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09:43:55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施工技術調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2-0059-02
1950年代始,公共藝術研究隨著西方現(xiàn)代化、城市化的發(fā)展而蔚為大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審美規(guī)范體系與操作體系。1980年代,中國的公共藝術開始起步,2000年初,公共藝術成為中國藝術學界關注的焦點,潘耀昌、王洪義、孫振華、李公明、翁劍青等學者,從各個角度討論了公共藝術中的公共性與藝術性諸問題。然而結合具體的地域城市文化形態(tài),檢討當代中國城市公共藝術現(xiàn)狀、探討其地域發(fā)展模式的研究還相對薄弱。本文以昆明城市公共藝術現(xiàn)狀調查為出發(fā)點,從建筑、公共雕塑、壁畫裝飾、公共設施、臨時性公共藝術作品、定期性公共藝術作品等方面,借鑒傳播學受眾調查統(tǒng)計方法,運用國內外公共藝術理論的相關成果,梳理昆明市脈絡與公共藝術的關系,由此提出地域城市公共藝術的發(fā)展模式,以期為當代中國現(xiàn)代城市公共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建議。
昆明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的歷史的城市,有許多珍責的文物古跡、著名的風景名勝和各具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建筑風格明顯受到少數(shù)民族建筑文化的熏陶。但是,由于加快城市發(fā)展進程,城市歷史人物及古建筑藝術都在人為的流失,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以及地域特色在逐漸消失。城市大刀闊斧的改造建設,卻不考慮自然地理以及文化地理所造成的獨特景觀與人文環(huán)境。昆明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在漫長崢嶸的的發(fā)展歲月中都積累著大量的值得尊重與保護的文化、重要的歷史事件、名人軼事、名勝古跡、傳統(tǒng)建筑、民間藝術、民間工藝以及民俗風情,這些歷史文化風俗深層的蘊涵著昆明的文化靈性和精神財富。
一、城市街區(qū)類作品
昆明街區(qū)類的公共藝術作品大多以雕塑的形式出現(xiàn)。優(yōu)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從創(chuàng)作、建成到落成的過程中都需要體現(xiàn)出城市生活的公民意識和公共精神,并且公共性與藝術性很好的融為一體。城市雕塑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文化、道德和地域特征,反映城市特色與風格,傳承城市的氣息風貌與歷史文化,是現(xiàn)代城市公共藝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公共藝術的范圍得到了逐步的擴大,它包括人們公共生活空間中所有可以藝術化的東西,企圖讓人們在生活的任何角落都能發(fā)現(xiàn)美感,感受到藝術的熏陶。
昆明南屏街的公共藝術作品是一組青銅雕塑,帶著濃重的民俗氣息,它對昆明舊時代的人物進行了刻畫,反映了老昆明的風俗民情。這些雕塑都是青銅材質真人大小的,有舊時的照相師傅,挑著框賣東西的小販等等。在南屏街頭你可以看到,市民們拿著相機欣喜地與雕塑中的人物合影;小孩子站在雕塑周圍仔細的打量著, 一臉的興奮;而一些老年人往往陷入了回憶中,這些生活場景在他們童年的時候還經(jīng)常能夠見到。顯然這組雕塑是成功的,作為城市雕塑,它在昆明市民中的影響力及所達到的效果不言而喻。這組雕塑的感染力達到了,也有一定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但現(xiàn)代城市雕塑的相互模仿太多了,城市雕塑的藝術性也越來越低。在我國各大城市里最常見的就是這種青銅材質的人物雕塑藝術作品和一些現(xiàn)代材質所做的抽象雕塑。各大中城市用這種貼近人們生活的形式做成公共雕塑作品,希望可以得到人們的認同感,同時也是公共藝術在城市最明顯的體現(xiàn)。像南屏街的這組民俗雕塑在全國各地與其類似的太多太多了……
我國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中經(jīng)常存在著這種重復建設,沒有原則的效仿西方公共藝術模式,但是西方的城市建設是經(jīng)過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階段,這個過程是伴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管理者素質,藝術家參與和市民的素質提升而不斷發(fā)展的,并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昆明的城市雕塑作品應立足于本土歷史、經(jīng)濟、文化諸多因素基礎之上,建設具有特色的城市公共藝術。
二、校園類作品
學校是肩負重大責任的機構,校園空間是師生共同學習和生活的場所。校園公共藝術可以讓孩子們獲得更多的觸覺和視覺經(jīng)驗。尤其是小學生,正在處于視聽感官經(jīng)驗尚未成熟的身心發(fā)展期,校園公共藝術可以讓孩子們獲得更多的觸覺和視覺經(jīng)驗。所以,學校除了在課堂上開展藝術教育之外,也應該重視校園的裝飾、建筑、教室的布置、生活環(huán)境的審美作用。校園公共藝術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參與者的特殊性―學校的師生;另一個就是要與藝術教育密切結合。校園公共藝術可以有多種形式,并不一定拘泥于雕塑和墻報,學校的教室,大門,墻面,標識系統(tǒng),游樂設施,園藝景觀,節(jié)慶活動等等,都可以成為校園公共藝術的項目。校園公共藝術最忌政治說教和概念的堆砌,與活潑的校園環(huán)境不符。校園內部的各個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是校園和諧的重要表現(xiàn)。和諧的校園公共藝術是學生與校園精神,校園文化統(tǒng)一的重要紐帶。
學校也應該系統(tǒng)規(guī)劃校園人文環(huán)境,發(fā)揮校園環(huán)境的隱形教育功能。例如說修建文化墻,擺放與校園環(huán)境融合、藝術品位高的主旋律公共藝術作品。也可以將現(xiàn)有的彩繪,雕塑等文化設施改造成為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校園景點。在教學樓,圖書館和學生公寓等建筑物的走廊,過道中采用增添藝術氣息的攝影、繪畫、雕塑藝術裝飾作品。公共藝術可以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有效工具。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公共藝術活動中去。倡導教學理論與藝術互動,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文學,喜劇,電影等多門類的公共藝術選修課,注重理論知識的多元化,培養(yǎng)藝術欣賞能力,激發(fā)他們對藝術的興趣。
三、交通類作品
交通類公共藝術是與設置地點密切相關的藝術,這樣的藝術被稱為“定點藝術”。普通大眾乘坐公交車上下班或者出游,候車亭的樣式,公交車上的廣告或其他公共設施,都是交通類公共藝術。在昆明,已建成的車站,出現(xiàn)很多招貼、燈飾,一些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只是很少人愿意過多的停留,更少會有人關注這些站牌里的視覺美感,所以,交通空間中的公共藝術很容易被忽略。
乘坐公交車的人不分年齡,性別,職業(yè),收入或者階層,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中最大眾化的場所。由于技術原因,標準化的引導指示牌不能隨意更改。例如:售票口、檢票口、站臺、候車廳。公共藝術可以表達出所在特定區(qū)域的歷史文化價值。
昆明交通目前以公車為主,公交站牌基本都被廣告牌覆蓋,有些廣告牌沒有任何藝術性而言,僅僅為集團利益服務。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市民對交通類的藝術作品不夠關注,很多市民對交通類的藝術作品抱有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公共藝術被要求納入城市建設,建設者和市民都要認識到,其存在理想狀態(tài)不僅僅是作為純粹的精神和藝術表現(xiàn),也不是純粹的視覺觀賞,更重要的是希望公共藝術能使公共環(huán)境更加具有一種“場所感”“親和感”“地域性”“文化性”,更多的服務于廣大市民。昆明目前應該籌備創(chuàng)作雕塑性路標、物體或建筑物,用做公眾認可的標志物。交通類的公共藝術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藝術家的參與,媒體的宣傳以呼吁大眾的關注,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運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公共藝術可以影響市民日常生活和審美趣味,將不同時代的美學傳統(tǒng)、時尚風潮和文化品位保留在公共交通空間中,積累出獨特的歷史美感。
四、設施類作品
設施類公共藝術,是指那些針對某一特定用途提供服務、空間和設備的公共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本身負擔著某種實用功能,涵蓋了很廣的范圍。最常見的有招牌、路標、座椅、電話亭、書報亭、流動攤位、垃圾桶、紅綠燈、電路設備、公共健身器材等等。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是城市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為居民提供生活的便利和舒適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有些公共設施可能會依附于建筑或其他環(huán)境工程,更多的公共設施只能讓人們想到它們的實際用途,而不容易聯(lián)想到它們的美感效應。好的公共設施設計,是整體風格的組成部分。
昆明現(xiàn)在還缺乏風格統(tǒng)一且功能齊備的城市設施,設施公共藝術是城市建設中的細枝末節(jié)。為了讓公共設施有較長的壽命,除了選用堅固耐用的材料以外,經(jīng)濟性與標準化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也便于維修和再生產。所以說,系統(tǒng)性的設計和規(guī)范的生產是設施類公共藝術建設的基本條件,此外行政管理體制、經(jīng)濟運行方式和藝術家的素質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五、雕塑公園
雕塑公園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興起于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國際上的雕塑公園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綜合性的、如美國紐約州史東姆藝術中心、馬德里雕塑公園;另一種為專題性的,如美國華盛頓羅斯福紀念公園。
新建太原南站石太場于2013年8月20日開通,開通之前太原鐵路局多次組織相關部門對施工方案進行了研究和優(yōu)化,其中包括長風街線路所插入兩組18號道岔,該種道岔為P60、可動心軌、混凝土枕道岔,全長69m,單組重量51.2t。根據(jù)以往施工經(jīng)驗,需要大量的點前上線施工準備,如提前限速45km/h,對道岔前后的長短岔枕進行抽換、對線間及枕盒內道床進行挖除裝袋回填等,充分減少點內工作量,確保正點開通。但是在準備工作中,由于是既有線有行車線上作業(yè),施工人員多,現(xiàn)場質量、安全控制難度很大,安全隱患很多,多年來,鐵路局、施工單位一直未能解決這一難題和矛盾。本次開通是太原鐵路局多年來第一次真正的一級封鎖施工,施工點多線長,專業(yè)交叉多,安全尤為重要,路局領導確定了“封鎖點前不許上道,不動一釘一砟,確保正點開通”的高標準施工開通目標,為此施工技術及管理人員開展了技術攻關活動,從施工方法、施工工序、施工機具、勞力組織等多方面進行施工組織優(yōu)化。
1 工程概況
新建太原南站含石太、大西兩場,共計18個站臺、22股道,自2008年12月開工以來,施工歷時4年之多,經(jīng)太原鐵路局報請鐵路總公司同意,確定2013年8月20日開通太原南站石太場,開通之日需封鎖線路4.5小時,其中工務施工時間為3小時,其余為電務和供電施工和調試時間。封鎖點內工務主要工作量包括5處撥道連接、1處拆除道岔、1處插入道岔,其中插入道岔為長風街線路所112#、110#道岔,既有石太線為60kg/m線路,插入60kg/m 1/18道岔2組,110#-112#間新鋪膠結絕緣軌25m1對、長岔枕16根、短岔枕18根、III型枕8根,112#后新鋪膠結絕緣軌31.67m1對、岔枕28根、III型枕15根,小機搗固,次日點內大機搗固。
2 施工方案
18號道岔采用正線外側整體預鋪并焊接、橫向正對位插入就位,橫移采用滑軌及小滑車,道岔起落采用道岔液壓起道機,道岔后長短岔枕采用人工鋪設,點內采用小型機械搗固,次日封鎖點采用大型機械搗固。點前不給慢行,不得上線做任何施工準備工作,所有工作必須在3小時封鎖施工點內完成。線路開通后第一列35km/h,后45km/h至次日大機搗固封鎖點。
3 施工工序流程
點前準備封鎖點開始打回流線鋸軌拆除既有線路清碴、回填底碴安裝、連接滑軌橫移道岔撤滑軌落岔、就位連接接頭撥道岔精確就位回填道碴起道整平小機搗固精細整修線路檢查開通線路。
4 封鎖點內工序時間分解控制計劃
打回流線、鋸軌10分鐘拆除線路20分鐘挖道砟、回填底砟30分鐘安裝滑軌10分鐘橫移道岔就位40分鐘上道砟、連接、小機搗固40分鐘整修、檢查、開通30分鐘,合計180分鐘。
5 主要技術措施
5.1 采用道岔液壓起道機代替?zhèn)鹘y(tǒng)的齒條式起道機,優(yōu)點如下:確保道岔快速起落;增加道岔小量橫移功能;道岔起落穩(wěn)定安全可靠。
5.2 道碴提前全部裝袋,加快上砟工序施工速度。
5.3 提前量測配軌并打眼,減少點內鋸軌打眼時間。
5.4 現(xiàn)場技術卡控到位。挖碴深度、底砟高度、軌面標高、道岔就位等技術控制點都有醒目標記,并安排有技術員現(xiàn)場盯控,保證道岔不偏不斜、不高不低。
5.5 細化分工,精心組織。制定了道岔施工組織機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層層交底。針對每一工序都明確責任人,現(xiàn)場作業(yè)人員分工到每一根軌枕、每一個扣件。出料位置、機具位置明確標志。
6 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6.1 點前施工準備
6.1.1 技術準備:在石太下行線上標記鋼軌鋸口位置,利用臨線設置方向控制點和標高控制點,點位間距10m。復合道岔前后配軌。
6.1.2 人員準備:對全體參戰(zhàn)人員進行營業(yè)線施工培
訓,根據(jù)批復的施工方案進行技術交底,使全體參戰(zhàn)人員明白施工內容、施工工序及注意事項,明確分工及各自崗位職責。
6.1.3 現(xiàn)場準備:封鎖施工前,道碴裝袋堆碼,每組道岔備道砟120m3;道岔前后配軌鋸好打眼后抬到線路就近。插入道岔所需的工具、材料、防護用品運至現(xiàn)場;對施工機械逐一進行試運轉;對通訊工具現(xiàn)場調試。
6.1.4 將道岔液壓起道機安裝到道岔上,每組道岔安裝10臺。
6.1.5 夜間施工,提前安裝鏑燈照明,并調試方向角度。
6.2 封鎖點內施工控制要點
6.2.1 封鎖給點后,對拆除線路兩端進行“兩橫一縱”回流線連接。
6.2.2 拆除線路。給點后鋸軌的同時,安排人員卸扣件,鋸軌完成后,將鋼軌分別抬到石太上行線、112#、110#道岔預鋪位置兩側道心內,將軌枕就近抬到石太上行線112#、110#道岔預鋪位置兩側及安全線西側。
6.2.3 清底及換碴。本次施工道岔范圍和換枕段清到設計要求的深度及寬度后更換回填新硬質道碴,并隨回填隨攤平,回填標高比軌枕底低5cm,現(xiàn)場用軌枕控制標高。
6.2.4 道岔橫移。給點拆除道岔前后引軌后,將既有道岔用液壓起道機整體打起,每組道岔使用2組液壓起道機,并沿道岔縱向穿滑軌,每隔10根枕木設置一道滑軌,每組道岔設置13道滑軌,每道滑軌由3根5m長50kg/m鋼軌組成,滑軌間用魚尾板聯(lián)結牢固,兩端用枕木頭支撐,前端伸出道岔新位置端頭1.0m左右,在滑軌及道岔間設置兩臺滑車?;壏较虮仨氻樦?、支撐牢固,給道岔橫移提供可靠的軌道,為防止軌道撓度過大,影響道岔橫移。
6.2.5 落岔就位。道岔縱移對位后,使用液壓起道機打起道岔,支墊短枕木頭,將滑車及導軌拉出,然后分層拆除短枕木頭,緩緩將道岔落下。
調整道岔位置、方向,采用人工將道岔撥正,線路連接。
6.2.6 起道、整道。首先對道岔轉轍機部分采用壓液壓起道機起道、整平,為電務調試轉轍機創(chuàng)造條件,然后依次將其它地段道岔起到標高,找平,人工上碴,小機進行搗固。
6.2.7 開通前檢查。道岔詳細整修后、開通前需要進行詳細檢查,對道岔的方向、水平、軌距、支距等主要尺寸進行量測檢查,對道床的幾何尺寸進行檢查,對道岔及線路周圍的材料機具進行限界檢查,檢查合格具備開通條件后,方可報開通。
6.3 其他施工技術措施
6.3.1 對封鎖地段的停車標、作業(yè)標、慢行標,安排專人設置看守,及時插撤。
6.3.2 對不開通的道岔方向安排專人及時釘固。
6.3.3 技術人員提前進行測試軌溫,根據(jù)封鎖時間段軌溫調整配軌伸縮值。
6.3.4 對封鎖施工機具考慮備用數(shù)量。
6.3.5 提前預想可能發(fā)生的事故和問題,編制應急方案,準備應急機具和人員。
7 主要勞力、材料
勞力安排:
橫移道岔施工每組各250人,計500人,新鋪岔間線路每處各60人,計120人,共計620人。
8 結束語
太原南站石太場開通封鎖施工中,嚴格執(zhí)行施工方案,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施工組織、技術、安全、質量等各項控制措施到位,在封鎖點前不上道準備的條件下,正線插入兩組18號道岔計劃時間180分鐘,提前20分鐘全部達到開通條件,做到了一點不晚、一人不傷、一事不出,為太原南站的順利開通提供了工務保證,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同時為今后封鎖點前不上道施工提供了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科院校;數(shù)學觀;影響因素;建議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1-0212-02
數(shù)學觀就是人們對數(shù)學本質、規(guī)律和活動的各種認識的總和。包括對數(shù)學的哲學認識;關于數(shù)學的事實、內容、方法;對數(shù)學的科學價值、社會價值和教育價值的認識與定位。近年來,教師與學生的數(shù)學觀已成為中外數(shù)學教育中數(shù)學信念研究的一個焦點。一個學生的數(shù)學觀支配著他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影響著學生高等數(shù)學的學習效果,決定著他用數(shù)學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影響著他對數(shù)學乃至整個世界的看法。學生的數(shù)學觀與其數(shù)學學習有極密切的關系如:如果學生持有工具主義、柏拉圖主義的數(shù)學觀,那么他們往往傾向于對數(shù)學概念、公式、定理的死記硬背,解題時盲目的套題型、湊答案而不重視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探討。如果學生對于數(shù)學學習缺乏自信,甚至認為自己沒有數(shù)學細胞,那必然會對數(shù)學學習漸漸失去動力和興趣。我國工程技術院校有幾百所,是培養(yǎng)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的基地,也是為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各類工程技術人員、新技術、新產品的基地。所以工科院校的大學生是否具備合適的數(shù)學觀是非常重要的,搞清楚這個問題,無疑對于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都大有裨益。
1 研究的內容、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來收集原始數(shù)據(jù)。問卷設計依次參照了第二次國際數(shù)學研究(SIMS)的問卷和斯潘格勒和托納等人的研究所用的問卷,并根據(jù)調查的對象不同,作了適當?shù)男薷摹柧淼脑O計以對數(shù)學觀作出的界定為基礎,將數(shù)學觀分成了“對數(shù)學本質的認識”、“對做數(shù)學的內容與方式的理解”、“對數(shù)學根本特征的感悟”等三個調查度向。為了明確樣本的哲學取向,將數(shù)學觀按工具主義、柏拉圖主義和問題解決觀點進行分類,(見表1)。歸類參照了Ernest對這三類數(shù)學觀的具體刻畫,工具主義的觀點把數(shù)學看成適用于各種情況的有用的事實性結論、法則和技巧的匯集,這些事實、法則和技巧并不相互關聯(lián),因而“數(shù)學是一堆彼此無關但卻很有用的
事實和法則。柏拉圖主義的觀點將數(shù)學看成是一個靜態(tài)而統(tǒng)一的知識的集合,它通過邏輯將相互聯(lián)系的結構和真理很好的組織起來,組成一個永恒不變的高度統(tǒng)一的真理集合。問題解決的觀點把數(shù)學看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由問題推動而發(fā)展的學科。數(shù)學體現(xiàn)著人類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它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成品,它的結果是開放的、可修正的,因而它必然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之中。
1.2 對象的選擇
本研究的總體選的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本科生。隨機選取了6個班。本問卷調查總樣本數(shù)178份,總的有效樣本數(shù)166份,有效率為93.2%。問卷的有效性是以問卷中的對偶性問題,如6與12,8與16來確定參與者是否認真回答問題的。其中男生85人,占總人數(shù)的51.2%,女生81人,占總人數(shù)的48.8%。
表1 問卷中關于數(shù)學觀調查度向和Ernest
數(shù)學觀歸類的問題分布
1.3 問卷分析的方法
由于問卷主要是為了測量被測者對問卷中所提出的觀點是否贊同,是否屬于一種測量態(tài)度的問題,因而首先對問卷中的李克特量表的每個等級觀點進行了從l到5的賦值:5完全贊同、4基本贊同、3不確定、2基本反對、l完全反對。如此賦值的最大好處就是把最后的答案都進行了量化處理以便于用統(tǒng)計的方法進行定量分析,從而使對問卷的分析建立在比較客觀的基礎上。第Ⅰ部分(1―4)是為了獲得有關的背景資料,問卷的第Ⅱ部分(5―23)用于調查學生目前所持有的數(shù)學觀。這一部分按照“總體情況”,第Ⅲ部分(問題24至25)則針對學生現(xiàn)有數(shù)學觀的來源,分析得出影響數(shù)學觀的因素。然后數(shù)據(jù)處理用SPSSl4.0統(tǒng)計軟件及EXCEL表作對比分析。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1)工科學生的數(shù)學觀的總體哲學取向問卷中對數(shù)學觀的調查度向分為數(shù)學本質、做數(shù)學(對做數(shù)學的內容與方式的理解)和數(shù)學特征三個方面。下面分別從這三個方面就調查的結果作闡述。對數(shù)學本質的認識是數(shù)學觀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數(shù)學觀,影響以后的學習。在數(shù)學本質方面學生認同的有:①數(shù)學是一個知識的統(tǒng)一體;②數(shù)學是創(chuàng)造和再創(chuàng)造的活動;③數(shù)學是方法和規(guī)則的集合;④數(shù)學是從公理和定義出發(fā),根據(jù)形式邏輯演繹定理。
不確定的有:①數(shù)學就是定義、公式、結論和方法的應用;②數(shù)學是由現(xiàn)實問題或數(shù)學自身產生的問題推動的,其結果并不可預見。不認同的有:數(shù)學是漫無目的的游戲,是與現(xiàn)實無任何緊密聯(lián)系的東西。
在數(shù)學特征方面學生認同的有:①數(shù)學中不斷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②人們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數(shù)學問題;③邏輯的嚴密性和精確性是數(shù)學必不少的;④有可能得到正確答案而仍然沒有理解這個問題。
不確定的有:①數(shù)學中學到的極少與現(xiàn)實有關,很少會在生活中被用到;②數(shù)學問題主要是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習題和考試中的試題。
在做數(shù)學方面學生認同的有:①數(shù)學尤其需要形式和邏輯上的推導,以及進行抽象和形式化的能力;②要在數(shù)學上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很好地掌握盡可能多的規(guī)則、術語和方法等實用知識;③做數(shù)學需要大量應用運算規(guī)律和模仿解題方案的練習;④計算機等技術手段已被廣泛地用于做數(shù)學。不確定的有:幾乎每一道數(shù)學題都可直接運用熟悉的公式、規(guī)則和方法來解題。不認同的有:嘗試解題時,需要找到唯一的正確方法,否則便會迷失。在Ernest模型中,工具主義、柏拉圖主義和問題解決的觀點構成了金字塔式的相容結構。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科學生的數(shù)學觀哲學取向是以處于工具主義和柏拉圖主義的觀點為主的。表2中各條目的平均評估分值也印證了這一點。長期以來根植于學生頭腦中的工具主義和靜態(tài)的、絕對主義的數(shù)學觀仍占主流。學生仍傾向于把數(shù)學看成是一個與邏輯有關的、有嚴謹體系的、關于圖形和數(shù)量的精確運算的一門學科。
表2 問卷全部參與者對19個條目的平均評估分值
(2)我們分別用A、B、C、D、E、F、G來表示“教師演示教學的方式”,“教學教材內容與整體編排”,“解數(shù)學題”,“數(shù)學考試”,“中小學時家庭教育經(jīng)歷”,“同學及數(shù)學課堂情境”,“所學的專業(yè)”。
表3 數(shù)學觀來源的七種因素平均估評分值
分析表3可得出:(1)影響工科學生數(shù)學觀來源的七種因素從大到小的排列是:“解數(shù)學題”,“教師演示教學的方式”?!皵?shù)學教材的內容與整體編排”,“數(shù)學考試”,“同學與數(shù)學課堂情境”,“中小學時家庭教育經(jīng)歷”,“所學的專業(yè)”。(2)影響工科學生數(shù)學觀的主要因素是:“解數(shù)學題”,“教師演示教學的方式”?!敖虒W教材的內容與整體編排”。為了檢驗所有參與者對評估結果的一致性,如果很不一致,則這個評估多少有些隨機,沒多大意義,所以我們用多元變量的Kendall協(xié)同系數(shù)檢驗。由Kendall協(xié)同系數(shù)W值大(顯著),意味著這7個因素在評估中有明顯不同,可以認為這樣所產生的評估結果是有道理的,即所有參與者對這七個因素的看法是一致的,在七個因素中影響工科學生數(shù)學觀的主要因素是:“解數(shù)學題”,“教師演示教學的方式”,“教學教材的內容與整體編排”。
3 啟示與建議
數(shù)學是人類抽象思維的產物,具有十分嚴密的邏輯體系,是通過數(shù)與形的研究揭示客觀世界秩序、和諧和統(tǒng)一美的規(guī)律的科學;數(shù)學與客觀世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具有廣泛的應用性,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類社會,都離不開數(shù)學;數(shù)學是一種處于探索發(fā)展過程中的知識,包含有錯誤、嘗試、改正、改進的過程,;數(shù)學也是一種文化,它反映理性主義、思維方法、美學思想,具有教育功能。因此學生應當從靜態(tài)的絕對主義、工具主義和動態(tài)的易謬主義( 問題解決的觀點)、文化主義這四種從不同側面反映數(shù)學特點的數(shù)學觀來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數(shù)學。
3.1 轉變教師的數(shù)學觀是改變學生數(shù)學觀的首要條件
從上面的調查結果首先顯示出學生的數(shù)學觀主要是靜態(tài)的絕對主義和工具主義的觀點,把數(shù)學看成是一個與邏輯有關,有嚴密體系的關于圖形和數(shù)量的精確運算的一門學科,同時具有廣泛的應用性。但他們對于數(shù)學服務于自然科學和人類社會的體驗并不深刻,對于數(shù)學的認識和理解是片面的。之所以這樣,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認識更多的是來源于課堂,教師的數(shù)學觀對于學生數(shù)學觀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波利亞說過“數(shù)學有兩個側面,一方面是歐幾里德式的嚴謹科學,從這方面看,數(shù)學像是一門系統(tǒng)的演繹科學,另一方面,創(chuàng)造過程的數(shù)學,看起來卻像一門實驗性的歸納科學”但在我們的教學中,卻往往更加重視、強調的理論上嚴密,邏輯推理嚴謹以及運算準確,忽視了數(shù)學的歸納、猜想、合情推理、想象等解決數(shù)學問題中更為本質和重要的方面,淡化了數(shù)學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這無形中使學生以為數(shù)學是公式的集合,只須會利用公式進行推理、計算即可。久而久之,形成靜態(tài)的絕對主義數(shù)學觀,把數(shù)學看成是一門枯燥玄虛,遠離常人的學科。而事實上數(shù)學也是一種處于探索發(fā)展過程中的知識,從而一定包含有錯誤、嘗試與改進過程。這種動態(tài)的易謬主義數(shù)學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是非常必要的。故此作為教師應當熟知數(shù)學科學中的一些富于啟發(fā)性的例子并在課堂中隨時體現(xiàn)發(fā)展的數(shù)學觀,這對學生樹立動態(tài)的易謬主義數(shù)學觀大有幫助。關于學生對數(shù)學應用性體驗不深,我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教師的教學行為主要參照教材。按純數(shù)學的演繹方式來編寫的教材雖然涉及應用的問題,但這些經(jīng)過加工的問題已經(jīng)數(shù)學化,變了味道。比如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這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無論是數(shù)學期望、方差還是置信區(qū)間、假設檢驗,教材中都是給一些現(xiàn)成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利用它們進行計算,從而把應用問題變成了計算問題。二是與“考試文化”有關。教與學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考試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運用。我們的考試內容歷來是重視考查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掌握而不是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不自覺地將重點放在了數(shù)學知識內部的推理演繹上,而不是與其它學科以及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和應用上。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加強應用意識,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不僅要講清楚數(shù)學知識本身,還要講清楚它的來龍去脈。這不僅對于學生數(shù)學應用意識的加強,數(shù)學應用能力的提高,樹立工具主義的數(shù)學觀大有裨益,而且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3.2 在工科院校中開設各類數(shù)學選修課為優(yōu)化學生數(shù)學觀提供可能
中圖分類號:G2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5-0035-01
慈溪地處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 2012年末全市行政區(qū)域面積136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為104.19萬人,現(xiàn)轄15個鎮(zhèn)、5個街道,共297個行政村、27個居委會、58個社區(qū)。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逐年提高,“農家書屋”作為一項保障最基層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的民心工程,得到各級黨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它解決了人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極大地豐富了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農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為“知識惠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成績
“農家書屋”工程是與廣播電視村村通、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同等重要的農村文化建設的國家重大工程?!稗r家書屋”工程作為政府公共服務項目,與村落文化宮創(chuàng)建工作有機結合,相互補充,最大限度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鼓勵社會企事業(yè)單位和個人積極支持,充分發(fā)揮社會力量參與“農家書屋”工程的建設。慈溪從2008年起每年對村落文化宮建設中的一些薄弱村加大資金補助力度,最高補助達到3萬元。對“農家書屋”藏書2000冊以上的,建設資金列入市鎮(zhèn)(街道)兩級財政預算,形成了由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等牽頭,市文廣局專抓專管,各鎮(zhèn)(街道)具體專人負責的良好機制,不斷推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至2012年底全市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藏書3000冊以上的村有86個,占總數(shù)的29%,面積50―100平方米,藏書2000―3000冊的村有146個,占總數(shù)的49.1%,面積20―50平方米,藏書1500―2000冊的有65個村,占總數(shù)的21.9%,全市村社區(qū)擁有藏書共達541500冊,其中有三個村的“農家書屋”藏書量已近萬冊,分別是崇壽鎮(zhèn)浦東村、白沙路街道武陵橋村和長河鎮(zhèn)長豐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農家書屋”累計出借圖書30余萬冊,共有40萬人農民群眾受惠,開展科技講座276場次,培訓農民8.5萬人次……
二、“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1.“農家書屋”普遍存在圖書種類少,涉及面窄的問題,不能很好地滿足農民和外來務工者的多樣性需求。雖然實用技術書籍配得較多,但是有些不適應當?shù)匦枨?,利用率不高。有些“農家書屋”書架上有幾千冊圖書,而這些圖書大多是向單位、部門及企業(yè)募集來的,根本不適合農民和外來務工者日常生產、生活需要。因此來書屋借閱的人,也就寥寥可數(shù)。
2.“農家書屋”的管理制度亟待健全?!稗r家書屋”是一項公益性事業(yè),現(xiàn)任“農家書屋”管理員大多是兼職的,并且由村干部兼任相當普遍,但是管理人員缺乏圖書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日常圖書管理的制度不到位,且執(zhí)行不力,導致“農家書屋”管理不規(guī)范。有些“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的工資補貼不落實,使管理人員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圖書管理工作,導致書屋開門時間偏少,因此要提高服務技能、增強管理水平就更談不上了。
3.“農家書屋”工程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一個公益性項目,原本應該由公共財政予以保障,但是目前慈溪的財政保障機制還不夠完善,政府投入不足的問題突出,使不少偏遠村落“農家書屋”建成后,連正常的圖書更新和日常開放所需的資金都很難保障。
三、“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下步建議和想法
1.按民所需,擴充圖書種類,完善文獻資源
選擇符合當?shù)禺a業(yè)發(fā)展特色的書籍,對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多配置一些企業(yè)管理、市場營銷等的書籍,對相對欠發(fā)達地區(qū)多配置一些種植、養(yǎng)殖等的書籍,再輔以生活、文藝類等圖書,并經(jīng)常做調查,了解農民所需,及時更新調整。
同時也要為兒童多配書、配好書,豐富他們的課外閱讀,拓寬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
2.建立和完善長效的管理機制
加強對圖書管理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農家書屋” 信息管理系統(tǒng)是一個不斷提高圖書管理員的專業(yè)技能和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長效的圖書管理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做精做優(yōu)“農家書屋”的工程建設,使之不斷發(fā)展壯大。
3.財政保障落實
在全市“農家書屋”全覆蓋的基礎上,重點扶持和培育幾家成為新的亮點,在資金投入,資源配置以及管理服務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注重“農家書屋”的面積、環(huán)境布置、藏書質量及免費開放程度,注重“農家書屋”是一個讓農民用得上、留得住、看得懂的書屋的實際效果,努力把“農家書屋”和電子閱覽室的創(chuàng)新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農家書屋”管理的信息化、數(shù)字化、規(guī)范化。
4.拓展服務功能
在慈溪“農家書屋”全覆蓋的基礎上,再擴展和延伸網(wǎng)絡建設,增設電腦、電視機、DVD機、無線瀏覽終端等設備,為建設“質量高,環(huán)境優(yōu),社會效益好”的“農家書屋”而努力,爭取3―5年內對全市的“農家書屋”電腦實施聯(lián)網(wǎng),做到資源共享。在深入開展“農家書屋”工作建設中,要及時總結經(jīng)驗,加強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改進工作方法,改善服務態(tài)度,讓“農家書屋”真正成為廣大農民群眾,基層干部和學生愿意去、喜歡去的地方,成為他們汲取營養(yǎng),增長知識,豐富業(yè)余生活的活動場所。
子宮全切術是婦科常見手術,應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疼痛、癌前期病變和早期子宮惡性腫瘤等的治療。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進步 ,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性生活在家庭生活中占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關系著患者婚姻及家庭的穩(wěn)定性 。我科對80例行全子宮切除患者進行術前性心理調查,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為性知識指導提供理論依據(jù),進行有效的性知識指導促進患者康復,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80例在我科行子宮全切的婦女,丈夫健在且夫妻關系良好。年齡29~58歲,平均年齡42.5歲;其中子宮肌瘤49例,子宮脫垂16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5例。腹式全切24例,陰式全切31例, 腹腔鏡下全切25例;卵巢均保留。
1.2 方 法
采用自行設計問卷調查法 ,由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指導被調查對象在手術前進行自評,并在調查中向其承諾嚴格保密,以保證資料的真實性。
2 結果
全子宮切除患者術前心理調查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子宮切除術前患者普遍存在焦慮癥狀;對提前衰老和影響性生活的擔心較普遍;希望得到醫(yī)護人員的科學指導。
3 性知識指導
3.1性知識宣教子宮全切患者對性問題很敏感 ,她們帶著種種焦慮來迎接手術,她們渴望懂得自己的身體及疾病,希望對性有所了解,愿意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祛除疾病,提高生活質量,這其中也包括性生活的質量。據(jù)統(tǒng)計[1],96%患者的配偶對子宮切除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不同程度的焦慮。護士應積極主動向病人及配偶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明確告之子宮切除會有暫時的不適,會引起絕經(jīng)和喪失生育能力,但不會影響性生活和女性形態(tài),與女性形態(tài)維持、性生活密切相關的陰道和卵巢功能還是正常的,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有維持女性形態(tài)和產生的功能,同時指導配偶給予病人更多的關愛和體貼,使病人感受家庭的溫暖。這些宣教對防止子宮全切術后的身心障礙有著積極的意義,曾有研究認為,子宮切除術前能清楚了解將要施行的術式及可能造成的影響,對婦女有益[2]。
3.2性生活指導護士有必要給予病人性方面問題的正確引導及科學解釋,以消除她們術后性生活的困擾。要耐心而細致地向她們說明:正常的性生活不會受手術影響。手術后3個月陰道殘端傷口完全愈合,瘢痕逐漸軟化,可逐漸恢復性生活。第1次性生活可應用陰道劑,對術后第1次性生活的緊張心理可起到自然放松的效果[3]。指導病人將注意力轉移到自身仍然保留的女性特征,包括面孔、及體形等,以清除病人的自卑感和不完整感。讓病人及配偶建立正確的觀,即使不能正常,擁抱接觸、撫摸、相互親吻也是表達情愛的重要方式。在身體條件允許情況下,盡早恢復性生活,選擇適當?shù)臅r間及方式,避免疲勞和動作粗暴。
3.3性心理教育耐心傾聽患者陳述,針對患者不同心理狀況給予心理干預。 明確告之患者對性生活不能長期處于恐慌狀態(tài),這樣對身心康復不利,久之還要影響夫妻感情導致家庭不和。性生活質量的高低除生理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心理因素[4],只要夫妻恩愛,即使子宮切除,通過生理和心理的調節(jié)仍可有滿意的性生活。首先要消除心理障礙,丈夫的關愛對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礙有重要作用,鼓勵夫妻之間加強溝通,以排除夫妻間存在的問題。
3.4功能鍛煉為了提高性生活質量,1個月后可逐漸進行盆底肌肉功能鍛煉,以增強盆底肌肉支托能力及陰道緊縮度。講解盆底肌肉鍛煉方法并教會患者應用,具體方法有腹部操練療法、會陰操練療法、腹部會陰操練療法等, 鼓勵患者選擇條件好的醫(yī)院使用盆底肌肉康復治療儀及陰道康復治療儀,通過增加陰道緊縮度來提高性生活質量。
4 討論
4.1子宮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它可以孕育生命,產生周期性的月經(jīng),因此有些人對它持有敬畏態(tài)度 ,認為切除子宮就要失去女性的特征,影響正常的性生活,故對子宮切除持抵觸態(tài)度。其實女性的第二性征關鍵在于卵巢 ,卵巢提供的雌激素可維持女性的第二性征、保護心血管、減少骨質流失,并可提高時陰道的度,保持婦女的青春活力。
4.2性知識指導可解除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護理干預對患者性知識缺乏導致緊張的改善效果顯著。通過給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支持、疏導等,幫助患者抑制混亂的思想感情,重建心理平衡,激發(fā)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動力,使患者重塑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并對醫(yī)院和醫(y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總之,以科學的態(tài)度靈活運用干預措施,使全子宮切除患者的身心教育全面和完善,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家庭的和諧、社會的穩(wěn)定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燕君.對患者和家屬的心理溝通[J].國外醫(yī)學護理分冊,2001,20(10):453-454.
2 [美]瓊•瑞妮絲,露絲•畢思理著.王瑞琪,等譯.金賽性學報告[M]. 濟南 :明天出版社,1993.
本設計涉及工業(yè)生產線、物流倉儲貨物精準卸載碼垛、應急救援、工程機械施工現(xiàn)場維修、汽車現(xiàn)場改裝作業(yè)及軍事重型裝備領域所需要的具有靈活機動、動作精準、工作效率高、作業(yè)工具高度集成化的智能化工具機器人,更具體涉及一種工具機器人配裝的可實現(xiàn)多自由度調節(jié)功能的叉裝屬具。
背景技術
智能化工具機器人是由底盤、發(fā)動機、起重機、電焊機、各類加工維修工具、叉裝屬具、液壓折疊蜘蛛支腿等部件組成??蓮V泛應用于工業(yè)生產線、物流倉儲貨物精準卸載碼垛、應急救援、工程機械施工現(xiàn)場維修、汽車現(xiàn)場改裝作業(yè)及軍事重型裝備領域。該產品集起重、叉裝功能于一體,叉裝功能要求多自由度調節(jié),能夠實現(xiàn)作業(yè)方便、快捷精準、高效、安全可靠的作業(yè)能力。
設計內容
本設計目的主要是為滿足智能化工具機器人的叉裝屬具能夠實現(xiàn)多自由度調節(jié),作業(yè)方便、快捷精準、高效、安全可靠的要求,設計一種可實現(xiàn)多自由度調節(jié)功能的叉裝屬具。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設計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叉裝屬具門架升降系統(tǒng)所用的軸承是復合滾輪軸承又稱組合滾輪軸承,是由軸向和徑向兩個滾輪組裝而成的,軸承體積小,安裝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而且軸向和徑向的承載能力都比較大,各配件可替換性強,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各種門架升降系統(tǒng)中。該叉裝屬具外門架上焊有成對的復合滾輪軸承,內門架就通過焊接在外門架上的復合滾輪軸承可以在外門架內上下滑動,起重鏈條繞過裝在內門架上的鏈輪軸承,一端固定在外門架上,一端固定在滑架上,滑架也焊有成對的復合滾輪軸承,這樣滑架就可以在內門架內上下滑動,升降油缸的柱塞桿與內門架相連,缸筒與外門架相連,當升降油缸的柱塞桿伸出或收回時,內門架便可實現(xiàn)在外門架內升起或下降的動作,滑架也會隨著內門架的升起或下降而以2倍的速度在內門架內升起或下降;滑架通過回轉支承與副叉架相連,旋轉油缸的柱塞桿與副叉架相連,缸筒與滑架相連,當旋轉油缸的柱塞桿伸出或收回時,副叉架便可以在回轉支承的作用下旋轉,從而實現(xiàn)旋轉動作;叉架裝在副叉架的滑道上,雙活塞桿平移油缸的缸筒固定在副叉架上,一端活塞桿與叉架的左端相連,一端活塞桿與叉架的右端相連,當一端活塞桿伸出時,另一端收回,叉架就可以在副叉架的滑道上左右移動,從而實現(xiàn)叉架在副叉架上左右平移動作;一對貨叉裝在叉架的滑道上,可以沿著叉架的滑道自由滑動,從而實現(xiàn)調節(jié)貨叉叉距的動作;以上整套叉裝屬具通過外門架下端與智能化工具機器人的主機架鉸接,傾翻油缸活塞桿與外門架相連,缸筒與智能化工具機器人的主機架相連,當傾翻油缸活塞桿伸出時,整套叉裝屬具向前傾翻,當傾翻油缸活塞桿收回時,整套叉裝屬具向后傾翻,從而實現(xiàn)整套叉裝屬具的前后傾翻動作。
中圖分類號:U416.1文獻標志碼:B
Abstract: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involving density, roughness and uniformity of the manually cast concrete of channel slop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rought and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he composition of equipment for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was introduced, and comparison of mechanized lining and manual cast was conducted in terms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lining is dominant i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yields better economic benefit.
Key words: channel slope;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economic benefit
0引言
新疆葉爾羌河中游渠首第三師前??偢汕涮坠こ特灤┤龓熐昂9鄥^(qū),該灌區(qū)位于葉爾羌河流域,地處麥蓋提縣、巴楚縣境內,由前進灌區(qū)和小海子灌區(qū)組成,其中前進灌區(qū)地處麥蓋提縣境內,小海子灌區(qū)地處巴楚縣境內。渠道設計縱坡在1/3 170~1/2 000之間,渠底寬度為8~13 m,渠深度為35 m,渠內邊坡坡度為1∶2,流量為40.5 m?s-1。
渠線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環(huán)境氣候為典型的干旱大陸性氣候,其主要特點是:氣溫年、月變化較大,日差較大,空氣干燥,日照長,蒸發(fā)強烈,降水量小。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給混凝土施工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和挑戰(zhàn)。目前,雖然大型渠道混凝土機械化襯砌技術在國內已日趨成熟[17],但干旱、大溫差條件下的混凝土機械化襯砌技術積累寥寥無幾,可借鑒的施工經(jīng)驗極為短缺。在本工程中,筆者單位通過引進機械化襯砌設備,結合實際工程環(huán)境情況,改變和改進施工工藝參數(shù),成功摸索出了適用、經(jīng)濟、合理、高效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經(jīng)驗。
1設備組成
1.1坡面混凝土攤鋪及振搗成型一體機
該設備由坡腳/坡頂行走電機、高度調節(jié)支腿、混凝土輸送皮帶、攤鋪機頭和承載桁架等幾部分組成(圖1)。它實現(xiàn)了在斜坡上由坡腳向坡頂進行全坡面均勻布料,布料厚度可按設計要求靈活調整,振搗、振平提漿和攤鋪同步進行。
1.2抹光機
(1)初抹由坡腳/坡頂行走電機、電動高度調節(jié)支腿、固定式抹盤、承載桁架等幾部分組成,可實現(xiàn)坡面大面找平,提漿抹面的功能效果。
(2)精抹由坡腳/坡頂行走電機、電動高度調節(jié)支腿、活動式抹盤、承載桁架等幾部分組成,具有坡面抹痕收凈、壓光成型的功能。如圖2所示。
1.3切縫機
該設備由坡腳/坡頂行走電機、電動高度調節(jié)支腿、固定間距切割刀頭、承載桁架等幾部分組成(圖3),具有渠道縱橫縫一次切割成型的功能。
以上設備共同設置于渠頂及渠底的2條平行軌道上,軌道的平面位置和高低均與邊坡坡度相對應,且具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不得發(fā)生明顯的垂向和側向位移。
2機械化襯砌與傳統(tǒng)人工澆筑技術指標的對比分析
2.1傳統(tǒng)人工澆筑
傳統(tǒng)的人工澆筑主要是靠搭設溜槽將混凝土堆放在坡面,通過人工扒開整平,采用平板振動器進行坡面混凝土振動密實,人工收面。施工效果如圖4所示。從整個施工過程不難看出,傳統(tǒng)人工澆筑存在以下幾個弊端。
(1)在高溫干旱的自然條件下,人工扒開整平過程會導致混凝土表面水分大量散失,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快,對后續(xù)的振搗和收面抹光等工序產生不利影響。工序銜接稍有差池,將會造成振搗不密實,表面提漿困難,無法進行收面抹光,嚴重影響邊坡襯砌的外觀質量。
(2)在正常的坡面條件下,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60~80 mm,不超過100 mm,此時如果采用振動棒振搗,極易產生混凝土溜坡,故只能采用平板振動器進行振密。這一過程中,受坡面坡度限制,無法達到平面作業(yè)水平,極易造成振搗密實度不均勻引起質量缺陷,影響混凝土整體強度和結構耐久性。
(3)人工進行的前兩項施工過程極易導致坡面大面平整度差,因而導致后續(xù)人工收面過程難以達到控制大面平整度的工藝水平和要求。
(4)結構縫切割采用傳統(tǒng)的手推式切縫機,受坡面作業(yè)的不利因素制約,切縫寬度、深度及整體順直度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極易導致縫寬不均、縫深不足、線形不順等諸多質量問題。
2.2機械化襯砌施工
相比傳統(tǒng)的人工澆筑,機械化襯砌從上料、布料、振搗整平、抹光、切縫等方面的質量控制具備以下幾大優(yōu)勢。
(1)靠傳送皮帶將混凝土輸送至攤鋪機頭,通過集成在攤鋪機頭的高頻振搗棒、振動整平板和提漿滾筒得以實現(xiàn)在短時間內完成從上料至整平提漿的全過程。經(jīng)實踐檢驗,采用此設備進行的機械化襯砌施工,混凝土振搗密實,攤鋪厚度均勻,大面平整,混凝土表面提漿豐富。
(2)依靠直徑為1.5 m的固定式抹盤進行初道抹光,通過自身的揉擠,輔以人工局部部位補料,可以較容易地達到坡面襯砌大面平整,坡度順直的目的。經(jīng)過直徑為1.0 m的活動式抹盤精收面工序,基本能消除混凝土表面抹痕,輔以人工成型抹光,能充分保障襯砌混凝土的外觀質量。
(3)與人工手推式切縫機相比,由于切縫設備加工生產時已按設計縫間距將切割刀頭固定于承載桁架上,刀頭靠電機帶動勻速行進,故調整好切縫深度,保證行走軌道平面位置和軌頂高程準確后進行施工,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切縫位置準確、成縫線性順直美觀、成縫寬度和深度均勻標準等優(yōu)勢[8]。機械化施工板面效果如圖5所示。
3機械化襯砌與傳統(tǒng)人工澆筑經(jīng)濟指標的對比分析
傳統(tǒng)人工澆注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對各工序進行充分保障。在以高進度和高質量為目標時,由于人工施工效率低,使得投入與產出比例嚴重失衡[910]。當下建筑市場勞務人員緊缺、勞務人員工資大幅上揚,密集型使用人工,將進一步加劇投入與產出失衡問題,經(jīng)濟可行性逐步降低。
與傳統(tǒng)的人工澆注相比較,機械化襯砌雖然在設備的購置方面一次性費用投入較大,但機械化帶來的高功效、高質量水平以及施工的均勻性和連續(xù)性等方面產生的高經(jīng)濟效益,且機械維修保養(yǎng)及折舊攤銷等費用占成本比例仍然是經(jīng)濟可控的。另外,設備具有可重復利用、改造利用的重要屬性,相似工程可重復使用,這也進一步降低了設備費用占用單位方量混凝土澆注成本的比例,進一步顯現(xiàn)了機械化襯砌施工的經(jīng)濟適用性。
4結語
總之,在干旱、大溫差條件下渠道邊坡現(xiàn)澆混凝土施工中,如人工在斜坡上實現(xiàn)大面積現(xiàn)澆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密實度、平整度及施工的均勻性等方面都存在缺陷,高投入低產出,經(jīng)濟效益低下。而采用大型機械設備進行現(xiàn)澆混凝土襯砌,可以提高襯砌質量、施工效率,減少渠道糙率、增大渠道輸水能力、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shù),帶來較好的實施效果,產生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黃云.渠道邊坡混凝土襯砌機械化施工方法[J].山西水利,2008(3):52,63.
[2]任錦朝.大型渠道渠坡混凝土襯砌施工技術[J].工業(yè)C,2015,2(2):154155.
[3]常青,時伯華,李志強,等.混凝土板襯砌對渠道邊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分析[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9,7(6):154157.
[4]劉S,王曉榮.渠道機械化襯砌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0(34): 6364.
[5]劉旭東.混凝土襯砌渠道抗凍脹技術措施及其機理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6]張躍松.南水北調渠道混凝土襯砌施工技術[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0,31(5): 7576.
[7]劉東,胡宇祥,付強,等.北方灌區(qū)混凝土襯砌渠道斷面優(yōu)化及參數(shù)分析[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5,31(20):107113.
中國正進入一個城市化高速發(fā)展的時期,中國城鎮(zhèn)人口比率1978年為17.92%,1999年提高到30.89%,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是36.09%,2008年底更是上升到45.68%。但是,中國的城市化率與發(fā)達國家平均75%以上的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高速城市化過程伴隨著人口的高速市民化,其中,涉及到數(shù)量巨大的在城市居住和工作的農民工。
有研究指出,“城市化”側重于國家、區(qū)域、社會結構、物質層面的變化,而“市民化”主要是指社會成員角色的轉型,非農化、城市化和市民化之間應該是三位一體的關系,在城市化的發(fā)展階段中,市民化才是最終的落腳點(文軍,2004)。但是這種市民角色的轉型,對于農民工來說似乎還很遙遠。從農民工的客觀經(jīng)濟條件和居住情況來看,農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是不穩(wěn)定的;從主觀認同看,大多數(shù)農民工并沒有在身份歸屬上將自己界定為城市居民;與此對應的是,城市性在農民工的實際生活中表現(xiàn)也不明顯。因此,盡管常住城市的農民工納入到國家城鎮(zhèn)人口的統(tǒng)計中,但是他們面臨著市民化遲滯的社會現(xiàn)實。
在曾經(jīng)受到熱議的“民工荒”現(xiàn)象之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又引起了新一輪“農民工返鄉(xiāng)”的潮流,這些都是與農民進城務工逆向的大規(guī)模流動。此外,正常性的回流也始終貫穿于農民工的流動過程之中,當很多年老者回鄉(xiāng)之后不再外出,第二代農民工逐漸成為主要力量后,他們的未來是否也會遵循其前輩的軌跡呢?本文將圍繞農民工的定居意愿,從農民工的主體性角度分析他們的未來走向。
一、主要概念和研究假設
(一)主要概念
農民工是指那些戶籍在農村,但在城市中就業(yè)的農村進城務工或經(jīng)商人員。農民工是中國現(xiàn)實社會中農民的身份與其實際的職業(yè)活動相背離的一種矛盾現(xiàn)象,是中國社會改革開放以來出現(xiàn)的特殊現(xiàn)象。事實上,“農民工”的稱謂并不恰當,在社會語境中它更多地帶有矛盾甚至是貶義的色彩,它體現(xiàn)了特定時期職業(yè)流動與身份制并存下農村社會分化的特點,類似的稱謂還有“民工”、“打工妹”、“打工仔”等。需要強調的是,“農民工”這一概念不完全等同于“流動人口”、“外來人口”等,因為后兩種提法同時包含了城市之間遷移的人口。
與這一概念相關的是“第二代農民工”。本文中的“二代”概念是指改革開放前后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后外出務工、經(jīng)商的農民工。有的學者將“第二代農民32"指稱農民工的子女,或將新近外出的青年一代農民工稱為“新生代”。筆者認為這樣的指稱是不準確的,“代”的概念有批次、年代的意思,并不是專指當前農民工的后代,尋求這種字面含義的區(qū)分是沒有意義的,此外,作為農民工的子女,將他們稱為第二代農民工是很不妥當?shù)?,他們出生在農民工的家庭,但他們未必一定會成為未來的農民工。
本文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城市定居意愿”。本文的“城市定居”意思是指在城市永久性居住愿望和準備,不論其是否具有城市戶籍。強調這一界定,一方面是為了使本文的定居問題區(qū)別于目前農民工在城市中的長期居住狀態(tài)。有些研究將農民工在城市中的長期居住(如10年以上)視作永久性的居住,實際上并不十分恰當。因為到目前為止,大多數(shù)研究者并沒有辦法確定他們最終是否會回到農村。另一方面,上述界定也是為了區(qū)別于以城市戶籍身份作為衡量標準的做法。本文后續(xù)部分將會討論到,戶籍身份對于農民工的定居意愿只有很小的影響,判斷定居意愿主要依據(jù)農民工是否能夠在城市購置住房等市場因素。
此外,筆者認為,必須明確區(qū)分“定居意愿”與“實際的長久居住狀況”。到目前為止,農民工最長流動時間幾乎達到三十年,但是真正實現(xiàn)在城市永久定居(已購置住房等)的農民工仍然是少數(shù),尤其是在大中型城市中。因此,相對于長久居住行為的研究而言,討論城市化尤其是市民化的問題,把握定居意愿才是比較現(xiàn)實和有效的途徑。
(二)研究假設
在既有的關于農民工流動遷移的研究中,對定居意愿的研究仍然不多,并且很多研究往往分析的是單一因素,過于注重農民工的人力資本因素和國家政策條件,對于農民工的代際變化、家庭因素和社會支持網(wǎng)絡的影響重視不足。本研究試圖彌補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以結構性因素為中心,從多個理論視角出發(fā),提出關于農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基本假設。
假設1:社會支持因素假設,即農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社會支持越強,他們在城市定居的意愿就越強。
這是本研究最核心的假設。由于定居意愿具有社會嵌入的特征,受制于特定的社會生活條件,并且從結構性的視角來看,社會支持體系是聯(lián)系個體與國家社會之間的關鍵紐帶,這種聯(lián)結作用鞏固了吉登斯所提出的個體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本體性安全”,是吉登斯所談論的個體行動者對社會抱有信任感的基礎,“這種信任感的基礎,在于這些行動與他們的日常生活過程里進行活動的社會情境之間,存在著某些可以明確指出的關聯(lián)?!?吉登斯,1998:133)因此本文假設,社會支持因素(包括微觀層次的社會交往網(wǎng)絡和制度性層次的國家福利保障體系)為農民工提供了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支撐,它有利于強化農民工對城市的認同,并促進他們作出傾向于城市的定居決策。
假設2:人力資本假設,即農民工在人力資本上擁有的優(yōu)勢,與農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
根據(jù)以往的研究,年齡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的農民對進城務工的收入預期要高過其他農民,因此他們更愿意放棄土地進城定居(侯紅婭等,2004),穩(wěn)定的收入和好的保障水平是影響流動人口做出永久遷移的原因(朱宇,2004a)。人力資本的優(yōu)勢直接表現(xiàn)在農民工能夠獲得相對穩(wěn)定的職業(yè)以及勞動收入,與此相關的是他們能夠獲得相對較高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這種教育水平、職業(yè)聲望和經(jīng)濟收入上的優(yōu)勢,會直接提高他們對于城市生活的滿意度以及幸福感,并使他們擁有能夠在城市定居的物質條件。
假設3:家庭因素假設,即夫妻共同外出,將家庭安置在城市中的農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意愿更強。
在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觀念中,家庭具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農民工進入城市后,他們與家庭之間通常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家庭往往是他們遇到失業(yè)和疾病等問題時的堅實后盾。例如,在2003年“非典”突發(fā)時期,眾多的農民工迅速地回到農村中的家,家就是一條退路。家庭一旦遷入到城市中,將有可能削弱農民工與鄉(xiāng)土社會的聯(lián)系,促使他們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城市。趙艷枝(2006)的研究即發(fā)現(xiàn),在遷入地工作時間
長、工作穩(wěn)定、家庭式流動、在遷入地已購買和自建住房、原來屬于農業(yè)戶籍的人口更愿意在遷入地定居。
假設4:代際因素假設,即第二代農民工更希望定居城市。
這一假設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力資本的假設相關。第二代農民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農村的精英群體。他們年輕,有文化,具有相對的人力資本優(yōu)勢。同時他們更具時尚感且比上一代具有更多的夢想,有不斷嘗試和冒險的精神,因而對城市生活懷有更為強烈的渴望。
二、調研和數(shù)據(jù)
(一)樣本
本研究的調查工作在2007年6月至12月間進行。當時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受香港恒基集團委托,對“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萬農民培訓”進行效果評估,培訓對象包括當?shù)貐⒓优嘤柕霓r民和城市中的農民工,培訓地點分布在18個省或自治區(qū)。課題組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首先在涉及培訓的省份中按照立意抽樣方法選擇10個省(本文農民工樣本為7個省),然后在7個省開設的培訓班中以班為單位進行隨機整群抽樣。本研究所調查的7個省份是:(1)中部地區(qū)勞動力輸出大省或直轄市:湖南、河南、重慶;(2)沿海地區(qū)勞動力輸入大省:廣東(東莞市);(3)南部不發(fā)達省區(qū):云南、福建、廣西。
本次職業(yè)培訓調查最終獲得有效農民工問卷2 017份,由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研究生、本科生直接發(fā)放和回收問卷。
樣本地區(qū)分布如表1所示。其中,中部勞動力流出大省(或直轄市)的樣本最大;農民工流入比較集中的廣東省(東莞市)以及勞動力流動不太活躍的不發(fā)達省區(qū)的樣本相對較少。
本次問卷調查的不足之處在于:第一,訪問對象基本是從參加各地政府組織實施的職業(yè)培訓的農民工中選取的,調查樣本總體存在一些誤差。第二,由于受各地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和進度的影響,導致在抽樣過程中未能遵循嚴格的抽樣程序,使整個調查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抽樣誤差。
(二)變量
本研究將定居意愿作為因變量,在“是否愿意定居城市”的問題下,設有三個選項,即愿意、不愿意、說不準。在統(tǒng)計中,它們分別被賦值為1、2、3。本研究將人力資本因素、婚姻和家庭因素、代際因素、社會交往因素、社會保障因素等五大類(共19小項)的內容作為自變量。相關變量的界定及具體描述參見表2。
其中,社會交往因素中的工具性、互和情感性三個交往因子,是根據(jù)農民工與當?shù)爻鞘芯用竦慕煌袨檫M行因子分析,經(jīng)過方差最大正交旋轉后的結果(參見表3)。用這三個因子來代表10種交往行為的主要特征,其方差貢獻率達到75.12%,KMO值為0.952。工具性因子包括的交往行為有:遇到麻煩時幫忙解決問題、工作生意上的幫助、生病時給予問候關照、過節(jié)時候的問候或送禮、需要作出決定的時候幫忙拿主意、排憂解愁。除了排憂解愁、生病問候之外,這些行為多是一種與工作有聯(lián)系的工具性取向的因子,因此將其定義為“工具性因子”,解釋了總方差的38.56%?;ブ煌蜃影▋蓚€交往類型:平常一起聊天和日常生活中幫點小忙。這兩個行為屬于一般的日常交往和互動,因此將其定義為一般性的“互助因子”,解釋了總方差的21.55%。情感因子由一個交往行為單獨構成,即幫忙解決婚姻家庭等問題,這一行為的特征是情感投入比較深,因此定義為“情感因子”,解釋了總方差的14.92%。本文將使用這些因子得分作為解釋城市定居意愿的自變量。
三、回鄉(xiāng)還是進城
既有的一些研究表明,不少農民工對城市產生一定程度的地域歸屬感,同時也有部分民工希望回到家鄉(xiāng)生活。國家統(tǒng)計局2006年8月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55.14%的農民工設想未來在城市發(fā)展和定居,有28.55%的農民工想賺錢或學到技術后回家鄉(xiāng)生活(國家統(tǒng)計局課題組,2007)。一項有關成都市農民工的調查也顯示,當問及“可以自由地留在城市并作為城市居民,也可自由地回到農村,您更愿意作哪種選擇”時,56.3%的回答者表示愿意留在城市,34.4%的人表示愿意回到農村,9.3%的人拿不定主意(杰等,2001)。有關第二代農民工的相關研究指出,青年農民工群體由于其素質和生命活力,雖然暫時沒有回到農村的打算,但是他們對難以融入城市的現(xiàn)狀具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因而對定居于城市、成為市民不抱奢望,對于未來歸宿仍然沒有清楚、一致的想法和選擇(李強等,2009:295)。
這些研究結論與筆者的個人經(jīng)驗和田野調查的發(fā)現(xiàn)存在一定差距,期望在城市定居的農民工并沒有達到這么高的比率。農民工步入城市,首要的目的是追求經(jīng)濟收入,其次是希望見識農村之外的世界。有數(shù)據(jù)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后,除第一位的經(jīng)濟動因之外,農民工外出的心理因素變得重要起來,將“外出見世面”作為進城原因的比率在兩次調查中都超過了50%(李強,2003)。因此,不少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目的非常簡單明了,并沒有清晰的定居城市的意愿和準備。
此次調查中,明確表示想定居于城市的農民工比率為41.7%(見表4),要比以往的最高統(tǒng)計值大致低15個百分點左右。結合實地調查,筆者得出的基本判斷是,相當數(shù)量的農民工期望定居于城市,但大部分農民工仍然沒有明確其意愿,初步統(tǒng)計顯示,盡管明確表示不想在城市定居的被訪者僅有20%多一點,但還是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被訪者回答“說不準”。這種模糊性可能源自他們矛盾的和不確定的心理感受。一方面農民工會傾向于城市的生活,另一方面卻又掣肘于各種約束條件??紤]到目前并不十分滿意的生存和發(fā)展條件,以及無法把握未來城市發(fā)展和政策走向等,農民工的這種模糊的、矛盾的選擇,也許恰好折射出他們目前擁有的那種模糊的、矛盾的市民夢想。
從表4和表5可以看出定居意愿在性別和代際上的區(qū)別:
(1)定居意愿在性別上的區(qū)分度不大。盡管女性農民工中希望定居于城市的比率要略高于男性,但總體上差異不大,并且兩者之間的獨立性通過了卡方檢驗(卡方值為3.44顯著性水平為0.179),在下文的回歸分析中,性別的影響也不顯著。
(2)表5顯示,第一代農民工的定居意愿比較明確,并且希望定居于城市的比率要高于第二代農民工;而第二代農民工中有更多的人對于將來的定居傾向難以把握,想定居和不想定居的比率都低于第一代農民工。二者的相關性與卡方檢驗的結果一致(卡方值為22.76,顯著性水平為0.000),從而否定了本文提出的假設4,得到一個完全相反的結論。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第二代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期望與其生活現(xiàn)實之間形成了更大的落差,而第一代農民工由于外出時間長,他們可能已經(jīng)較為適應當前的生存境遇,并且擁有一定的經(jīng)濟條件。在第二代農民工身上所出現(xiàn)的這種巨大心理落差,根源或許在于目前我國社會形成的特定階層結構,也就是農民工階層整體上處于底層的社會地位。這在回歸分析的討論中亦有涉及?;貧w分析中,代際影響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
如前所述,在農民工的定居意愿中,一個重要的特征是他們主觀意愿的模糊性。有些農民工雖然表達了“想定居城市”的意愿,但也體現(xiàn)
出某種矛盾性,表現(xiàn)在他們表達定居意愿時,還會附加許多限定條件。在他們看來,這種期望對應了一個可能無法實現(xiàn)的事實。因此主觀意愿方面的模糊性或許正是這種對現(xiàn)實選擇的猶豫和彷徨的反映。
通過訪談和實地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定居意愿的三種傾向非常清晰地體現(xiàn)在農民工的意識中。某些案例是年輕農民工中期望定居城市的典型,即年輕一代農民工對于農村的勞動已經(jīng)不再熟悉,不滿意農村社會相對封閉的生活方式。有的案例則體現(xiàn)出農民工期望在城市定居的意愿,但是這種想法在當事人看來是不可能的,或者這種意愿還需要根據(jù)以后的經(jīng)濟狀況再作考慮。也有案例是那些將來要回鄉(xiāng)的農民工類型,他們將農村視為其“本身生活”。
四、回歸分析
在西方有關人口遷移的研究中,遷移和定居通常被認為是同一種行為。而對于中國的農民工來說,遷移與定居是兩個不同的問題,至少目前,遷移還只是一個初始性的流動問題,討論農民工最終將在何處定居顯然還為時過早。雖然沒有具體統(tǒng)計,但是在過去的30年中,農民工最終能夠成為城市中的真正市民,數(shù)量不會太多。因此本文的討論也只能局限于定居意愿的層面。但是需要強調的是,農民工未來的定居決策與這種意愿在態(tài)度上具有連續(xù)性和一致性。
本部分以農民工的定居意愿為因變量進行Multinomial Logistic回歸分析,首先將5類自變量(參見表2)以及地區(qū)變量(參見表1)納入模型,考察它們對于農民工定居意愿的影響。
在建立模型時,筆者首先按照本文的假設,將所有自變量納入模型,但結果并不理想,性別、年齡等多種自變量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谶@一結果,筆者改用逐步回歸的方法,先通過似然比檢驗(Likelihood Ratio),將一些非常不顯著的變量剔除出模型。比如性別、年齡、居住時間、月平均收入、是否參加工會組織、職業(yè)資格證書、代際因素的影響作用,都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這一結果已經(jīng)對本文的部分假設提出了質疑,后文將做簡要討論。余下的主要自變量即包含在模型的分析當中(參見表6),其中文化程度因素、是否參加社會保險的顯著性不明顯,但因為顯著水平不高,筆者選擇了將其包括在模型中。
表6是農民工定居意愿回歸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根據(jù)這一結果,同時結合被剔除的因素,筆者得出了以下基本結論。
(一)人力資本因素對農民工的定居意愿基本沒有影響
從既有關于遷移的人力資本理論來看,遷移者的定居決策深受人力資本條件的影響。一些關于農民工留城意愿的研究也驗證了這一理論。錢文榮、黃祖輝(2007:215―217)在對長江三角洲十六城市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研究中,得出了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都與農民工的留城意愿存在相關關系的結論。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卻明顯地對假設1提出質疑,將人力資本的所有因素都排除出定居意愿的影響因素之外。這是因為農民工群體是一個在總體上處于社會經(jīng)濟地位底層的高同質性群體,對于他們來說,人力資本的多少幾乎是差不多的。
近些年來,農民工群體也出現(xiàn)了一定的內部分層特征,一部分人實現(xiàn)了初步的社會流動,獲得了“準白領”性質的職業(yè),比如企業(yè)中的文員、專業(yè)技術人員等,他們的收入差距也逐漸有所顯現(xiàn)。但是,筆者認為,農民工的這種分層或分化現(xiàn)象是一種限制范圍內的分層,沒有在較高的層次上獲得本質性的突破。比如在勞動收入上,本次調查中,超過1 500元的農民工只有10%左右,平均工資水平只在1 000元左右。若將工資超過1 500元的農民工作為其內部的高收入階層,一旦放置到整個城市社會中,仍然是屬于低收入群體的范疇。在代際分化上,兩代農民工也并未出現(xiàn)社會經(jīng)濟地位上的較大差別。第二代農民工在職業(yè)上相對穩(wěn)定,并且從事“準白領”職業(yè)的比率高于第一代農民工,但是回到收入上,數(shù)據(jù)顯示,第一代農民工的平均工資為1 112元,反而高于第二代農民工的1 020元。因此,從整體上看,農民工群體的同質性依然很高,在城市中的生活世界并沒有本質性的差別。農民工對于自身定居意愿的考慮,與他們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密切相關。基于對目前農民工所處底層社會經(jīng)濟地位的闡述,年齡、收入等人力資本因素在分析模型中未通過檢驗就容易得到理解。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不想定居城市”相對照,文化程度對定居意愿上的模糊選擇(即“說不準”)有比較明顯的影響。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初中”的農民工,選擇“說不準”定居意愿的發(fā)生比,分別是文化程度為“大學及以上”農民工的2.852倍和2.854倍(通過0.05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也就是說,文化程度較高的農民工,總體上對于將來的定居選擇問題認識比較清楚。
(二)打工地區(qū)類型與定居城市意愿之間存在相關關系
與南部不發(fā)達的省區(qū)相比,在沿海工業(yè)發(fā)達地區(qū)工作的農民工反而不會選擇城市作為定居場所,其城市定居意愿更弱。以“不想定居城市”為參照,沿海地區(qū)的農民工選擇“想定居城市”的發(fā)生比只是南部省區(qū)農民工的0.449倍。筆者認為,可能的原因在于,沿海地區(qū)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生活消費水平很高,定居成本遠遠超出了農民工的承受能力,從而影響到農民工的定居意愿。中部勞動力流出地區(qū)的農民工定居意愿與南部省區(qū)的農民工并無不同。
(三)婚姻和家庭因素對于定居意愿有比較明顯的影響
未婚對于“選擇定居城市”、“說不準”的定居意愿都是負向的,也就是說,已婚對于這兩種定居意愿都有正向的關系。已婚農民工更傾向于選擇城市定居,也更傾向于“說不準”的模糊態(tài)度。本文的假設3在此得到了支持。以“不想定居城市”為參照,未婚農民工選擇“想定居城市”和“說不準”的發(fā)生比相對于已婚農民工分別是0.585倍和0.643倍。
夫妻共同外出(家庭因素)對農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具有積極的影響,選擇“想定居城市”的發(fā)生比,是夫妻未共同外出農民工的1.482倍。筆者認為,婚姻和家庭為農民工的城市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這種作用主要是情感性的,同時也在經(jīng)濟上具有共擔風險的效果。農民工以家庭為單位進入城市,不管他們在城市中的生活境遇如何,至少能夠緩解對家鄉(xiāng)其他親人的思念,社會的依戀,甚至減少與家鄉(xiāng)的聯(lián)系。因此,當農民工把生活的關注點放在已經(jīng)在城市生活的家庭,以及家庭所在的城市,并且期望城市能給自己家庭和子女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時,他們更愿意在城市定居也是一個理性選擇或決策。
(四)社會交往因素對農民工定居意愿的影響比較明顯
農民工與城市居民的交往行為越頻繁、越深入,其定居于城市的意愿就越明顯、越強烈。三種交往因子都至少在0.05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其影響是一致的。
與擁有較多市民朋友的農民工相比,沒有市民朋友的農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相對較弱(同時在不清楚自己的定居意愿方面也表現(xiàn)較弱)。相反農民工結識的市民越多,相處得越融洽,他們就越會傾向于選擇城市作為最終居住地。
社會交往因素的顯著作用,部分地證明了本文所提出的社會支持
假設,反映了農民工與城市社會之間的直接性的互動。雖然,目前農民工與市民的互動尚處于較淺的層次,甚至可能一開始雙方都不會傾注太多的興趣、信任和情感因素,但互動雙方在彼此接觸甚至碰撞的過程中,會逐步加深對對方的熟悉和了解。如果交往過程能夠不斷延續(xù)下去,那么二者之間的“弱關系”就有向“強關系”發(fā)展的可能。而目前大多數(shù)農民工與市民的關系只能說停留在弱關系的層次,其對城市定居意愿的影響尚不強烈(從發(fā)生比上看差別不是很大)。
(五)社會保障因素對農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影響并不顯著
這一結論部分否定了農民工定居意愿上的社會支持假設,與社會交往因素的影響作用形成了對比,即本文對于社會支持體系所劃分出來的兩個層次,在農民工的定居意愿產生了不同的效果。制度性社會保障因素作用不明顯的原因還有待深入分析。筆者認為,這可能與目前農民工所能享受到的社會保障水平有關,即目前農民工不僅在勞動合同、社會保險方面享受的權益遠遠低于城市居民,同時在福利待遇、社會救助等方面,其能享受到的權益基本上是空白的。也就是說,現(xiàn)有的社會保障體系并沒有能為農民工織就一張安全網(wǎng)。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農民工參加情況最好的是醫(y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但參加比率也不到五分之一,分別為18.9%和17.2%,尤其是對農民工來說至關重要的失業(yè)保險,在本次調查的農民工中所占比率還不到4%。
五、制度還是市場
為什么會有超過1/5的農民工不想在城市定居?為什么有超過1/3的農民工在是否定居城市的問題上很難明確選擇?曾有很多研究都采用推拉理論來解釋農民工的居留意愿。有學者認為吸引農民工定居城市的是“收入高”、“發(fā)展機會多”、“就業(yè)機會多”、“向往城市生活”等,排斥農民工的推力因素有“生活費用高”、“工作難找”、“居住條件差”等(吳興陸,2005);一些研究認為,制度因素特別是戶籍制度是影響流動人口定居意愿的剛性因素;也有相關研究表明,即使沒有戶籍制度的障礙,流動人口中的大部分還是沒有把在流入地定居作為其最終目標,流動人口的定居意愿與其在流入地的生存能力、家庭策略、市場需求波動及企業(yè)用工策略等一系列非戶籍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朱宇,2004a)。
然而,目前,無論是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還是農民工群體的內部構成及其生活狀況,都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變化。那么,在新的條件下,影響農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因素是否也會有所不同呢?
根據(jù)筆者的分類(見表7),農民工對定居意愿選擇,主要是受三大因素影響的,即市場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心理因素。
第一,市場因素。主要與農民工在勞動力市場中的經(jīng)濟能力相關,包括收入水平、職業(yè)穩(wěn)定性和生活環(huán)境。之所以將生活環(huán)境歸在此類,是因為筆者認為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農民工的收入水平。譬如,目前大部分農民工之所以居住于環(huán)境很差的城中村、城鄉(xiāng)結合部地區(qū),最主要的原因可以說是這種惡劣的居住條件對應的是較低的租金價格。當然,市場因素的考慮主要還是看的前兩項。
第二,制度因素。本文在此項目的測量中只是籠統(tǒng)地列出“政策限制(比如戶籍)”這一選項,其內涵自然會隨著農民工個體的感覺而有所
第三,文化心理因素。主要是與農民工的主觀感受和文化心理相關,包括城市生活的壓力感、對農村生活方式的偏好和親緣聯(lián)系等。
從表7的統(tǒng)計結果來看,大部分表達“不想定居城市”或“說不清”的農民工選擇了受市場因素影響的原因。農民工選擇市場因素的比例超過了一半。與此相應,制度因素明顯被絕大多數(shù)農民工所忽視,選擇的被訪者比率只占6.4%。位列市場因素之后的第二大因素是文化心理因素,占40.5%。
筆者認為,戶籍制度制約作用在被訪者中受重視的程度很低,并不能說戶籍對于農民工的城市定居已經(jīng)不成為障礙。以往與戶籍制度聯(lián)系較緊密的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問題雖然在最近幾年都有所改善,但戶籍卻從身份上把農民工隔離在城市之外,雖然其中的長住人口已經(jīng)“被統(tǒng)計”為城市人口了。同時,戶籍制度因素影響趨于弱化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一些市場因素已經(jīng)凸顯為農民工繼續(xù)在城市居留的首要障礙,在戶籍制度之前它已經(jīng)將農民工屏蔽于城市生活之外。
農民工是處于社會經(jīng)濟地位底層的社會階層,很難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工作,其工資收入水平通常只是徘徊在最低收入標準附近。即便如此,農民工仍然停留在城市,從事著高強度的勞動,生活于艱苦的環(huán)境之中,其目的,往往不是為了定居,而是為了賺錢。在他們沒有足夠的經(jīng)濟能力擺脫其低下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之前,戶籍制度對他們自然便顯得無關緊要了。
關鍵詞 財產保險公司 品牌樹立 發(fā)展
一、品牌樹立對保險公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在我國市場經(jīng)濟逐步走向成熟的今天,品牌時代已經(jīng)到來,品牌意識也早已深入人心。結合中國保險市場發(fā)展時間短、創(chuàng)新力度不夠、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和銷售渠道單一的特點,我認為中國保險公司樹立自身品牌主要的渠道有三方面:產品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營銷及宣傳模式和服務體制。
目前,許多公司已經(jīng)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且收效很大,但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僅僅滿足于現(xiàn)狀是不行的,只有不斷的與時俱進,開發(fā)新的品牌樹立渠道,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公司甚至整個行業(yè)的長期發(fā)展。本文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獲取需求市場(消費者)的一手資料,希望以此能為中國財產保險公司在品牌樹立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二、問卷設計和調查準備
為了確實掌握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產品開發(fā)、宣傳模式和服務體制的接受程度以及對這三個渠道的期望,本研究特別設計了基于煙臺市保險消費者的調查問卷,由于數(shù)據(jù)來源有限等諸多問題,本次調查范圍為煙臺市四區(qū)(芝罘、萊山、福山、牟平),主要調查地點為煙臺市某些大型消費場所。通過比例估計公式的計算以及平時調查的經(jīng)驗,本次調查的樣本量確定在200左右,主要針對25到60周歲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成年人。
該問卷內容大體分為三個部分:基本信息、目前消費者消費保險產品的情況以及消費者對產品開發(fā)、宣傳模式和服務體制的期望。
三、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為200名隨機選取的煙臺市市區(qū)居民,其中收回有效問卷180份,有效回收率為90%。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主要包括:SPSS、EXCEL。
(一)基本信息分析
1.1 有效調查對象性別比例
在200名調查對象中,女性調查者占42%,而男性調查者占58%,其比例基本為1:1。由此說明調查具有代表性。
1.2 調查對象的年齡分布
被調查者的年齡分布范圍較廣,涵蓋老、中、青三個年齡段。其中30—40周歲的調查對象居多,達到80人,占有效調查對象總體數(shù)量的45%;而40—50周歲的調查對象緊隨其后,達到56人,所占比例為31%。由此可知,本次問卷對象主要為30—50周歲,是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成年人。
1.3調查對象的家庭常住人口情況
由于調查對象多為30—50周歲,所以其家庭人口數(shù)多為3人左右。
1.4調查對象的家庭年收入情況
從家庭年收入來看,本次調查對象的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有124人, 10-30萬元的有39人,兩個收入層次占總調查的90%。相比而言,50萬元以上的調查者僅有5人,占總體的3%。據(jù)此認為,本次調查的主要對象為工薪階層。
綜合以上四個基本信息,本次調查主要針對的是30—50周歲的工薪階層,其家庭人口數(shù)大多為3人,男女比例基本達到1:1。通過與煙臺市市民實際情況相比較,此次調查具有代表性,能基本反映保險消費者的真實情況。
(二)當前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的基本情況
2.1不同性別的調查對象目前擁有保險個數(shù)情況
對于財產保險來說,在76位女性中,有34人擁有1份財產保險產品,占45%;9人擁有2份,占12%;9人擁有3份及以上財產保險,占8%;目前沒有擁有財產保險保險產品有27人,占36%。
而對于男性調查對象,有48人擁有1份財產保險產品,占46%;13人擁有2份,占13%;8人擁有3份及以上財產保險,占8%;目前沒用擁有財產保險的有35人,占34%。
根據(jù)以上分析,男女消費者消費財產保險產品的情況基本一致,沒有太大差別。
2.2家庭收入與擁有保險產品個數(shù)的情況
對于財產保險: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大多擁有1份財產保險,占53%;年收入在10—30萬元的,大多也擁有1份保險,占46%;年收入在30—50萬元的,大多擁有3份保險,占33%;而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大多也擁有3份保險,占60%。
綜合以上對保險產品個數(shù)影響的兩個因素分析,相對性別因素,家庭年收入的影響更大。所以一般情況下,年收入越高,購買保險產品的需求就越強,相應地,購買保險產品的個數(shù)就越多。
(三)消費者對保險公司品牌樹立的期望
3.1消費者認為影響財產保險的因素分析
消費者認為影響財產保險因素的排序順序為:保險公司知名度 —產品豐富度—人職業(yè)素質—口碑—理賠服務效率—保費。
杭州至長沙鐵路客運專線為350km/h的高速鐵路,其接入長沙南站的西北下行聯(lián)絡線羅家一號隧道下穿新建杭州至長沙鐵路正線曾家?guī)X一號隧道,曾家?guī)X一號隧道進口里程DK913+680,出口里程DK913+852,隧道全長172m。羅家一號隧道為單線隧道,全長1040m,兩隧道立體交叉,交叉位置在曾家?guī)X一號隧道出口向進口方向35m處,平面交叉角度為23°。上部曾家?guī)X一號隧道,隧道開挖面積達152.4m2,埋深2-12m。下部羅家一號隧道拱頂標高距離上部曾家?guī)X一號隧道隧底標高僅1.3m。屬于淺埋條件下超近距離立體交叉大斷面隧道工程。交叉隧道穿越地層屬于Ⅴ級泥巖地質。曾家?guī)X一號隧道與羅家一號隧道位置關系如圖1 -1~圖1-2所示。
圖1-1 隧道關系意圖
圖1-2 隧道位置三維示意圖
2、施工工藝原理
2.1施工順序
運用工程類比、全斷面無支護開挖數(shù)值模擬、臺階法加支護開挖數(shù)值模擬三種研究方法,經(jīng)過對圍巖和襯砌結構位移場、應力場以及圍巖塑性區(qū)的對比分析,本工程先施工羅家一號隧道,并將二次襯砌全部施工完成后,再進行曾家?guī)X一號隧道的施工。
2.2超前預支護
羅家一號隧道在NXDK1+790.00~NXDK1+825.00里程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因此羅家一號隧道開挖洞口距離交叉位置僅35m,而曾家?guī)X一號隧道距離交叉位置為15m。羅家一號隧道施工前對邊仰坡進行噴錨支護,錨桿長度為6.0m,噴射混凝土厚度為10cm,洞口采用47根φ108、73m長管棚超前預支護。上部雙線隧道洞口采用47根φ108、43m長管棚超前預支護。解決了地表沉降、裂縫和易坍塌的難題,使施工安全得到保證。
2.3開挖工法
先施工的羅家一號隧道采用上下短臺階法進行開挖,開挖采用弱爆破開挖,每循環(huán)進尺不大于0.6m。后施工的曾家?guī)X一號隧道采用三臺階臨時仰拱法施工,由于埋深淺,且立體交叉的羅家一號隧道已完成,為了圍巖穩(wěn)定和羅家一號隧道安全,曾家?guī)X一號隧道采用機械開挖,每循環(huán)開挖進尺不大于0.6m。
2.4監(jiān)控量測
地表每10m設1排監(jiān)測樁,間距為2.5m,每排設5個監(jiān)測點。洞內每5m為1個監(jiān)測斷面,每個斷面設5個監(jiān)測點,分別為拱頂下沉監(jiān)測點和邊墻收斂點。在開挖后的3~6h內進行初始值測量,測量頻次嚴格按《鐵路隧道監(jiān)控量測技術規(guī)程規(guī)范》(TB10121-2007)要求進行,用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指導施工。
2.5封閉成環(huán)
開挖完成后要盡早封閉成環(huán),仰拱距離掌子面不得大于30m,拱墻襯砌距離掌子面不得大于70m。
3、隧道超前支護及開挖技術
3.1 羅家一號隧道洞口邊仰坡開挖加固防護
確定施工順序后,對羅家一號隧道的邊仰坡進行開挖及錨噴網(wǎng)加固,支護參數(shù)為:錨桿采用ф22砂漿錨桿,L-6.0m,間距為1.5×1.5m,梅花形布置,噴混凝土采用10cm厚C25網(wǎng)噴混凝土,鋼筋網(wǎng)ф6,網(wǎng)格20×20cm。
3.2 管棚施工
管棚施工見圖3.2-1所示。由于兩隧道立體交叉,因此,洞口長管棚超前支護,對拱部圍巖予以加固,以增強其穩(wěn)定性。
圖3.2-1曾家?guī)X一號隧道管棚布置圖
3.3 洞身開挖
洞身開挖施工組織原則:嚴格按照“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勤量測、快封閉” 的十組織施工。
3.3.1羅家一號隧道開挖順序
羅家一號隧道開挖順序見圖3.3-1所示,采用短臺階法施工。
1-上臺階開挖立拱架噴錨支護;2-左下臺階側壁開挖拱架噴錨支護;3-右下臺階側壁開挖拱架噴錨支護;4-開挖施工仰拱全環(huán)封閉(上下臺階錯開5m,下臺階左右錯開3m為宜)。
圖3.3-1 羅家一號單線隧道開挖順序
3.3.2曾家?guī)X一號隧道開挖順序
曾家?guī)X一號隧道開挖順序如圖3.3-2所示;采用三臺階臨時仰拱法施工。
圖3.3-2 曾家?guī)X一號隧道開挖順序
1-上臺階開挖支護立鋼架噴錨支護;2-設臨時鋼架噴混凝土封閉;3-階左側壁開挖立鋼架噴錨支護;4-階右側壁開挖立鋼架噴錨支護;5-階核心土開挖;6-階設臨時鋼架噴混凝土封閉;7-下臺階左側壁開挖立鋼架噴錨支護;8-下臺階右側壁開挖立鋼架噴錨支護;9-開挖下臺階核心土;10-開挖施工仰拱,全換封閉(上、中、下臺階錯開10m,中下臺階左右錯開5m為宜)。
3.3.3開挖方法
第一步羅家一號隧道采用弱爆破開挖上臺階,曾家?guī)X一號隧道采用機械配合人工開挖,開挖高度均在3.5m左右為宜,進尺為0.6m,然后立一榀鋼架裝錨桿,用小導管對拱架鎖腳,最后噴錨。
第二步開挖左下側壁,開挖進尺為1.2m(兩榀鋼架),中間預留核心土,挖至邊墻腳,將上導坑初支拱架自底部接出,用小導管對拱架鎖腳,后用混凝土澆筑作為初期支護。
第三步對稱開挖右下側壁,其余同第二步。
第四步開挖仰拱,接拱架,澆筑砼,形成全環(huán)初支。
按照以上步驟,向前開挖,待開挖進洞一襯砌臺車長度后,施作全環(huán)襯砌砼。單線隧道開挖至立體交叉處,增設拱部小導管加強支護,防止拱頂沉降。
4、 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時羅家一號隧道結構受力特征測試研究
為掌握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時,引起的羅家一號隧道二次襯砌的受力特征變化,對羅家一號隧道的二次襯砌進行現(xiàn)場測試。通過現(xiàn)場測試,可掌握襯砌結構的受力特征,對圍巖穩(wěn)定性和支護結構作出正確的定量評價。
4.1 隧道交叉段結構受力監(jiān)測項目及斷面布置
監(jiān)測項目包括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之間的壓力、二次襯砌鋼筋內力、二次襯砌混凝土應變。監(jiān)測點的布置見圖4.1-1所示;隧道交叉段重點監(jiān)測五個斷面,斷面間隔15米。
圖4.1-1測點布置詳圖
4.2 現(xiàn)場測試結果與分析
4.2.1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之間的壓力
根據(jù)上面敘述的處理方法得到羅家一號隧道二次襯砌承擔的圍巖壓力,見表4.2-1。
表4.2-1 圍巖壓力測試結果
隧道名 測試斷面編號 各測點位置的圍巖壓力值(MPa)
測點1
(左拱腳) 測點2
(左邊墻) 測點3
(左拱腰) 測點4
(拱頂) 測點5
(右拱腰) 測點6
(右邊墻) 測點7
(右拱腳) 測點8
(仰拱)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羅家一號隧道 測試斷面1(NXDK1+745) 0.049 0.431 0.042 0.372 0.010 0.235 0.011 0.439 0.011 0.341 0.042 0.322 0.048 0.192 0.023 0.107
測試斷面2(NXDK1+760) 0.065 0.424 0.034 0.365 0.008 0.148 0.011 0.212 0.030 0.148 0.027 0.402 0.032 0.434 0.069 0.268
測試斷面3(NXDK1+775) 0.064 0.531 0.025 0.238 0.012 0.279 0.010 0.363 0.020 0.343 0.029 0.389 0.053 0.429 0.021 0.321
測試斷面4(NXDK1+790) 0.065 0.098 0.022 0.084 0.025 0.098 0.010 0.209 0.040 0.096 0.055 0.089 0.075 0.073 0.062 0.127
測試斷面5(NXDK1+805) 0.059 0.074 0.020 0.065 0.027 0.082 0.046 0.161 0.020 0.101 0.031 0.116 0.079 0.077 0.051 0.135
注:1為羅家一號隧道完成后的層間壓力值,2為曾家?guī)X一號隧道通過影響區(qū)域后的層間壓力值。
圖4.2-2~圖4.2-5為各監(jiān)測斷面在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前后的圍巖壓力分布圖;圖4.2-6為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羅家一號隧道各部位沿其縱向的圍巖壓力分布圖。
(a)羅家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b)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
圖4.2-2NXDK1+745斷面(單位:MPa)
(a)羅家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b)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
圖4.2-3NXDK1+760斷面(單位:MPa)
(a)羅家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b)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
圖4.2-4NXDK1+775斷面(單位:MPa)
(a)羅家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b)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
圖4.2-5NXDK1+790斷面(單位:MPa)
(a)羅家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b)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
圖4.2-6NXDK1+805斷面(單位:MPa)
圖4.2-7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完成后羅家一號隧道圍巖壓力沿隧道縱向分布圖(單位:MPa)
由圖4.2-2~4.2-6可以看出,在羅家一號隧道二襯澆筑完成后,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的層間壓力較小,五個斷面的最大壓力僅為0.08MPa,說明在此時二次襯砌承擔的圍巖壓力相對較小,在曾家?guī)X一號隧道修建完成后,羅家一號隧道的二次襯砌壓力增加較大,即上部隧道的開挖對下部羅家一號隧道的擾動較大。
羅家一號各橫斷面的圍巖壓力全部為壓力,但是由于羅家一號隧道與曾家?guī)X一號隧道為小角度交叉,羅家一號橫斷面的圍巖壓力呈非對稱分布,NXDK1+745斷面右側較左側稍大,是因為上部隧道從其右側穿過,在NXDK1+760圍巖壓力趨于對稱,是因為此斷面為交叉斷面,上下兩個隧道處于平行狀態(tài),之后到NXDK1+775斷面時圍巖壓力左側較右側稍大,且較為明顯,此時上部隧道已處于羅家一號隧道左側,在NXDK1+790、NXDK1+805處,上部隧道對羅家一號隧道的影響已經(jīng)較小,雖然圍巖壓力較小,但是偏壓作用已經(jīng)消失。
由圖4.2-7可以看出,圍巖壓力從NXDK1+745到NXDK1+775范圍內變化較大,之后便趨于穩(wěn)定,拱頂及左拱腰的變化趨勢是由逐漸變小后又逐漸增加之后又再次減小,主要是因為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斷面較大,施工時的大量開挖,使羅家一號隧道產生了較大的“卸載”作用,使拱頂及拱腰處的壓力較小,而曾家?guī)X一號隧道開挖過程中對圍巖的再次擾動所產生的附加應力都作用在了邊墻處,故除拱頂及右拱腰外,其他關鍵點都在逐漸增大后再逐漸減小。
4.2.2襯砌結構內力測試結果與處理
根據(jù)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得到現(xiàn)場測得的襯砌結構的軸力和彎矩并計算了安全系數(shù),見表4.2-1。
表4.2-1 羅家一號隧道襯砌斷面環(huán)向軸力、彎矩數(shù)據(jù)表
斷面編號 測點位置 截面軸力(kN) 截面彎矩(kN·m) 安全系數(shù)K
施工前 施工后 施工前 施工后 施工前 施工后 增加值
測試斷面1
(里程NXDK1+745) 測點1(左拱腳) -1.5 -499.8 0.9 105.5 31.54 2.97 -28.57
測點2(左邊墻) -0.3 -187.2 -0.1 -104.0 707.30 14.90 -692.4
測點3(左拱腰) -1.5 -56.6 0.6 42.1 75.81 12.12 -63.69
測點4(拱頂) -2.7 463.9 -0.7 -95.3 181.83 5.61 -176.22
測點5(右拱腰) -1.4 382.3 0.5 69.3 119.35 7.13 -112.22
測點6(右邊墻) -0.4 35.3 -0.3 -12.0 83.56 127.22 43.66
測點7(右拱腳) -0.9 -10.8 0.8 0.2 29.20 566.60 537.4
測點8(仰拱) -26.2 -163.7 -6.2 -26.1 22.81 14.08 -8.73
測試斷面2
(里程NXDK1+760) 測點1(左拱腳) -2.1 -12.0 0.7 5.3 101.04 138.12 37.08
測點2(左邊墻) -0.4 -4.0 -0.4 -4.9 56.11 222.14 166.03
測點3(左拱腰) -3.6 34.9 0.1 6.5 411.03 38.84 -372.19
測點4(拱頂) -4.0 4.2 -0.5 -1.9 271.12 60.98 -210.14
測點5(右拱腰) -2.7 34.2 0.7 5.0 181.83 83.94 -97.89
測點6(右邊墻) -3.1 -31.2 -0.2 -1.4 419.55 40.01 -379.54
測點7(右拱腳) -3.7 -50.5 0.2 3.5 364.07 44.94 -319.13
測點8(仰拱) -30.8 -142.9 -5.9 -17.1 27.19 27.42 0.23
測試斷面3
(里程NXDK1+775)
測點1(左拱腳) -1.1 -56.9 0.8 41.4 31.80 8.60 -23.2
測點2(左邊墻) -2.7 -307.5 -0.5 -17.7 323.48 42.81 -280.67
測點3(左拱腰) -1.9 765.4 0.7 108.6 79.00 3.24 -75.76
測點4(拱頂) -2.5 247.8 -0.7 -37.2 161.79 44.40 -117.39
測點5(右拱腰) -1.4 -155.6 0.5 46.2 119.35 16.45 -102.9
測點6(右邊墻) -2.2 -613.7 -0.6 -57.4 197.01 23.53 -173.48
測點7(右拱腳) -1.2 -524.3 0.9 86.8 27.85 3.63 -24.22
測點8(仰拱) -25.9 -264.6 -6.6 -27.8 19.72 12.59 -7.13
測試斷面4
(里程NXDK1+790) 測點1(左拱腳) -0.5 -67.7 0.6 13.8 35.55 54.82 19.27
測點2(左邊墻) -0.8 -42.5 -0.5 -6.9 55.31 202.17 146.86
測點3(左拱腰) -1.8 -57.6 0.9 8.6 36.36 189.07 152.71
測點4(拱頂) -3.3 -442.8 -0.2 -171.3 399.27 3.83 -395.44
測點5(右拱腰) -3.6 -178.9 0.3 24.1 340.19 38.59 -301.6
測點6(右邊墻) -0.4 -74.0 -0.4 -4.3 56.11 229.67 173.56
測點7(右拱腳) -0.7 -261.1 0.6 53.9 39.47 6.54 -32.93
測點8(仰拱) -26.9 -429.3 -6.1 -88.6 24.07 3.51 -20.56
測試斷面5
(里程NXDK1+805) 測點1(左拱腳) -3.2 -39.2 0.4 2.2 338.90 48.89 -290.01
測點2(左邊墻) -0.5 -65.3 -1.2 -21.0 15.81 16.88 1.07
測點3(左拱腰) -1.1 -110.5 0.5 8.5 72.04 158.16 86.12
測點4(拱頂) -3.1 -226.4 -1.4 -69.4 25.91 4.60 -21.31
測點5(右拱腰) -11.1 -76.3 0.7 3.8 117.74 127.35 9.61
測點6(右邊墻) -4.3 1.9 -0.7 -0.5 228.49 73.81 -154.68
測點7(右拱腳) -1.1 -43.1 0.4 0.8 142.73 116.51 -26.22
測點8(仰拱) -25.1 -384.9 -3.3 -72.3 42.45 4.68 -37.77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羅家一號隧道修建完成后,二次襯砌的軸力與彎矩均較小,說明在羅家一號隧道修建完成時圍巖壓力主要由其初期支護承擔,二次襯砌只起到安全儲備的作用;而在曾家?guī)X一號隧道修建完成后,羅家一號隧道二次襯砌受力大幅增加,說明曾家?guī)X一號隧道在施工過程中對羅家一號隧道的擾動較大,對羅家一號隧道二次襯砌的內力影響較大。曾家?guī)X一號隧道施工前后,羅家一號二次襯砌的安全系數(shù)有著大幅下降,但是并未小于規(guī)范要求的最小值,且其安全系數(shù)最小的斷面為NXDK1+775斷面。
5、施工注意事項
下部羅家一號隧道嚴格控制進尺和裝藥量,減少超挖。上部曾家?guī)X一號隧道開挖嚴禁放炮,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開挖,如果巖石變硬,可采用預裂法掏槽開挖上弧導,下導坑及仰拱震動錘開挖。
加強洞內外的監(jiān)控量測,隨時掌握隧道圍巖變化情況,用真實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指導施工。監(jiān)測若發(fā)現(xiàn)異?;驀鷰r變形過大,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封閉掌子面,采取處理措施。
施工時先進行下部羅家一號隧道的施工,等下方羅家一號隧道完成了交叉影響范圍內的70m進尺,且二次襯砌混凝土達到100%強度后才能進行上部曾家?guī)X一號隧道的開挖施工。
施工前必須編制施工危險應急預案,并進行實際演練。
6 效益分析
6.1 經(jīng)濟效益
本施工方法技術可靠,超前支護增強了圍巖的自穩(wěn)能力,施工安全穩(wěn)妥,在施工中沒有發(fā)生坍塌、人員傷亡事故,減少了安全費用。
管棚加固和分部開挖,有效地控制了圍巖變形和地表沉降,從而保證了周邊圍巖和臨近交叉隧道的安全。
由于施工中未出現(xiàn)異常情況,快速的通過了立體交叉段的施工,縮短施工工期,節(jié)約了施工費用。
6.2 社會效益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鐵路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鐵路線路也越來越密集,施工條件、施工工期、難度和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處理不好會造成非常壞的社會影響,本文對施工場地狹小,埋深淺,工期緊,在軟弱圍巖條件下的兩條近距離交叉隧道施工進行了總結分析,實踐證明其超前支護措施、開挖方法、支護措施是可行的、安全的。其成功經(jīng)驗可為今后類似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王夢恕.地下工程淺理暗挖技術通論[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09-111
本項目通過采用普通3×I56工字鋼作為縱向托梁與I100工字鋼作為吊軌縱梁配合220型H型鋼作為橫梁解決兩組平行道岔轉轍機處間距小侵線的問題。研究設計了2×N100×5mm型鋼解決道岔岔尖尖端受力薄弱的問題,研究解決了流沙層處架軌支撐體系存在的問題,保證了行車安全。
1 鐵路站場道岔區(qū)段架空施工技術的概況
1.1 技術特點
(1)使用常規(guī)設備材料,安裝操作簡單,持續(xù)時間短,極大地降低了對行車的干擾。
(2)通過簡單有效的技術手段解決流沙層支撐體系施工難題,解決道岔轉轍機處尖軌尖端難以加固的問題。
(3)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工作量,節(jié)約成本,縮短工期。
1.2 適用范圍
該技術適用于礦區(qū)鐵路站場下穿橋涵頂至軌地底高度不小于80cm的道岔區(qū)段轉轍機處的架軌加固,主要用于解決下穿鐵路橋涵改造時兩條平行線路上相同位置道岔岔尖部位的架軌及加固。
1.3 工藝原理
在流沙層處以鋼筋砼人工挖孔灌注樁作為支撐樁,通過主副支撐樁之間設置連系梁,支撐樁底部的流沙層中打入鋼管,形成穩(wěn)定的樁錨結構。架軌縱梁置于承臺的凹狀設計處與地基混凝土換填層形成穩(wěn)定剛性節(jié)點。在支撐系統(tǒng)基礎上,以普通3×I56工字鋼作為縱向托梁(3×I40作為副梁)與I100工字鋼作為吊軌縱梁配合220型H型鋼通過U型螺栓連接形成穩(wěn)定的架軌體系。通過采用2×N100mm×5mm等邊角鋼(型鋼)的拼接組合,以上托岔尖枕木的方式解決道岔電轉機長度范圍內空間狹小,造成道岔岔尖枕木無法有效加固、受力薄弱的問題。
2 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2.1 工藝流程
該項目安裝工藝有著嚴格的施工順序,必須嚴格執(zhí)行,施工流程圖如下:
方案制定――施工準備――樁孔定位及施工――承臺、連系梁施工――吊軌縱橫梁就位――托軌縱橫梁就位――道岔轉轍機加固。
2.2 操作要點
(1)方案制定。鐵路架軌架空施工主要是由兩大部分組成:支撐體系施工和架軌體系施工。
1)支撐體系是所有工作的基礎,本項目支撐樁施工面臨條件復雜,施工困難。①地質條件較差,存在4.5m厚流沙層,含水量很大。流沙層塌孔十分嚴重,無法進行人工挖孔施工;②施工地點股道多,不能封鎖運營線路,站場范圍無法進行機械成孔;③施工區(qū)域降水不理想。
按照端承樁進行受力計算,在受力計算合格的基礎上考慮主副支撐樁間增加連系梁,支撐樁底部的流沙層中打入鋼管,加深錨固長度,形成穩(wěn)定的樁錨結構;增強關鍵節(jié)點剛度,減少變形和失穩(wěn)現(xiàn)象的發(fā)生。
2)通過對比分析,綜合采用“上托”法與“吊軌”法時能夠滿足規(guī)范要求,且施工成本低,施工目的容易實現(xiàn)。
以普通3×I56工字鋼作為縱向托梁與I100工字鋼作為吊軌縱梁聯(lián)合作業(yè)解決侵線問題,如下圖1所示。
(2)施工準備。根據(jù)施工橋涵的孔徑,主縱梁架空跨度、電轉機尺寸及工作幅度、考慮地質條件的復雜性,設計支撐樁樁徑和支撐樁的布置;同時需要考慮機車行駛界限要求。1)各種施工材料按照計劃準備就位,核對種類、型號及數(shù)量;2)吊裝前放線,核對承臺位置及尺寸;3)向鐵路運輸主管部門申請施工要點計劃;4)橫抬梁提前按照“隔六穿一”的原則穿放完畢;使用汽車吊將縱梁就位,人工輔助精確調整位置。
(3)承臺、連系梁施工。1)在主架空樁承臺及副架空承臺之間設置一道300mm×400mm連系梁,使得主架空樁由單一的懸臂結構 變成與副架空連接的統(tǒng)一結構,極大的增加主架空樁的穩(wěn)定性,(見圖2);2)道岔架空區(qū)域不可避免的存在機車制動和啟動的現(xiàn)象,對架空體系穩(wěn)定性危害較大。通過將兩側承臺設計成臺階狀,將工字鋼縱梁放入凹槽中,在承臺與梁頭縫隙中墊入鋼板和橡膠墊填實,極大的降低了鋼梁爬行,增強穩(wěn)定性,(見圖3)。
(4)吊軌縱橫梁安裝。采用“吊軌”方式進行架軌的道岔電轉機,先下穿4.96m加長型橫抬梁,在進行I1OO工字鋼縱梁吊裝;I100工字鋼采用“偏心吊軌”作業(yè)方式將轉轍器全部涵括入架軌體系內,保證電轉機的伸縮不受影響。
(5)托軌縱橫梁安裝。完成“吊軌”作業(yè)后,線路之間距離無法采取“偏心吊軌”作業(yè)方式將電轉機全部涵括入架軌體系內,采取工鋼梁“下穿”電轉機作業(yè)方式來避開電轉機的影響。施工先進行縱梁就位在進行橫梁安裝。
(6)道岔轉轍機加固。道岔的轉折部分是道岔組件中要求精度最高、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地方,直接影響到行車的安全。
道岔轉折部位受電轉機組件的控制,岔枕空間狹小,普通架軌器材無法穿放;岔尖部位懸空區(qū)段過長,受壓變形較大,極容易損壞岔尖,破壞工作性能而導致機車掉道。
對于該種情況采取拼接組合處理,利用10cm×5mm等邊角鋼焊接成槽由下向上包住岔尖滑床板處岔枕,兩端置于工鋼縱梁上用U型環(huán)擰緊固定。設計構造如下圖:
縱梁架空設備:主梁采用3×I56C×12.0m型工字鋼梁,輔梁3×I40×6.0m工字鋼組成縱梁;成品24m加長型工字鋼梁。
橫向架空:普通剛橫梁4.46m,加長型鋼橫梁長4.96m。
縱橫梁聯(lián)結:采用螺栓U型環(huán)聯(lián)結。軌道與橫梁聯(lián)結:軌道專用扣板扣件聯(lián)結。
3 質量保證措施
(1)支撐樁承載力符合設計,以同條件混凝土留置試塊強度報告為準;(2)縱梁支墩承臺支座墊板必須穩(wěn)固;(3)縱橫梁連接螺栓必須垂直,密切吻合。所有螺栓必須復擰,用測力扳手抽檢;(4)縱梁軸線定位偏差10mm,縱梁豎直度
4 安全保證措施
4.1 線路養(yǎng)護、施工監(jiān)護人員職責及要求
架軌線路的養(yǎng)護由架軌施工單位負責。(1)線路養(yǎng)護人員,必須由有一定線路專業(yè)知識、現(xiàn)場施工經(jīng)驗豐富、責任心強的線路工擔任;(2)在線路架空期間,線路應24小時處于監(jiān)控狀態(tài);(3)對所有線路養(yǎng)護人員要進行崗前培訓,掌握線路養(yǎng)護要點,施工監(jiān)護人員熟悉線路架空結構,做到人人明白,心中有數(shù),忙而不亂;(4)現(xiàn)場的施工人員、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處處有人管,環(huán)環(huán)有人盯;(5)過往一列車,對工字鋼架軌檢查一次,對有螺栓、木板松動部位及時加固處理。
4.2 線路觀測
線路觀測主要包括支撐樁沉降觀測,線路幾何尺寸觀測。
(1)在每股架軌的主支撐樁或承臺上固定一個觀測點,用于觀測樁身的沉降;(2)在每股架軌線路的跨中設置一個線路沉降觀測點,對兩股鋼軌同時觀測,用于觀測線路的變形。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鐵路站場道岔區(qū)段施工難點就在于如何保證施工中既有線路的運營安全、基坑及周圍建筑物的安全,尤其是線路及地形條件復雜困難地段。本工程通過架空施工技術的應用,可以優(yōu)化施工方案,克服了諸多不利條件的限制,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確保了安全、質量、工期,為類似工程提供了施工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