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精华在线|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午夜福利免费区久久

  1. <style id="av6lj"><delect id="av6lj"><source id="av6lj"></source></delect></style>

    歡迎來到速發(fā)表網!

    關于我們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高中思想政治課件

    高中思想政治課件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11-04 08:24:20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高中思想政治課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高中思想政治課件

    篇1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4―0117-02

    在新課改背景下和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對于當前的中學生來說更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培養(yǎng)目標過高、過急,只能停留在口號上,沒能結合中學生的實際特點,缺乏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試圖分析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

    一、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1.重視不夠。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過德育的目標和手段來實現的,基礎教育階段是為了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德育為首,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并非如此,中學生多面臨升學壓力,學校特別強調文化課的學習。無論是從教學課時的安排,還是從師資力量的配備來看,都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2.家庭因素。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當,過分苛求孩子,對其希望值過高;抑或過分溺愛。擔心孩子受委屈,一切聽從他們的自主意愿,導致他們形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自私心理。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中學生離不開家庭生活,受其影響較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經濟狀況及親情關系等都會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父母是孩子的首位教師,其言行對學生的思想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若處理不當,將會嚴重損害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3.社會因素。在信息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中,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大眾媒體過度宣傳不恰當的價值觀,致使辨別能力不強的中學生受到功利化的不良影響。再加上電腦和網絡的普及,同樣對中學生的影響很大,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給中學生帶來便利,又可能對他們產生極壞的影響。

    4.教師因素。部分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不足或把握不準,仍在執(zhí)行應試教育的傳統(tǒng)做法。部分教師講起新課改、新課標頭頭是道,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堂中卻回到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老路,理論和實踐嚴重不符,其結果是教師在講臺上費盡口舌,學生的思想卻不斷開小差。新課改需要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因而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思想,但這并非教師一人之力就能辦到,需要家長、學校乃至社會的全力配合。

    5.教學因素。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基本內容具有理論深刻和高度抽象的特點,中學生學習時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再加上政治課教師的認識不夠,雖然口頭上強調思想政治的重要地位,但實際上并沒有落實到實踐當中。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灌輸和說教的方式、方法,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無法調動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積極性,也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如何構建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高效課堂

    高效的課堂學習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既能完成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又能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這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師怎樣做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既要讓學生樂學,又要讓學生會學。只有樂學才能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提高聽課質量;只有會學,才能輕松完成學習任務,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為樂學提供持之以恒的動力。作為中學政治課教師,努力使講課富有藝術性,使導入設計富有新穎性,再加上多變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情境創(chuàng)設,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進入最佳求知狀態(tài),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1.轉變教育觀念。新課改已經施行多年,但中學思想政治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課堂教學仍然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讓教師改變教育教學觀念。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應在傳授知識、陶冶情操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因此,首先應加強政治課教師進行有關新課標的學習,把握好自身、學生的角色,就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等新變化展開學習,并圍繞課程標準開展教研探討活動,促使政治課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踐行新課標的思想觀念;其次,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在平等、愉悅的氛圍中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展開。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優(yōu)化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渠道。首先,堅持科學性和思想性統(tǒng)一的原則,寓思想性、教育性于知識的傳授之中。在教學實踐中,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用靈活性帶動創(chuàng)新性,盡可能地使思想政治課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寓教于樂。其次,運用科技手段。政治課教學中,不妨運用電腦等多媒體直觀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教學更生動、形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增加。構思巧妙、新穎活潑的課件,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增強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效果。

    3.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環(huán)境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情感,如有益的教育教學活動、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健康向上的班風、校風,以及和諧美滿的家庭環(huán)境等。課堂教學一定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以身邊具有教育意義的人或事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教材中所蘊含的道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觀。由此,才能促進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

    4.提高教師修養(yǎng)。作為政治課教師,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感。中學政治課教師肩負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國家建設的重任,自己的一言一行也會影響他們的思想。因此,要不斷學習馬列主義基本原理,領會其精髓,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修養(yǎng),不斷研究轉型時期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做到言傳身教,才能有針對性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立春.新課程改革實用導讀[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篇2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39-01

    1.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基地建設的工作基礎及現狀分析

    1.1學科隊伍情況。盤錦市各個高中政治教師總計80余人,專業(yè)對口率50%以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0余人,占12.5%,中教高級教師,50余人,占62.5%。

    盤錦市高級中學堅持教學改革,探索實施"1-2-1"課堂教學模式。盤山縣高級中學在教學上,實行"課案導學"。遼東灣實驗高中"生本教學"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1.2學科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學科基地建立的重要意義。

    (1)關于高中起始階段的政治教學問題。在調研中發(fā)現相當一部分教師忽略了對初高中教學銜接的調查和研究。因而在授課過程中只按高中教材按步驟授課,未能建立起初中知識體系與高中知識體系的銜接。

    從盤錦市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際來看,初中階段思想品德與歷史合為一張試卷,總分為100分,思想品德和歷史各占50分。這種實際情況就導致了學生在初中階段對政治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只是在中考前臨時死記硬背,搞突擊。

    高中的新課程一開始,教師在高考的壓力下,都采用大容量,快節(jié)奏的教學方法。一開始就用上學生根本沒有接觸過的詞匯和內容,給學生當頭一棒,致使相當一部份學生由此喪失了學習政治課的信心和興趣。

    (2)關于課堂教學實效性問題。這次調研教研員聽了數百節(jié)課,總體來說授課老師基本具備良好的教師素質和駕馭課堂的基本功。

    從整堂課的環(huán)節(jié)來看,表面看來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無懈可擊。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沒有實際的收獲,教師的信息輸入量與中等及其以下的學生的實際接收程度不成正比。整堂課采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可學生所獲不多,仍然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被動前進。

    (3)部分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缺失。在跟蹤聽課過程中,教研員發(fā)現有些年輕教師的課多數都是老教師的翻版和模仿,使用的課件也是老教師的,并沒有其本人的教學想法和思路,沒有看到"用心備課"的地方。還有,跟蹤聽課過程中,教研員發(fā)現了許多年輕教師存在知識點的錯誤,并及時糾正過來。

    2.2017-2018年度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

    2.1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課程實施能力為目標,形成教育行政部門的宏觀調控、教學研究部門指導引領、基地學校開發(fā)實施的工作體制,構建體現先進教育思想理念、具有鮮明地方特色、開放兼容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實現國際課程精品化實施,校本課程精品化建設。

    2.2學科建設的總體目標。

    2.2.1形成一套教育教學管理新常規(guī)。

    (1)根據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形勢和盤錦市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市初中和高中學生對于思想政治學科的認識,摸索出初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探索必修、選修及校本課程的實施及銜接;

    (2)根據各高中的的辦學特色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

    2.2.2推出一批課程共享Y源。

    (1)結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充分發(fā)揮思政治課的德育功能,與心理健康課程緊密結合,在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實現政治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2)研發(fā)出適合各校特點的校本課程并編寫配套的教材;

    2.2.3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聘請專家學者做專題報告。通過"一師一優(yōu)課"、名師引領工程、名師工作室等一系列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對教師開展系列培訓,鼓勵教師進行學歷提升,持續(xù)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2.2.4探索教學新常態(tài)。

    (1)探索魏書生"三段六步"教學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2)積極探索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

    3.2017――2018年學科課程基地建設工作方案

    3.1準備階段(2017.1-2017.4)本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組建團隊,制定學科基地建設研究的工作方案。

    (1)研究國內外、省內外的文獻資料,完成文獻研究綜述,成立專門的馬列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團隊;

    (2)成立信息技術團隊,建立網絡交流平臺,運用計算機軟件,完成調查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工作;

    3.2課程資源建設階段(2017.5-2017.12)

    (1)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指導、外出考察學習等方式,開展專題學習、考察,確定團隊成員的分工與研究重點方向,制定基地校建設相關方案;

    (2)進行全省各市以及盤錦市各高中之間的聽課,總結各校的教學方式的優(yōu)缺點;

    3.3課程體系建設階段(2018.1-2018.7)

    本階段的工作主要是建立符合我市特點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課程體系,通過專家培訓、外出考察等形式,組織團隊研究初高中的銜接、必修和選修的銜接、教學模式的應用及教學進度安排,探討校本教材(選修教材)開發(fā)的途徑與方法等問題。

    (1)提出盤錦市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過程中必修和選修的教學安排意見;

    (2)探討盤錦市初高中的銜接、必修和選修的銜接、教學模式的應用問題;

    3.4教學新模式構建及教學實施(2018.7-2018.12)

    篇3

    1.引言

    教育產生于社會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人類生產生活中的先進技術和手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也必然運用到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它不僅能打破時空限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學生傳授政治學科知識,加大課堂信息容量,而且能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協(xié)作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發(fā)展聯(lián)想思維,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氣氛以提高教學質量,完成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2.應用的意義

    (1)視聽結合,形聲統(tǒng)一的多媒體技術可以使職業(yè)高中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更直觀易懂,更全面深刻,更利于記憶和保持。

    職業(yè)高中生由于本身的文化知識基礎較薄弱,認識能力、理解力較差,多媒體技術就可以使教學內容的呈現不再只是以往的教師口授,而是生動形象、聲情并茂的各種材料: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及視頻。例如:在“職業(yè)道德”和“法律常識”課中需要運用大量的“案例”教學,這時只要制作好每章每節(jié)教學內容的PowerPoint加上“案例”:錄像片或動畫制作短片,那么學生學習起來十分輕松、明了,不會象以前只是“聽”,不但學不到,而且還十分痛苦。

    (2)多媒體技術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將大量的信息呈現于課堂上,這將使職業(y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容量和水平得到盡可能的延伸和發(fā)展。

    多媒體技術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將許多職業(yè)高中生由于社會閱歷不足而不了解或者無法知曉的知識、現象和規(guī)律用相關材料呈現于課堂上,例如:在“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形勢”的教學中,可以播放錄像:密密麻麻的村莊,人頭攢動的交易市場,擁擠不堪的公共交通等。又如:關于紙幣發(fā)行的教學中,可播放1994年我國消費搶購商品和1997年市場上商品堆積的畫面,這種抽象的教學內容在師生教學中將不再困難,顯而易見起教學能力和水平得到了盡可能地延伸。

    (3)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的圖形界面和反饋信息,師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控制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實現理想的人機交互作用。

    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控制視聽信息的強度,呈現時間的長短,反復的次數,并可以調節(jié)音頻信號和視頻信號分開或同時傳輸,學生也能在接受與活動,并在學習活動中處于一種主動的狀態(tài)。例如在網絡環(huán)境下政治教學,可以讓學生就某一主題例如職業(yè)道德中“誠實守信”這一規(guī)范共同上網,得到信息之后,在網上發(fā)出自己的討論提綱,老師可以在網上直接給出反饋信息。

    3.如何運用

    (1)直接播放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資料

    現在有許多專業(yè)廠商,出版社專門出版了許多一般消費大眾或特定市場的多媒體CD-ROM節(jié)目,以及許多知識的光碟,錄像帶等。例如,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尸教學中,可以播放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的院士講壇的節(jié)目內容。

    (2)選擇或剪輯優(yōu)秀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CAI)

    優(yōu)秀的CAI可將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教學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設計,教師可以選擇性地將之運用于自己的教學,而且現在CAI課堂的制作開發(fā)越來越多,可以得到資源重復地使用,達到資源共享。

    (3)教師自己制作所需的課件

    由于政治課有時事性的特點,職中政治教師應根據當時國內外形勢和自己學校的特點,如“校本課程”,再根據職中學生的實際自己制作思想政治課的課件,教學軟件制作工具有我國“方正”或美國的Authorware。

    4.應用時要注意的問題

    (1)適實而用,切勿隨意

    多媒體技術的確有用,但不必神化,因為它也只是教學的工具之一,不可濫用。

    政治教師還是要根據政治課以及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組織,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學,例如實地參觀、調查、訪問、討論、演講等。

    (2)注重人機交互,但更應重視師生溝通

    使用多媒體技術時教師更應該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因為多媒體技術使用時,學生更多地關注多媒體技術呈現的材料,或人機交互的界面,盡管教學的方式在形式上有了新的變化,但這并不是師生傳遞情感的主要方式,因為人的交流才是更主要的,教師更應從學生個性的實際傳達出自己的情感,例如在語言上、目光上、甚至肢體上的交流。

    篇4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2)03-0095-01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教學的一大難題。課堂低效會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為改變這種狀況,每位教師都試圖去嘗試和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皹嫿ǜ咧兴枷胝握n高效課堂”的實踐活動是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低效性、無效性而言的。高效課堂的定義就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課堂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及促進學生在學業(yè)上的提高。

    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是促進學生更好更快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的更好更快發(fā)展,首先是健康發(fā)展,其次是主體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優(yōu)質發(fā)展。高效課堂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思維方式。學科素養(yǎng)的核心是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結構以及思想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备咝дn堂的構建,應該回歸“教學生學”的本質,引導學生解決“學什么”與“怎么學”的問題。

    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明理、啟智、導行等教育的功能,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特殊性,教學仍是以升學為目的,課堂上教師講空道理,僅交代知識要點,學生記道理,背知識要點,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習氛圍沉悶,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導致思想政治課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發(fā)揮。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fā)性的、有一定的難度的。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緊扣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所提問要具有梯度,要具有層次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教師一方面要做到認真細讀思想政治課教材資源,另一方面也要深入學生的實際,注意講究技巧,提問應及時、適當、務實,從而完成高效課堂的教學提問。例如,在高一經濟生活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從課本中去尋找解決的辦法。比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兌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教材資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師生溝通的橋梁,更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積極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新課程理念的基本主張。教師是課程的開發(fā)者,更是教材資源的研究者,教材資源的價值在于其生成性。所以要構建高中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化水平,積極調動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高效教學的理念,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課堂之上,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互動的一種過程。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生活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卻是開放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廣泛閱讀有關的新聞、報刊雜志、時政熱點,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識點和教學中需要的新素材、新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在教學中,可以試圖通過增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來有組織有計劃開展社會調查、參觀、社會服務和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名言、諺語、格言,舉辦展覽、壁報,觀看電影、電視、錄像等活動,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總結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自我肯定中學習思想政治課。

    教學中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去組織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學習,懂得如何分析處理教材,如何備課、設計課型、選擇教學的方法,從而及時改進教學,以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好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應多元化。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技術把色彩、動畫、音效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5

    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是必修課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開設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旨在提供適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課程,讓學生認識學科的價值與研究方法,獲得更為全面的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提升學科素養(yǎng),為進一步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可見,“知識拓展”的特點十分鮮明,這就要求一堂高效的思想政治選修課應該充滿“拓知”味。

    1.做到知識與能力兼顧,凸顯對知識點的活學活用

    知識目標,是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基礎,是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當學生學習結束后,心中還有課堂所學知識,而且面對生活和社會現象,學生還有用課堂所學知識去解釋和解決,從 內心深處認可并贊美這堂課和上課的老師, 這個老師以后執(zhí)教的過程中,學生都會主動參與、積極支持、樂于享受。

    (1)能夠從提供的浙江九九紅科技有限公司的創(chuàng)意農業(yè)經營案例中,概況出創(chuàng)意的產品形式,并分析出創(chuàng)意農業(yè)的特征;(2)能聯(lián)系自己的現實生活,列舉一個親身接觸到的創(chuàng)意農業(yè)產品;(3)能通過蓮花鎮(zhèn)玫瑰種植的收益計算和變化,感受創(chuàng)意農業(yè)給當地帶來的積極作用;(4)能通過了解荷蘭花卉產業(yè)發(fā)展的情況,對照浙江九九紅科技有限公司的花卉經營情況,找到我國創(chuàng)意農業(yè)的不足之處,并分析出我國促進創(chuàng)意農業(yè)發(fā)展的一些對策。

    2.做到過程結果兼顧,突出在宏觀中把握過程

    學習過程應該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知識過渡應該具有串聯(lián)功能,知識結構應該得到重新構建。《創(chuàng)意――改變農業(yè)未來》執(zhí)教者對知識結構進行整合,以衢江區(qū)蓮花鎮(zhèn)的浙江九九紅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玫瑰園的案例為載體,從衢江“玫瑰花的創(chuàng)意”――荷蘭“郁金香的創(chuàng)意”――開花“龍頂茶的創(chuàng)意”,貫穿整個課堂。保證學習過程環(huán)節(jié)緊扣,學習興趣步步上 ?!皠?chuàng)意農業(yè),多姿多彩”呈現“是什么”,“聚焦創(chuàng)意農業(yè)”呈現“為什么”,“發(fā)展創(chuàng)意農業(yè),勇做現代農民”呈現“怎么辦”,這樣的知識過渡以學生為主體,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遵循學生思維規(guī)律,便于學生步步深入,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二、深入選修課,在“啟智”上做文章

    育人關鍵在于育心,授業(yè)關鍵在于啟智。課堂是否高效就看它是否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啟動了學生的智慧,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1.培養(yǎng)興個性,把評議權還給學生;培養(yǎng)懷疑精神,善于發(fā)現問題

    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并對其中諸多現象產生質疑和評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學生也許會產生以下疑問:九九紅科技有限公司是怎樣想到這個金點子的?如果是借鑒別人的做法,會不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呢?九九紅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市場行為風險大嗎?它為什么要這樣做?它又是怎么取得成功的?九九紅科技有限公司的創(chuàng)意農業(yè)在實踐中有哪些失敗案例,原因和對策是什么?九九紅科技有限公司的創(chuàng)意農業(yè)符合我國國情嗎?在衢州有沒有市場。這個公司的創(chuàng)意農業(yè)能走多遠?農民能接受、支持和配合這種創(chuàng)意農業(yè)嗎?執(zhí)教者雖然明確提出九九紅科技有限公司“玫瑰花的創(chuàng)意”的成功之道這個問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但這樣的定向模式大大束縛學生的問題方向、問題內容和問題形式,在培養(yǎng)學生懷疑精神上還有所不足。

    2.因“材”施教,把自還給學生;激活學生思維,勇于解決問題

    《創(chuàng)意――改變農業(yè)未來》執(zhí)教者在激活學生思維方面作出努力,也的確讓學生的勸起來,想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很顯然,學生的多元思維得到調動,不一樣的答案呈現一樣的精彩。如果執(zhí)教者把問題設計更加科學合理一些,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效果就會更好。他可以這么設計:結合圖片、老師的介紹和自己的所見所思,說說發(fā)展創(chuàng)意農業(yè)園有何影響?學生就可以從發(fā)展創(chuàng)意農業(yè)園對農業(yè)、農民、教育、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入手,說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三、跳出選修課,在“育人”上做文章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最高層次的高效課堂應該是超越“求知”和“啟智”,最終落實到“育人”上,充分體現你本主義、人文關懷和人格培養(yǎng)。

    1.立足學生的“潛在”狀態(tài),把學生當“學生”看

    在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常常認為學生一無所知,強加灌輸,或者假借“無為而無不為”放任學生“自學”,這都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高效課堂中,教師既能看到學生知識和生活的缺陷,又能看到學生的可發(fā)展空間,學生成為教學的前提和基礎,也成為教學目標的科學依據?!秳?chuàng)意――改變農業(yè)未來》執(zhí)教者提出以下“學生情況分析”:第一,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開化是一個農、林、牧、漁各業(yè)全面發(fā)展的山區(qū)縣,農業(yè)是開化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領域。開化有非常有名的無公害、綠色、有機的農產品,如開化龍頂茶,開化山茶油、開化清水魚、高山蔬菜等。第二,開化中學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對農業(yè)生產有著直接的體驗,但大多停留在對傳統(tǒng)農業(yè)的感性認識上,當然,他們也通過傳媒等一些途徑接觸到現代農業(yè)甚至是創(chuàng)意農業(yè)的信息。第三,學生在高一對《經濟生活》學習,為學習本課內容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第四,高一年級的學生思維較少受到高考的束縛,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躍,求新求異。然后依據覺悟設定教學目標:(1)能夠從提供的創(chuàng)意農業(yè)的產品形式,并分析出創(chuàng)意農業(yè)的基本特征;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列舉一個的親身接觸到的創(chuàng)意農業(yè)產品。(2)能通過蓮花鎮(zhèn)推廣玫瑰種植的收益計算和變化,感受創(chuàng)意農業(yè)給當地帶來的積極作用,并闡釋創(chuàng)意農業(yè)帶來的深遠意義。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于創(chuàng)意農業(yè)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和理性的認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熱情比較高――愿意說、有話說,課堂氣氛非常好。

    2.正視學生的“現實”存在,把學生當“益友”看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生只有真正喜歡老師,信任老師,才會喜歡你的課,才能接受你的教育指導。所以,在“良師”與“益友”兩者間我們不僅不能偏廢“益友”,反而要把它擺在“良師”的前頭。只有把“益友”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讓“良師”“益友”兩者成為一個條件關系:只有做學生的“益友”,方能成為“良師”。新課程也提出,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那么課堂中的師生關系如何理解呢?筆者認為,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益友最為恰當?!秳?chuàng)意――改變農業(yè)未來》執(zhí)教者在教學設計計、教學設問、教學活動、教學組織等方面特別注重學生的“益友”角色和功能,學生也非常滿意和享受這種角色,真正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教學相長效應出現。

    對家鄉(xiāng)名茶“開化龍頂”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

    篇6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時代性強,而且又是理論性的科目,普遍存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學質量不高等現象。要改變這一種狀況,達到素質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識,而且要達到知識、能力、覺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須端正教學思想,從實際出發(fā),大膽改革。

    一、在差異化教學方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tǒng)的初中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衡量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標志是學生對政治知識的識記程度,也正是教師這種過于對政治課程知識性的定位,使得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陷入了單一的狀態(tài)中,也就出現了傳統(tǒng)意義下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的方式。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此類教學方法的運用,不但忽視了對學生思維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而且影響到了政治課堂結構的改革,成為課堂教學內容、方法及組織形式改革和優(yōu)化的制約瓶頸。

    差異化教學方法的實質是以新課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為基礎理論,突破性的把學生進行“分類”,“分類”的真正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開展教學。也就是說,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對政治知識了解的基礎之上獲得新的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區(qū)”體驗自己的成長,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比如,在講“公民的義務和權利”一課時,教師首先要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生對公民義務和權利一致性的學習,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履行義務的能力,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歸納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明確后,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應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學生、應用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深化學生對該課堂知識認識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最終的教學目標只有一個,改變的只是學生對知識的獲得的方式。

    政治課程差異化的教學方式的基礎得益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體現的是學生學習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師從“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轉變。自主學習倡導的是把更多的學習時間留個學生,把更多的發(fā)揮空間還給學生的教學的理念。比如,我們提到的“公民的義務和權利”一課,在講這一課前,學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義,權利和義務的含義,如果單純的靠教師用抽象的文字去論述兩者的定義,那么學生對兩者的定義的理解變在無形中增加了約束成分。但是,最為政治教師要意識到,政治知識只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素材,高效的學習方法才是學生受益終生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不妨,把學習的時間讓學生自己來掌握,讓每個學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維模式都能得到開發(fā)。最后,讓學生自己去“說”對政治知識和觀點的認識。這樣一來,不但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而且還展示了學生對知識的駑駕能力,從而讓學生在主動學子中,體會到了收獲的快樂,為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也給教師下一步的教學的目標的確立提供第一手資料。

    二、回歸生活,讓政治理論及時得到實踐

    政治知識學習的內在意義在于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綜合素質、身心修養(yǎng)、價值觀念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對自己人生的發(fā)展定位尚處在“雛形期”,因此,如何讓政治知識發(fā)揮出特有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诖?,文章提出了讓政治課堂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生活場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開學生的理解的閘門,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發(fā)散性思維。

    篇7

    新課程對授課的要求是必須貼近學生和生活,尤其注重對學生綜合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新的課堂教學要求師生共同建構,提倡將教學過程作為師生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每一位政治教師研究的課題。

    一、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研究教學手段

    高考要求考生所具備的不是一般的學科能力,而是綜合運用自身知識和經驗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高考試題的設計也注重考查考生應具備的適應社會生活的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著眼于考生最基礎、最基本的生活與學習能力的考查。適應課程改革和新高考的要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和授課內容的特點靈活地展開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教材內容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及不同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

    二、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精彩生成

    新課標強調教師應以平等、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將課堂的話語權還給學生,放下架子,以一個參與者、促進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學生的心聲,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活躍的心理狀態(tài)下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因此,只有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寬松、開放的教學氛圍,提倡開放互動、合作探究、主動交流,師生、生生才能在“對話”和“互動”中產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經驗的共享、理性的升華。 例如在講授《文化生活》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內容時,一位學生提出:“人都有不同的個性,都有不同的思想,其價值觀就應該多樣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不是只用一種觀點統(tǒng)領和禁錮人的思想嗎?有這個必要、有這個意義嗎?”問題的提出十分尖銳卻又有幾分道理,我啟發(fā)這位學生用教材中的若沒有統(tǒng)一的價值觀念來引領人們的思想,社會就會用混亂無序的道理來回答他,并打了個比方:就像演奏一場交響樂,各種樂器都各顯神通,但如果沒有指揮家的指揮,沒有指揮家在掌控主旋律,那這場交響樂演奏就成了一鍋“亂燉”。但他又反駁道:“難道人有不同觀點,社會就會混亂嗎?像我現在提出了不同觀點,課堂就混亂了嗎?”該學生提出了這一串問題后,還用挑釁的眼光看著我,似乎在看老師要怎么應對。于是我十分平靜地說:“是這樣嗎?其他同學是否都同意他的看法,請說說看!”經過一場激烈的討論,結果有一部分學生支持他的觀點,更多的是對他的觀點給予反駁。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個人思想觀念的爭論不會引起混亂,而社會價值觀缺乏引導卻會導致混亂的原因,不僅使學生的疑惑在爭辯中得到解決,還讓課堂教學產生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鼓勵學生質疑

    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也即學生思考、質疑的過程。要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有問題不一定就有創(chuàng)造,但沒有問題就一定沒有創(chuàng)造。學生總是充滿好奇和疑問,鼓勵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意通過情景、故事、疑問等激發(fā)學生更多的問題,甚至在最重要的地方設置懸念,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刺激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教師除了知識的傳授外,還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形成學生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保護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制造“沖突”,提煉生成

    篇8

    一、問題的提出及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時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課的基本任務,也是思想政治教師的基本工作,高考題的設計也基于時事背景,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必須關注時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和反思,我實施的課堂前5分鐘時事評論深受學生的歡迎,豐富了課堂內容,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政治課堂效率;在課外,學生收集相關時政素材,進行分享,結合思想政治學科知識進行評析,從而使學生的知識視野、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思維水平均得到提升。課前時事評論的引入實現了時事資源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但是具體操作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

    1.怎樣選擇適合高中文科學生的時事素材?

    2.如何更好地發(fā)揮教師指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3.教學目標定位還不太清晰、準確。

    4.實踐的方式還有待豐富、完善。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希望能夠通過深入的探索,進一步尋找其教學規(guī)律,以指導實際教學。實現政治課堂教學的簡約、高效。

    (二)意義

    中學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課前時事評論契合了這一最新的課標要求,有利于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的能力。

    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在整體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上已達到一定的程度。該階段學生雖具有可塑性強的特點,但從一般人格發(fā)展階段上看,中學生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容易呈過分反感的趨勢。因此,通過課前時事對中學生進行適當合理的引導十分必要。

    此外,時事內容在高考中均占有重要比例。因此,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解決相關問題的水平,必須結合時事熱點進行教學。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政治問題的興趣,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

    二、理論基礎與依據

    (一)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是我們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最終目標。認識論認為:人的正確思想來源于實踐,一個觀點的形成需要由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形成。我們必須從課本中學習相關基礎知識對其達到一種感性認識,然后經過頭腦整合有一個理性的飛躍,最后用這種認知來指導實踐,并在實踐的過程檢驗認知的正確性。只有使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踐之間建立聯(lián)系,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使他們自主學習,并外化為指導行為的思想。中學生學習,不僅僅是掌握它的原理方法論,更重要的是把方法論作為我們更好生活的準則。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時政教育,要求教師把教材的基本理論知識與當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分析把握事物的發(fā)展脈絡,把所學致所用,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旦巧妙地引入時事熱點,將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學生就會覺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就在自己身邊,學習之后對自己的生活有幫助,并會自覺把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吸收,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動機與興趣,從而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率。

    (二)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

    美著名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提倡實用主義的教育思想。他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改造”。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fā)展起來。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促使個人成長,因此杜威又提出“學校即社會”,他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課前時事評論正是貫徹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把真實的社會引入課堂,讓學生不再置身“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象牙塔,而是以社會公民的角色積極參與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對各種社會事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積累社會經驗,為今后參與社會生活做好準備。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時事

    指最近發(fā)生的國際國內大事和政治新聞,時政性是其基本的特征。課前時事評論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體現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以及國際、國內形勢發(fā)展的狀態(tài)和趨勢。簡單地說,就是收集最近發(fā)生的國際、國內大事和關系社會民生的話題,分析篩選作為課前時事評論重要的教學素材。

    (二)評論

    要求師生間就某一話題自由發(fā)表看法與見解,并由感性到理性的層次進行簡要的評價、分析。這對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有重要價值。

    四、國內外研究現狀

    時事教育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相結合,在國內外呈現不同的發(fā)展狀況。

    (一)國外相關研究

    學生事務管理平臺一直是國外學校關注的焦點之一,也一直處于探索階段,在結合時政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國外學校一貫堅持的是“引導滲透”?!癊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foreign student affairs in order to guide the form of Education Management”一文中這樣寫道:Students’club activities he has strict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each club activities must have a professional teacher to guide.Issues related to sensitive issues,racial issues,political issues have also been restricted in the community,he did not give funds and other ways to restrict.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national conditions,but the same is that they also have a guide,there is penetration,to their dominant values to allow students to accept.這是時政與社會實踐課堂的結合,從而實現思想教育的目標。

    安富海在《國外公民教育實施途徑研究述評及啟示》中提到“以培養(yǎng)公民行動能力為著力點,注重實踐性是美國公民教育的顯著特點。走出課堂、走出課本、深入社區(qū)是美國公民教育的顯著特點。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讓學生通過自愿的社區(qū)服務來感受作為公民的意義。至此,參與社區(qū)活動就成為美國培養(yǎng)公民行動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社區(qū)活動內容主要包括改善環(huán)境,幫助老人,支持慈善事業(yè)等。美國不僅將國民服務定為國家政策,而且還大量撥款支持和資助邊服務邊學習的活動。今天,社區(qū)已成為美國學生了解、接觸社會的良好平臺,也是美國學生鍛煉和提升實踐能力的主要場所。

    楊尊偉、王紅在《加拿大公民教育探究》中提到“社區(qū)服務是學生接觸現實世界問題、進行直接經驗學習的主要途徑。學生在其中可以參與多種社區(qū)活動。此外,學校課程吸納社區(qū)服務也成為一種趨勢。加拿大的很多學校都提供國際學士學位,其畢業(yè)條件之一就是要有社區(qū)服務經歷。加拿大的一些學校還引入與課程相關的社區(qū)服務,以縮小學校和周圍環(huán)境的差距。”

    張明澍在《美國公民教育研究》中提到“美國的公民教育課程是開放式的,注意讓學生到實際生活中驗證書本上的知識。學習歷史、地理時,大多數學校都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展覽館、歷史上的遺跡和名勝;學習選舉過程時,往往組織學生走訪選舉組織機構、政黨機構,如果趕上選舉年,還要實地觀察選舉,有的學校還搞模擬的競選和投票?!?/p>

    (二)國內相關研究

    國內對于時事評論與思想政治教學相結合的研究,專業(yè)的理論和專著不多,大多都是一線教師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通過自身的簡單探索得出的部分經驗性總結和感悟,開設時事教育課程的學校也大多是時政新聞播報。

    宋麗在《試論時事教育與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通過對貴州省金縣五中開展時事教育調查得出時政教育與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關系以及實現時事教育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相結合的對策。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要求在選擇時事素材、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和教學時間的分配、教學目標的定位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五、目標及內容

    (一)目標

    貫徹中學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罢握J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是中學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課前5分鐘引入時事評論,培養(yǎng)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祖國的前途、民族的振興和人類的命運;培養(yǎng)學生人民當家作主和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分析各種社會現象的能力并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從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內容

    1.課前時事評論教學目標定位。課前時事評論把鮮活的時事新聞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作為該課堂重要的教學素材,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變化發(fā)展,培養(yǎng)服務社會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給予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和“自主探究”的權利,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這是實現思想政治課簡約、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嘗試,也是貫徹“小課堂,大社會”這一理念的有效途徑。

    2.課前時事評論教學內容選擇。課前時事評論選題上要注重其內容的時效性,開放性時事的內容是復雜的,有積極健康的,也有消極腐朽的,需要在教學中做好引導準備。

    3.課前時事評論教學時間分配。由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任務比較緊,在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存在困難,時間一般安排在課堂前5分鐘,目前主要在非畢業(yè)年級開展活動。希望進一步探索實現課前時事評論課堂教學簡約、高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冉匯真.中學時事政治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2,(18):97-99.

    [2]譚吉華,譚文翰.中學時事政治教育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德育,2014,(15):22-25.

    [3]郝余暉.時事播報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嘗試[J].中校外教育,2010(8):461.

    篇9

    根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主要目標在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探究政治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但老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全面、自主發(fā)展,影響了教學的實效性。特別是在當前進一步規(guī)范辦學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盡快構建起思想政治高效課堂,就顯得尤為迫切。

    那么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實現有效教學呢?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交流一下自己對構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幾點想法。

    1 更新思想,以高效教學的理念為指導,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及高考升學率的影響,高中政治教師觀念陳舊,教學方式老化,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背道而馳。要構建政治“高效課堂”,必須摒棄這些制約因素。新課程教材注重三貼近,很多教學內容來源于現實生活,通過學生自主預習、分組討論就可以解決部分問題。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少講、精講。教學方式要靈活多變,提倡學生討論,多采用互動式教學,甚至可以讓學生去講課,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大膽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

    2 精心備課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高效教學的理念,最終要落實到課堂上,課堂上的高效才是最終的有效,而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精心準備、統(tǒng)籌兼顧,在備課理念上,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努力塑造一個促進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在備課方式上,把過去教師單向封閉的備課和學生孤立的預習變成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備課;在備課重心上,由備教材轉移到備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來;在備課內容上,由狹隘的學科本位轉向開放的課程整合。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樹立大備課觀,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感發(fā)展等方面出發(fā),挖掘教材、創(chuàng)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資源,搭建有效教學平臺,實現多維度備課。

    3 優(yōu)化課堂結構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3.1 探索有效的教法,精講精練。首先,要堅持三講三不講:高考方向題要講,易錯易混內容要講,教學重點難點要講;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學生怎么學也學不會的不講。講的時候語言要力求精確、精煉、精彩,不講則已,講則有效。其次,要堅持五個讓的施教習慣,把學習自放手交給學生: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要讓學生動手;能讓學生推導的結論要讓學生自己推導。再次,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要精、準。所謂精是指作業(yè)設置要有針對性,量要適中。所謂準是指作業(yè)題目要準確地反應教學重點,同時為突破、鞏固難點服務。

    3.2 要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序性和波動性。教學應像河流一樣,有序性和波動性相結合,既百折不撓奔向大海,體現有序;又迂回曲折,體現波動性。有序使教學結構段落明確,增強了趣味感,調動學生思維跳躍。教學應避免平鋪直敘,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矛盾沖突,有思維碰撞,有智慧啟迪。教師講述有行有止,有續(xù)有斷,高低起伏,悠揚頓挫,富有感染力;學生學習有聽有講,有學有練,有張有弛,有商有量。

    總之,當今的政治課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細心呵護,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輕松、民主、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進而構建和諧高效的政治課堂。

    參考文獻

    1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

    2 鄭永廷等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10

    教與學是師生雙邊的關系,教要得法,學要主動。主動來自興趣,興趣需要培養(yǎng)。同樣的教材,講得生動、妙趣橫生,學生百昕不厭、回味無窮;講得教條、枯燥無味,學生呆若木頭、事倍功半。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講課藝術、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一)態(tài)度和藹、語言幽默

    態(tài)度和藹可以感染學生并使之對您的授課感興趣。因為態(tài)度和藹可親能夠清除學生的畏懼感,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往往學生在親近您本人的同時會不自覺地也親近、熱愛你所講授的課程。反之,古板的面孔、嚴厲的訓斥會使師生間豎起一道難以逾越的高墻。有一位學生這樣給他的老師寫了這樣一句評語:“老師,您應該笑,笑才漂亮,心情也才好,可以帶動我們的好心情……,”這句評語代表了我們的學生的一個共同的心聲:希望每天能夠看見老師一張和藹可親的臉。試想學生沒有好的心情會能對你的政治課感興趣嗎?

    語言幽默風趣、繪聲繪色可以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課45分鐘內,學生的大腦興奮中心會呈現出一個小小的疲勞波谷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大腦興奮中心是隨著時間的一維演進程曲線變化的,而且是隨著刺激物的變化不斷轉移的。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緊緊扣住學生的大腦興奮中心,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教學,幫助學生度過疲勞期。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恰倒好處地使用風趣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一個生動的比喻往往會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個針砭時弊的順口溜往往會發(fā)人深省。

    (二)巧設提問,啟迪思維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啟發(fā)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開發(fā)智力。就如在講授“一國兩制”時,如果很直接地問:什么是“一國兩制”?他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義?這些問題盡管重要但過于直接、平淡、無味,往往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若能變換角度投石問路巧問效果會更好。比如,大家是否知道現在我們中國大陸實行的社會制度和香港、澳門及臺灣實行的社會制度是否一樣?怎么個不一樣?這種制度的差異會影響我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嗎?為什么?你認為臺灣的出路是什么?實現海峽兩岸統(tǒng)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在教師層層設問之下,學生就會被一個個感興趣的問題吸引住,并且會積極地查閱教材或聯(lián)系實際作分析說明。這時只要教師稍微加以引導,需要解決或弄懂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三)深入淺出、化難為易

    政治科教材知識理論性很強,也比較抽象難懂,學生不易理解接受。教學中,教師如能引用一些學生熟悉、比較直觀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簡明。例如在講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這一課題中關于“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時,如果單從理論上去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的話學生會感覺一頭霧水,似懂非懂。但如果做這樣一個比喻,效果就會不一樣:經濟建設好比一部大車,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它的方向盤,改革開放就是它的發(fā)動機,大車有安全快速行使就少不了方向盤和發(fā)動機。如此深入淺出的描述,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

    二、轉變教學模式,善用觀察發(fā)現法教學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將自己當成錄音機的放音鍵,不管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如何,一味地很起勁地講授下去,錯把學生當成錄音機,把學生放在被動的地位,將知識硬加給學生。這種“填鴨式”的教學,課堂效果暫時還好,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知識遺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學是時應不失時,機地采用發(fā)現法教學。

    發(fā)現法教學實際上是一種“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其實質是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問題,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問題的解決方式。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務必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把傳統(tǒng)教學中單純的教師“主演”變成師生共同“表演”。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將書本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后變成自己的知識,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及記憶。既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發(fā)現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了教學效果。

    篇11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0-242-01

    令人憂思的是在政治教師隊伍中有相當部分的教師未認識這一“規(guī)律”,或不重視這一問題,不少政治課教學存在著嚴重的忌諱區(qū)。本文試就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忌諱區(qū)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發(fā)表粗淺之見,以達拋磚引玉之作用。

    一、思想政治課改變教學目標設計的“片面性”為“全面性”教學存在的忌諱區(qū)

    由于施教主體的政治教師在教學目標追求上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學目標的“片面性”,這種“片面性”又表現為: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同化于社會上的錯誤認識――感到只要認真完成課堂45分鐘,只要讓學生的考試成績理想就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好教師”,就是一個“高水平的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備課上只注重于構思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在組織教學上僅敏感于學生知識理解掌握和成績的差異;在對學生的評價觀念上認為成績優(yōu)秀的就是“好學生”,平時關心學生大多是作業(yè)與成績等。顯然,教師如果只傾注實現這一目標,存在上述教學心態(tài),勢必同思想政治課教學任務相悖,同教育心理學相違,也會同自身教學企盼相反。

    思想政治課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層次的,整體性的。如果只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與說教”“檢查與考試”是非常片面的,顯而易見,這是“折扣”的執(zhí)行《大綱》,不利于《大綱》的真正落實。從教學過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復雜的師生智力活動過程,也是奧妙的師生心理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完美的課堂教學整體目標,應該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前蘇聯(lián)著名教學論專家贊科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獲得知識,同時要得到一般發(fā)展。

    限于智力開發(fā)顯然是不夠的,特別是對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務的思想政治課更是如此。事實上,政治課教學如果在目標上存在“單一性”“低標準”“小范圍”,就自然地捆住教師的教育思想,限制了教學思路,就會阻礙學生各方面能力和個性心理的發(fā)展。為此,思想政治課教學在目標上應注意“全面性”和“高要求”。政治教師要在每堂課教學中想方設法努力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覺悟和心理素質水平得到提高:“高要求和全面性”的壓力下促使自己的教學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境界。

    二、思想政治課要變教學中師生都存在“逆反心理”的忌諱區(qū)

    由于“逆反心理”不僅存在于學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師中也存在。教師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現為教師對其職業(yè)、專業(yè)的不順心;對教材“多變性”的反感;對教材理論與實際“差距”的茫然;對高考教學難度提高的困惑;對政治教師言行特殊要求的潛在壓力等,我們教師要高度的重視。

    學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現為對一些枯燥教材內容的乏味;對社會存在輕視政治科現象的認同;對為應試而大量背誦的厭倦;對教順簡單古板教學的失落感;對教師言行不合“理論要求”的不滿;對教師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間接抵觸等,上述師生逆反心理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思想政治課教學成功的取得。為此,變師生對教學的“逆反性”為“相容性”就成為政治教師自我提高的一個客觀要求。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確的觀念,立志于政治課教學事業(yè),拿出勇氣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礙,“輕裝”教學。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努力學習錘煉,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實現以精辟的政治理論說服學生;以精湛的教學技藝吸引學生;以良好的師表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到政治課教學可親、可近、可信,有興趣、有作用、有收獲,從而縮短學生與政治教師、學生與政治教材的心理距離,消除學生的抵觸、不順心的心理狀態(tài),更好的保證思想政治課教學順利健康、穩(wěn)步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