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8 01:00:31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我的空中樓閣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9-0003-02
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的重點、難點、考點以“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微反思”為教學過程的有機結合體,是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語文課堂中使用的微課具有教學時間短、針對性強、簡單明了、主題鮮明、重點突出等特點,所設計重點集中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疑難問題的解答上,十分適宜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尤其有利于課堂注意力較難集中的中職生開展文本閱讀。筆者參與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微課課題組,在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學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課資料,也和課題組內的教師進行了資源共享,同時,利用閱讀教學課程中的微課資料,開展了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從而獲得了一些經驗。下面,筆者將結合中職語文閱讀課堂中的幾個具體課例,談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微課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微課可以有效突破閱讀教學中的難點
筆者在教學《賣白菜》一課時使用了微課,從而有效解決了學生如何把握小說細節(jié)的難點問題。筆者借助《奇妙的微觀世界》這一微視頻導入課文,通過微觀世界中的視角與小說細節(jié)描寫的類比讓學生明白,如果小說中的細節(jié)描寫非常到位,將對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產生推動作用。筆者特意把這段視頻放在了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反復觀看。在分析品讀課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筆者特別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找出了課文中的幾處細節(jié)描寫,并在課堂中通過填寫人物描寫細節(jié)的表格的方式進行了檢驗。比如,文章中對幾棵白菜的細節(jié)描寫,對于“我”不小心摔掉白菜之后母親的表現,老太太買白菜時的手部動作這幾處細節(jié),學生都能很快地找了出來,也能深刻地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人們的心態(tài)是如何的。筆者發(fā)現,借助微課教學之后,學生更容易理解細節(jié)描寫對小說刻畫人物和敘述情節(jié)所起到的作用,他們有了課前的微視頻指導,明白了在進行文本閱讀的時候,應當通過抓住細節(jié)描寫去了解人物性格、故事情節(jié)。這節(jié)課不僅有效避免了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細節(jié)描寫作用時,只能單純地進行繁瑣的知識點講解的問題,也為學生的自主獨立閱讀文本提供了開放而自由的空間。
二、微課動畫視頻可以激活課堂氣氛
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我們制作了一節(jié)關于文中人物服飾文化描寫與鑒賞的微課。借助動畫的形式,讓主人公換上不同的古裝服飾,幫助W生理解文中人物性格的差異是如何通過服飾、打扮體現出來的。比如讓學生對比了王熙鳳和其他人穿著的區(qū)別,引導學生理解了王熙鳳的富貴姿態(tài),展示了林黛玉及幾位姐姐妹妹穿著的服飾特點,最后還結合課文中描寫寶玉的兩段詩詞,鑒賞了賈寶玉的穿著打扮特點,等等。對于這樣的人物換裝動畫視頻,學生非常感興趣,一邊看,還一邊對照文中相關的服飾描寫文段去品讀人物。動漫班的學生更是在隨后的語文綜合學習活動中,借助《紅樓夢人物服飾鑒賞》這一微課視頻,手繪了課本節(jié)選片段中出現的主要人物的形象,與自己的專業(yè)課進行了結合,完全是以自主學習的方式,輕松自如地解決了之前教師上課時花費大量時間去解讀人物性格的難點問題。這節(jié)課,因為有了《紅樓夢人物服飾鑒賞》動畫版本的微課,課堂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
三、微課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項鏈》是中職生比較喜歡的一節(jié)小說閱讀課。這篇小說中,關于故事曲折情節(jié)是如何開展的問題一直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之一,于是我們在微課當中制作了《什么是伏筆》《小說結尾的留白藝術》兩段微課視頻。制作的微課視頻,在字幕提示上使用了一些小技巧,比如在恰當位置彈出“什么是伏筆”“草蛇灰線”的提示字幕,提醒、引導學生思考伏筆的作用,比對自己在小說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忽略的細節(jié),最終學生基本都找出了文章中的幾處伏筆,很好地說出并理解了什么是伏筆。而在《小說結尾的留白藝術》的微課視頻中,我們通過一個故事設置不同結局的小劇場演繹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體會和品味,留白的結尾和直白的結尾哪種更能給人留下巨大的思索空間。兩段不到8分鐘的微課視頻,輕松地幫助教師解決了這篇短篇小說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根據《項鏈》的課堂教學實例,你能說一個小小的微課視頻的作用不大嗎?我們正是借助了有效的微課教學,才能很好地幫助中職生提升對閱讀文本的興趣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微課可以切實促進學生個性化和自主化學習
教師通過錄制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微課學習資源,形成基于某個學習單元、某本書甚至某個學科的一系列連貫的微課,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促進個性化學習。閱讀教學的課程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平時授課難度大,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不高一直是課堂教學中的難題,使用了微課資源,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實現針對某個知識點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這是因為不同的職業(yè)學校、不同的教師可能擅長講解的知識內容不同,將微課應用到學生閱讀課程中的協作學習中去,有助于進一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比如《我的空中樓閣》和《荷塘月色》這兩篇課文,我們在制作微課的時候都整合了美術教師的繪畫技巧這一資源,分別對想象中的空中樓閣和月下荷塘的美景,請來美術教師錄制了整個繪畫過程,給學生解讀了文本。學生在觀看《空中樓閣的游覽》《荷塘下的月色》兩幅畫作的繪畫過程的微課視頻中,參與構建了自己的“空中樓閣”和“荷塘月色”,更好地理解了作者在寫景的時候,是如何像畫家一樣,有序地去描寫景物這一教學難點。其中《荷塘月色》一課中,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通感”這一知識點,我們借助視頻的聲畫同步的效果,幫助學生理解了淡淡的荷香與遠處傳來的隱約的歌聲有什么相通之處,有了這一音效的輔助,學生很快理解了通感的概念。
我們還讓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后,嘗試手繪自己心目中的空中樓閣和月下荷塘,并將收到的幾十幅學生的作品,在班上進行了展覽和品鑒。這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一閱讀文本時候的個性化差異,還幫助學生提升了自己對美的鑒賞能力,也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化學習。
五、應用微課之后能得到更多樣有效的信息反饋
在進行微課教學后,教師還可獲取每一位學習者的反饋信息,再加以提煉、研究,從而得到更有效的反饋信息,進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閱讀教學中使用微課,因其對解決教學重難點有較強的針對性,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學習興趣提升,師生、生生互動得到加強,同時,還能形成生動的課堂教育教學案例、鮮活的經驗和系統(tǒng)的微課校本教材。教師在使用微課教學之后,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我們在所選的9篇閱讀教學文本中制作了11個微課視頻,學生基本上能夠借助這些微課自主完成預習及課前閱讀環(huán)節(jié),其能動性獲得提高。此外,課題組還實現微課實踐在網絡中的分享與交流,上傳了部分微課視頻在教師網絡研修平臺,推動教師同行在微課方面加深認識、推廣和應用。其中《項鏈中伏筆的運用》這一微課視頻參加了區(qū)內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微課項目比賽,獲得該組的二等獎,得到了專家的肯定。
當然,在課程微化的同時,還要有一種宏觀的眼光。我們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來進行課程微化,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中學會的知識重點及規(guī)律,讓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的練習,達到課堂學習的真正目標。比如,我們在課堂小結時,還把閱讀中出現的微化內容進行整合,使微化的內容整體化,使碎片化的內容系統(tǒng)化,形成一整套的閱讀教學微課資料,以備今后教學的使用。制作的《荷塘月色》《雨巷》《雷雨》《致橡樹》《將進酒》等微課中的“酒”都與“意象”有關,對于“意象”的學習和理解,教師如何教授、學生如何學習一直都是一個難點。我們制作相關的微課視頻之后,還整合了相關的資源,寫出了《中職語文課本中關于意象的使用》的文字資料作為語文組的備課資源,將原本碎片化的內容系統(tǒng)化。
總之,微課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微課的出現,確實為教學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巧用微課可以激活語文課堂,因此,教師在課程的開發(fā)上應該重視微課,捕捉恰當有效的教學點,利用課外知識拓展、自主質疑探究等方法,制作出深入淺出、淺顯易懂的微課,結合課堂教學的有效時機,如課前預習、合作學習、課后探究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真正走進微課的學習,真正實現微課的“翻轉作用”,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羅丹
在語文的園林中漫步,隨處可以觀賞到“美”的鮮花。如果我們能把美學的理論和方法自覺的運用于語文教學,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美”,欣賞這些“美”,不僅能把語文教學從僵硬的模式中解放出來,還使之進入審美的自由天地,培養(yǎng)出具有高尚審美情操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更應該如此。因為美育既是教學大綱的明確要求,也是課堂教學的需要,更是符合了當今素質教育的目標。為此我結合我的語文教學實踐,淺談美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 運用修辭來增強語言美
如果說修辭方式是語文教學美育學習的源,那語文教學中的美學作用就不可小視了,因為修辭學是一個不小的天地。比如比喻,夸張,對比,通感等等,學生掌握了,閱讀中會獲得美的享受,閱讀教學就變得輕松起來,如《荷塘月色》中的通感。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边@句就是把嗅覺轉為聽覺的比喻通感。用“歌聲”比“荷香”,真切,新奇。還可以啟迪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暗馀c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薄暗馀c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啊玲上奏著的名曲?!边@句是把視覺轉換成聽覺。用“旋律”比“光與影”把單調的難以描摹的月色寫的輕盈蕩漾,繪聲繪色,寫出了月光與月影的和諧。讓學生充分想象,就能體會到朱自清先生淡淡的哀愁。
二、煉就生動精當的語言美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交際工具,它除了借助語音這個物質殼外,并不需要其他的實體材料。語言也是教師用來傳授知識,進行教學的主要手段。能否掌握語言藝術,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課堂語言的特征首先是精當,即要做到發(fā)音正確、語義明確、語速適當、抑揚頓挫。這樣才能突出重點、難點,準確而鮮明的傳授知識。其次應生動,課堂教學語言應力求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善于運用一些幽默口吻和風趣說法,運用一些語言修辭技巧,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最后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還應注意發(fā)聲傳情,聲情并茂,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三、運用寄情于景、虛實結合等寫作手法來激發(fā)學生的美感
語文教學中,要獲得作品給你的美感享受,不從寫作手法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作品,也是無法理解作品的美的。如《我的空中樓閣》就是寄情于景的好文章①?!段业目罩袠情w》中的景物都是作者情志的蘊含者,“山”“綠樹”“花”“小屋”“山路”等,一一現出靈動、嬌美的姿色,莊嚴的尊容?!吧饺缑槛?,小屋恰是眉梢的痣一點?!薄吧健北茸雠用璁嬤^的眉毛,“小屋”比做眉梢上的一點“痣”,相映成趣,就是一個美人的面容了。作家這清淡的一筆,使那普通的山、平常的屋頓然生輝,見出了“風致”。小屋是“玲瓏”立著的,立著角度是“柔和”的;山的寂寞是被小屋“點破”的;山上的小屋好比“漂過”的風帆,“掠過”的飛雁。其情態(tài)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實為出奇制勝,活脫脫地突出了山和屋的那種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的優(yōu)美風姿。
四、運用文中精彩的詞語來激學生對美的感受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因素組合成的交響樂。如何讓“教”和“學”更自然、更科學地結合起來,使“教”吸引“學”,“學”促進“教”,達到一種教學上的美的境界。作為一個中學語文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作搬運知識的工作,從書本到書本,那么學生就會在緊張的指揮中失去應有的彈力和活力,那么學生會在對語文課的學習中產生厭惡感。如我在教學《荷塘月色》時,著重講了“荷塘月色”、“月下荷塘”、“荷塘四周”這三個段落,讓學生從“月色”入手,通過“田田”、“亭亭”、“裊娜”、“脈脈”、“瀉”等一系列詞語,讓學生感覺這種朦朧的美。
五、制作形象直觀的媒體美
語文教師可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儀、幻燈片等,通過聲、像、圖、文等立體媒介進行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力、記憶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別是電教媒體的恰當運用,既可節(jié)約時間,又可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學生的信息接受能力。
本文以《牡丹的拒絕》一課的教學過程為例進行具體闡述。
二、案例描繪
《牡丹的拒絕》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讀本“美的沉思”章節(jié)中的第二篇課文,上課前我設計了如下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體會牡丹的個性美。
2.學習另辟蹊徑的構思技巧和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3.聯系生活實際,領會文章在為人品行方面的見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以本文為平臺練習拓展學生的思維。
2.體會本文以物寫人的寫法
三、教學流程
1.欣賞激趣,導入文本。
(1)詮釋“國色天香”,理解“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引入“牡丹”這一概念。
(2)欣賞《牡丹之歌》和展示姚黃、魏紫、豆綠、墨撒金等十幅牡丹圖片圖片,直觀感受牡丹的嬌艷華貴。
2.親近文本,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
(1)有沒有在文中找到牡丹嬌艷華貴的美?
(2)我們看到了怎樣的圖景?
(3)這樣的牡丹,你認為它美嗎?
3.因勢利導,共研課文。
(1)問題探討,挖掘內容。
要求學生找尋描寫牡丹的語句,分析語言。
①牡丹為什么要拒絕把美呈現在世人面前?
②牡丹真正拒絕的是什么?
③牡丹的美若體現在人的身上,會表現在哪些方面?
(2)講授為主,升華內涵。
①作者是不是就花寫花呢?
②講析文章的寫作特色:構思巧妙;借物喻人。
4.拓展延伸,服務理解。
(1)“文如其人”,走近作家。
(2)聯系歷史,鞏固認知。
小組討論,歷史上有哪些人與牡丹有著同樣的品性?
5.教師總結,布置作業(yè)。
(1)字詞積累。
(2)課外搜集與牡丹有相同品性的人的詩句。
三、教學分析
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上課伊始,借助于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娓娓動聽的樂曲(《牡丹之歌》)配以恰到好處的圖片(牡丹品種)展示,使大家都陶醉在嬌艷華貴的牡丹王國中,教學流程也順利進行。但文本研讀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卻超出了我的預設情境。第一處:在分析牡丹為什么拒絕把美呈現在世人面前時,學生回答有主、客觀兩方面??陀^原因是:這個春實在太冷,寒流接著寒流。主觀原因是:牡丹不茍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規(guī)律。既如此,我本應該加以追問:“為什么在作者眼里,牡丹會有如此的品性呢?”而后,順其自然知人論世,結合《牡丹的拒絕》的創(chuàng)作年代(1992年)因素,介紹作者張抗抗,理解一氣呵成。但我卻提問:牡丹真正拒絕的是什么?”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贝颂幷檬亲詈玫牟牧贤卣裹c,而我卻錯失良機。第二處:當提問牡丹的美體現在人身上,會表現在哪些方面時,學生各抒己見,氣氛熱烈。其中有一個學生提出質疑:“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具有像牡丹這種品性的人!”對于完全出乎意料的聲音,我方寸大亂,因為我不知該如何應付這尷尬的局面,盡管我知道,在第5環(huán)節(jié)也設置了小組討論,提及歷史上一些與牡丹有相同品性的任務,但在匯報課上,教學經驗的欠缺,導致我不能跳躍“寫作特色”和“作者介紹”兩個預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直奔話題的回復。因此,我并沒有順著學生的質疑向縱深發(fā)言,而是打斷了學生的發(fā)言,以結論的方式過早地結束了辯論,進入預設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四、教學反芻
一、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
1.養(yǎng)成研究歷史、追蹤歷史發(fā)展動態(tài)的專業(yè)習慣
《歷史教學》總編任世江先生曾說:中學歷史教學“不敢取學術之公論,仍堅持舊說?!?“考試等各種制度的束縛,使中學教師視課本為雷池,不敢越半步。久之成習,中學教師多數不關心學術發(fā)展”。“即使自己常教的內容,研究方面有何變化也不問不理,史學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時反映到歷史教育中,那些失真的歷史和偏頗的結論,仍作為知識繼續(xù)向青少年灌輸?!彼宰鳛闅v史教師,我們在備課和上課過程中不能僅憑課本和教參“照本宣科”,還要關心歷史學術的發(fā)展,追蹤歷史發(fā)展動態(tài)。這有助于我們不斷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
2.養(yǎng)成反思分析的習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闭n后反思分析就是要分析教學的效果,檢查教學中的得與失,并進一步分析原因,明確改進的方向和方法,及時修改教案或講稿,為以后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二次備課就是糅合了反思和備課。這就進一步說明二次備課的重要性了。例如在講授了《美國國父華盛頓》這一課之后我反思了這節(jié)課的不足: (1)在導入課堂時引用華盛頓昔日的部下亨利?李對華盛頓的評價:“記住這個人,他是戰(zhàn)爭時期的第一人,和平時期的第一人,他是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辈⑻釂枌W生華盛頓在當時美國人心目中有著怎樣的地位?預設時認為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和思考。但是畢竟華盛頓離我們比較遙遠,學生對他了解的不多,讓學生感悟華盛頓作為“第一人”好像有點空中樓閣,結果學生反映并不強烈。(2)課堂預設的意圖太濃,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太少,對課堂的自然生成重視不夠甚至扼殺;(3)某些教學片段形式單一,比如讓學生概述華盛頓“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主要事跡,基本是提供相應的材料和圖片,然后讓學生結合課本得出,其實答案都在教材中,這樣的處理方式容易使學生疲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這樣的反思,我進行了二次備課,讓我在接下來的班級教學中重新調整這些不合理的或者一廂情愿預設方法和模式。這無疑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學情,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作為歷史教師,我們大多數是多班教學,都有在短時間里重復上課的經歷。而且所教班級情況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班級學生層次也各有差異。課前備課處于教學預設階段,雖然對教材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各班學生可能的反應做了周密的考慮,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學生的情緒變化、課堂氛圍、學生的參與程度,甚至是學生對課堂上教師出示的實物的反應等等。所以在進一步了解學情后的二次備課能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使自己的教學能符合學生的“口味”,讓優(yōu)秀生“吃得飽”,差生“吃的了”。
有時候集體備課并不符合自己所任教班級的學情,不能被任教班級的學生所接受,有時候,是一些環(huán)節(jié)、細節(jié)不適合,有時候是整體的結構不適合。所以需要在二次備課后,依照本人及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授課前要對集體備課所形成的教案進行適度的調整。這樣的二次備課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學相長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多是中考的淘汰者,是老師心中的學困生,是家長眼中的失敗者。他們背負著諸多人的冷眼走進職業(yè)學校的大門,原因有多種:有的是因為對學習完全失去興趣,只想混個文憑;有的是因為自己早已厭學,但又不忍心違背父母的意愿,迫不得已選擇職業(yè)學校;有的是懷著最后的一線希望,想通過取得一技之長謀得一份好工作。不管出于哪種原因,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數語外等文化課程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畏懼心理??墒?,中職教育又是一種就業(yè)教育,在校階段不僅要進行扎實的專業(yè)教學,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文化基礎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為學生持續(xù)就業(yè)和創(chuàng)造性就業(yè)奠定基礎。
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充分挖掘教學中的情感因素,重新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幫助他們找到自信,找到學習的樂趣至關重要。掌握多媒體技術,正確運用多媒體為我們的語文課注入了一潭活水,為我們語文教師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 課前鼓勵學生使用多媒體,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實現自我價值。
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專業(yè)課與文化課相結合的原則,基本上每堂語文課都會用到專業(yè)技能,尤其是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也許有人會說,中職生沒有高中生的主動和自學能力,能讓中職生課上跟著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都是件難事,更別提預習了。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專業(yè)特長認真完成預習作業(yè)。
如:在講王蒙的《人生即燃燒》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悟“人生即燃燒”的真正內涵,充分認識到人生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課前我要求每個學生搜集一個自己最欣賞的人生故事,并篩選、整理關于這個故事的所有資料,然后,利用自己所學的ppt專業(yè)知識制成幻燈片,結合幻燈片及故事內容選配適宜的音樂,編寫相應的解說詞,課上再逐人做展示。在準備過程中,同學們非常積極,非常細心,小到一個按鈕的設計,大到背景的選擇,個個別出心裁,不僅知識得到了拓展,而且視野也開闊了許多。在班上展示過程中,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講王蒙的《善良》時,我要求學生提前搜集關于善良的名言警句,課上組織學生現場錄入這些句子,并結合身邊的實例談自己的理解。這樣,既現場展示了學生的文字錄入技能,又提高了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講《南州六月荔枝丹》時,我鼓勵學生分組準備,下載關于荔枝的外形、顏色、果實、花、產地、種類、貯藏等資料,整合相關資源,每組選一名學生扮演導游,其他同學輔助做好課件。課后開展導游大比拼,分別設最佳解說獎、最佳設計獎、最佳組織獎等獎項。讓同學們在準備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競爭肯定了自己的價值。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同學們在不斷的預習中收獲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有的同學經常主動提議預習作業(yè)的內容及要求,這讓我倍感欣慰。學生在展現自我的過程中,競爭合作意識增強,主動學習能力和職業(yè)能力大幅度提升。
2 課中教師合理使用多媒體,展示個人魅力,實現高效教學。
語文教師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必備的素養(yǎng)之一。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大教學容量,可以給語文教學提供一個多姿多彩的舞臺,可以讓語文課更生動更有趣,從而更吸引學生。
2.1 利用視頻、圖片、音樂等方式傳播教學信息,激發(fā)學習興趣。
這種傳播方式既能超越時空的限制,化抽象為直觀,化枯燥為形象,又能創(chuàng)設最佳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活力,使其滿懷激情地參與教學,變被動為主動。
如:《林黛玉進賈府》、《雷雨》、《邊城》、《祝?!?、《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這些故事性較強的傳統(tǒng)篇目,對于90后的學生來說,不管文章寫得有多好,也無法引導他們走入理智和情感并存的意境,也無法喚起他們認知上的共鳴。于是,我通常先讓學生觀看與文章相關的視頻,對文章內容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然后再回過頭來賞析文字,挖掘思想內涵,在視頻與文字的結合對比中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在學完《雷雨》后,同學們意猶未盡,紛紛以話劇為藍本,自編自導自演了情景劇《雷雨》,并在校元旦聯歡會上得到領導的一致好評。
《我的空中樓閣》、《離太陽最近的樹》、《荷塘月色》等這些側重寫景的散文,我會選擇圖片展示的方式進行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段业目罩袠情w》一文中有這樣的語句:“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薄吧饺缑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比喻獨特新穎,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之后,再展示相關畫面,使語言文字的描述變得更形象、更鮮明,幫助一些想象力欠缺的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字,促進那些已理解句子含義的學生提高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我愛這土地》、《致橡樹》等這些以抒情為主的現代詩歌,意在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為了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與文本零距離對接,幫助學生實現精神的回歸與內心的和諧,充分發(fā)揮語文的育人功能,課上利用配樂朗誦,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音樂中感受艾青的愛國激情,在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中領悟平等獨立、互相尊重的愛情觀的內涵?!犊兹笘|南飛》用《梁山伯與祝英臺》作為背景音樂,《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由相愛、抗婚、化蝶三部分組成,在分析課文之前先播放《梁?!返摹断鄲邸凡糠?,然后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是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可以說‘驚天地,泣鬼神’,而本文所寫的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故事與梁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卻被焦母棒打鴛鴦散,接下來我們看這催人淚下的故事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普遍感到有新意、有興趣,充滿好奇,便開始仔細認真閱讀《孔雀東南飛》一詩。在分析劉蘭芝抗婚部分的內容時,把梁祝的第二樂章《抗婚》作為背景音樂播放,又能有力地烘托劉蘭芝敢于反抗的性格特征。分析最后一個詩段時,播放《化蝶》部分樂章,同時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把樂章的情境與課文的情境較好地結合起來,起到了加深記憶的效果,有利于背誦全文。
2.2 利用動漫展示教學內容,陶冶學生情操。
由于中職生普遍比較懶散,懶于動手、動筆和動腦,在學一些唐詩宋詞的時候,僅靠圖片來激發(fā)學生想象已遠不能如愿以償。于是,我嘗試采用制作動畫片的方式,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走進豐富的情感世界。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發(fā)揮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詩詞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盡情抒寫詩意的內涵,盡情勾勒詩境的神奇,盡情享受詩情的愉悅。
如:在講柳永的《雨霖鈴》時,我在專業(yè)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下,制作了十分鐘的動畫片,并將詩詞的內容作為配音融入動畫片中。蕭瑟凄冷的秋天,雨后陰冷的黃昏,孤獨無助的長亭,一對戀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難舍難分,別后“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楚惆悵,虛設的良辰好景。一處處傷景,一次次離情,在舒緩的音樂中再現得淋漓盡致。有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很快進入了狀態(tài),接下來的吟誦與賞析都達到了極致。以至于對許多詩詞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 課后使用多媒體,學生走向銀屏,教師做好教學反思。
任何一個人都渴望被肯定,中職生更是如此,他們急需得到老師的贊譽,家長的欣賞,社會的認可。為了讓每個學生發(fā)現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奔向未來的支點,我特別注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課前精心謀劃,課上做好錄像,課后認真點評與反思。記得葉瀾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睘榱藢懞媒虒W反思,更好的促進以后的教學,結合錄像做點評已成為我語文課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語文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發(fā)揮教師自身的積極情感因素的作用,誘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因此,以情施教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有著不可能低估的作用。
一、教師傾情投入,感染學生情緒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苯處煹那楦袑W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講課不能是一種簡單的灌輸,而應該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鳴的基礎上,真正做到理中蘊情,通情達理。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講課,做到情動于衷,形諸于外。教師還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以形象為手段,以美育為突破口,以情感為紐帶,激生情,啟其疑,引其思,使學生心理處在興奮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審美創(chuàng)新教育,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語文課堂上,教師的傾情投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導語設計中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動人,使學生緣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但這一點往往被不少語文教師所忽視。許多語文教師的教案,甚至是所謂優(yōu)秀教案里根本見不到導語設計這一項。這恐怕不單是疏忽所致,而是由于其本身教學觀念的殘缺。有經驗的老師則十分注重導語的設計,甚至是為設計好導入語而費盡心思。當然,在語文課堂上,只有一個富有深情的導語設計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注意調控課堂情緒氛圍,方有可能使學生隨課文的情境變化而或喜或怒,或哀或憤,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二是語文課堂上,要注意通過教師語言來調控課堂情感氛圍。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規(guī)范、鮮明、洗練、準確、形象、生動、流暢,合乎邏輯,饒有情趣,寓莊于諧。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語文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鉆研問題,并使課堂氣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亂,嚴而不死。
當然,無論是導語設計還是語言藝術,教師的傾情投入即不是故弄玄虛,也不是無病。而是源于對課文的深刻理解與深切感受。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深鉆教材,細心揣摩和體會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教師自己首先要能被課文的人情美、言辭美所感動。沒有這種情感的積聚也就不可能傾情,情不動則辭難發(fā)??v然言于聲也非出于心,不是偽飾,就是矯情。
二、情感教學,情溢其外而理持其中
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做到情溢其外而理持其中主要應根據作品本身的風格特征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這兩個方面的因素來掌握。
(一)語文教師要根據文章風格和文體特點來設計教學程序,組織課堂教學。使課堂里洋溢的“情”與課文的情感韻味相統(tǒng)一。無論是教學語言,還是教學手段;無論是朗讀,還是分析都應該一切以文本為中心。
從文章風格而言:同樣是朱自清的散文,《綠》與《荷塘月色》在情感上所表達的基調有區(qū)別,一個是對梅雨潭綠忘情的眷戀,一個是在月夜里那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教師朗誦時就不能基于一樣的感情基調。前者需要輕快而深情的朗讀,后者只能用緩慢而低沉的語調。朗讀郁達夫《故都的秋》和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只能是單個的朗讀,而決不能像朗讀《風景談》或《土地》那樣一個組或是整個班的齊聲朗讀。
從文體特點而言:詩歌、散文、小說、戲曲都既是語言藝術,又各自具有其本身的文體特征。因而教學中教師在緊緊抓住都是語言藝術這個共性的同時,還必須根據其文體特征來組織課堂教學。詩歌教學主要是多讀,適當引導學生體會分析其意境與韻味;散文教學主要是注重品味其“形散神聚”的特點。也要強調多讀;小說教學主要是立足于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的分析與鑒賞。因而它們從課堂教學方式上講,教師不能采用一個模式、運用同一種手段、按照一樣的程序。原因是它們的風格與文體特征不一。
(二)在吃透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精心設計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步驟,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情緒不是單向地被動接收來自教師發(fā)出的知識信息。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有些知識的學習主動權全部交給學生自己,而將自己置于旁觀者的位置。知識信息的傳遞可以在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發(fā)生在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在應用文、詩歌欣賞、基礎知識檢測等教學內容上,在課前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以競賽、搶答、表演、朗誦等等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識,還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
在具體的課文分析中我通過對“點評式讀書法”運用,再加上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蘊涵的豐富內容,從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曹雪芹運用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比如王熙鳳肖像描寫: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里我就提示學生特別注意“三角”“吊梢”等詞來體會她的刁鉆狡詐,注意“威不露”一詞來體會她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陰險,并且讓學生齊讀兩遍,以活躍氣氛加深理解。接著使學生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一步步地走進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還提示學生要培養(yǎng)良好的欣賞習慣?!罢J真揣摩語言,細細咀嚼品味”。這樣一來,引導學生讀文學作品從“看熱鬧”的低層次提升到審美鑒賞的層面。如:“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王熙鳳真是一石三鳥,她能用一句話就把在座的各位一一拍遍。王熙鳳不但善于辭令,而且善于表演,一瞬間她就能變換好幾種表情,變化速度之快讓我們讀者都瞠目結舌。所以這一段精彩的語言描寫,我選擇了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尤其注意“真有”“今兒”“才”這幾個非常傳神的字眼。朗讀效果很好,尤其是王熙鳳的扮演者王哲同學有些地方確實讀出了人物的潑辣性格。我覺得這樣的教學處理,既避免了學生淺嘗輒止的不良思維習慣,又使學生能更明確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讀名著,提高鑒賞力。
本堂課做的較好的地方:
1、突出了重點,學生對人物形象把握很到位
本堂課突出了對重點人物形象的把握,課堂中心明確,學生忙碌而有序,始終緊緊圍繞王熙鳳的人物形象從多方面展開賞析,學會了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本堂課運用了點評式讀書法。從學生的點評情況來看,能夠從多方面展開對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的鑒賞。離開了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師的預料,教師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學生不會欣賞或欣賞不到位的問題。因為在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各自的認知水平去鑒賞作品的同時,學生間思維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需要改進之處
(1)課堂是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但不能否認,在這堂課上有些地方的處理顯得有些僵硬,我講的過多,學生雖有參與,但仍然不充分??偸菗膶W生分析不好,挖掘不充分,這實際上是對學生不放心不自信的表現。其實這個學生可能分析不好,那另一個同學可能會很好。再說答案是多樣的,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有獨到的表現。教師可以在點撥完一個后,引導學生感知、品味具體的語言材料,讓他們自行探究,這樣學生的自主活動會體現得更充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會更明顯地體現出來。這一點是以后教學中必須注意的。
(2)對語言的朗讀品味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語文課離不開對語言的涵詠品味。好的語言大多意味雋永,可多意會,少言傳。雖然小說的篇幅較長,不像詩歌散文那樣便于誦讀吟詠,但還是可以挑選出一些精彩的片斷,讓學生體會,品味??刹捎脝蝹€地讀,分角色地讀,對讀的情況進行評價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品味,發(fā)掘其中的妙處。本課共有兩次齊讀,后來因為時間關系就沒有對文本進行朗讀,使得鑒賞點評有些游離文本,這就好像在建造一個“空中樓閣”,缺少堅實的根基,分析得再多,到最后仍讓人覺得岌岌可危,到最終也無法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東西。所以應加強對文本的誦讀,讓學生在品讀文本中不斷加深理解感悟,以致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長久的回味。
在具體的課文分析中我通過對“點評式讀書法”運用,再加上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蘊涵的豐富內容,從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曹雪芹運用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比如王熙鳳肖像描寫: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里我就提示學生特別注意“三角”“吊梢”等詞來體會她的刁鉆狡詐,注意“威不露”一詞來體會她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陰險,并且讓學生齊讀兩遍,以活躍氣氛加深理解。接著使學生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一步步地走進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還提示學生要培養(yǎng)良好的欣賞習慣?!罢J真揣摩語言,細細咀嚼品味”。這樣一來,引導學生讀文學作品從“看熱鬧”的低層次提升到審美鑒賞的層面。如:“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王熙鳳真是一石三鳥,她能用一句話就把在座的各位一一拍遍。王熙鳳不但善于辭令,而且善于表演,一瞬間她就能變換好幾種表情,變化速度之快讓我們讀者都瞠目結舌。所以這一段精彩的語言描寫,我選擇了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尤其注意“真有”“今兒”“才”這幾個非常傳神的字眼。朗讀效果很好,尤其是王熙鳳的扮演者王哲同學有些地方確實讀出了人物的潑辣性格。我覺得這樣的教學處理,既避免了學生淺嘗輒止的不良思維習慣,又使學生能更明確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讀名著,提高鑒賞力。
本堂課做的較好的地方:
1、突出了重點,學生對人物形象把握很到位
本堂課突出了對重點人物形象的把握,課堂中心明確,學生忙碌而有序,始終緊緊圍繞王熙鳳的人物形象從多方面展開賞析,學會了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本堂課運用了點評式讀書法。從學生的點評情況來看,能夠從多方面展開對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的鑒賞。離開了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師的預料,教師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學生不會欣賞或欣賞不到位的問題。因為在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各自的認知水平去鑒賞作品的同時,學生間思維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需要改進之處
(1)課堂是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但不能否認,在這堂課上有些地方的處理顯得有些僵硬,我講的過多,學生雖有參與,但仍然不充分??偸菗膶W生分析不好,挖掘不充分,這實際上是對學生不放心不自信的表現。其實這個學生可能分析不好,那另一個同學可能會很好。再說答案是多樣的,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有獨到的表現。教師可以在點撥完一個后,引導學生感知、品味具體的語言材料,讓他們自行探究,這樣學生的自主活動會體現得更充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會更明顯地體現出來。這一點是以后教學中必須注意的。
(2)對語言的朗讀品味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語文課離不開對語言的涵詠品味。好的語言大多意味雋永,可多意會,少言傳。雖然小說的篇幅較長,不像詩歌散文那樣便于誦讀吟詠,但還是可以挑選出一些精彩的片斷,讓學生體會,品味??刹捎脝蝹€地讀,分角色地讀,對讀的情況進行評價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品味,發(fā)掘其中的妙處。本課共有兩次齊讀,后來因為時間關系就沒有對文本進行朗讀,使得鑒賞點評有些游離文本,這就好像在建造一個“空中樓閣”,缺少堅實的根基,分析得再多,到最后仍讓人覺得岌岌可危,到最終也無法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東西。所以應加強對文本的誦讀,讓學生在品讀文本中不斷加深理解感悟,以致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長久的回味。
時下,素質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種聲音見解也不絕于耳。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素質教育改革還是在全面實施。各種措施包括新課程的改革也是紛紛上馬.什么綜合實踐課、地方課程、科學課、探索實踐活動課、品德課等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排滿了學校的課程表。緊接而來的是似乎強有力的督導檢查。各種新課程的教案匯報檢查、聽課、日常開課情況檢查等等,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真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陣勢。更有禁止給學生打分數排隊,禁止舉辦特長班、重點班,禁止拿成績向家長說事,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等。一時間,學校內外、師生、家長、社會上下沸沸揚揚褒貶不一,有喜有憂。這一切的目的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學生的素質全面發(fā)展著想??墒?,素質教育改革的效果如何呢?學生的素質提高了嗎?學生的家長滿意了嗎?事實不得不讓人搖頭懷疑,甚至是擔憂。
擔憂之一:
學生的素質標準到底是什么?這恐怕并非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非常確切和明白的問題。但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只有弄清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方向和目標,才會有可能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有的放矢恰倒好處,直至事半功倍。不容質疑新時期學生素質發(fā)展的方向應該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與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統(tǒng)一。全面發(fā)展是指應該求得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幾個方面的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實現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諸育并舉和相互貫通。個性發(fā)展是指激勵個人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其他個性品質。強調個體才能和特長達到充分發(fā)揮。培養(yǎng)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培養(yǎng)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未來接班人。素質教育改革制定的一切舉措的出發(fā)點在此,落腳點也應該在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教育目的、教學方向,一切教育行為都應該服務服從于教育目的。
擔憂之二:
素質教育改革在一些學校特別是農村學?;蛄饔谛问?,或劍走偏鋒,或揀起芝麻丟了西瓜,顧此失彼。其結果當然是雷聲大雨點小。丟失了已取得的好的教育成果,迎來的是素質教育的夾生飯。把僅有的一點辦學特色拱手讓出。把本已緊張活潑的教育教學秩序變得渙散。把本已熟悉擅長的教學拋之腦后。于是出現了這樣的怪現象,家長對素質教育改革抵觸,因為改革使他們的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學生對素質教育改革歡迎,因為改革讓他們變得更輕松,有了更多的玩耍時間。教師對改革未置可否,有的高興,有的無奈,因為改革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沒有了教學成績和升學的壓力。改革也讓一些優(yōu)秀教師迷失了努力的方向。擅長制假者有了用武之地。只要做好應付各種檢查的紙面文章,我的工作就是好的,就可以完成工作任務。而真正事關學生風俗制發(fā)展的教育活動卻沒有扎實的開展起來。尤其是在農村,學生素質訓練的重要途徑音體美教學秩序仍然是我行我素可有可無。各種音體美教育教學設施仍然是空中樓閣若有若無。音體美教師的配置也是隨意指定。至于教育教學也就依舊原地踏步,完全沒有目的和教法可言。至于停課或放羊教學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倒是現在被停的音體美課已沒有哪個任科教師愿意代替。因為沒有了教學成績的壓力,誰都懶得再去多上幾節(jié)課去逼迫學生多學一點。至于所謂的各類實踐活動課程在農村學校教育中更是紙上談兵,形同虛設。且不說教師中此類教育人才以及教育教學經驗同時奇缺,沒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鑒。單單就實踐活動中所要求具備的人力、物質、時間條件就根本不具備。所以所謂的許多實踐活動只有布置沒有檢查。也不可能取得怎樣的實踐成果。其他新設置的課程也是有課節(jié)無教材無考評標準,任課教師本就是新手,又無積極性可言。這些新開設課程的素質教育結可想而知。
擔憂之三:
素質教育在農村缺乏經費資金支持。各類教育教學設施陳舊落后嚴重短缺,直接制約了各種素質教育活動的開展也難怪素質教育改革流于形式。 轉貼于
經濟水平的差異導致城鄉(xiāng)辦學水平的的差異長期存在。有限的教育經費到了基層已經所剩無幾。學校無米下鍋有限的資金不能維護正常的辦公需要。還要騰出手搞花架式,為自己涂脂抹粉。更有甚至很多農村學校長期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至于學校內素質教育應該具備的硬件設施更是上了放,放著壞,壞了拖,拖了再上。有限的資金及教學設施沒有被利用好。有限設施無法滿足師生從事素質教育教學的 基本需要。教師們業(yè)余自修的空間狹窄,施展自身教學素質的條件簡陋,久而久之很多有專業(yè)特長的教師也懶于提升已有素質,隨遇而安原地踏步或干脆生疏掉已有素質樂得自在。
時下,素質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種聲音見解也不絕于耳。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素質教育改革還是在全面實施。各種措施包括新課程的改革也是紛紛上馬.什么綜合實踐課、地方課程、科學課、探索實踐活動課、品德課等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排滿了學校的課程表。緊接而來的是似乎強有力的督導檢查。各種新課程的教案匯報檢查、聽課、日常開課情況檢查等等,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真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陣勢。更有禁止給學生打分數排隊,禁止舉辦特長班、重點班,禁止拿成績向家長說事,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等。一時間,學校內外、師生、家長、社會上下沸沸揚揚褒貶不一,有喜有憂。這一切的目的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學生的素質全面發(fā)展著想??墒?,素質教育改革的效果如何呢?學生的素質提高了嗎?學生的家長滿意了嗎?事實不得不讓人搖頭懷疑,甚至是擔憂。
擔憂之一:
學生的素質標準到底是什么?這恐怕并非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非常確切和明白的問題。但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只有弄清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方向和目標,才會有可能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有的放矢恰倒好處,直至事半功倍。不容質疑新時期學生素質發(fā)展的方向應該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與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統(tǒng)一。全面發(fā)展是指應該求得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幾個方面的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實現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諸育并舉和相互貫通。個性發(fā)展是指激勵個人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其他個性品質。強調個體才能和特長達到充分發(fā)揮。培養(yǎng)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培養(yǎng)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未來接班人。素質教育改革制定的一切舉措的出發(fā)點在此,落腳點也應該在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教育目的、教學方向,一切教育行為都應該服務服從于教育目的。
擔憂之二:
素質教育改革在一些學校特別是農村學?;蛄饔谛问?,或劍走偏鋒,或揀起芝麻丟了西瓜,顧此失彼。其結果當然是雷聲大雨點小。丟失了已取得的好的教育成果,迎來的是素質教育的夾生飯。把僅有的一點辦學特色拱手讓出。把本已緊張活潑的教育教學秩序變得渙散。把本已熟悉擅長的教學拋之腦后。于是出現了這樣的怪現象,家長對素質教育改革抵觸,因為改革使他們的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學生對素質教育改革歡迎,因為改革讓他們變得更輕松,有了更多的玩耍時間。教師對改革未置可否,有的高興,有的無奈,因為改革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沒有了教學成績和升學的壓力。改革也讓一些優(yōu)秀教師迷失了努力的方向。擅長制假者有了用武之地。只要做好應付各種檢查的紙面文章,我的工作就是好的,就可以完成工作任務。而真正事關學生風俗制發(fā)展的教育活動卻沒有扎實的開展起來。尤其是在農村,學生素質訓練的重要途徑音體美教學秩序仍然是我行我素可有可無。各種音體美教育教學設施仍然是空中樓閣若有若無。音體美教師的配置也是隨意指定。至于教育教學也就依舊原地踏步,完全沒有目的和教法可言。至于停課或放羊教學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倒是現在被停的音體美課已沒有哪個任科教師愿意代替。因為沒有了教學成績的壓力,誰都懶得再去多上幾節(jié)課去逼迫學生多學一點。至于所謂的各類實踐活動課程在農村學校教育中更是紙上談兵,形同虛設。且不說教師中此類教育人才以及教育教學經驗同時奇缺,沒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鑒。單單就實踐活動中所要求具備的人力、物質、時間條件就根本不具備。所以所謂的許多實踐活動只有布置沒有檢查。也不可能取得怎樣的實踐成果。其他新設置的課程也是有課節(jié)無教材無考評標準,任課教師本就是新手,又無積極性可言。這些新開設課程的素質教育結可想而知。
擔憂之三:
素質教育在農村缺乏經費資金支持。各類教育教學設施陳舊落后嚴重短缺,直接制約了各種素質教育活動的開展也難怪素質教育改革流于形式。
經濟水平的差異導致城鄉(xiāng)辦學水平的的差異長期存在。有限的教育經費到了基層已經所剩無幾。學校無米下鍋有限的資金不能維護正常的辦公需要。還要騰出手搞花架式,為自己涂脂抹粉。更有甚至很多農村學校長期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至于學校內素質教育應該具備的硬件設施更是上了放,放著壞,壞了拖,拖了再上。有限的資金及教學設施沒有被利用好。有限設施無法滿足師生從事素質教育教學的 基本需要。教師們業(yè)余自修的空間狹窄,施展自身教學素質的條件簡陋,久而久之很多有專業(yè)特長的教師也懶于提升已有素質,隨遇而安原地踏步或干脆生疏掉已有素質樂得自在。
語文教學在中等專業(yè)(職業(yè))學校屬基礎課,起著輔助專業(yè)課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學生的重視,總以為只有專業(yè)科目才是重要的,語文是可有可無的。但就目前中專學生的語文水平來看,實在不容樂觀。一些中專畢業(yè)生連一份自薦書都寫不好,一些參加工作的學生連寫份通知都不會。這些嚴峻的現實引發(fā)我們對中專語言教學的深思。該如何解決當前中專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呢?我們不妨分析一下中專語文教學的現狀:
1.語文教學普遍受到輕視。由于各種類型的學校及不同的專業(yè)擔負著培養(yǎng)本行業(yè)的初級技術人才的任務,故而從學校的領導者的指導思想到教職工的服務意識,都是以專業(yè)課教學為主,以文化課教學為輔。學校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把語文教學放在可有可無的地位,使語文教學備受冷落。從而導致學生也輕視了語文的重要性。
2.教師授課隨意性大。由于沒有可供具體參照的培養(yǎng)目標和升學壓力,不少中專語文教師認為中專生的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解決就業(yè)問題,只要專業(yè)課教師講好就行了。教師的這種思想傾向必然導致授課時的隨心所欲,不認真研究大綱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發(fā)揮想像,只要學生愛聽,有趣味,能逗笑,評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太注意教學內容,缺乏教學原則,授課無深度。
3.學生寫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專后,不少學生勁頭銳減,語文作業(yè)草率應付。有些學生認為,在中學,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三大文體都寫過無數遍了,上中專就無須再認真練習。因此,不愿動腦,怕寫作文,導致寫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對策
l.打破舊的教學模式,構建新的課堂設想。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頭腦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識、教參意識,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眼睛盯著知識點,強調的是標準答案,應對的是考試,關注的是分數。但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的今天,我們必須打破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樹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價值取向。作為教師必須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主動的研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設意境,把教科書里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構建知識,在最大限度激活學生的思維。
由于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前的教學設想,這種設想與我們過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學生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流程、課后反饋和自我點評等構成了新的教學框架,這樣的框架可以把整個教學設計過程呈現出來,把課堂變成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課堂教學。
2.師生互為主體,演繹“善教”“樂學”。人們都說:“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由于語文課程具有“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特點,藝術性和科學性在語文課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結合,就必須構建一種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而教學互動的根本又在于“善教”與“樂學”?!吧平獭币蠼處熅哂袕娏业膭?chuàng)新意識,要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引導把握知識的重點、難點,注重啟發(fā)與誘導學生,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能把學過的知識加以培植、發(fā)散?!皹穼W”意味著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在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消極的“等、靠、聽、記”,而是主動地參與討論、思考、質疑和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