味性
與聽講座、上課、看書這些形式相比較,電影的趣味性更強,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更容易引起人的興趣,是因為在所有與人密切相關的學科中,心理學是最直接的研究人、分析人的學科。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榮格認為:“在我看來,自我是一種情結。當然,我們所珍愛的最親近的情結就是我們的自我?!边@樣看來,人們對從心理學角度看電影有一種特殊的興趣,本質上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因為電影可以讓我們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2.形象性
電影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所以電影能充分調動人的現(xiàn)場視覺、聽覺的注意力并高度集中于電影畫面,產生“目不轉睛、全神貫注”的觀看效果,同時,又因為電影可以運用“蒙太奇”的組接技巧,使電影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拍攝制作出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jié),調動觀眾的記憶、思維、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使其關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人物命運的變化,產生“同喜同悲、沉醉其中”的觀看效果。
3.教育性
電影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和完善自己的最安全、最直觀、最生動、也最吸引人的方式。所以,電影文本作為一種媒介,它的教育效果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電影展示,提供一種觀察與思考的背景。電影的內容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反映的是人們熟悉的社會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電影中的人物性格塑造是否鮮明生動既是電影編劇和導演追求的目標,也是打動和影響觀眾最主要的因素。一部成功的電影帶給觀眾不能忘懷的感動,常常是來自對主人公性格和命運的觀察和思考,如,主人公的勤奮、上進、堅持、責任感促成了學習和事業(yè)的成功;主人公的愛心、誠信、寬容、無私成就了一段美好的愛情;主人公的熱情、幽默、開朗、樂于助人贏得了眾多的朋友。所以,電影的選擇性很重要,電影文本的主題和內容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對觀眾的影響截然不同。
(2)充分運用團體動力建構一種共同學習與成長的氛圍。“團體動力”是團體心理輔導理論中的名詞,是指借助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實施心理教育的過程。電影是一種需要群體觀賞的藝術,在同一空間內觀賞電影的過程中觀眾的情緒會相互感染,每一個觀眾的情緒都會受到群體氣氛的影響。這種影響作用運用于學校心理健康的電影文本教育活動中,就會轉化為班級的團體動力對學生個人的影響作用。當班級團體共同觀賞一部電影時,學生之間的情緒感染已經形成了一種氣氛,但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觀影后,必須完成相關問題的討論和分享,這就為學生建構了一種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氛圍。在班級團體中,學生民主參與討論,碰撞交流思想、分享體會感受的過程,就是同學之間相互影響的團體動力的充分體現(xiàn)。
(3)在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完成對他人和自己的深入認識和了解。大學時期是人的認知需要最為強烈的時期,因此,心理學理論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當前的求知需要,有效引導學生的深度思考,激發(fā)學生認識他人和自己的動機,明確自我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的個人成長目標;另一方面,心理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是持續(xù)發(fā)揮的,因為理論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能力,因而能對學生的心理成長做出持續(xù)的貢獻。所以,在電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心理學、心理衛(wèi)生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非常有必要,這些理論可以在課堂上結合設計的電影問題討論進行滲透性講解。
(4)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心理資源,在欣賞他人的故事中為個人的成長奠定基礎。心理發(fā)展的動力源泉是人的需要,大學生的心理需要是認識社會、思考人生、發(fā)展自我,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充分調動學生“找自己、做自己”的這一內在心理需要,努力激發(fā)學生“尋找自己、定位自己”的動機。電影文本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它成為大學生非常喜歡的傳媒形式之一,所以,善于充分利用電影文本這一教育資源,并通過電影文本的“示范性”(電影中的人物對觀眾的影響作用),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在欣賞他人的故事中“尋找自己、定位自己”的動機,進一步調動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分析和評價電影中人物的人格特質和命運發(fā)展,學習積極健康的人格特質、摒棄消O不良的人格特質,從而為個人的成長奠定基礎。
三、電影文本雙向選擇性的內涵及理論依據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從學校走向社會之前能夠接受基礎價值觀、倫理觀、世界觀教育的最后階段,過了這個階段,一個人的可塑性就不是太大。復雜社會環(huán)境中的種種誘惑會以五花八門的形式對年輕人產生影響,能否具有面對各種誘惑的判斷和選擇能力,取決于大學階段的教育,尤其是取決于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特質培養(yǎng)。
電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之一,其具有的趣味性、形象性、教育性等優(yōu)勢,成為大學生人格特質培養(yǎng)的必選教育活動形式,但能否充分發(fā)揮電影文本的影響作用,取決于教師對電影文本應用中的雙向選擇性的理解。雙向選擇性的“雙向”是指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協(xié)作完成對電影文本的選擇。即,教師可以提出或指定一些學生應該觀看的電影文本,并單方面擬定一些相關的人格特質討論話題;同時,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出或推薦自己喜歡的電影文本,而且也單方面提出一些有困惑的人格特質討論話題。這種雙向選擇性的存在和應用是必然的,有兩方面的理論依據:一是教育在學生的成長中起主導作用;二是教育要以學生的成長需要為中心。
1.教育在學生的成長中起主導作用
所謂“成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人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也就是人格特質。而這種能力或人格特質不會自發(fā)的形成,必須通過教育而且是學校教育來進行培養(yǎng),因為學校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影響,可以幫助受教育者選擇環(huán)境中的積極因素、抵制環(huán)境中的消極因素,從而形成和具備符合社會要求的適應能力和人格素質。大學生處于思想和行為尚未真正獨立和成熟的階段,對社會角色、職業(yè)要求、人際關系等復雜社會問題既缺乏生活體驗,又缺乏正確的認識和判斷,更談不上選擇正確的、合理的學習榜樣。所以,大學教育是給學生提供學習與體驗各種社會角色的最后機會,是一個充滿了“試錯與排錯”過程的階段,怎樣才能少走彎路、多走捷徑,學生的內心迫切需要教育的指導和關懷。因此,教育必須也能夠給予大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格特質教育。
2.教育要以學生的成長需要為中心
成長既然是心理學意義上的一個人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即人格特質,那么,為什么會成為學生的內在心理需要呢?人格特質通俗地說就是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而社會對于做人和做事是有一定的標準和要求的,這些標準和要求就是道德準則,所以,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中生存、受人歡迎,就必須按社會要求學習掌握基本的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并形成一種習慣,進而形成穩(wěn)定的人格。由此可知,一個人適應社會環(huán)境完成“社會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人格特質塑造的過程,這就是人格特質培養(yǎng)成為學生內在心理需要的原因。因此,教育必須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努力塑造大學生積極的、健康的人格特質。
四、電影文本雙向選擇性的積極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學生發(fā)展為導向的。無論采取哪一種教育模式,都要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宗旨,以調動學生的自我教育潛能為標準,以塑造積極健康的人格特質為目標。因此,教師在采用電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時,為了體現(xiàn)這一核心教育要求,必須善于應用電影文本的雙向選擇性,才能在健康人格特質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電影文本心理教育的積極作用。
1.教師方面選擇性的積極作用
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教師,其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基礎以及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能力,使教師在選擇電影文本時體現(xiàn)出以下優(yōu)勢作用: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邏輯分析、辨析判斷的認知特質。教師在設計電影文本的問題討論時,只需要大致確定討論問題所涉及的心理健康理念方向和人格特質要素,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主旨問題的討論、匯報、總結。在這樣的學習方式影響下,學生通過對電影文本中的人物性格及其命\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值得學習的積極健康人格特質,如“你認為劇中人物成功或幸福的原因是什么?”摒棄消極的不良人格特質,如“你認為劇中人物失敗或不幸的原因是什么?”經過這樣的頭腦認知訓練,就能有效地達成健康人格特質的培養(yǎng)目標,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邏輯分析和對于復雜問題辨析判斷的人格認知特質。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覺察、自我體驗的情感特質。教師在設計電影文本的問題討論時,可以設計一些結合電影文本場景的自我體驗訓練活動,如“假如你是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做?”“你這樣做了以后有什么感受?”,經過這樣的行為體驗訓練,就能有效地達成健康人格特質的培養(yǎng)目標,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覺察、自我體驗的人格情感特質。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互助、上進、自制、堅持的意志特質。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電影文本的問題討論時,一是要給學生強調基本的要求和規(guī)則:分小組合作學習,每個人必須發(fā)言,小組派代表總結發(fā)言。二是要對學生的討論和發(fā)言及時鼓勵,提倡一題多解和大膽質疑,如“你贊同這個觀點嗎?說說理由是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嗎?”經過這樣的訓練,就能有效地達成健康人格特質的培養(yǎng)目標,使學生形成合作、互助、上進、自制、堅持的人格意志特質。
2.學生方面選擇性的積極作用
學生作為接受教育的主體,他們不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確定好的教育內容,他們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生活的視角,因此,學生喜歡和推薦的電影文本,教師一定要重視、采納并發(fā)掘其中的積極教育因素推廣給學生,這樣就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選擇電影文本時的優(yōu)勢作用:
(1)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認同、交流、溝通、質疑、創(chuàng)新的認知特質。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是一個人的認知興趣最為廣泛的時期,他們不僅熱切地關注國家、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也強烈地關心自己的發(fā)展,尤其是喜歡把媒體宣傳中的英雄人物、成功人士、勞動模范或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作為學習的楷?;虮容^的對象,對自己現(xiàn)有的人格特質進行分析判斷。因此,電影文本中正面及反面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命運的發(fā)展變化,對大學生的感染和影響作用非常大。大學生自己選擇并推薦給教師的電影文本,其中首先包含了他們自己理解、認同的一些人物性格特征,但其中的優(yōu)劣選擇則需要教師和學生協(xié)商一起篩選,只有師生共同篩選符合教育目標的電影文本,并發(fā)掘有價值的人格討論問題,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訓練和強化學生理解、認同、交流、溝通、質疑、創(chuàng)新等積極的人格認知特質。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開朗、樂觀、尊重、欣賞、接納、包容、關懷、共情的情感特質。學生選擇電影文本的積極作用還表現(xiàn)在,通過推薦、篩選、推廣電影文本的活動參與過程,大學生找到了共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取向,再通過電影的觀賞和問題討論,使大學生感受到了交流和溝通帶來的自信、喜悅、自豪等積極情緒,也學會了對他人的尊重、欣賞、接納、包容,從而有效形成關懷、共情等積極的人格情感特質。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主動、參與、表達、責任、約束的意志特質。學生選擇電影文本的積極作用還表現(xiàn)在,教師采取的信任、支持、鼓勵、引導的態(tài)度和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關注電影文本的自覺性、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選擇有意義、有價值的電影文本的熱情,訓練了學生參與問題討論時思維與語言的表達性責任與約束習慣(是指言論不違背道德倫理的底線)。因此,安排學生參與選擇電影文本的活動過程,使學生在活動體驗和活動訓練中學到做人做事的行為規(guī)范,能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表達、責任、約束等積極人格意志特質的形成。
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更加靈活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素質是大學生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內在資源,而人格特質又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核心要素,所以,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yǎng)必須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從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應該進一步明確電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人格特質培養(yǎng)中的優(yōu)勢作用,充分學習掌握電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這一模式的操作要求,并且要善于在應用中靈活發(fā)揮電影文本雙向選擇性的積極作用,努力實現(xiàn)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眉.與未來中國的形象大使探討生活――系列心理教育課程實錄[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因好玩、愛美而參加體育學習是一種簡單、直接的動機,教師應該重視,教學中應采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趣味性、游戲化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形成樂學、樂練氛圍。
1.1 注意創(chuàng)設寬松環(huán)境,營造良好氛圍
精心設計,布置一個寬松的練習環(huán)境和良好的鍛煉氛圍,能夠誘發(fā)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引導學生較快地進入角色。比如在形體房里練習墊上動作,用多媒體播放健美操教學片,學生很快會進入角色,大方地投入地練習。
1.2 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由淺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要求。在教授健美操的時候要從簡單的原地的動作到跳躍的、行進間的動作,運動量也要由小到大。
1.3 注意榜樣的運用
多讓動作到位、姿態(tài)優(yōu)美的學生做示范。特別是把進行鍛煉后有明顯效果的同學作為例子、榜樣在學生中進行宣傳。
1.4 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
教學中不要把學生限制住,而要讓學生有自己的活動空間。如固定的隊形、同一個教材等,固定的隊形不利于同學之間的自由組合,同一個教材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fā)展,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學習興趣的下降??梢宰寣W生自己組合動作,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性得到發(fā)展。
2 進行分層教學
2.1 備課
對第一層的學生,偏重于運動技能與理論的講解,突出身體素質的練習和體育特長的培養(yǎng)。對第二層的學生,側重于教材內容的學習,同時適當增加自由選項,自由拓寬體育愛好,設計不同的練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對第三層的學生,采用低一層次的教材,側重于基本身體素質練習,多選擇(或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喜愛的項目和能夠接受的項目進行練習,變換練習方法,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2 授課
第一層的學生對運動技能與理論理解較快,教師可在學生掌握規(guī)范性技術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對個人的特點進行發(fā)揮,同時要定期進行體育特長的練習,加大練習難度,提高技術含量。第二層的學生體育素養(yǎng)一般,教師應加大基本素質的練習,并努力將技術與趣味性結合起來,發(fā)展體育愛好。第三層的學生體育素養(yǎng)較差,教師除應加大基本素質的練習外,還應注意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順應學生愛好,培養(yǎng)體育鍛煉習慣。根據學生的興趣開設乒乓球、排球、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科目。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內容、時間、教師。
2.3 考核
第一、二層的學生對體育達標及體育成績沒有多大的壓力,第三層的學生卻顧慮重重,針對這種現(xiàn)象,應降低技術考核標準,體育達標測試增加一個“進步系數(shù)”,只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了進步,就給予鼓勵,增加一點分數(shù),這樣就調動第三層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另外,幫助他們找出自身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在自己較強的項目上下工夫,以彌補其他的不足,從而提高整體素質。
總之,體育課分層教學的實施使體育教師和學生都體會到體育的樂趣,體驗到體育教學的魅力,感受到體育教學的藝術性。它的成功會激勵廣大體育教師繼續(xù)努力,不斷改革,把職高體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
3 尋找自尊,為學生重樹自信心
職高學生的另一個特點是缺少自尊,對什么都不在乎。所以在教學時,選擇的教學內容都要是絕大部分學生學習過的,但必須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夠完成的。如籃球的行進間投籃、足球的繞桿練習。對于那些動作做得較好,學習掌握較快的同學,抓住時機,立即隨意地夸獎幾句,如“動作做得不錯”。這些學生當時聽了雖然不沾沾自喜,但下一節(jié)課他的表現(xiàn)就不一樣了,變得積極、認真。對于動作掌握慢的學生,要手把手地去教,讓他們由“不會做”到“會做”,從而縮小差距。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每一個人都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這個時候得到實踐,他們的自尊心有了,自信心也有了。
中圖分類號:G4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1-031-2
一、沙地文化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內涵
1.沙地文化的內涵。
對于北起江蘇射陽北部、南至上海奉賢南端,綿延一千多里的沿海地區(qū)和長江口兩岸的16個縣市(尚有南通市崇川區(qū)、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未按縣市數(shù)列入)中,都有講“沙地話”的聚居人群,他們習慣上被稱為“沙地人”。沙地是江海交融的產物,在文化上既保持江南大吳文化的血緣傳統(tǒng),又沐浴著現(xiàn)代海派文明的氣息,具有長江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質。沙地人在此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自立自強,創(chuàng)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絢麗多彩的沙地文化。他們散布在幾萬平方公里的不同地區(qū)卻有著諸如治沙植棉、紡紗織布等杰出優(yōu)秀的歷史,又有著今天在教育、建筑等領域中的杰出表現(xiàn),所以在沙地人的骨子里肯定存在著相同的元素,挖掘這些相同的元素對于該地區(qū)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應有積極的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內涵。
“本土化”一詞,英文為“indigenization”,可以譯為民族化、本地化和本國化,從語意上說,指使事物發(fā)生轉變,適應本國、本地、本民族的情況,在本國本地生長,具有本國、本地、本民族的特色和特征。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指的是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不是生搬硬套國外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而是根據本土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及其所處的經濟、社會、歷史和文化環(huán)境等具體情況來進行調整,選擇適當?shù)慕逃砟詈头椒☉糜诒就翆W生,并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鑒于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西方,在理論引進和實踐過程中,不能離開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和文化背景,否則自然會“水土不服”。因此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二、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模式構建及其策略
1.心理健康教育與沙地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相結合。
在濃郁的親情中調節(jié)自我,在放松的環(huán)境下獨善其身。
傳統(tǒng)節(jié)慶,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亮點。它把中華文明的哲學思想、審美意識、道德倫理、心理健康融于一體,讓人們在享受團圓、凝聚親情、抒感、加深友誼的同時,自己的身心也得到充分的調整和放松,讓大家在學習工作中所積壓的心理困惑得到合理的宣泄與排遣。這就是傳統(tǒng)節(jié)慶的心理健康調節(jié)功能所在。
在沙地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清明、端午、中秋、春節(jié)是最為隆重的。清明節(jié)把祭祀與踏青融為一體,讓人們在尋根問祖、表達感情的同時,將自己置身于青山綠水的大自然懷抱之中,盡情地放飛自己的心情;端午節(jié)所帶來的不僅是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對人們思想的凈化,而且讓人們諸如在掛香袋、吃粽子等活動中感悟生活的美好,把一切煩惱拋之腦后;中秋節(jié),人們在享受親情、品味快樂、追求浪漫之中加強了心的溝通和情的往來,團聚自然而然地成了心理健康的催化劑。春節(jié)的到來就是每一個人新希望的開始,在新的一年中,任何人都能迎來新機遇,開創(chuàng)新局面。在這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慶中,“除舊布新”的心態(tài),就像一股無形的力量激勵著每一個人放下包袱、拋開煩惱,用嶄新的姿態(tài)邁向嶄新的生活。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慶就是生活的一個亮點,同時也是激情的一個燃點,每一個節(jié)慶在給生活增添喜慶的同時,也給每一個人的心靈家園進行一次洗禮與豐富,讓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讓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而這一切都是在自己的體驗與感悟中達成的,這就是依托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
2.心理健康教育與沙地傳統(tǒng)民俗活動相結合。
在親情中凈化自我,在民俗活動中感悟人生。
心理健康教育講究讓參與者在活動中通過檢驗感悟來達到心理上的自我調節(jié),并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獲得身心的愉悅。沙地民俗大多是以家庭活動為單元的,比如蒸年糕、⒉荻選⒃燈籠、掛對聯(lián)等等。每項活動都通過家庭的形式加以實施,強烈的歸屬感和濃濃的親情使每一個人都能從中獲得幸福體驗。
近些年,沙地學子通過開展“繽紛的冬日”――未成年人寒假系列活動,諸如“我過年――體驗民俗,熱愛傳統(tǒng)”、“我愛您――學會感恩,懂得回報”、“我運動――親近自然,快樂健身”、“我成長――風雅書香,文化浸潤”等等,這些與沙地傳統(tǒng)民俗相結合的體驗活動讓廣大學子的心靈浸潤著快樂與幸福。
3.心理健康教育與沙地文化的校本課程相結合
文化是一種生產力,可以感奮民眾、凝聚人心,產生一種無形而巨大的力量。沙地文化遺存極為豐富,三水交融的自然風物、彌足珍貴的人文景觀、絢爛多彩的民間藝術、獨具風韻的鄉(xiāng)音俚語、古老而年輕的歷史文化,所有這些都物化在沙地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傳承于沙地的時令節(jié)俗、民俗文化風情。沙地人憑著一副泥籮擔子斗江戰(zhàn)海、擋浪筑墻、套圩筑岸、并港建閘,使腳下的土地成為舉世聞名的東疆樂土、“金山銀山一擔挑”的農業(yè)典型;民間編織的“蘆扉花布”、家染的藍印花布,成為我國棉紡染織技藝唯一保存完整、延續(xù)至今而宗脈未斷的杰出代表,反映了沙地深厚的民間文化藝術積淀;沙地人唱響的漁號和評彈北調,既有古韻久遠的遺風,又有吳儂軟語的本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點保護項目,成為江海文化的特色品牌。這種文化具有的辟往開來、勵精圖治的拓荒精神,以及追求卓越、創(chuàng)新爭先的超越意識和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姿態(tài),正是沙地文化生生不息的內在精神動力和豐瞻多彩的人文底蘊所在。所有這些沙地人文品質、民俗文化傳統(tǒng),無疑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良好滋養(yǎng)。
沙地的教育工作者通過編纂《沙地風情錄》《走近沙地》《沙地文化》等一批校本課程,通過精心設計的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讓學生通過對沙地文化的審美、批判、傳承以及對學習活動的感悟反思來培養(yǎng)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和健全學生的人格個性。在團隊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會從中看到集體的溫暖和集體力量的強大,感到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會更加全面客觀地看問題,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看到自己的不足,進而學會“尊重他人,正視自己”,學會“樂群貴和,靈活變通”,學會“淡泊名利,知足長樂”,自覺地適應社會。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克服認知偏差,正確處理好人際交往中的矛盾與困惑,讓自己的心理完完全全地健康起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mong nursing undergraduates. Methods Seventy-fiv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based on cluster sampling for this study.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for two months was offered. A questionnaire on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was used for the study. Results The total scores of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mong the respondents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12.3,8.7;P
[KEY WORDS]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Attitude
艾滋?。ˋ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死率極高的惡性傳染病,是一種既無有效疫苗預防,又無特效藥物治療的疾?。?]。健康教育是預防艾滋病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國護理本科生(簡稱護生)在護理行業(yè)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會成為護理行業(yè)的中堅力量,成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生力軍,因此迫切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機會。為了了解護生對HIV/AIDS相關知識、態(tài)度等的現(xiàn)狀,探討適合護理本科生的健康教育模式,我們對青島市某高校護生進行了艾滋病健康教育,對教育前后AIDS知識、態(tài)度進行了分析。
1 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按整群抽樣法從青島市某高校抽取護生75名,男3名,女72名,年齡為21~24歲;平均(22.06±0.63)歲。26名護生曾經接受過有關HIV/AIDS的專業(yè)培訓,49名護生從未接受過相關培訓。以往獲得有關HIV/AIDS知識的途徑依次為學校、報紙和電視。
1.2 健康教育方法
75名護生接受2個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每周1個單元2個學時,一般安排在周末晚上。教育方法包括知識講座,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觀看錄像,游戲等。教育內容除艾滋病的基本知識外還包括艾滋病病人的心理、社會問題,艾滋病病人的護理及職業(yè)防護,與艾滋病相關的機會性感染,對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社會支持,與艾滋病相關的咨詢技巧等。教育內容突出對艾滋病病人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同情的主題,充分激發(fā)護生對艾滋病病人的同情心理,減少和消除護生對艾滋病的恐懼心理。教育前后調查護生關于艾滋病的知識、態(tài)度,以評價健康教育的效果。
1.3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參照WHO目前最常用的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調查表,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設計并請教美國和中國的護理專家及艾滋病專家修訂制成中國護士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調查表。本量表由72個條目組成,分為艾滋病知識方面的問題(由18個條目組成,包括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不會傳播艾滋病的安全行為,艾滋病的預防措施及臨床癥狀4個方面的問題)及艾滋病態(tài)度方面的問題(由54個條目組成,包括艾滋病病人的權利、隱私權以及對艾滋病病人歧視等方面的問題)。艾滋病知識方面的問題評分采用3級評分法,每個條目的回答按“是”、“不知道”、“否”分別賦值,正性條目的賦值為“2、1、0”,負性條目反向賦值。總分0~36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越好,<12分表明對艾滋病的掌握程度處于低水平,>24分為高水平,12~24分為中等水平。艾滋病態(tài)度方面的問題評分采用5級評分法,每個條目的回答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別賦值,正性條目的賦值為“5、4、3、2、1”,負性條目反向賦值??偡?4~27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護生對艾滋病及病人的態(tài)度越趨向于正向,<135分表明護生對艾滋病及病人持負性態(tài)度,>190分為正性態(tài)度, 135~190分表明態(tài)度不明確。對于每一子條目,平均分<2.5分表明護生態(tài)度為負性,>3.5分為正性,2.5~3.5分表明態(tài)度不明確。
正式測試前選擇了25名研究對象進行了信度測試,其信度系數(shù)(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總調查表0.80,艾滋病知識調查表0.70,艾滋病態(tài)度調查表0.85。
分別在培訓前及培訓后采用匿名的形式讓研究對象單獨完成問卷。培訓前發(fā)放問卷75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回收有效率93%;培訓后發(fā)放問卷75份,回收有效問卷72份,回收有效率9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處理,結果采用x±s表達,數(shù)據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
果
與健康教育前比較,護生健康教育后知識總分、態(tài)度總分有明顯提高,差異有顯著性(t=8.7、12.3,P
3 討
論
艾滋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的公共健康問題。護生作為未來護理工作中的中堅力量,在將來的臨床工作中接觸HIV/AIDS病人的機會越來越多。護理HIV/AIDS病人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一大挑戰(zhàn)。而且護士還承擔著教育者的角色,把艾滋病的有關知識傳授給病人及一般人群。因此,對護生進行有關艾滋病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以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既能為艾滋病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而且還能有效地進行自我防護。
本研究顯示,學校是護生獲得艾滋病知識的主要途徑。這表明學校在對人群,尤其是對護生進行艾滋病宣傳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國內對一般人群的調查結果顯示,獲得艾滋病知識的前3位途徑依次為電視、報紙和廣播[2]。顯然,電視和報紙這類大眾媒體不論在哪類人群中都是主要的宣傳艾滋病的途徑。然而,在對具體人群進行宣傳教育的時候,還需考慮這種途徑的有效性,對學生而言,學校的宣傳教育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而對于貧困地區(qū)的人來說,廣播、墻報也是有效的宣傳手段[3]。因此,提醒我們在進行艾滋病宣傳教育時要應用多種方式,充分考慮人群獲得途徑的有效性,人群的接受程度,人群的喜愛方式,經濟狀況等等。
轉貼于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對護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識有明顯的效果,知識總分教育后較教育前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與國內外的報道相一致[4]。但仍有部分護生對有關安全套知識的具體細節(jié)存在誤解。例如,天然皮質安全套預防艾滋病的效果優(yōu)于橡膠質地的安全套、安全套上使用劑可降低HIV感染機會兩題得分較低,分別為1.29±0.71和1.43±0.87。同時,與感染HIV的配偶深接吻,或將舌頭放入對方口中時會感染HIV一題教育后得分有所提高,但仍然較低。其余問題得分均在1.75分以上。在進行健康教育之前,護生對艾滋病的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3大途徑有較好的認識,但她們對咳嗽、打噴嚏,與艾滋病病人同飲一杯水、同用一個浴盆、共用游泳池等安全行為認識不清,得分較低,這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治,同時也影響他們對待艾滋病病人的態(tài)度,容易對艾滋病產生恐懼感,必然影響對艾滋病病人的護理。經過健康教育后護生對這些安全行為有了正確認識,得分均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有針對性地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健康教育后護生關于艾滋病的態(tài)度總分較教育前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54個子條目中有15個子條目的得分無顯著性差異,同時還有3個子條目的得分教育后比教育前有所降低。而UWAKWE[5]的研究表明,艾滋病培訓能夠顯著改變護生對艾滋病的態(tài)度,并能提高護生的護理意愿。本文結果與其報道存在一定差異,可能與本次教育時間較短有關,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可能無法改變護生的某些看法。因為態(tài)度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包括情感、認知和行為意向三個方面的內容。對艾滋病的態(tài)度更多的是傾向于情感方面。知識是改變護生對艾滋病態(tài)度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能影響態(tài)度的改變。同時,由于教育時間較短,護生的知識還不夠全面深入,這更加促使了護生對艾滋病態(tài)度的不穩(wěn)定性。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能顯著提高護生的艾滋病知識水平,改善護生對艾滋病的態(tài)度。但是由于本次健康教育時間較短,護生對某些有關艾滋病的知識掌握還不夠準確深入,態(tài)度也不夠明確。這都有可能影響護生以后在護理工作中對艾滋病病人的護理。因此,對護生開展有關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應該長期持續(xù)地進行,使護生對艾滋病有明確的認識,能夠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為艾滋病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
【參考文獻】
一、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基本素質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作為一名班主任,培養(yǎng)基本素質的前提就是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所謂正確的教育理念即是立足學生,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把學生的成長放在首要位置。
班主任要懂得,知識是靠灌輸?shù)?,而人文教育需要熏陶。要想使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發(fā)展,就要心系學生,用積極的教育理念使其擁有健康的心理。
(二)具備扎實的文化素養(yǎng)
文化素養(yǎng)是班主任必備的素養(yǎng),教書育人也是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班主任要堅持以理論為指導,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導學生努力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崇高的理想,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健全的學生心理。此外班主任還應該具備廣泛而扎實的基礎知識,這樣才能在教學方面帶給學生知識,實現(xiàn)對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三)健全多樣的個性品質
班主任個人素質與其個人品質有密切關系。所謂個人品質指班主任是否在教育方面具有積極向上、輕松愉快的心境以及各種正能量。這種正面情緒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班主任應該善于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同時還應該具有意志力,努力克服消極情緒,面對困難進行自我克服,用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的精神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相同的心理體驗。此外,興趣愛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所以班主任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這不僅有利于班級工作的指導,還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二、班主任素質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對學生自我認識的影響
自我認識是自我意識的首要成分,它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正確的自我認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和優(yōu)良個性品質形成的前提條件。只有在正確的教育引導下才會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各種各樣外界因素的影響,其中班主任這個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學生會跟隨班主任的引導進行學習和認知,同時也會很在意班主任的評價,這是影響他們心理活動的重要因素。所以班主任的言行和教育方法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同的變化,如若班主任采取合理恰當?shù)姆椒▽W生進行教育,他們就會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從而有利于心理健康發(fā)展;若班主任采用不恰當?shù)姆椒ń逃龑W生,那么也會嚴重危害學生的心理健康。
也就是說,班主任會直接地影響學生正確自我認識的形成 ,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對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人際關系的建立對在校學生非常重要。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積極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基于此,作為班級的領導者,班主任必須擁有良好的素質,用積極的教育手段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同時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F(xiàn)如今由于學生中不良的人際關系導致的諸多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已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班主任對正確引導學生人際關系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2.西方身體健康問題的社會文化學闡釋
在現(xiàn)實的教育環(huán)境中,社會文化視角不斷被邊緣化,成為身體健康教育中的一種知識存在形式。身體健康教育以及身體健康教育師資教育領域的社會結構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文化知識和批判性參與高等身體健康教育師資教育都被相對的邊緣化了。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澳大利亞的身體健康教育師資教育體系中,生物學知識比社會文化知識要突出得多。雖然這些變化知識是在20年前發(fā)生的,但是這一領域的某些現(xiàn)象表明,其仍然發(fā)揮著學科導向的影響力。實際上,這一假設本身就存在問題。只有將醫(yī)學、心理學、生物學領域的專家提出的知識進行改造,符合身體健康教育并且改造后的知識是正確的,無爭議的,并且為大家普遍接受時,這一假設才可能成立。根據科學學科形成的生物學知識只是被重新組合,然后就應用到初中學生的知識教學中,如此形成的學校課程就是簡單化的高級教育課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大綱編寫者們根據科學學科的學術地位,將可測驗的高級身體健康描述成一門要求嚴苛的課程,這使得上述說法得到驗證。在英國和美國的研究中,社會文化知識在學校課程中被邊緣化的趨勢也非常明顯。達到這樣的目標很難,因為英國和威爾士的學校課程歷來都重視身體健康教育活動。社會文化視角價值取向的操作性層面上,歸于文化因素和社會決策問題。從社會文化視角對身體健康行為的研究納入社會決策研究,教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身體健康行為選擇。身體健康教育發(fā)展的社會模式和新的公眾身體健康活動,通常是可以互換使用的,但是二者的學科來源完全不同。身體健康教育發(fā)展的社會模式理論主要來自于身體健康社會學,而新的公眾身體健康活動理論的主要依據是身體健康科學。并且在實際應用中,由于以身體健康科學為依據的新的公眾身體健康質量提升方案過多地依賴于個人解決方案,因此常遭到社會學家的批判。據此,建議身體健康活動質量的社會決策影響要素,限定在身體健康教育發(fā)展的社會模式內想象社會和文化因素的一種方法論實踐途徑。這種方法論的前提是,身體健康行為發(fā)生于社會環(huán)境中,并且由于我們對環(huán)境獲得了更深的理解,因此開始關注身體健康行為本身,而非源于個人在生物醫(yī)學上的行為變化。教育變革是為了提高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變革是為了提高教師和教學工作在效率、效益、責任以及管理上的質量。某些過于寬泛的教學計劃工作,例如社會文化評論視角,考慮如何將其融入大綱。也可能導致將身體健康問題歸類為一種更為寬泛的以學生為中心,以詢問為基礎的活動,其中包含諸如解決問題、批判性詢問等概念。國內學者已經開始關注這種社會文化動力驅動的身體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運用到普通學生身體訓練中。從身體教養(yǎng)概念的發(fā)展和意義稟賦上來說,身體健康問題的本質在于改善身體教養(yǎng)或者說提升身體讀寫能力,增強體質、技能傳習、文化傳播等多元功能的有效實現(xiàn)最終將取決于身體教養(yǎng)水平。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huán)境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tài)。小學課堂教學指導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的實施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指課堂教學,第二是指班級活動,但主要還是課堂教學??梢哉f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教師應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學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意義,樹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意識,積極創(chuàng)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環(huán)境。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
這也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包括:
1.智能訓練與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并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設計不同的訓練活動等,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
2.情感教育與人際關系指導,即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jié)和合理發(fā)泄自己的消極情感、體察與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并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和人際關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系的本質。并學會處理人際互動等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解決沖突、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3.人格培養(yǎng)與性心理教育,即關于個體面對社會生存壓力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首先,教師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沒有問題學生,只有學生的問題,教師是來幫助學生如何解決問題,即“傳道授業(yè)解惑”;其次,教師要消除對學生智商問題的錯誤認識,即便是智商臨界的學生從理論上講對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他們是可以完成的;最后,教師要用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學生和評價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努力和他自己所取得的進步。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過學校、家庭和學校,以及自我教育的途徑進行。
(一)在學??梢酝ㄟ^以下幾個方面教育學生。
1.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團體輔導。團體輔導采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營造班級良好的氛圍和的良好行為,激發(fā)群體向上的精神。
2.教師兼職做心理輔導教師??梢孕W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接受學生的主動咨詢。
3.個案教育。小學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兩種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yōu)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范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研究的需要而定。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期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梢越佑|許多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個案教育一定要做好記錄,盡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寫記錄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二)教師指導家長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在學校進行是不夠的,其實在更重要的意義上說,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才是學生的來源與歸屬,小學生心理健康最后要歸結于此。因此學校和家長都應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教師和家長溝通,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如下。
1.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家長要樹立心理健康意識,知曉孩子幼稚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
2.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于要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里話的機會更少。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里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
(三)自我教育。
培養(yǎng)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讓學生學會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要通過多種途徑使學生知道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知道心理若有疑問怎樣獲得幫助。
總之,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徑地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健全的人格,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相信今天的素質教育離不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定將素質教育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所謂幼兒教育本質的規(guī)定性,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每一個經驗豐富的從業(yè)者可能都會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筆者認為,幼兒教育本質的規(guī)定性,就是幼兒教育不同于其他各種教育形式的、自身獨有的特點。眾所周知,幼兒教育是各種教育的基礎,是人類的啟蒙教育。筆者認為,幼兒教育的本質的規(guī)定性,就是指幼兒教育應該最符合人類的天性。它應該是包容的、開放的、充滿愛心的教育。教師在從事幼兒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應該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讓他們的天性在這個空間里得到完全釋放,而不是讓這個空間成為機械灌輸學前知識的空間。幼兒教育本質的規(guī)定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幼兒教育是探索教育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最初階段,在這個階段,幼兒的心智尚未完全發(fā)育。他們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幼兒教師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要試著讓幼兒的雙手、眼睛、嘴巴得到充分的調動,讓他們完全通過自己的探索和想象來了解這個世界,以此激發(fā)幼兒的各種潛能。
2.幼兒教育是分享教育
幼教事業(yè)是美麗的花園,教師的奉獻是最芬芳的花。沒有愛,人類無法生存。如今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愛包圍,缺乏與人分享的經歷。為了使幼兒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形成與人交往的能力,幼兒教師在教育中應該引導幼兒多與同伴接觸,敢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與痛苦,并鼓勵他們和同伴合作,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
3.幼兒教育是認同教育
與成人相比,幼兒更需要得到認同和贊許。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僅僅是教師的一句贊美或者一個眼神,有時都會影響幼兒的一生。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對幼兒的認同感、賞識和贊美,往往會給幼兒一個積極的引導,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所以說:幼兒教育是認同教育。
二、幼兒教育本質的價值
除了有其獨特的、本質的規(guī)定性外,幼兒教育也是全面的,它涉及幼?旱慕】到逃?、語言教育、社會行為教育、科學領域教育以及藝術教育五個領域,這五個領域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兒童情感、態(tài)度、智力、知識以及技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
1.幼兒的健康教育
一個良好的健康教育體系包括生活衛(wèi)生教育、身體鍛煉、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四方面的內容。這個健康教育體系會幫助幼兒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它會促進幼兒未來的成長,還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所幫助;其次,讓幼兒了解安全常識,學習自我保護和求生技能??傊?,幼兒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可以獲得身心健康的和諧發(fā)展。
2.幼兒的語言教育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語言發(fā)展最快的時期。幼兒的最大特點是好奇心強,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時期,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語言表達情境,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努力引導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方向,全方位、多角度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幼兒的社會教育
幼兒社會性教育就是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有意識的活動,發(fā)展幼兒的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技能,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目的是要幼兒初步了解社會,了解社會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成為能夠初步適應社會的健康個體。幼兒社會教育主要包括認識自我、培養(yǎng)好習慣、熱愛家庭、了解他人、學習社會知識等等。其目的是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滲透人際關系和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幫助幼兒了解社會。
4.幼兒的科學教育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它包括對科學知識、興趣和態(tài)度的啟蒙。幼兒的科學教育是幼兒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主動地參與各種科學探索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豐富幼兒科學經驗的過程。
專業(yè):小學教育
學號:191201903021277
學習中心:江蘇太倉電大奧鵬學習中心
$
成績:
一、單項選擇題(
共10題,每題1分,共10分)
1.個體的(
D
)便成為個體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最終的規(guī)定性。
A.生存狀況
B.健康狀況
C.經濟狀況
D.適應狀況
2.(
D
)指主體通過外部或內部的活動,在機能上(而不是物質方面)把客體整合到自己的活動格式中來。
A.適應
B.平衡
C.順應
D.同化
3.(
D
)的自動調節(jié)機制失效,從而造成心理失調或失控狀態(tài)。
A.心理疾病
B.心理障礙
C.心理不健康
D.神經衰弱
4.目前大多數(shù)中小學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場所,其中最常見,也較專業(yè)可行的稱呼為(
C
)。
A.心理輔導室
B.陽光心理室
C.心理咨詢室
D.知心朋友屋
5.(
D
)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擔者。
A.教師
B.學生
C.家長
D.心理健康老師
6.(
B
)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
A.培養(yǎng)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B.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的發(fā)展
C.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的水平
D.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fā)展
7.(
B
)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階段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不同任務。
A.中間目標
B.總目標
C.初始目標
D.工作目標
8.結合發(fā)展心理學的原理和學校教育的實際,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應著重于(
B
)。
A.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交際能力
B.小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力
C.提高小學生的溝通能力
D.提高小學生的抗壓能力
9.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實施素質教育需要具備有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育環(huán)境
B.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營造適宜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成長與發(fā)展的心理環(huán)境
C.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達成必須通過各種教育途徑的協(xié)同配合
D.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本身不含有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10.學科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其目的性和計劃性主要體現(xiàn)在(
B
)上。
A.教學模式
B.教學目標
C.教學動力
D.教學環(huán)境
二、多項選擇題(
共5題,每題3分,共15分)
1.心理健康是“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huán)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適應狀態(tài),它具有(
ABCD
)。
A.動態(tài)性
B.時代性
C.個體差異性
D.年齡差異性
E.文化相對性
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
ABC
)策略。
A.全員性
B.全面性
C.滲透性
D.個體性
3.“全面滲透”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結伴途徑,是因為其最能體現(xiàn)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ABDE
)的思想。
A.全員參與
B.全體受教
C.全面鋪開
D.全程實施
E.全面發(fā)展
4.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設定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有(
ABCDE
)。
A.開放
B.科學
C.統(tǒng)一
D.合理
E.全面
5.從“動態(tài)層面”也即操作層面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特征主要有(
ACE
)。
A.獎勵與懲罰相結合
B.問題與經驗相結合
C.活動與體驗相結合
D.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
E.校內與校外相結合
三、判斷題(打“√”或“×”,
共5題,每題3分,共15分)
1.
理性情緒療法大抵通過“教導”、“駁斥”兩類技術來完成具體的咨詢與治療操作。(×)
2.
雖然所有的心理咨詢模式幾乎都強調了某些方面而忽視了另一些方面,但這些理論具有普適性。(×)
3.
一定意義上,教育的本質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
4.
教育的本質決定教育者的基本素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決定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
5.
學校可以邀請非專業(yè)的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為這些家長進行不定期的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
四、名詞解釋(共5題,每題3分,共15分)
1.青少年時期
答:青少年期是指青春期的年齡。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fā)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后,人生第二生長發(fā)育的高峰。
2.親子依戀
答:依戀就是嬰幼兒跟他的撫養(yǎng)者通過長時間廣泛的接觸和互動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親密的感情連接。由于嬰幼兒的撫養(yǎng)者大部分都是父母,尤其是母親更多。所以,我們又稱之為親子依戀。這一理念是由英國精神分析師鮑爾比提出。
3.生涯
答:是一個人一生所有與職業(yè)相連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tài)度、價值觀愿望等連續(xù)性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職業(yè)、職位的變遷及職業(yè)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
4.教師心理健康本體價值
答:與其他心理學研究的關系及其在整個心理學研究和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地位和價值問題。
5.教學評價
答: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xiàn)實的或澘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
五、簡答題(共5題,每題5分,共25分)
1.心理健康的功能發(fā)揮受什么制約?
答:一、內部因素:生物遺傳;心理狀態(tài);二、外部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
2.
適應的內涵及本質?
答:生物的適應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機能與其賴以生存的一定環(huán)境條件相
適應的現(xiàn)象。適應一方面指生物各層次的結構都與功能相適應,另一方面,這種
結構與功能的與相關的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的生存和延續(xù),包
括行為習性等。
3.
請簡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答: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
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
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
培養(yǎng)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4.
簡要回答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設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主要應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科學性與合理性主要應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心里健康教育目標是刺
激目標或者副目標服務目標,第二,符合學科及其教材的內在規(guī)定性,第三,目
標設定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狀況,具有客觀針對性,第四,目標設定應盡量避免過
于線性化。
5.簡要回答學校開設專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必要性。
答:符合現(xiàn)代課程改革方向,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符合國際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方向。
六、論述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
1.談談你對心理健康標準“二維適應論”的認識。
答:第一,適應是心理健康的本質,而由心理適應社會適應生存適應發(fā)展適應所
形成的四種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適應,基本上涵蓋并代表了個體適應的主要形式,
也較為完整地體現(xiàn)了個體心理健康的功能狀態(tài)或過程。
第二,作為心理健康的標準,個體適應正?;蛄己檬且粋€極富概括性的,就實際
生活中的具體情況來看,人群中不同個體的心理健康表現(xiàn)是多樣性的,也是多層
次化的
第三,以個體適應正常或良好來衡量心理健康技能,客觀永恒,全面概括地保持
其內涵,也能包容個體的成長,時代的變遷,同時也整合了各家各派對心理健康
及其標準的認識和理解。
2.
試論述當代教師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問題、從后現(xiàn)代心理學思想中得到的啟示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答:當代教師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問題,情緒不穩(wěn)定人際關系緊張心理失衡給我
們帶來的啟示,第一,后現(xiàn)代心理學思想旨在討論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如
對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我國在教育制度上與重視度上海存在許多問題,在應試教育思想的灌輸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忽視。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缺還沒建設還沒得到完善的建設。對于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同樣重要,對知道學生行為思想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課程理念。高中生處于特殊發(fā)展的時期,正在逐漸建立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所以這個時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重視,在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基礎上,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日常工作的重點。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起著引導性的作用,特別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可以對學生的日行為分析其心理健康程度,從而進行教導。如今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完成教學目標為目的的,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在不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觀念下,心理健康教育就會顯得枯燥乏味,教學無法靈活多變,課程相對形式化。
(二)心理教育教材亟待完善。心理健康教材五花八門,其內容設置上內容偏差較大,對于高中學生來講,其本質心理問題更為突出,但是教材內容多為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教育,脫離了本質,也就無法達到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教學題材不能針對性的對學生性格、情操以及心理問題等方面做出明確判斷,也就無法針對學生本質進行引導性教育,所以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中,心理健康教育題材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從課時對比方面看,理論課與活動課的對比不甚合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學科,二者缺一不可。在應試教育的基礎上,大多學校在實踐課課時分配問題上都會出現(xiàn)不均衡的現(xiàn)象,以體育課為例子,體育課作為一門實踐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體育通常課時的分配極少。筆者認為,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說,應該作為一種選修課的形式出現(xiàn),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要設立活動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不可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學學生造成壓力,導致其教學效果讓人堪憂。
二、優(yōu)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原則
1.教師為輔,學生為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任何學科都是不可改變的,只有堅定學生為學習主題,教師對其進行輔助與引導式的教學才有利于教學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也是一樣的,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進行正確引導教育,對學生個性、情操有一個正確的導向教育,對于寬泛的有關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課程盡量簡化。
2.情景教育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教學活動,情景教學法不止一次被廣大同仁提出,情景教學法對提升學習效率效果顯著,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有效的學習情景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上,不同的教學情景很是重要,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有多多少少的心理問題,將其放置與教學活動當中,學生可以親身感受自己的心理因素,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與此同時,教學情境的構件,也相對風戽了傳統(tǒng)的心理課程,對于優(yōu)化課程檢測起著重要的作用。
3.活動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周期長的特點,需要長期的教育與不斷的引導,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現(xiàn)狀,在課時分配上,加以調整,學生長期處于理論課的填鴨式教育中,難免心中會有負面情緒的產生,加之在課時比重上對于理論課方面的偏重,導致學生無法釋放心中情緒,產生壓抑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理論與活動結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活動教學有顯著的效果,對于學生來講,活動教學更能使他們放松身心,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有助于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優(yōu)化課程建設的舉措
1.完善課程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體驗性課程,這是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屬性認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學生的切身體驗尤為重要。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使用不同的引導式教學方法,將學生的心理因素擺在首要位置,基于有效的活動教學,在理論課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活動實踐課程,讓學生身心放松,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到健康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
2.完善心理教材。上文中我們說到,以往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多為寬泛的理論性知識,只是對學生進行一些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其實際作用并不明顯,往往還會導致學把其當做一門枯燥無用的學科,所以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一定要注意其實用性,從學生的實際心理出發(fā),改變以往教材在人生觀、價值觀上的泛論,要結合學生實際,以學生的心理因素出發(fā),圍繞學生核心問題,進行教材的編制,尤其要注意學生情感與人才方面的心理因素,將其在教材中體現(xiàn)。
3.完善課程設計。實踐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在實際課程的設計中,要不斷規(guī)劃理論課程與活動課程的比重,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來講,活動課程教學的開展,更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課程方式。
總結: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育行業(yè)同仁都在努力進行教學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逐漸被取代。與此同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需要跟隨課改的步伐?,F(xiàn)如今,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只有科學系統(tǒng)、切合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才能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院校的重要教育內容之一。網絡時代的到來給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從近年來發(fā)生在各類高職院校中的事故案例來看,大部分案例都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密切相關。因此來說,在網絡時代中,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任重而道遠。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點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職院校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過程。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要達到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質、開發(fā)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fā)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偠灾?,即育性、啟智、強能、激力、健心、導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點。筆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具有如下幾方面特點:
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本質上屬于能力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完善健康的個體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實施積極地干預,就可以從本質上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要求。因此說,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而系統(tǒng)化的過程,絕非短期一蹴而就就能夠實現(xiàn)的,而且教育效果還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具有極強的不穩(wěn)定性和反復性。為了鞏固心理健康效果,不僅需要教師付出長期巨大的努力,還需要不斷地對心理健康教育成果進行鞏固。
二、網絡時代開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有效克服網絡時代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不利影響。網絡時代除了給學生帶來信息獲取、溝通和交流的便利以外,還帶來了大量的社會腐朽、落后的思想及風潮。高職院校學生的“三觀”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網絡時代恰好為這些信息的傳播提供了媒介和渠道。學生在利用互聯(lián)網獲取大量信息的同時,勢必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和影響,從而對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將會有效地克服網絡時代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不利影響。
(二)促進其專業(yè)課程學習水平的有效提高。高職院校以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職業(yè)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專業(yè)課程教學效果息息相關。如果學生受到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勢必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專業(yè)知識學習過程中,也就給專業(yè)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將會有效地促進專業(yè)課程學習水平的提升。
(三)符合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為了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現(xiàn)階段很多高職院校都在大力推進教學管理和課程教學體制改革,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課程學習模式、實訓模式等都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如果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很難適應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