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18 09:57:21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初三化學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2-0088
剛上初三的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充滿了興趣與好奇,但對化學概念卻始終難以理解與掌握,特別是初三化學概念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而化學概念又是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人們頭腦中的能動反映,是整個化學知識的基礎。只有掌握化學基本概念,建立以化學基本概念為聯(lián)結點的認知結構,才能認識到化學這門學科的本質。
一、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三化學概念教學的理論研究
1.思維導圖的腦科學基礎
我們整個身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每個細胞或者每組細胞都有特定的分工。構成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細胞組成了腦和脊髓,它們由兩種細胞構成神經(jīng)元和神經(jīng)膠質細胞。神經(jīng)元具有傳遞信息的能力,它們之間通過軸突終末與樹突或胞體的突起之間的結合處(叫作突觸)傳遞信息,進行電化學交流,形成網(wǎng)絡。英國科學家漢特里克遜和他的妻子(神經(jīng)生理學家)愛蘭也認為:精確的記憶力、敏銳的理解力、活躍的想象力等都是由神經(jīng)元之間傳遞信息的能力決定的,形成神經(jīng)連接的速度越快,思維越敏捷,形成新連接越容易,思想就越能創(chuàng)新。由此可以判斷出:能滿足整個大腦需要的記筆記及思維組織技巧,應該不僅包括詞語、數(shù)字、順序及線性,還應該包含色彩、尺寸、視覺、節(jié)奏、空間意識等,這就是一種思維導圖。
2.圖式理論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思維工具,也是一種圖式工具?,F(xiàn)代圖式理論由德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根據(jù)格式塔心理學提出,最終由美國人工智能專家魯梅爾哈特完善建立。魯梅爾哈特認為:“圖式是表征存儲在記憶中的一般概念的資料結構?!彼岢隽瞬⑿蟹植技庸つP停撃P椭复竽X中事物留下的痕跡被組成一個個加工單元,各個加工單元是相互連結的,每一單元可以向其他單元發(fā)送興奮的或抑制的信號。信息的加工就是通過大量加工單元的相互作用實現(xiàn)的。
3.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講授獲得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學習者借助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利用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來獲得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會話”“協(xié)作”與“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很好地闡釋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guī)律,即能很好地闡釋學習怎樣發(fā)生、意義怎樣建構、概念怎樣形成等。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三化學概念教學的實驗研究
1.簡單思維導圖的繪制
針對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剛開始學習化學這一情況,我們采用比較簡單的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思維導圖由學生在課前繪出,在課堂中進行應用,經(jīng)過實踐、討論及教師的指導,再由學生自行修改,在此過程中,達到學習的效果。
2.實驗對象
初三(1)班為實驗班,采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教學。初三(2)班為對照班,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3.實驗時間
2015年9月~2016年6月。
4.實驗過程
(1)實驗前測
以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參加本區(qū)九年級化學期中測試成績?yōu)閷嶒炃皽y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如下。
前測分數(sh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期中考試中實驗班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
(2)思維導圖在初三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化學概念為例說明思維導圖在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①物質的分類
②化學反應類型
以上的思維導圖是由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歸納后自行繪制的。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實踐,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加深了他們對化學概念的記憶,更加深了他們對化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有助于他們建構系統(tǒng)的化學概念知識。
(3)實驗后測
以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參加本區(qū)九年級化學期末測試成績?yōu)閷嶒灪鬁y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如下。
本次期末測試,既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核,也融入擴展思維的題目,因而使用思維導圖來教學的班級有明顯的優(yōu)勢。實驗班的平均分、合格率、優(yōu)秀率都要明顯高于對照班。
三、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內容:這是一份關于你使用思維導圖復習后的情況調查問卷。它僅僅是一種情況了解,與你的學習、品德等毫無關系。因此,希望你不要有任何顧慮,如實填寫。如果你完全同意,請?zhí)顚慳;有些同意,請?zhí)顚慴;不能確定,請?zhí)顚慶;有些不同意,請?zhí)顚慸;完全不同意,請?zhí)顚慹。真誠感謝你的合作!
(1)思維導圖很有意思。( )
(2)思維導圖條理性更強。( )
(3)思維導圖讓人感覺混亂。( )
(4)愿意用思維導圖記筆記。( )
(5)經(jīng)常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 )
(6)在解題時會自然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思路。( )
(7)在老師要求之外你也使用過思維導圖。( )
(8)愿意嘗試在其他化學知識復習中使用思維導圖。( )
(9)愿意嘗試在其他學科學習時應用思維導圖。( )
(10)愿意嘗試在其他方面應用思維導圖。( )
問卷中題(1),有81.1%的學生表示思維導圖很有意思或比較有意思,說明絕大多學生已接受了思維導圖。題(2)、(3),有60%以上的學生表示思維導圖具有條理性。題(4)、(5)、(6),約76%、62%、65%的學生表示在記筆記、復習和梳理思路方面愿意使用思維導圖。
問卷中題(7)只有6人肯定自己在教師要求之外使用過思維導圖,3人覺得自己好像使用過。盡管人數(shù)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說明學生還不能將思維導圖轉化為自己的學習習慣。
問卷中題(8)、(9)、(10)用于調查學生在化學知識學習、復習之外認可思維導圖的程度,分別約有73%、65%、76%的學生表示認可或基本認可。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應用思維導圖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梳理化學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越來越認可和接受思維導圖,但還不能成為習慣。
四、存在的問題
1.適應性問題
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于接受,不愿動腦思考,形成了思維惰性,到了初三階段,思維慣性不會輕易改變。思維導圖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學習方式,要接受并適應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
2.缺少歸納與整理
思維導圖使用的是關鍵詞,有利于學生把握化學概念的關鍵點和及時回顧知識點進行相關復習。而有些學生只是善于發(fā)散思維,尋找建立更多的聯(lián)系,但缺少對知識的歸納與整理。
初三化學緒言部分的演示實驗,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是使學生形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騰,引導學生觀察水由靜態(tài)轉化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態(tài)水,師生總結出變化特點:僅僅是物質狀態(tài)上變化,無其他物質生成。演示“鎂帶燃燒”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發(fā)出耀眼白光及生成了白色固體。這個變化特點是鎂帶轉變?yōu)椴煌阪V的白色物質――氧化鎂。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如水的沸騰、硫酸銅晶體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如鎂帶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再如“催化劑”、“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實驗現(xiàn)象分析、引導、歸納得出其概念。
二、通過計算推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講述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質量極小,運用起來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導學生閱讀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問題,依據(jù)課本中的定義進行推算。
(1)原子量的標準是什么?
學生計算:
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993×10-26千克×≈1.66×10-27千克。
(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學生計算:
氧原子絕對量(千克)。
氧的原子量:______。
原子量標準。
如果學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盡管多次記憶仍一知半解。通過這樣計算,學生便能直觀、準確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還較容易把握原子量只是一個比值,一個沒有單位的相對量。
三、通過反例,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學中可指導學生在正面認識概念的基礎上,從反面或側面去剖析,使學生從不同層次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義:“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酸?!比缓筇釂枺毫蛩釟溻c電離生成H十,它也是一種酸嗎?學生容易看出其陽離子除H十外,還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這樣,從側面理解定義中“全部”的含義,更能準確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在新課教學或階段性復習的過程中,對有關概念進行有目的的比較,讓學生辨別其區(qū)別與聯(lián)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與原子,還有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溶解度與百分比濃度等。通過對比,既有益于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啟發(fā)學生積極的抽象思維。
五、多角度地對概念進行練習鞏固
例如質量百分比濃度的概念:“用溶質的質量占全部溶液質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濃度叫做質量百分比濃度。”這個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難,難的是質量百分比濃度的具體運用,所以在建立這個概念之后,可通過下列練習討論:
(1)10克食鹽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濃度是多少?
(2)20克食鹽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濃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鹽,它的百分比濃度為20%,對不對?為什么?
(4)20%的食鹽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鹽水后,剩下溶液的濃度變成了10%,對不對?為什么?
(5)KNO3在20℃時溶解度為31.6克,則20℃時KNO3飽和溶液的百分比濃度為31.6%,對不對?為什么?
以上思考與練習從溶質、溶劑量變化對溶液百分比濃度的影響,使學生較準確地掌握了質量百分比濃度的概念,
這對后面運用百分比濃度進行有關計算也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 初三化學;備考復習課;效率
初三化學備考復習課是學生鞏固復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中考的沖刺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成為每一個初三教師重要的研究對象?;诖耍芯刻岣叱跞瘜W備考復習課效率問題具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在復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研究中考說明,做好知識點的總結,從化學考試熱點、難點、重點出發(fā),提升備考復習課效率,提高學生化學應考能力。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是初三教學以及備考復習的關鍵,也是提高初三化學備考復習的有效途徑。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使其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教師、教材、課堂都是為學生服務的工具,這樣才能提高化學備考復習的效率。教師在初三化學備考復習課堂上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教師通過技巧性的語言、情景等將學生引入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要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與復習過程中,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如可以設置問題情景,設計預測性問題,模擬情景以便誘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2.根據(jù)考試說明中的具體要求,合理把握化學課堂的深度與廣度
考試說明中有明確的中考命題方向,是初三化學備考復習的主要依據(jù),也是初三最權威的復習信息。在初三化學備考復習過程中,將考試說明作為主要依據(jù),并進行合理的取舍,對于提升化學復習課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對考試說明的研究,能夠使教師把握化學備考復習的重點以及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在研究過程中,還應該與往年的考試說明進行對比,分析對比存在差異的原因,并進行大膽取舍。另外,考試說明中往往有考試例題,這些例題既可以當做學生的強化練習題,也能作為教學案例進行詳細的剖析。通過考試說明可以發(fā)現(xiàn),中考化學往往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較為密切,所以在復習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關心環(huán)境、科技的習慣,幫助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化學現(xiàn)象的好習慣。
3.做好化學知識點的有效總結
在初三化學備考復習階段,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做好知識點的總結工作,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善的化學構架,進行系統(tǒng)化的備考復習。
在知識點總結復習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復習的效率。如可以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與區(qū)分,避免知識點的混淆。如通過“化合物”與“混合物”的對比,可以清楚的對兩者的概念進行掌握。對于兩者之間的對比,主要是從其宏觀組成、微觀構成、性質、組成成分進行的。在宏觀組成方面,化合物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在微觀構成方面,化合物中只含有一種分子,但混合物中含有多種分子;在其性質方面,化合物具有固定的性質,但是混合物中各個物質成分都保持原有的化學性質;在組成成分方面,化合物具有固定的組成,但混合物組成卻不確定。常見的化合物有水、高錳酸鉀、二氧化碳等,常見的混合物有空氣、碘酒、海水等。其中多種化合物可以組成混合物。
在進行對比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兩點:(1)進行概念對比,要從其
關鍵詞 出發(fā),并適當?shù)膹膬烧咧g的區(qū)別中引導學生進行概念的理解;(2)同時還應該找出兩者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通過其聯(lián)系也是辨別概念的一種有效途徑。
4.從化學重點、熱點、難點出發(fā),提高課堂效率
重點、難點、熱點是化學復習課堂重要的“三點”,在平時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甚至在第一輪復習過程中,教師往往講究“面面俱到”,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考知識點漏講,但這種復習方式缺乏重點,所以課堂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化學知識。
新課程改革后,初三化學復習備考過程中,教師必須具備“三點”意識,明確復習教學的重點、中考化學的熱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針對性的加以訓練。但是突出重點并不代表非重點知識不重要,在初三化學復習備考階段,也需要兼顧基礎知識點,只有這樣,復習課效率才會提升,學生才能在更加輕松、高效的教學環(huán)境中接受并掌握化學知識,提升自身的應考能力。
除上述方法外,課前預習、課后反思也是提高初三化學備考復習課效率的重點。課前預習主要指的是課前做一些針對性的習題,并歸納自己不懂的知識點;課后反思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自己反思,反思本節(jié)課重點知識,并總結不懂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教師反思,反思自己教學方式、本節(jié)課效率等,也可以利用短暫的時間進行一個小測試,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進行了解。
5.總結
我國教育事業(yè)在社會迅速發(fā)展的同時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以及時代進步,提出了新課程改革。初三是學生應對中考的關鍵時期,在初三下學期,大部分課程會進入備考復習階段,對于化學課程來說,由于其學習周期短、任務重,所以必須重視初三化學備考復習課效率,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營造寬松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能,提升學生整體的應考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明英.提高初三化學復習課效率的幾點做法[J].教育教學.2012,25(7):104-105
[2]鐘曉.淺談怎樣提高初三化學復習效率[J].初中化學.2012,27(4):241-242
初三化學在新課改時期需要確保學習效果,還要做好教學相關工作,亟須進行深化改革。在當前新課改推行的過程中開始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課堂活動建設,其中更多的吸取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從人本角度出發(fā),促進互相幫助學習、獨立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相比,它不再研究教師應該怎么樣開展教學,也不研究完成多少教學任務,也不研究如何讓學生考高分。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中初三化學教學不能做到完全的師生互動,也不能使得新課改所預想的一樣無差別地進行,這就為初三化學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課堂建設有了探究的意義。
一、初三化學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課堂活動的優(yōu)點
關注人本主義教育最早是在國外興起的,我國因為課改時間較晚,所以使用研究和實踐時間不是很長。就國外經(jīng)驗和我國部分地區(qū)學校的實踐情況來看。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以學生為學習中心,就是教師的教學充分圍繞學生進行,教師借助新課改思想和素質教育思想兩條主線,力求在化學教學中發(fā)揮學生能力,發(fā)掘學生潛力。
1.初三化學學習過程中課堂關系變和諧。以學生為中心構建素質課堂活動主要是通過互動過程中尋求同學和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此過程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是不斷進行交流的,學生的表達等能力將得到很好的鍛煉。學生再結合他人解決問題的方法能促進其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2.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習化學的過程。若經(jīng)常有學生向老師提出問題,這說明學生的思想已經(jīng)開始轉變,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經(jīng)驗或書本知識為主的觀念,開始轉向個人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不同看法的自主學習。
3.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權威性關系在參與課堂上消失不見。學生能根據(jù)教師建議進行學習活動,也能明確告訴教師自己想要怎么樣學習。這種相互表達自己的意愿代表著平等關系的確立。
4.教師在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圍繞學生為中心,可以給優(yōu)等的學生提出難度較大的學習目標,可以讓學習很差的學生完成記錄發(fā)言的準備稿,這樣差別地進行任務劃分就能更好實現(xiàn)新課改中人文的思想。
二、初三化學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課堂活動的注意事項
在初三化學教學中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課堂活動建設實踐中,由于學生、教師、教學環(huán)境等的影響,可能出現(xiàn)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項:(1)學生參與情況好壞不一,制約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2)教師如何構建課堂。(3)由于學生在表達和觀察能力方面的參差不齊,加上思維定式的限制,學習效率堪憂。(4)在活動中很多學生沒有學習主動性。
三、做好素質課堂活動建設,突出學生中心的辦法
基于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改的現(xiàn)實要求,課堂活動建設工作需要從不足之處出發(fā),且應該做好這幾個方面的努力:
首先,改革評價體系,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唯分論”。在初三化學傳統(tǒng)教學時期是以分數(shù)為重的教學,由于大班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和局限,部分學生控制能力較差,教師的課堂教學很難把握住每個學生全部認真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也沒能讓學生在較為隨意的課堂上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以及行為。在新課改時期,評價學生的方法已經(jīng)開始改革,分數(shù)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方面,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課堂活動中,學生在表達、觀察、學習、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得到應有的評價,通過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比如,在進行化學濃度計算教學時,我設計了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小組討論,找好自己小組的記錄人員和展示人員,讓他們來講題,這就圍繞學生學習為中心,督促了學生合作學習、交流、表達等綜合素質。
其次,分班分組建設尤其應該重視,把優(yōu)、中、學困生協(xié)調統(tǒng)一分配,不搞整齊劃一的死規(guī)定,靈活調整學生的合作對象,培養(yǎng)師生間的情感。比如,把優(yōu)、中、學困生用不同的號編號位置,按照“一優(yōu)二中一差”的順序分小組入座,便能很好讓他們的學習能相互促進,進而帶動學困生,實現(xiàn)整個班級的進步。
最后,教學流程應該進行合理規(guī)劃,針對每個初三化學課堂或者教學知識、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課堂活動需要有一個具體而仔細的實施流程,確保師生互動既能滿足教學,又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初三化學教學中圍繞學生中心構建素質課堂活動,能讓教師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的問題和學習需求,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情感在各種活動交流融合中趨于和諧,教學工作也可獲得更多成就。
總復習是初三化學學習的最后階段,它對學生化學知識的系統(tǒng)化、化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階段中,雖然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初三化學的知識,但這些知識相對是不系統(tǒng)的、無序的。如果教師在這個階段還是采取“炒冷飯”――簡單回顧加大量練習的方式進行復習,只會讓化學用語、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等變得更加枯燥乏味,這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如何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使得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中獲得新的知識,達到質的提升,能夠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呢?科學邏輯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在復習教學中將比較、分類、類比、歸納與演繹等基本的科學邏輯方法介紹給學生并引導學生自主復習,可以有效提高復習效率,積極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科學邏輯方法應用于化學復習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1.學生自身的需求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人的認知發(fā)展階段從出生到成熟經(jīng)歷了4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歲至成人),初三學生多為15、16歲年齡,處于形式運算階段,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但其邏輯推理能力只是處于初級階段,正需要系統(tǒng)的科學邏輯方法知識的學習。同時,這個時期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在心理上要求脫離父母和教師的管制,追求自我獨立,對家長和教師面面俱到的關心會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在復習中,學生對已經(jīng)學習過的知識熱情不高,而教師不厭其煩地強調重復,難免會引起部分學生的反感抵觸,復習效率也不會很高。如果教師能夠考慮到學生的心理變化,尊重他們的想法,通過科學邏輯方法介紹和學習,增加學習內容的新穎性,既可以避免學生厭煩的“炒冷飯”課堂,又可以增強學習的自主性。
2.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改倡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主動并良好地運用適當?shù)姆椒ㄈネ瓿蓪W習任務。初三化學知識比較簡單,完全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瘜W教師要做的就是相信并鼓勵引導學生,通過常用的簡單科學邏輯方法的介紹,引導學生復習。學生在完成相應學習任務之后,自主學習的信心會得到增強,積極的心理暗示作用也將有利于學生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
二、科學邏輯方法在初三化學復習中的應用
科學邏輯方法一般有比較法、分類法、類比法、歸納與演繹法、分析與綜合法、假設法等??茖W邏輯方法在化學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幾乎每節(jié)化學課都有科學邏輯方法的滲透應用,只是教師沒有特意向學生介紹這些方法概念。在復習教學中,可以向學生簡要介紹幾種常用的科學邏輯方法,并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相應復習任務。
1.比較法在復習教學中的應用
比較是確定對象之間差異點和共同點的邏輯方法,也就是把兩個或兩類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一種邏輯思維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明確異同,促進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習效率。初中化學復習教學中可以大量地運用比較方法,基礎概念、實驗方法、原理、現(xiàn)象等都可以通過比較法教學達到更好的復習 效果。
例如,初中化學中的重要知識點氣體的制取就可以運用比較法來復習。初中主要學習三種氣體的實驗室制?。貉鯕?、二氧化碳和氫氣,氣體的制取原理、制取裝置、檢驗方法都可以進行直觀比較,見表1:
教師讓學生按表格中的幾個主要知識點完成對三種氣體的復習,之后教師引領分析部分細節(jié)知識點的異同,如氧氣的制取裝置是固固加熱型,二氧化碳和氫氣是固液不加熱型;氧氣的驗滿和檢驗用的是帶火星的小木條,二氧化碳的驗滿用的是燃著的木條,二氧化碳的檢驗用的是澄清石灰水,而不是很多學生慣性思維誤認為的燃著的小木條等。三種氣體制取的所有異同在一張表格里面詳細對比,一目了然。最后教師還可以介紹,其他的實驗室氣體制取方法都可以與這三種氣體的制取方法進行比較,為學生解決中考中常見的探究題等題型留下思路。
整個過程學生參與了知識點的復結,回顧的同時也明確了相似知識的異同,避免混淆,更重要的是師生互動的增多、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得到提高。
2.分類與類比法在復習教學中的應用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初三中年級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升學情況,甚至前途問題,而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中的“ 初三”雖然比不上“高三”讓學生“談之色變”,但就其教學過程來說也是相當沉悶及緊張的。根據(jù)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初三化學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改善學生獲取知識的環(huán)境,為此,我們可以采取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化學復習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以及趣味性,讓化學教學課堂不再是簡單地重復,單調乏味的計算,讓學生在化學課堂中快樂地吸收知識。
初三化學教學的現(xiàn)狀
1、課堂上以教師為主演,學生為觀眾,互動不足
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往往師占據(jù)主要地位,在課堂上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形式比比皆是, 許多化學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不能很好地處理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而學生則成為了觀眾, 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教師“一講到底”,根本未考慮學生需要聽什么,喜歡什么,完全按照早已制定好的教學流程來執(zhí)行,未看到初三復習教學與課程內容教學的差異。學生在課堂上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其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xiàn),因此,學生就開始被動學習,教師教什么,他們就學什么,在課堂上沒有師生互動交流,最后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2、教學方式落后,學生參與度低
當前我國初三化學課堂教學方式仍然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單一授課模式,化學課堂上顯得死氣沉沉,失去活力。化學課應該是一門魅力十足、開放性非常高的課程,其知識內涵豐富,教授形式應該多樣化,但是,由于授課方式的落后,極大地挫傷了學生課堂的學習樂趣與積極性。而且學生在課堂上對于教學環(huán)境的參與度非常低,許多環(huán)節(jié)得不到主動參與,而只能由教師點名回答問題才能參與,因而其學習熱情也十分低下,在課堂上時常出現(xiàn)課堂沉默的現(xiàn)象。
初三化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的使用
1、轉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的課堂有效性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良好的學習效果能夠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產(chǎn)生極大的正面影響。所以,初三的化學老師應該轉變觀念,不再以應付中考為唯一目的,不能片面追求進度,而應該將提高每堂課的有效性放在第一位。從備課、授課及課后的練習都要以使學生獲得收益、獲得發(fā)展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產(chǎn)生了極大的學習興趣,能夠在一種主動、愉悅的情緒下學習的話,那么就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瘜W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類的學科,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各種化學現(xiàn)象和上課的化學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而使他們產(chǎn)生主動探索的求知欲。教師轉變?yōu)閷W生的引導人,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進行操作和思考,同時,教師要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與配合,這樣才會使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越來越積極,對學習化學也才能產(chǎn)生更強烈的自信心。這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1)從知識的價值角度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有價值的事物,特別是新生事物和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一般比較感興趣。而化學與社會發(fā)展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許多化學知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價值存在。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研究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和社會發(fā)展進行聯(lián)系,創(chuàng)設讓學生能體會到所學內容價值意義的教學情境。
(2)從學生的情感角度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的情感是廣泛的、豐富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研究、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化學知識融入學生的情感。
(3)從知識遷移的角度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中學化學中有些概念或理論知識比較抽象,與現(xiàn)實生活也難于直接聯(lián)系,學生理解比較困難。教師可依據(jù)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和認知規(guī)律,從概念或理論的形成原因與形成過程人手,通過比喻、類比、課件模擬等方法將知識進行遷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或理論具體化、形象化、簡單化,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與應用。
3、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
我們在生活中自覺或者不自覺的運用著各種化學知識,因此將生活化知識教學導入到課堂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日常生活入手,發(fā)現(xiàn)其中的化學知識,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這樣就會讓學生不再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排斥,增強其求知欲望。生活化知識教學的題材可以來源于日常生活、重大歷史事件或者新聞事件,并對其進行延伸拓展,建立起該知識點的系統(tǒng)知識體系。例如,以諸葛亮七擒七縱為歷史背景介紹硫酸銅和堿性物質的知識;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軍攻打孟獲,飲用云南一個名為啞泉的泉水后,將士們中毒,其原因為該泉水中含有硫酸銅;而飲用了安樂泉的泉水后,將士們脫離危險,這是因為安樂泉中含有堿性物質。通過上面的歷史事件,我們可以讓學生迅速地掌握銅鹽和堿性物質的相關性質以及兩者之間可能發(fā)生的相關反應??梢酝ㄟ^這樣的事例,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建立一個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
4、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有效性
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與信息來源。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計算機網(wǎng)絡等技術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使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還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等技術強化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再配以合理的課后練習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安排一定的實驗課,將學生帶到實驗室,讓他們切身體會化學的奧妙,進而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5、讓學生講自己的故事, 鼓勵分享
化學是一門運用廣泛的學科,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或者學習過程中, 也會有很多自然現(xiàn)象,教師在上課時,可以依照課程的主要內容,來讓學生講述自己的在生活中所發(fā)現(xiàn)的類似現(xiàn)象?;蛘咦寣W生進行分組,并搜集下一堂化學課程的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備課”,備出新穎、備出快樂,并且教師可以進行比較,以鼓勵學生進行競爭,在積極活躍的氣氛中體驗自己上課的快樂。
總結
運用創(chuàng)新性的化學教學方法,不是書面的空話,而是要在實踐中探尋化學現(xiàn)象,總結化學知識;在理論教學中探索生活印記,找出化學規(guī)律,最后理論指導實踐,實踐產(chǎn)生理論,才是二者的最高境界??傊?,要進行生活化的初三化學教學,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和學習最真實的“大化學”,這或許才是教學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華。如何讓學生喜歡化學課—談初三化學教學的良好開端[J].化學教與學,2013(1)
[2]劉伯文。淺談初三化學教學中的“ 快樂”策略[J].成功(教育),2007,(1)
[3]那旭,廖志剛。中學生化學實驗信息整合能力實踐方法分析——以假設法檢驗溶液中硫酸根離子的存在[J].現(xiàn)代交際,2012(7).
這種表格的羅列我們還不能立即發(fā)現(xiàn)問題,經(jīng)過仔細的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近4年的學生成績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成績均分到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的總成績均分上升10個百分點,而到第二學期期中則是近5個百分點,到第二學期中考也是5個百分點。這說明,在第二學期期中前半個學期學生成績的普遍上升很快,應該是某種因素在起作用。經(jīng)過和人教版初三化學教參中的教學進度表比對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
經(jīng)過比較可以認為,從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開始,學生的成績有較為明顯的提高,這引起了我們的思考。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的特點是規(guī)律性強,多次反復同一規(guī)律,這使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學生容易接受有規(guī)律的教學,規(guī)律性容易舉一反三,這也往往是學生成績提高的突破點。
為了驗證這個結論,2009年4月,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分發(fā)了問卷,讓學生對這四個部分作出評價,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反應如下:
我們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從5-8單元開始,學生對化學的接受程度上升到了一個飛躍的程度,“不太容易接受”和“非常難以接受”的比例大幅度降低。這固然是學生成績逐步提高的結果,但是也反映了學生心理上的細微變化:成績的提高,大大增強了學生對學習化學的信心。
那么學生對同一課程內部不同內容掌握程度、興趣的變化,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的成績提高和對化學的心理、興趣上,有著相互一致的“共振”關系,即成績提高了,興趣也就提升了,反過來又能夠促進化學的進一步學習,因此要重視課堂上的疑難清掃。以往為了留出更多的復習時間,多數(shù)的化學教師拼命趕教學進度,造成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或喪失信心。因此,我們需要適當控制進度,重視教學目標的堂堂清,重視學生的預習和課堂學習效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落后面,避免了過早的化學學習兩極分化。
第二,以規(guī)律性現(xiàn)象為切入口,重視學生對規(guī)律性現(xiàn)象的培養(yǎng),不斷使學生強化“化學很簡單”、“化學很有規(guī)律”的意識,從而在教學中滲透多變思想,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活學活用,要培養(yǎng)學生遷移能力從而使學生遇新不懼、處變不驚,克服畏懼心理。特別是在初三化學的復習階段,能夠使大批中低水平的學生挽回對化學的興趣。在復習中,我們應該注重對學生的高層次學習興趣進行培養(yǎng),讓他們對揭示化學原理、探索物質變化規(guī)律等產(chǎn)生學習欲望。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有的也不一定經(jīng)歷由低到高的發(fā)展。教師的責任是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對學生進行興趣的挖掘和培養(yǎng),而且要提醒和幫助興趣水平低的學生向高層次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復習使學生對學習進行再次的認知,體驗學習的內容、過程、方法等等具體環(huán)節(jié)的感受。學習的大門是給每個學生敞開的,給予自信的肯定能激勵學生邁入科學殿堂。同樣,通過科學復習、磨練意志,可以讓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恢復學習化學的信心,克服學習的困難,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第三,獲得規(guī)律性考試內容的重要途徑是糾錯本的使用,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命題規(guī)律的認識,減少犯錯的機會。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面臨的最大的敵人就是“遺忘”,要克服遺忘,戰(zhàn)勝它的有效武器一是“理解”,二是“重復”。要想迅速提高成績,最聰明的做法就是“認真改錯”。不是簡單地將a改成c,而是弄清楚a、b、d為什么都不對,而c為什么就對,并找出錯誤的根本原因是對哪一個知識點的疏漏或解題方法沒掌握而造成的,然后找相似的題再強化訓練。訓練中,我們運用“模擬測試加評講”的方法,引導學生總結一些好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同時分析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著力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培養(yǎng)良好心態(tài)。對學生的練考卷,除認真批改評講外,還十分重視督促學生糾錯,一般問題卷面上糾錯,典型問題專用糾錯本糾錯。學生自我糾錯的習慣與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得到升華,學生的應試技巧與能力也在不斷的錘煉中逐步得到提高。
第四,重視班級“小學習環(huán)境”的建設,利用成績優(yōu)秀學生的帶頭作用,以優(yōu)幫差,形成規(guī)律性成績“共振”效應。此外,通過一個自然、合適的復習情景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記憶,不是通過練習來強化記憶。強化記憶的短期效應,不僅使得化學學習有點功利性,而且造成學生兩極分化明顯,記憶力差的學生容易失去學習信心。教師要把記憶性的知識點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使學生有興趣通過情景不斷回憶已有的知識點,在不知不覺中修補好遺忘點,提高記憶質量。復習情景的創(chuàng)設來引起學生沒有注意的問題,不是被動接受學習任務。
第五,重視復習階段的查缺補漏作用,形成全面的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目前初中化學復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復習內容上過分依賴教師或完全拋棄教師忙于做題,忽視復習的反思和小結,復習狀況被動,沒有針對性;復習追求短期效應,訓練搞題海戰(zhàn)術,題目重復率高,學生產(chǎn)生學習障礙,學習興趣下降,在考試壓力下,學生心理素質變得脆弱,意志薄弱。通過有效的復習,學生不再是知識、信息重復地接受者,而是致力于更多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者。復習課還是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創(chuàng)造,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其核心是培養(yǎng)具有現(xiàn)代科學素質、具有開拓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我們關注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能力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以前的初三化學教學討論,過于強調以教師為主的模式,忽視了學生接受的模式討論,是一種相對低效的方式。通過對初三化學學習的“共振效應”的應用,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深化學生對有關化學概念、性質、原理的認知,能夠大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學科思維方法”,提高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史永存. 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 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08,(09)
[2]鐘榮基. 初三化學的教學體會[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8,(01)
[3]孫榮梅. 淺論初三化學的研究性學習[j]. 考試周刊,2008,(15)
[4]張英華. 化學課堂中的思路教學[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01)
[5]黃玲. 初三化學復習[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6)
[6]王學宏. 對初三化學教科書的一些看法[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05,(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1-13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
由于我國學生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傳統(tǒng)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識的學習,講究知識的傳授,缺少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及其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初中教師的教學內容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思維。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師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完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及工作打好基礎。因此教師必須樹立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做一個順應新世紀發(fā)展要求的合格教師。
二、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由于初三的化學知識比較零碎以及繁雜,所以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新時期,我們不能再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應該改用更加開放靈活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的化學課堂環(huán)境。營造巧妙恰當?shù)幕瘜W學習環(huán)境,把化學原理合理融入教學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生動化、形象化的教學,這樣既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幫助學生快速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與此同時,還有助于學生探究意識的形成,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有所幫助。所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上述教學方式,形成新的初三化學教學方法,是可取的。
例如,在滬教版初三化學課本第六章第一節(jié)里,重點講解“溶解現(xiàn)象”,包括物質的溶解以及物質的溶解性等內容。老師在備課時,就可采用情景再現(xiàn)以及主動實驗的方式。第一步,讓學生與老師一起選取純水和食鹽。接著在實驗儀器中進行模擬實驗,讓學生親眼觀察食鹽在純水中溶解的情況,證明食用鹽是可溶于水的。特別是體驗味道的變化,就能輕松地讓學生知道食鹽與水混合后就變成了一種混合物――鹽水,而不再是單一的純凈物。借此實驗,還可以引出其他的實驗,比如蔗糖溶解后味道的變化以及高錳酸鉀溶于水后顏色的改變等,說明這些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質,學生就容易弄明白這節(jié)內容。再重復此類實驗,把泥土以及食用油放入水中,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就可以理解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溶解性問題。
這種情景式的教學,讓學生親眼看到實驗現(xiàn)象的變化,學生會有直觀的感受有利于他們對所學內容的消化吸收。比如,在滬教版初三化學教材的第一章里,開頭是從“開啟化學之門”講起的,對本章內容老師就可以教室內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化學情景,告訴學生化學無處不在。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掌握化學知識對自己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總而言之,以這種身臨其境的情景式教學方法,可把枯燥的課本知識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教授給學生,通過引發(fā)學生好奇探索的興趣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
此外,我們還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老師板書講授、學生邊聽邊記筆記的模式。由于學生很容易混淆化學反應現(xiàn)象、化學方程式及其反應規(guī)律,因此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輕松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所以教師應該選用生動有趣的情景式教學方法,把難以理解的化學原理融入有趣的氛圍中,這既能提高老師授課的效率,又能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如初三時學生會學習很多既枯燥又抽象的化學反應原理,如果教師僅僅是通過口頭解釋去傳授所學的內容,則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以一個具體的知識點為例:老師在講解PH=6的鹽酸稀釋1000倍其結果不等于9的內容時,如果單純利用計算來說明原因就比較繁瑣;但是向學生提出帶甜味的水經(jīng)過純水的稀釋后味道會不會變苦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讓學生理解鹽酸稀釋的道理。
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初三化學的教學大綱給學生講授所學的知識。教師要積極營造一些生動有趣輕松的課堂氛圍,盡量讓學生對化學感興趣,引發(fā)學生主動求知學習的欲望,讓學生能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提升化學素養(yǎng),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出新時代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三、以人為本,保留化學教學的特性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授課方法已經(jīng)不再適用初三化學教學,我們提倡采用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師生的互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事實證明,以實驗帶動學生學習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化學獨有的特性,要重視實驗教學,同時也要轉變學生只學習理論知識的觀念,要讓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此外,教學時還應該注意以學生為主、老師教學為輔的教學方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去講授課本內容。
比如,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試驗時可以通過小組之間的相互比拼和學習,給予實驗結果最好的小組特別的獎勵,以此促進學生團結奮進,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潛能,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此外,老師在給學生教授化學知識時,可以設計合理的問題讓學生自主解答,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是以滬教版初三化學教材的第一章里所要講的內容為例。本章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我們所說的變化是有化學變化及物理變化之分的,所以老師要通過讓學生融入生活,以身邊化學變化及其發(fā)生的明顯的現(xiàn)象為例去講解“化學反應”這個概念。比如,時間長了,銅制品表面會有一層綠色的銅銹;放置時間較長的食物表面會發(fā)霉;釀酒發(fā)酵的過程、動植物的呼吸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蠟燭的燃燒等,因此我們要科學主動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一些微小的變化,讓學生看到某種新物質的出現(xiàn),真正感受到化學變化的存在。
人本化的教學要求老師在化學課堂上應該盡可能地引進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來講解化學知識,努力做到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同時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實驗課堂上,第一,要保證實驗器材的完整性,老師應當主動引導學生自行動手進行操作,而不是老師實驗只讓學生觀看學習,而要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教學之中。第二,要在保證實驗操作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正確有序的操作,老師要在一旁講解實驗的具體步驟及其困難的知識點,及時地解決學生操作中出現(xiàn)的疑問,能讓學生正確順利地完成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課本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
四、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做到化學理論知識生活實踐化
初三學習化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通過對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去完成升學考試,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因此,我們要對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用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論作為教學指導,盡量讓化學生活化、實際化。
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教育界的大師陶行知說過:“教、學和做這三者的有機結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苯處熞嬲龅皆谏鐣袑W習,在教育中實踐。以陶行知的理論依據(jù)作為指導,我們對創(chuàng)新型的初三化學的教學方法做了簡要的總結:第一,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化學知識的活學活用;第二,要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化學原理及其現(xiàn)象;第三,要通過師生之間協(xié)調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的能力?;瘜W是一門綜合應用型學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地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細微的變化都是由化學反應形成的,因此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的關鍵之處在于我們要由生活現(xiàn)象聯(lián)想到有關化學原理并且加深理解。比如C2H5OH+3O2=2CO2+3H20,4P+5O2=2P2O5以及CH4+2O2=CO2+2H20等,這些都是在初三化學課本里出現(xiàn)的化學方程式,這些都是實際生活中的反應現(xiàn)象,所以我們可以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針對以上三個化學反應方程式,我們可以用于指導清潔燃料的制作和煙霧彈的制作以及天然氣作燃料等。許多化學知識不只是用于化工生產(chǎn),還用于社會生活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五、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
我國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都是通過考試得分來評判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種純粹的試題考試是非常不合理也不科學的做法。很多學生都是因為化學考試考不好而對化學這門學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習積極性,時間一長,就造成了學生放棄學科學習的嚴重后果。
新的課程教育改革就要求老師運用“多元化的學習綜合評價方式體系”,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情況,科學合理地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評價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切實落實“多元化的學習綜合評價方式體系”,充分體現(xiàn)出老師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
此外,教師還要做到不遺漏每一個學生,準確地了解學生群體之間的共性以及差別,針對不同的學生找到不同的教育以及評價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六、結束語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采用創(chuàng)新型的化學教學方法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真正在實際生活中總結化學知識并觀察其現(xiàn)象。我們要在講解化學原理中映射生活現(xiàn)象,找到化學規(guī)律,以理論去指導實踐,再從實踐中尋找理論??傊?,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更新教育觀念,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教學目標,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文章編號:1005–6629(2012)7–0008–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之一:“重視學科間的聯(lián)系,增加跨學科內容。在化學教學中,應加強化學與物理學、生物學和地理學的聯(lián)系”。
“物理和化學不分家”,有些城市就將物理、化學和生物合并為“科學課程”。南京地區(qū)初三化學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初中物理使用的是蘇科版教材,二者在很多內容上都有交叉重疊,也有少數(shù)不盡相同的內容。
1 初中物理和初中化學有聯(lián)系的內容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著名的“同化理論”創(chuàng)造人奧蘇泊爾認為:“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jù)此進行教學。”在學初三化學之前,學生已經(jīng)在物理課上積累了很多化學知識,表1中列出了蘇科版《物理》比人教版《化學》先學習的知識內容。
化學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有效地重組和整合,必要時可以改變原有教材的教學順序和內容,把時間花在更需要的地方,以便提高教學的效率。下面就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知識內容闡述在實際教學中進行的相關改進。
1.1 物理性質
學生在“蘇科版”初二《物理》第二單元、第六單元中重點學習過“物質的物理屬性”,其中包括硬度、密度、熔點和沸點等等,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課題一中又用了較大篇幅介紹這些知識?;瘜W教師應該了解這點,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出發(fā),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時更正為“能初步區(qū)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從而避免無謂地重復,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盡快同化新知識。
1.2 分子的三特征
在學習初三《化學》第三單元“分子和原子”之前,學生在“蘇科版”初二《物理》下冊通過“放大率達1500萬倍的超級電子顯微鏡獲得的碳化硅分子的結構示意圖”、“用鼻子嗅氣味鑒別醋和醬油”、“酒精和水的混合”等等事例重點學習過分子的三特征,所以化學教師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分子的三特征應盡量簡化處理,可以通過球棍模型或者動畫模擬等多種教學手段強調化學變化中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組,這樣的設計更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突出教學重點。
1.3 原子的構成
由于微觀粒子看不見、摸不著,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初三《化學》第四單元課題一的教學重難點之一就是“原子的結構及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之間的關系”。但實際上在初二《物理》“探索更小的微?!边@部分內容中,書中不僅詳細講解了原子的結構,還把探究微觀粒子的歷史人物從湯姆生到盧瑟福都比較系統(tǒng)地列出。因此學生在學習化學這部分內容時已經(jīng)具有了較好的原子結構的知識儲備,化學教師可以借用物理書上的“盧瑟福用巧妙的實驗方法收集到原子內部的信息”這句話作為這節(jié)課的引言,把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金箔的故事結合圖片或動畫娓娓道來,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實驗的三個現(xiàn)象。這樣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又鍛煉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4 物質的導電性
在“蘇科版”的初三《物理》上冊85頁,書中提到“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石墨、以及酸、堿、鹽的水溶液等”,并且學生通過相關習題強化鞏固過溶液的導電性。這對初三化學“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是一個很好的知識鋪墊,所以化學課上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換個角度從微觀解釋酸堿溶液導電的原因,在這里甚至可以把教材內容靈活處理一下,將鹽的概念提前到這里,便于酸堿鹽知識的對比,這樣的更改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系統(tǒng)化。
1.5 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的應用
初中物理學習中明確提出控制變量法:“在研究某個因素的影響時,只改變這個量的大小,而保持其他量不變,從而確定這個因素是否影響實驗結果”,并且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等很多初中物理實驗中,學生曾多次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物理實驗方案,對這個方法非常熟悉。因此化學教師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涉及到有關控制變量法的實驗時,比如在實驗“CO2溶于水有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鐵制品銹蝕的條件”中,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找變量、設計實驗,只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教師才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
2 初中物理中值得商榷的內容
由于學生知識所限,初中物理教材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些不嚴謹?shù)闹R,化學教師要及時更正可能有的前概念,避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混淆。
(1)對于“物質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這個問題,大部分學生在學完初二物理后都認為“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因此在進行初三《化學》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的教學時,必須強調“物質是由分子、原子和離子等粒子構成”,必要時可以展示相關的球棍模型或者圖形予以強化更正。
(2)對于“化合物分子”和“單質分子”,“蘇科版”的初二《物理》下冊是這樣定義的:“由不同原子構成的分子稱為化合物分子,如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由相同原子構成的分子稱為單質分子,如碳原子構成的金剛石就是一種單質?!边@部分內容有這樣兩個值得商榷的地方:
其一,對于“化合物分子”和“單質分子”的定義有些狹隘,因為有些化合物和單質根本不存在分子,比如常見的氯化鈉及金屬單質。所以初三化學中并不需要從微觀角度給化合物和單質下定義,只要求學生會辨別化合物和單質的微觀圖示。
其二,對于“單質分子”,物理書中出現(xiàn)了“金剛石分子和石墨分子”,并且注明“這些就是碳原子構成的不同結構的單質分子?!边@樣的說法在化學上是不準確的,因為金剛石和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不存在單質分子。所以我們化學教師在初三《化學》第六單元講到碳單質這部分內容時,要特別注意糾正學生這種錯誤認識,強調金剛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
初三化學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僅要認真研讀教材及課程標準,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學生學過什么、知道什么;不僅要加強初中化學和物理、生物、地理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還應注意化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聯(lián)系。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溝通“教與學”,使學生在已有各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得到盡可能全面的認識,形成良好的教學共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九年級化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近年來,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分別學習了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教學模式,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和東盧中學的“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學習過程中,我感覺他們都在改變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變傳統(tǒng)教學關系中的“唯教”為“唯學”,變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中的“唯師”為“唯生”,認為課堂最寶貴的教學資源是“學生”,“兩唯”的核心是“學和學生”,主張“讓學習發(fā)生在學生身上”,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構建了高效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化學課堂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毙睦韺W研究表明,人只有處于一種平等、寬松的交流與互動中,思維才容易被激活,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才容易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必須摒棄“師道尊嚴”,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在學業(yè)上的指導關系,在人格上的平等關系和情感上的朋友關系。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要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優(yōu)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學困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yōu)生轉化。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fā)現(xiàn)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充分的課前準備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把工夫用在課外,充分備課。由于初三化學學科的特點,多年教授同一本教材,大部分老師都能吃透教材,熟悉新課程標準,能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就認為自己對教學內容已經(jīng)成竹在胸,在課前翻翻以前的教案,就算備課了。而忽略了每一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差異情況等,只備教材,不備學生,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我在每節(jié)課之前除備常規(guī)的內容外,還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備“學生”上,積極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練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fā)展,使課堂45分鐘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甚至于產(chǎn)生大于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
三、精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無論是杜郎口還是洋思中學,在課堂教學中都強調把“自主、合作、探究”當成課改的“六字真言”并加以行動和發(fā)展,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上落實為“預習、展示、反饋”。以杜郎口中學為例,課堂模式是10+35,規(guī)定教師講的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有人質疑說課堂教學豈能限制教師講,這樣的質疑應該說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卻沒有明白另外一個道理,在課堂有限的45分鐘時間內,不限制“講”豈能保障學生的“學”?因此教師應把握好“講”的尺度,千萬不能什么都講,什么都問,漫天撒網(wǎng),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否則,擠掉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教師只能是勞而無功。葉圣陶先生說過:“假如學生能夠‘領悟’
了,能夠‘研究’出來了,就無須教師的‘講述’了。教師所‘講述’的,只是學生想‘領悟’而‘領悟’不到,曾經(jīng)‘研究’而‘研究’不出來的部分。這才顯出‘講述’的真正作用?!遍L期以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講得太多了,學生活動太少。教師少講,學生多讀、多思、多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四、科學的學法指導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究,自求解決?!边@就是說,學是教的依據(jù)和目的。初三化學,有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即概念性強,前后知識聯(lián)系緊密,而知識又有規(guī)律可循;初三化學,又有其作為啟蒙學科的特點:知識點多,面廣,零碎,記憶成分多。作為初三化學的學習者——初三學生,則屬于青少年階段,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狀態(tài),他們有較強的求知欲,具備初步獨立思考和鉆研能力,但自學能力差,往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化學的學習,開始表現(xiàn)出較大興趣,但越學越覺得困難,從而心灰意冷。再加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搞滿堂灌、題海戰(zhàn),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初三化學靠背背,也能考個八九十;高中化學犯了難,考考就是不及格。新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為本”,只有致力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形成他們的終身發(fā)展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chǎn)生疑問,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根據(jù)初三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我經(jīng)常采用問題導入法、實驗探究法,通過提出問題、歸納分析、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培養(yǎng)觀察和閱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分析圖標和數(shù)據(jù)。
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科學的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樂學、善學、堅持學的品質。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些?!蔽覈糯鷱堓d曾說:“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笨梢姽沤裰型獾慕逃叶忌羁陶J識到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合作性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和成績,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嚴格按照教育規(guī)律,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不斷探索有效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參考文獻:
[1]陳桂生.教育學的建構.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楊小微.中小學教學模式.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化學是學生升入初三后新開始學習的一門課程,相比其他學科,初中化學由于只有一年的學習時間,內容并不多,難度也不大,復習起來較其他學科簡單易行,下面就多年的從教經(jīng)驗談一下初三化學復習的幾點做法。
一、認真閱讀化學課本
初中化學課本內容的特點是比較零散、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常被學生稱為“第二外語”。針對這個特點,認真閱讀課本,抓住課本,也就抓住了基礎知識。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課本在復習時至少閱讀兩遍。第一遍,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全面看的基礎上,對每節(jié)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整體的印象,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用語等,認真反復琢磨。看書時要積極思考,掌握重點,逐步突破難點。第二遍,學生獨立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每一章、每一節(jié)的主要內容,并對其進行整理,使知識系統(tǒng)化,在頭腦中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并將其落實到實處,即每名學生都要將主要內容以表格或網(wǎng)狀的形式總結出來,這樣既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又提高了學生的總結能力。
二、注重典型化學實驗
實驗是化學的靈魂,是化學魅力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源泉。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绷己玫膶W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而化學又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能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能使學生學會科學探究方法。所以,復習時一定要重視化學實驗,學生通過探究實驗,可以幫助其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要想學好化學,就不能脫離生活,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熟悉的現(xiàn)象入手,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展開探究,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認識。歷年的中考化學都在向生活實際靠攏,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學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絕不能脫離實際,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源于生活。必要時可讓學生上網(wǎng)查一些這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