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精华在线|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午夜福利免费区久久

  1. <style id="av6lj"><delect id="av6lj"><source id="av6lj"></source></delect></style>

    歡迎來到速發(fā)表網!

    關于我們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單細胞生物的定義

    單細胞生物的定義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4-01-10 14:53:55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單細胞生物的定義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單細胞生物的定義

    篇1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形狀多種多樣。一般具有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植物細胞的細胞膜外還有細胞壁。細胞一般很微小,用顯微鏡才能見到。

    細胞并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比較普遍的提法是: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xiàn)。

    一般來說,細菌等絕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動物由一個細胞組成,即單細胞生物,高等植物與高等動物則是多細胞生物。細胞可分為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兩類,但也有人提出應分為三類,即把原屬于原核細胞的古核細胞獨立出來作為與之并列的一類。研究細胞的學科稱為細胞生物學。

    細胞體形極微,在顯微鏡下始能窺見,形狀多種多樣。主要由細胞核與細胞質構成,表面有細胞膜。高等植物細胞膜外有細胞壁,細胞質中常有質體,體內有葉綠體和液泡,還有線粒體。動物細胞無細胞壁,細胞質中常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中則無。細胞有運動、營養(yǎng)和繁殖等機能。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fā)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tài)現(xiàn)象。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紅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統(tǒng)中的水華,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幾年新定義的褐潮(抑食金球藻類),綠潮(滸苔類)等。

    “赤潮”,是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種異?,F(xiàn)象。

    篇3

    1.讓學生找出概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首先要幫助學生完成思維方式的轉化,抓住概念的本質。如:在講濟南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 第一節(ji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時,我先問了學生這樣的問題:你認為什么是細胞?有的學生說:細胞就像一個雞蛋。有的描述:細胞就像一個房子。教材中細胞的概念是這樣定義的:細胞是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學生對細胞的理解只是事物的表象,是學生的感性認知。因此要想讓學生很好地理解這個概念就必須幫助學生完成思維方式的轉換:由直觀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換;從經驗思維到理論思維的轉換。

    方法如下:

    (1) 從感性經驗入手,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細胞就像一個球或者一個房子,說明它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并且與外界是有界限的。正如一個構成國家的最基本單位是家庭,許許多多家庭聚集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國家。但是細胞不是空的,每個細胞內部還有許多精細的構造。通過這種理解,突出細胞的本質之一:“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2) 從身邊現(xiàn)象說起,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還以細胞這個概念為例:組成一個學校的基本單位是班級。但是一個班級并不只是幾十個學生的簡單聚集在一間教室了。一個班級要有日常運作也就是日常班級管理,才是一個活的班級。通過這個例子突出: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本質。

    2.老師列舉實例加以引導和進一步的理解。

    在細胞這一概念的學習后,老師就可舉出實例:有些生物的整個身體就是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而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整個身體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稱為多細胞生物。無論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一個細胞就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3.讓學生仿照老師的實例再“造句”。例如草履蟲的“趨利避害”現(xiàn)象、植物的光合作用 、人的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內完成的。

    4.學生舉出例子后,讓舉出例子的同學領讀(這樣更能激發(fā)出此學生的自豪感,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其他同學跟讀。

    策略二:“探究式”概念教學:通過具體生物學現(xiàn)象,利用實例和學生的經驗,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辨別,對生物現(xiàn)象的共同屬性、本質特征進行歸納概括,使學生形成正確概念。

    如濟南版八年級下冊《第二章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第一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在本節(jié)內容中就概念而言,除了生態(tài)系統(tǒng)概念外,還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概念。其中,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是本節(jié)內容的核心概念,是教學的重點之一。這節(jié)內容的設計如下:

    1. 有效進行情景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豐富和強化學生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感性認識。

    師:(提出問題)你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哪兒環(huán)境如何?

    生:我的家鄉(xiāng)在威遠,環(huán)境很好,有森林,有果園,還有各種鳥類……。

    師小結:你的家鄉(xiāng)威遠就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此外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條河流、一個學校、一座城市,大到一個地球,小到一滴水滴都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2.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內在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接下來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師追問:“那么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又是由哪些成分組成?各種成分之間有何關系?各種成分有何作用?各種成分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承什么角色?為什么把植物稱為生產者?把人和動物稱為消費者?把微生物稱為分解者?

    3. 分析具體實例,(以課本54頁“濕地、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例)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閱讀、思考、討論交流等步驟,整合已有的教學資源。

    篇4

    (3)大腦大腦往往被視作生物進化帶來的最高成就,賜予人類語言、智力和意識等終極特征。大腦首次向生物體提供了一種應對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尋找食物向來是早期水生生物的頭等大事,大腦則幫助它們解決了這一問題――它可以辨別食物是否有毒??茖W家發(fā)現(xiàn),即使是頭腦簡單的昆蟲,在記憶的幫助下,也可對環(huán)境的變化作出迅速反應。人腦更為復雜的功能,如社交、決策和同情,似乎都是從控制食物攝取等基本功能進化而來。

    (4)語言語言可能是決定人類進化方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事實上,擁有大腦的動物很多,但只有人類產生了語言??茖W家指出,人類祖先如何具備語言能力或許是科學上最難以解答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語言的誕生是生物進化的最后一個程序。因為語言使人類脫離了純生物性。人類不需要基因變異就可以適應環(huán)境了。

    (5)光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講,光合作用改變了整個地球的面貌,改變了地球大氣層,將地球置于一個免遭致命輻射的保護屏障里。要是沒有光合作用,大氣層可能沒有氧氣,地球上就沒有植物和動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為復雜生命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

    (6)性對于絕大多數(shù)物種來說,有性繁殖是它們生存的唯一辦法,也是地球上諸多生物奇跡背后的動力。性甚至是讓生命繁衍生息的重要原因:放棄性的物種最終幾乎都走向滅絕。不過,盡管性如此重要,生物學家仍在其進化問題上爭論不休。另外,同一物種是怎樣劃分成不同性別的,至今仍是個謎。

    (7)死亡死亡是一種進化手段,是個體為集體進步付出的犧牲。這一點在多種程序性細胞死亡或細胞凋亡身上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程序性細胞死亡是在所有多細胞機體上發(fā)現(xiàn)的自毀機制。我們每只手之所以有五個手指,是因為每個手指之間相連的部分在母體中死亡了。每次感染痊愈后,大量的白血球必須自殺以維持血液成分的平衡。不過,從自然選擇的角度看,沒有理由因為某個生物體存在的時間長就令它滅亡,“老死”仍然是一個無法解釋的問題。

    篇5

    2.演示圖片

    在初中生物課本中有大量演示生物多樣性的的圖片,合理適時的在課堂中演示它們,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閱歷,還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在演示時可利用PPT的帶背景的文本框,將需要記憶的部分遮住,再有順序的設置文本框的“自定義動畫”,“退出”效果,演示課件時隨著文本框的退出,圖中需強調,記憶的部分也就逐個顯示出來。

    3.演示實驗

    學生在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習中會接觸到大量的實驗,因為生物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大部分實驗學生都應親手操作,不能以模擬操作完全代替學生實際操作。但有個別實驗卻例外,如耗時很長的“觀察青霉和匍枝根霉”,我們可將整個實驗過程錄制下來,并且插入課件中。在播放課件時,可放大學生操作中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問題,這更有利于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情境中是學生熟悉的同學和環(huán)境,他們還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實驗的真實、可信度。

    4.演示知識結構及練習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以傳統(tǒng)的板書形式展示知識太耗時費力,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課前可將知識結構集成課件,課堂播放,這無形之中也增大了課堂容量,以便課堂留出更多時間開展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另外,講授新課時的知識結構也可保存至復習時做回顧用。

    5.突破重難點

    對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融合最大的肯定應該就是它能突破課的重難點。如講“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一節(jié)時,要認識到:無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本節(jié)的重點??砂才拧叭N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青菜植株”實驗,讓學生先增加感性認識。方法是:提前一個星期讓學生按課本進行操作,記錄自己在試驗過程中存在的收獲和困惑。在講課時教師將對比實驗帶到講臺上,讓學生親自看一看,哪株青菜長勢好?哪株青菜長勢弱?同時播放三種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青菜植株的錄像片,解決學生做實驗的困惑。學生通過實驗與多媒體相結合完成了實驗,并得出正確的結論。這種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點又符合初中學生的思維方式。錄像通過聽覺、視覺和思維感官功能,使學生分散了知識難點,化難為易,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再如,動畫“人體呼吸運動”可動態(tài)的展示人體呼吸過程中肋骨、膈、胸廓、空氣進出肺的情況;“家兔內部結構示意圖”可以圖形的形式展示家兔的內部結構;視頻“細菌的形態(tài)”可把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細菌的形態(tài)以動態(tài)的方式,清楚的向學生展示,這些都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篇6

    一次,QQ上一哥們兒的頭像閃動著,他問我生活幸福嗎?這個問題被人問了無數(shù)遍,有的時候我唯唯諾諾糾結上半天才不太情愿地說“是”,可是那一瞬間,我堅定地思考和回憶了生活中種種被我定義為幸福的事,堅定地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也堅定地無視了那些鄙夷的不相信的目光。我想說,從一個正在長大的人的姿態(tài)說,我很幸福,縱使我渺小。微不足道,我仍然以一種單細胞生物的執(zhí)著,固執(zhí)地追求光和熱。

    現(xiàn)在的我,不光鮮也不鄙陋,喜歡做很多人喜歡的事情,走很多人反反復復走過的路,寫很多人寫過的句子,看很多人看過的書,我開始并不覺得自己有多么重要多么特殊,默默地循規(guī)蹈矩地做一些事情。我沒有一大段能停留下來等待被救贖的空閑,我只能一個人慢慢地翻著前人遺留下的被借閱過無數(shù)次的經驗手冊。

    以前我和很多小孩一樣喜歡哥特、普羅旺斯,雖然現(xiàn)在也一直喜歡著。但再也沒有了以前那種到了普羅旺斯就到了天堂,要住在那里一輩子過著童話生活的純真想法了,因為不會有一個童話家為我添上“從此,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結局。法國的鄉(xiāng)村就像上海浦西一樣氤氳著一種貴族氣息,我學不來。或許就像我爸說的,將來年紀大了,在鄉(xiāng)里買塊地造棟房子,周圍種上莊稼也可以種上喜歡的花。養(yǎng)一只狗,做一個舒舒服服自給自足的莊稼漢。這算是中國版的童話吧。

    青春的想法飛揚著,發(fā)現(xiàn)我著實變了,以前那個不愛說話,不會說話,把事都憋在心里的我哪兒去了?也確實有些年頭不見她了。只是我有時候很懷念,懷念以前自己那做什么都不考慮后果的鋒芒,懷念以前不考慮長相和衣著,所有在意的就是書本和朋友。我沒有去悉數(shù)一件件的小事然后感動到流淚,文藝范兒我學不來,文藝青年不是我的理想,我也做不到。我平凡,想在平凡的生活里找點樂子偶爾也傷感一下子,應該允許吧。于是我會偷偷地將自己的夢想串成一個故事,存起來,讓未來的自己替我完成它。于是去創(chuàng)造一些沒用的形容詞,借助我愚鈍而又貧瘠的記憶,趔趄地將它們整理成冊,裝進記憶的匣子。

    篇7

    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是研究生物現(xiàn)象與時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在自然界中,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人類的生命活動均呈現(xiàn)節(jié)律性,具有周期和振幅等特征?!蹲游缌髯⑨樈洝窞槲覈F(xiàn)存最早較完整的時間針灸學專著。古希臘哲學家aristotle在其著作中描述了動物活動的周期性,hippocrates 在其著作中也有關于醫(yī)療和季節(jié)關系的描述。跨時區(qū)旅行的jet-lag、“三班倒”等問題均引起學者對生物節(jié)律研究的興趣。有些科學家還從某些生物活動是按時間的變化而進行的事實,得出了“生物體的活動具有時間上的周期性的節(jié)律”這個推論。

    1  《內經》藏氣法時思想是時間醫(yī)學的最好例證

    1.1  《內經》藏氣法時思想的內涵

    《內經》藏氣法時思想即五臟之氣,象法于四時,又有“五藏應時”的說法。具體來說,是人體內在的臟腑生理機能,與外界時辰季節(jié)具有同步的相應性變化。其內容包括“肝應春”、“心應夏”、“脾應長夏”、“肺應秋”和“腎應冬”。在以往的研究中,有時僅把它作為一種人體與自然相關的生理現(xiàn)象來研究。筆者認為,中醫(yī)學對藏氣法時的認識遠遠超出了藏與時相關這樣一個樸素的認識,而是欲從時間結構的角度認識人體生命,以解釋各種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規(guī)律形成的本質和基礎。也就是說,通過對不同時相中人體生理機能變化表現(xiàn)于外的狀態(tài)的觀察和分析,來認識和探討內在臟腑的實質。這是中醫(yī)學與從空間結構認識人體生命活動的西方醫(yī)學的最主要區(qū)別,也是形成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一個核心內容。

    1.2  “藏”和“時”是生物信息轉導系統(tǒng)

    “藏”和“時”相應體現(xiàn)了人體臟腑功能的一定規(guī)律,“時”為外在的激發(fā)源,“藏”為內在的接收靶點,兩者的相應性活動是有序又有質的生理效應過程。這與既有物質基礎又能體現(xiàn)生物整體工作方式的生物信息轉導系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系。研究表明,在以往松果腺冬夏對性腺調節(jié)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松果腺與甲狀腺的關系中研究腎與冬時相通相應的神經內分泌和細胞信息轉導系統(tǒng),并從信號分子之間的相關性變化中探討機體整體功能狀態(tài)工作方式,闡述中醫(yī)學用藏與時相應歸類臟腑功能理論,這在目前臟腑實質研究中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領域,對揭示中醫(yī)理論從多因素多層次統(tǒng)一認識生命過程的本質規(guī)律、深化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臟腑實質的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

    2  基于“腎應冬”理論的“腎主骨”研究

    2.1  腎本質的研究

    筆者選擇腎系統(tǒng)來研究,一方面是因為腎“藏五臟六腑之精”,在臟腑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在腎本質的研究方面,沈自尹院士及其研究組大量研究證實,腎陽虛的發(fā)生與下丘腦-垂體-靶腺軸(性腺、甲狀腺、腎上腺)不同層次的功能紊亂相關[1],這表明,中醫(yī)的腎與上述三個軸有密切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程世德教授提出“四時五藏陰陽”是《內經》理論體系的核心,并強調人體是以五藏為中心的外應四時陰陽、內合六腑、五官、五體、五華等組織器官的五大功能系統(tǒng)組成的有機整體[2]。

    筆者曾根據中醫(yī)學“腎主生殖”的基本功能,研究了性腺軸在冬季的相應性變化。由于中醫(yī)腎除了“主生殖”外,還有“主骨”的功能,因此,筆者選擇了對骨的新陳代謝、腦發(fā)育具有調節(jié)作用的甲狀腺為依托,進一步對“腎應冬”的生理機制進行研究。甲狀腺軸由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組成。研究證實,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對骨代謝具有廣泛的調節(jié)作用,在成骨細胞膜上存在t3受體,還能影響破骨細胞的活性和數(shù)量[3-5]。這與中醫(yī)“腎主骨”的特性極為相符。

    2.2  《內經》關于“腎主骨”理論的論述及研究

    “腎主骨”理論最早由《內經》提出,《素問·宣明五氣》云:“五臟所主,……腎主骨?!薄爸鳌?有主持的意思?!澳I主骨”包含腎主養(yǎng)骨骼以及二者生理功能方面的聯(lián)屬關系?!端貑枴ち?jié)臟象論》說:“腎者……其充在骨。”骨骼起支持人體的作用,為人身之支架。骨之所以能起這樣的作用,主要是依賴于骨髓的營養(yǎng)。骨髓由腎精所化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腎生骨髓”,“腎充則髓實”,提出髓的生成為“腎主骨”提供了物質基礎,腎所藏之精、所主之液可化生骨髓,骨髓又滋養(yǎng)骨骼的生理關系;同時還指出了腎主骨在病機上的相互影響,如果腎精不足,則會出現(xiàn)骨骼病變?!端貑枴そ饏T真言論》曰:“藏精于腎,……是以知病之在骨也。”《靈樞·本神》曰:“精傷則骨酸痿厥?!狈粗?骨骼的病變可以傷及骨髓,累及腎。亦即是說,骨的發(fā)育或虛損與腎有關。故《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四七筋骨堅,發(fā)長極,身體盛壯?!碧岢鼋罟堑亩κr期,女子在28歲,男子在32歲。現(xiàn)代研究證實,骨礦含量最高的年齡為30歲左右,此后隨年齡增大逐漸減少[6]。

    中醫(yī)學臟腑的概念是集合了解剖學、生理學及病理學的一個綜合的概念。中醫(yī)學對腎的功能定義可以概括為解剖學意義上的腎臟的功能,同時作為廣義的綜合功能意義上的腎,具有藏精,主生長、發(fā)育與生殖等功能,即包括了生殖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乃至于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中醫(yī)學中“腎”的上述兩方面功能均與骨代謝的調節(jié)有關。因此,腎主骨理論可以概括為兩方面:一是解剖學的腎臟對骨代謝的影響,其實質主要指腎臟1α羥化酶的活性及腎臟對鈣磷代謝的調控;二是廣義上的腎即包括下丘腦-垂體-靶腺軸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層面功能的概括[7]。以上兩種中醫(yī)學“腎主骨”理論的認識是從20世紀80年代黃鐸香、梁德任等發(fā)展起來的[8-9]。

    3  從時間醫(yī)學探討“腎主骨”理論研究深化了中醫(yī)藏象的研究工作

    雖然從理論上對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藏象概念的時間構成已經受到關注,但從實驗實證性研究上仍比較欠缺。筆者認為,應從整體調控思想出發(fā)把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傳統(tǒng)思維模式融入實驗設計和研究中,從多因素多層次對生物整體調控信息轉導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中,以腎應冬時生理機制的研究為切入點,對中醫(yī)藏象既基于實質器官又高于實質器官,以“時”測“藏”的內涵進行探討。以往中醫(yī)學主要以病理推生理,以藥物作用推測臟腑功能的方法來研究藏象;而上述方法的特色在于直接對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維持協(xié)調整體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的機理進行研究。這種把整體信息轉導觀念和松果腺與下屬靶腺及細胞信使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目前在國內外都尚屬剛剛起步。

    【參考文獻】

     

    [1] 沈自尹.從腎本質研究到證本質研究的思考與實踐——中西醫(yī)結合研究推動了更高層次的中醫(yī)與西醫(yī)互補[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0,(4):4-7.

    [2] 程世德.內經理論體系綱要[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45.

    [3] abu eo, bord s, horner a, et al.the expression of thyroid hormone receptors in human bone[j].bone,1997,21(2):137-142.

    [4] allain tj, yen pm, flanagan am, et a1. the isoform-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tri-iodothyronine receptor in osteob1asts and osteoc1asts[j].eur j clin invest,1996,26(5):418-425.

    [5] allain tj, chambers tj, flanagan am, et al. tri-iodothyronine stimulates rat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by an indirect effect[j].j endocrinal,1992,133(3):327-331.

    [6] 唐世技.淺析腎主骨理論與原發(fā)性骨質疏松[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 2003,4(9):22-23.

    篇8

    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是研究生物現(xiàn)象與時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在自然界中,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人類的生命活動均呈現(xiàn)節(jié)律性,具有周期和振幅等特征?!蹲游缌髯⑨樈洝窞槲覈F(xiàn)存最早較完整的時間針灸學專著。古希臘哲學家Aristotle在其著作中描述了動物活動的周期性,Hippocrates 在其著作中也有關于醫(yī)療和季節(jié)關系的描述??鐣r區(qū)旅行的Jet-Lag、“三班倒”等問題均引起學者對生物節(jié)律研究的興趣。有些科學家還從某些生物活動是按時間的變化而進行的事實,得出了“生物體的活動具有時間上的周期性的節(jié)律”這個推論。

    1 《內經》藏氣法時思想是時間醫(yī)學的最好例證

    1.1 《內經》藏氣法時思想的內涵

    《內經》藏氣法時思想即五臟之氣,象法于四時,又有“五藏應時”的說法。具體來說,是人體內在的臟腑生理機能,與外界時辰季節(jié)具有同步的相應性變化。其內容包括“肝應春”、“心應夏”、“脾應長夏”、“肺應秋”和“腎應冬”。在以往的研究中,有時僅把它作為一種人體與自然相關的生理現(xiàn)象來研究。筆者認為,中醫(yī)學對藏氣法時的認識遠遠超出了藏與時相關這樣一個樸素的認識,而是欲從時間結構的角度認識人體生命,以解釋各種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規(guī)律形成的本質和基礎。也就是說,通過對不同時相中人體生理機能變化表現(xiàn)于外的狀態(tài)的觀察和分析,來認識和探討內在臟腑的實質。這是中醫(yī)學與從空間結構認識人體生命活動的西方醫(yī)學的最主要區(qū)別,也是形成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一個核心內容。

    1.2 “藏”和“時”是生物信息轉導系統(tǒng)

    “藏”和“時”相應體現(xiàn)了人體臟腑功能的一定規(guī)律,“時”為外在的激發(fā)源,“藏”為內在的接收靶點,兩者的相應性活動是有序又有質的生理效應過程。這與既有物質基礎又能體現(xiàn)生物整體工作方式的生物信息轉導系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系。研究表明,在以往松果腺冬夏對性腺調節(jié)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松果腺與甲狀腺的關系中研究腎與冬時相通相應的神經內分泌和細胞信息轉導系統(tǒng),并從信號分子之間的相關性變化中探討機體整體功能狀態(tài)工作方式,闡述中醫(yī)學用藏與時相應歸類臟腑功能理論,這在目前臟腑實質研究中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領域,對揭示中醫(yī)理論從多因素多層次統(tǒng)一認識生命過程的本質規(guī)律、深化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臟腑實質的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

    2 基于“腎應冬”理論的“腎主骨”研究

    2.1 腎本質的研究

    筆者選擇腎系統(tǒng)來研究,一方面是因為腎“藏五臟六腑之精”,在臟腑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在腎本質的研究方面,沈自尹院士及其研究組大量研究證實,腎陽虛的發(fā)生與下丘腦-垂體-靶腺軸(性腺、甲狀腺、腎上腺)不同層次的功能紊亂相關[1],這表明,中醫(yī)的腎與上述三個軸有密切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程世德教授提出“四時五藏陰陽”是《內經》理論體系的核心,并強調人體是以五藏為中心的外應四時陰陽、內合六腑、五官、五體、五華等組織器官的五大功能系統(tǒng)組成的有機整體[2]。

    筆者曾根據中醫(yī)學“腎主生殖”的基本功能,研究了性腺軸在冬季的相應性變化。由于中醫(yī)腎除了“主生殖”外,還有“主骨”的功能,因此,筆者選擇了對骨的新陳代謝、腦發(fā)育具有調節(jié)作用的甲狀腺為依托,進一步對“腎應冬”的生理機制進行研究。甲狀腺軸由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組成。研究證實,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對骨代謝具有廣泛的調節(jié)作用,在成骨細胞膜上存在T3受體,還能影響破骨細胞的活性和數(shù)量[3-5]。這與中醫(yī)“腎主骨”的特性極為相符。

    2.2 《內經》關于“腎主骨”理論的論述及研究

    “腎主骨”理論最早由《內經》提出,《素問·宣明五氣》云:“五臟所主,……腎主骨?!薄爸鳌?,有主持的意思?!澳I主骨”包含腎主養(yǎng)骨骼以及二者生理功能方面的聯(lián)屬關系?!端貑枴ち?jié)臟象論》說:“腎者……其充在骨?!惫趋榔鹬С秩梭w的作用,為人身之支架。骨之所以能起這樣的作用,主要是依賴于骨髓的營養(yǎng)。骨髓由腎精所化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腎生骨髓”,“腎充則髓實”,提出髓的生成為“腎主骨”提供了物質基礎,腎所藏之精、所主之液可化生骨髓,骨髓又滋養(yǎng)骨骼的生理關系;同時還指出了腎主骨在病機上的相互影響,如果腎精不足,則會出現(xiàn)骨骼病變。《素問·金匱真言論》曰:“藏精于腎,……是以知病之在骨也?!薄鹅`樞·本神》曰:“精傷則骨酸痿厥。”反之,骨骼的病變可以傷及骨髓,累及腎。亦即是說,骨的發(fā)育或虛損與腎有關。故《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四七筋骨堅,發(fā)長極,身體盛壯?!碧岢鼋罟堑亩κr期,女子在28歲,男子在32歲?,F(xiàn)代研究證實,骨礦含量最高的年齡為30歲左右,此后隨年齡增大逐漸減少[6]。

    中醫(yī)學臟腑的概念是集合了解剖學、生理學及病理學的一個綜合的概念。中醫(yī)學對腎的功能定義可以概括為解剖學意義上的腎臟的功能,同時作為廣義的綜合功能意義上的腎,具有藏精,主生長、發(fā)育與生殖等功能,即包括了生殖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乃至于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中醫(yī)學中“腎”的上述兩方面功能均與骨代謝的調節(jié)有關。因此,腎主骨理論可以概括為兩方面:一是解剖學的腎臟對骨代謝的影響,其實質主要指腎臟1α羥化酶的活性及腎臟對鈣磷代謝的調控;二是廣義上的腎即包括下丘腦-垂體-靶腺軸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層面功能的概括[7]。以上兩種中醫(yī)學“腎主骨”理論的認識是從20世紀80年代黃鐸香、梁德任等發(fā)展起來的[8-9]。

    3 從時間醫(yī)學探討“腎主骨”理論研究深化了中醫(yī)藏象的研究工作

    雖然從理論上對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藏象概念的時間構成已經受到關注,但從實驗實證性研究上仍比較欠缺。筆者認為,應從整體調控思想出發(fā)把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傳統(tǒng)思維模式融入實驗設計和研究中,從多因素多層次對生物整體調控信息轉導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中,以腎應冬時生理機制的研究為切入點,對中醫(yī)藏象既基于實質器官又高于實質器官,以“時”測“藏”的內涵進行探討。以往中醫(yī)學主要以病理推生理,以藥物作用推測臟腑功能的方法來研究藏象;而上述方法的特色在于直接對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維持協(xié)調整體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的機理進行研究。這種把整體信息轉導觀念和松果腺與下屬靶腺及細胞信使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目前在國內外都尚屬剛剛起步。

    參考文獻

    [1] 沈自尹.從腎本質研究到證本質研究的思考與實踐——中西醫(yī)結合研究推動了更高層次的中醫(yī)與西醫(yī)互補[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0,(4):4-7.

    [2] 程世德.內經理論體系綱要[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45.

    [3] Abu EO, Bord S, Horner A, et al.The expression of thyroid hormone receptors in human bone[J].Bone,1997,21(2):137-142.

    [4] Allain TJ, Yen PM, Flanagan AM, et a1. The isoform-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tri-iodothyronine receptor in osteob1asts and osteoc1asts[J].Eur J Clin Invest,1996,26(5):418-425.

    [5] Allain TJ, Chambers TJ, Flanagan AM, et al. Tri-iodothyronine stimulates rat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by an indirect effect[J].J Endocrinal,1992,133(3):327-331.

    [6] 唐世技.淺析腎主骨理論與原發(fā)性骨質疏松[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 2003,4(9):22-23.

    篇9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10110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標準(2011版)”)與《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明顯不同之一是提出了50項生物學重要概念。在傳統(tǒng)的生物學概念教學中,教師對概念的教學往往會“重結論,輕過程;重灌輸,輕引導”,造成學生對生物學概念不理解只是死記硬背,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對此,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標下初中生物教師如何有效進行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學,談幾點認識與做法。

    一、教師備課達成對重要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1.明確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每一個概念都有其內涵和外延,以體現(xiàn)概念的本質屬性和所指的對象范圍。教師只有引導學生透徹地分析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才能使學生全面理解并正確地運用概念。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能正確解讀每一個重要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并明確概念的教學目標。例如“光合作用”這一重要概念,教材給出的表述是:綠色植物能利用太陽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教師應結合教材給出的表述引導學生理解它的內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質,并釋放氧氣?!边@個概念的適用對象,也就是概念的外延主要是綠色植物,如果在其定義中減去“綠色植物”,則縮小了這一概念的內涵,而使其外延增加,結果是像細菌、真菌及動物等生物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概念的內涵往往很豐富,不可能一次或在一個階段完全加以揭示。如細胞的分化,七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就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必須有意識、有步驟地安排教學,使得學生能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如,在學習種子的萌發(fā)、根尖的生長、莖的形成等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鞏固和強化這一概念,使學生能加深對它的理解。

    2.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決定重要概念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初中生的認知能力、認識水平都非常有限,因此我們在落實生物學的重要概念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用描述概念內涵的方式來教授概念,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后續(xù)的學習打好基礎,實現(xiàn)重要概念的螺旋式發(fā)展。

    例如,我們非常熟悉的“光合作用”,在初中和高中的生物課程中都有這個內容,它涉及的知識非常豐富,非常復雜。但初中階段學習的光合作用,只涉及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它是能量的轉換器、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儲存了能量、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而不提及葉綠體的結構。到了高中階段,光合作用的內容將會拓展與深化,如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葉綠體結構及參與光反應和暗反應的條件等。在這個重要概念的學習上,學生在初、高中階段的認識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所以,關于重要概念的學習,教師要回到學生認識的原點,回到課標的主題上,以課題為準繩,圍繞、依據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重要概念的教學建議進行教學,不要盲目地擴充它,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具體的教學。

    二、糾正學生錯誤的前概念,形成科學概念

    標準(2011版)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必須注意到學生頭腦中已有的概念,特別是那些與科學概念相抵觸的錯誤概念,課堂教學活動要幫助學生消除錯誤概念,建立科學概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學生頭腦中已有的概念(前概念),有的前概念是正確的,有的前概念可能是錯誤的。對于這些錯誤的概念,我們要把它糾正過來。實際上,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如果我們能夠有效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從事實當中建立正確的概念,避免錯誤概念的形成,就能夠在減少錯誤的過程中,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提高學生知識建構的準確性。比如說我們習慣上稱鯨為鯨魚,但鯨魚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我們常認為會飛的就是鳥類,蝙蝠、蚊子、蒼蠅等會飛,但它們不是鳥。又如,關于種子萌發(fā)的外部條件,很多學生誤以種子必須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萌發(fā)。為了糾正學生的這一錯誤前概念,教師因勢利導,啟發(fā)學生:如果想進一步探究“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在現(xiàn)有實驗基礎上如何設計探究方案?實驗的現(xiàn)象可能會怎樣,最終的結論又是什么?經過探討,學生提出了增設一組對照實驗,增加一個滿足“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適量的水分”這一外界條件的實驗裝置的方法,對它進行遮光處理,并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最終得出相應的結論。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容易引起學生錯誤的概念,一旦發(fā)現(xiàn),我們要幫助學生及時糾正,要讓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正確又科學的生物概念。

    三、比較重要概念之間的異同點,深化概念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把相近或關系密切的概念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并引導、啟發(fā)學生找出概念的本質特征,明確各個概念之間的異同,可讓重、難點知識迅速突破,讓模棱兩可、混淆不清的概念清晰明了。例如,“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這一對重要概念,它們的化學過程看似互逆,但它們的作用、性質完全不一樣,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作用場所、作用條件、原料、產物、能量轉化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出對立面和統(tǒng)一面,得出答案,并從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學生找出概念之間的異同,這才能有效地掌握生物學重要概念。

    此外,教師在講授新概念時應有針對性地復習舊概念,并注意強調新舊概念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將已學過的概念組成體系。概念一旦形成體系,知識才能條理化、清晰化。這樣做,不僅讓學生復習鞏固了舊概念,而且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新概念。如七年級生物中的“血液循環(huán)的組成”,標準(2011版)指出:“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心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運輸氧氣、二氧化碳、營養(yǎng)物質、廢物和激素等物質?!痹诮虒W時,要圍繞血液循環(huán)來進行教學,但這個內容又不是孤立的,它和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教師要將人體的其他相關系統(tǒng)的功能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的教學聯(lián)系起來,以循環(huán)系統(tǒng)為中心進行教學,在有相關內容相襯托的情況進行教學,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整體的知識,而不是片斷的。

    四、充分利用事實性知識,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概念是抽象的,是用語言文字敘述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豐富的事實性知識,來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例如,要讓學生建立起“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重要概念,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操作顯微鏡制作臨時裝片進行觀察、比較;通過展示的單細胞生物的圖片、觀察培養(yǎng)液中的草履蟲、播放草履蟲生物的視頻等多種方式,構建“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的重要概念,這樣既符合概念形成的基本過程,又有利于重要概念的建立。

    又如,在教學“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可先演示盆栽植物含羞草,讓學生親自觸摸,觀察含羞草葉的反應;讓學生自己觀察草履蟲在顯微鏡下,滴加食鹽溶液后的運動方向。待學生通過做實驗親自體驗這兩個現(xiàn)象后,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并對概念下定義,這樣能讓學生從不懂到懂,深刻理解概念。

    五、建立概念圖,促進學生整體理解重要概念

    概念圖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康奈兒大學諾瓦克教授等人提出,它是以命題的形式顯示概念間的意義聯(lián)系,并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來展示概念間的層級結構的示意圖。

    在教學中,教師建立概念圖引導學生將重要概念和次要概念的關系進行關聯(lián)及系統(tǒng)歸類,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使之納入到認知結構的系統(tǒng)網絡中去。教師利用概念圖展示教學內容,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經常有教師自認為進行了一氣呵成的幾乎完美的講解,而學生獲得的卻是零星的幾個知識點。知識之間的關系學生很難把握,這讓整體的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概念圖具有聚合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的作用,概念圖的呈現(xiàn)能讓學生緊緊圍繞概念主線提取課堂的有效信息,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能明顯增強。

    例如教學“蒸騰作用”,可采用以下概念圖進行教學。學生通過概念圖對蒸騰作用的概念、意義及作用等一目了然。概念圖的繪制也可以嘗試讓學生自主設計,并通過展示、匯總,師生點評歸納得出概念圖。這樣對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從上面的概念圖中能直觀地反映出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和派生關系,使學生聯(lián)想到每個概念所蘊含的意義和內在知識,從而對整個知識點構建和多元知識產生完整的體系結構。

    六、創(chuàng)設新情境應用重要概念,鞏固概念

    初中生的認知過程是從感性到理性再到應用,學會在新情境中應用概念解決相關問題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最終體現(xiàn)。教材中的課后練習的問答題、連線題、填空題等均圍繞概念而設,設置練習的目的就是針對一些重要概念進行辨析、遷移、應用和拓展。

    生物學的重要概念教學方法很多,形式多樣。新課程標準著眼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繼而實現(xiàn)能力培養(yǎng),從而提高生物素養(yǎng),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我們針對不同的概念,能從不同的視角入手,選擇適合的方式對生物重要概念進行有效教學。教師一方面不放松學習,借鑒他人教學先進理念,一方面在教學中感悟體驗,注重自身積累,建立牢固的學科網絡知識體系。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引導和闡述概念,學生才能很好地比較和區(qū)別不同的概念,才能掌握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做到靈活運用。

    篇10

    據了解,近年來時常發(fā)生的青少年自殺事件讓無數(shù)人為之心痛,其中甚至包括一名年僅5歲的兒童。青少年輕生困擾全球,而中國絕對自殺人數(shù)居世界第一。2000年11月《健康報》報道:我國每年有100萬人自殺未遂,死于自殺者已超過20萬人,且自殺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趨勢。血的教訓讓我們感到生命的沉重,也再一次提醒我們,生命教育刻不容緩[1]。通過生命教育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2]。開展生命教育是現(xiàn)代學校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生物教師要充分利用生物學科優(yōu)勢把生命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下面我就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生命健康教育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生物學科優(yōu)勢,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

    如在講“我們周圍的生物”一節(jié)時,讓學生去理解生物體的六種生命現(xiàn)象,進而認識生命;在講“植物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時,使學生明白一粒種子必須是內在條件(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和外在條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都具備的情況下才能萌發(fā)。在講“植物的有性生殖”一節(jié)時,使學生懂得被子植物要想產生種子必須經過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再經種子繁衍后代。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錯將不會形成種子受孕,這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才能成功受孕:女性卵巢排出正常的卵細胞,中含有正?;顒拥?,卵細胞和能夠在輸卵管相遇結合成為孕卵被輸送入子宮腔,子宮內膜適合于孕卵著床。這些足以說明人的生命來之不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應該感到幸運,應該珍惜;讓學生體會生命來到世界上是一個極偶然的機會,感悟生命的不容易,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二、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生物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世界觀、價值觀教育。

    如在學習“細胞分裂”時,使學生明確只要生物體存在,就必然出現(xiàn)細胞分裂的生理運動形式,體現(xiàn)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本質屬性;學習“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時,讓學生明白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體現(xiàn)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在學習“單細胞生物”一節(jié)時,讓學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要辯證地去看待;學習“社群行為”時,讓學生明白社群行為的動物,成員之間分工協(xié)作,互相幫助,無論哪個個體只要離開了群體,生命就不會長久。隨后讓學生去思考:“人是否具有社群行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領悟到人不是社群行為動物。最后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人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人與人之間有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所以同學之間應互相幫助,團結一致,要有集體主義的榮譽感;講“生物的變異”一節(jié)時,讓學生體會性狀完全一樣的人很難找到。讓學生去大膽猜想,假設生物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克隆出一個希特勒,那么他與希特勒一樣嗎?有的同學答一樣,有的答不一樣。最后我對學生講,“即使外貌相同的兩個人,只要他們的思想不同,也不能稱為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讓學生領悟每個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值得熱愛的;在講解“受精過程”時,我創(chuàng)設一個數(shù)字情境,幾億個大軍奔赴卵子周圍的途中,最后只有一個與卵子結合誕生新生命。讓學生認識到受精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每個人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因為他或她不是百里挑一也不是萬里挑一,而是幾億中挑一;在學習“胚胎發(fā)育”的教學過程中,提出情感思考題:父母送給你的最珍貴的禮物是什么?目的是讓學生理解父母養(yǎng)育我們不容易,父母送給我們的禮物很多很多,如吃的、穿的、用的等,這些通過我們的雙手可以重新創(chuàng)造,但生命只有一次,是父母送給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珍愛生命。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生物學知識對學生進行生命健康教育。

    如在學習“威脅健康的主要疾病”一節(jié)內容時,教育學生平時飲食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食物盡量多樣化,少吃腌制食品和食鹽;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吃霉變過期,以及被毒素污染的食品;盡量避免接觸物理的(電離輻射、X射線、紫外線)、化學的(亞硝酸鹽、砷、苯、煤焦油)等各種致癌因子;最后還要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增強體質,保持心態(tài)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又如在學習“膳食指南”時,通過講述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的改善,居民的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出現(xiàn)了明顯的“西方化”趨勢,城市和較富裕的農村中超重和肥胖正在成為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簡單地給他們解釋了肥胖形成的原因。教育學生只有平衡膳食,合理營養(yǎng),我們的身體才能健康。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控制飲食,不吃高脂肪、高糖的膳食,加強鍛煉和運動;注意攝入富含卵磷脂食物(如花生等豆類食品);飲食要多樣化以改善人體的營養(yǎng)狀況;要注意攝取富含纖維素的薯類等;在學習“傳染病”一節(jié)時,讓學生知道傳染病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并教育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傳染病,如不去接觸傳染病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以及通過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來提高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在學習“人體概述”時,使學生懂得人體的系統(tǒng)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只有各個系統(tǒng)健康協(xié)調,才能體現(xiàn)出生命的魅力;如在講“食品安全”內容時,教育他們不吃霉變和已過保質期的食品,慎用強化食品,生活中購買食品時,要查看食品說明書,特別是要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在講“食品保存”時,使他們懂得食品保存的原理和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還告訴他們家用的冰箱并不是食品的“保險箱”,食品在冰箱里放久了,也是有害的等;在講“人體內的氣體交換”一節(jié)內容時,以煤氣中毒,轎車內開空調致人死亡的例子引入,通過對書本的學習,讓學生分析上述例子中造成死亡的原因。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煤氣中毒等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長期以來,我國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學生對“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不懂得如何珍惜生命。曾經有教育專家這樣“定義”——所謂生命教育,就是生命與健康、生命與成長、生命與價值和生命與關懷等方面的教育。其最終目的在于,通過教育活動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增強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調節(jié)的素質,進一步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學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從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尊重他人生命和自我生命的意識[3]。文章通過相關知識的介紹,希望幫助青少年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篇11

    認識生物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①需要營養(yǎng)②能進行呼吸③能排出體內產生廢物④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能生長和繁殖

    ⑥都有遺傳變異的特性⑦由細胞構成(除病毒外)。

    二、生物的分類:(1)按照形態(tài)結構特點分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

    (2)按照生活環(huán)境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適應、影響和改變

    一、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影響

    生物

    環(huán)境

    二、生態(tài)因素: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tài)因素。

    生態(tài)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的影響

    光照、

    溫度、

    水、

    空氣等

    生物因素的影響

    種內關系

    【指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

    種內斗爭

    指同種動物之間為了爭奪食物、棲息場所和配偶等發(fā)爭奪。

    如:兩只狗為爭奪食物而發(fā)生“狗咬狗的爭斗”“一山容不得二虎”等。

    種內互助

    指同種生物之間的協(xié)助。如:成群的牛可以有效地對付

    狼群的攻擊等。最典型的存在于營群體生活的動物,

    如:

    蜜蜂和螞蟻等。

    種間關系

    【指不同種生物之間

    系】

    捕食

    指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xiàn)象。

    如:七星瓢蟲捕食蚜蟲,獅子捕殺斑馬,斑馬吃草等。

    競爭

    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為了爭奪食物,生活空間或環(huán)境中的其他條件而發(fā)生的爭奪。

    如:在稻田中水稻與水稻;

    水稻與雜草之間爭奪陽光、養(yǎng)料、水分;牛和羊爭奪青草;青蛙和鳥爭奪昆蟲等。

    互利共生

    指兩種不同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相互有利。如:??木釉谛窔ど?。大腸桿菌在人體的大腸里,既吸收養(yǎng)料又合成維生素,供人體利用等。

    寄生

    指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表或體內,并從中攝取營養(yǎng)物質而生活的現(xiàn)象。如:虱子、蛔蟲等。

    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在一定的地域內,

    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非生物部分

    陽光、

    空氣、

    水、

    生存空間等

    生物部分

    生產者

    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

    為植物體本身和其他生物以及人類的生活提供

    了必須的物質和能量,因此,綠色植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屬于生產者。還有些化能合成細菌,

    如:硫細菌、硝化細菌和藍藻等,它們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也是屬于生產者。

    消費者

    動物細胞中不含葉綠體,

    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

    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

    所以,

    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屬于消費者。

    分解者

    腐生的細菌和真菌能把動、植物尸體等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供綠色植物再利用。還有極少數(shù)的腐生動物,如:蚯蚓、屎殼郎和白蟻等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也是屬于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聯(lián)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是相互依存、密切聯(lián)系、缺一不可的。

    四、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的定義:不同的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

    2.食物鏈的組成:始于生產者,

    終于消費者。

    3.食物鏈中物質可從生產者流向最高級的。

    4.食物鏈中能量從生產者流向最高級的消費者,能量單向流動不可循環(huán)。

    5.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1.生物上所有的圈的含義:

    地球生物與其環(huán)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圍:

    (1)大氣圈的底部

    (2)水圈的大部

    (3)巖石圈的表面

    六、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類型

    名稱

    特點

    作用

    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

    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

    分布于干旱地區(qū),降雨很少,缺乏大植

    物,動植物種類比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少

    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是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沼澤植物占優(yōu)勢,動物種類也很多

    凈化水質、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腎”之稱

    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植物絕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動物種類繁多,大多能在水中游動

    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洋植物制造的氧氣占地球產生

    氧氣總量的

    70%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分布在較濕潤地區(qū),動植物種類繁多

    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jié)氣候、凈化空氣等。有“綠色水庫”、

    “地球之

    肺”之稱

    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

    包括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由淡水水體和其中的生物組成

    為人類提供飲水、灌溉及工業(yè)用水,還可以調節(jié)氣候

    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

    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

    以農作物為主題,動植物相對較少。農作物抵抗旱澇或病蟲害的能力較差,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

    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比較脆弱,人的作用比較關鍵,容易退化

    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

    人類在這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種類和數(shù)量少,消費者主要

    是人類。

    七、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為動物的生活提供了有機物和氧氣,而動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能提供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同時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能將動物糞便,

    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自然界中的物質是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被重復利用的同時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2)生態(tài)系統(tǒng)調節(ji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它自身的結構特點。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jié)能力就越強,生態(tài)平衡就不易被打破;反之,自動調節(jié)能力就越弱,生態(tài)平衡就越容易被破壞。

    第二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一章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第一節(jié)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認識顯微鏡

    二、練習使用顯微鏡

    1、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實驗臺略偏左,安裝目鏡物鏡。

    2、對光

    ①轉動轉換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遮光器,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

    ③轉動反光鏡,反射光線經過: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

    對光完成的標志: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

    核心要點:視野光線強弱需調節(jié)遮光器和反光鏡:

    ①當視野光線太亮時,用小光圈和平面鏡;

    ②當視野光線太暗時,用大光圈和凹面鏡。

    3、觀察

    ①把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同時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②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物鏡。目的:防止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③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核心要點

    :(1)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

    (3)如果將標本往左移動,物像向右移動。

    (4)換成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左右相反,上下顛倒(旋轉180度)。

    (5)使用顯微鏡觀察物像時,如果物像不在視野中央,要是其移至視野中央,偏什么方向就往什么方向移動標本。概括:偏哪往哪移。例如:物像偏左上方,標本就往左上方移動。

    (6)

    顯微鏡視野中出現(xiàn)了一個污點。你有什么辦法判斷這個污點是在物鏡上還是在目鏡上?還是在玻片標本上?

    邊觀察邊移動玻片,如果污點也跟著移動,則污點在玻片上;

    邊觀察邊轉動目鏡,如果污點也跟著轉動,則污點在目鏡上;

    如果以上都試了,污點未跟著轉動,則污點在物鏡上。

    4、整理收鏡

    用紗布擦拭顯微鏡,用擦鏡紙擦拭目鏡和物鏡。

    第二節(jié)

    植物細胞

    一、玻片標本

    1、被觀察的材料:薄而透明

    2、按照制作方法分為——切片(切取,如:葉的橫切片)

    涂片(涂抹、液體,如:人血涂片)

    裝片(撕下或挑取,如: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二、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操作步驟

    具體內容

    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目的:以免有雜質影響觀察

    將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目的: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皮上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

    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鑷子將它展平

    展平的目的:防止出現(xiàn)重疊現(xiàn)象影響觀察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

    目的:避免蓋玻片下出現(xiàn)氣泡

    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目的:使細胞染色,便于觀察)

    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三、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細胞壁:起保護和支持的作用

    2、細胞膜: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

    3、細胞質:活細胞的細胞質處于流動狀態(tài),有利于物質交換

    4、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控制細胞的生長、發(fā)育和遺傳,控制中心

    5、液泡:內含細胞液,細胞液有多種物質(顏色和味道)

    6、葉綠體: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有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7、線粒體: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

    第三節(jié)

    動物細胞

    一、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操作步驟

    具體內容

    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目的:以免有雜質影響觀察

    將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目的: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用消毒牙簽在自己已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刮幾下

    漱口的目的: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

    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輕涂幾下

    輕涂的目的:防止細胞重疊影響觀察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

    目的:避免蓋玻片下出現(xiàn)氣泡

    把一滴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目的:使細胞染色,便于觀察)

    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結構上的區(qū)別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相同點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不同點

    植物細胞特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

    ?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第四節(jié)

    細胞的生活

    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1、細胞中的物質

    物質分類

    種類

    特點

    無機物

    水、氧和無機鹽等

    分子較小,一般不含碳

    有機物

    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等

    分子較大,一般含有碳

    2、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

    ⑴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

    ⑵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

    ⑶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3、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葉綠體和線粒體

    能量類型

    有機物中的能量——化學能

    陽光的能量——光能

    物質燃燒釋放出的熱量——熱能

    能量轉換

    葉綠體(植物細胞):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線粒體(動植物細胞):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能量來源

    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

    二、細胞核是控制中心

    細胞核中有一種遺傳物質DNA,DNA上有指導生物發(fā)育的全部信息。

    第二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jié)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細胞的生長

    1、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分不開的。

    2、構成生物體的細胞要不斷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取營養(yǎng)物質,并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會由小變大,這就是細胞的生長。細胞生長的結果:細胞體積增大。

    二、細胞的分裂

    1、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

    2、細胞分裂的過程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分裂過程的異同

    相同點

    不同點

    動物細胞分裂過程

    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

    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

    植物細胞分裂過程

    在原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新的細胞壁

    3、細胞分裂的結果:細胞數(shù)目增多。

    4、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為明顯。

    (1)染色體是細胞核中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2)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的。

    (3)DNA是遺傳物質,因此可以說染色體就是遺傳物質的載體

    5、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核中染色體的變化

    (1)染色體的復制加倍。

    (2)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里。

    (3)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相同。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第二節(jié)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不同的組織)

    1、動物和人體的發(fā)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就是受精卵。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

    2、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3、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4、人體有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

    組織名稱

    組成

    功能

    舉例

    上皮組織

    由上皮細胞構成

    保護、分泌等功能

    皮膚上皮

    小腸腺上皮

    肌肉組織

    主要由肌細胞構成

    收縮和舒張功能

    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神經組織

    主要由神經細胞構成

    感受刺激,傳導神經沖動,在體內起著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

    傳入神經、

    傳出神經

    結締組織

    ——

    支持、連接、保護、營養(yǎng)等功能

    骨組織、血液

    二、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

    三、器官構成系統(tǒng)和人體

    1、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系統(tǒng)。

    2、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生理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運動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

    四、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

    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人體

    第三節(jié)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中營養(yǎng)器官為根、莖、葉,生殖器官為花、果實、種子。

    二、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組織名稱

    分布

    功能

    分生組織

    根尖、莖尖、芽尖、莖的形成層

    分裂產生新的組織

    保護組織

    根、莖、葉的表面

    保護內部柔嫩部分

    營養(yǎng)組織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儲藏營養(yǎng)物質

    輸導組織

    根、莖、葉等處的導管和篩管

    (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

    (篩管)運輸有機物

    機械組織

    莖、葉柄、葉片、花柄、果實、種皮等

    支撐和保護作用

    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體沒有系統(tǒng)這一結構層次)

    第四節(jié)

    單細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