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高校思政教育現(xiàn)狀
時間:2023-06-30 09:27:39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高校思政教育現(xiàn)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公寓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同樣也是課堂之外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及學分制的施行,在原有班級管理逐漸淡化的趨勢下,公寓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日趨重要,如何利用好公寓這個普通而又重要的載體,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與探索。
一、新時期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問題
新時期開放的社會與道德環(huán)境,使學生的思想變得日益復雜,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也日益加深,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隨之面臨諸多新的問題。
伴隨著大學的連續(xù)擴招,不同年齡、院系的學生較大數(shù)量地集體生活在一起,大學生的社會構成和素質狀況呈現(xiàn)出多層次性,一些消極思想、不良行為的傳播與擴散速度日益加快,這首先給思政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全新的更為復雜的局面;隨著包括網絡在內的各類媒體的發(fā)展,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進一步擴大和豐富,對各種思想文化的選擇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其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呈現(xiàn)出多樣性,學生間的差異日益加大給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帶來較大壓力;此外,學生的主體意識呈現(xiàn)不斷增強的態(tài)勢,不再單純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這又提高了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要求,促使我們對學生思政教育進行前瞻性的思考與探索。
二、思政工作進公寓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1、公寓是學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場所,有著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大學公寓已不再是單一的住宿空間,而是集學習教育、生活交友、思想交流、文化娛樂、品行修養(yǎng)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重要場所,其每一項功能的良好發(fā)揮都離不開思政工作的開展[1]。
離開課堂,公寓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自由天地,可以毫無顧忌地發(fā)泄真實的見解和情感。在眾多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匯聚的公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庸俗、低級、不健康的思想和言論存在,如果教育工作者忽視公寓內部的思政教育,學生很可能由于社會經驗的欠缺,對一些信息難以辨別真?zhèn)?,從而導致嚴重后果。因此,利用公寓的廣闊場所,加強思政教育以對學生加以引導,在現(xiàn)代高校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
2、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已無法適應新形勢下思政教育進公寓的要求
從內容上看,傳統(tǒng)的思政工作存在著針對性不強、層次性不明、階段性不夠的問題。針對性不強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學生思想中存在的“轉折點”、“關節(jié)點”關注和重視不夠,沒有找準學生思政工作的最佳切入點和突破口;層次性不明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于不同時期、不同群體和同一群體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思政工作的內容沒有明顯的區(qū)別;階段性不夠主要表現(xiàn)為思政工作的內容沒有根據(jù)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階段性和學生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學習任務等因素來安排。
從方法上看,傳統(tǒng)的思政工作不能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同解決學生實際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聯(lián)系起來,不能把科學性與方向性、全局性與戰(zhàn)略性、主導性和多樣性結合起來。
由此看來,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在公寓內部開展思政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
三、思政教育進公寓的現(xiàn)狀與問題
1、缺乏完善的機構與工作機制
道德教育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長期漫長過程,不能僅僅依靠某些工作人員的努力,需要有一個完善的機構和機制來支持推動。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實際工作開展中往往缺乏有效地機構和工作機制,特別是在公寓思政教育這片全新領域更是如此。突出表現(xiàn)在“高校內部各職能部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職責不夠清晰,協(xié)調不夠有力;公寓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還沒有完全進入專業(yè)化、職業(yè)化軌道;學校、社會、家庭等教育要素的銜接也有待進一步加強”[2]等等。
2、缺乏專業(yè)指導團隊
現(xiàn)階段各地各高校一提思政進公寓最先均會標榜自身擁有多少高素質的專業(yè)輔導員,這些專職輔導員和公寓輔導員雖然在思政教育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他們的理論水平、專業(yè)素養(yǎng)、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面對四兩撥千斤的思政教育,顯然還有待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同時,指導教師團隊中往往缺乏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專家和學者,一線輔導員即便經驗豐富卻缺乏理論高度,工作中時常遇到瓶頸,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3、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現(xiàn)在中國高校學生工作模式大多沿用學工、團委、保衛(wèi)三足鼎立的模式,學工、團委和保衛(wèi)等部門下都有自己的學生組織,雖然這些組織平日承擔的工作和開展的活動豐富,但真正深入寢室的活動相對較少,形式也非常單一。這些部門領導下的學生組織,大多按照校方意志開展工作,很少從學生實際利益出發(fā),為學生真正解決實際困難,因此也就很難真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組織在公寓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作用。
4、公寓內部各項設施不盡人意
伴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大多數(shù)高校都在不斷地擴大招生規(guī)模,盡管學校也在努力挖掘潛力,加強公寓的硬件建設和軟件服務,但客觀上學生公寓條件還是不夠理想,顯得擁擠、嘈雜。同時,公寓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不強、效率低下,使得學生對學校工作大多存有不滿,一些不夠妥善的處理甚至引發(fā)學生的抵觸情緒,直接影響了公寓思政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效果。
四、思政教育進公寓的解決途徑探索-——構建公寓思政教育新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它是按一定方式,依賴于思想政治教育各個要素、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協(xié)調,有規(guī)律地發(fā)揮作用的動態(tài)運行過程?,F(xiàn)階段,摒棄原先單純的就思政理論談思政教育的刻板模式,將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道德情操教育和適應社會能力培養(yǎng)等各方面綜合考慮的教育模式和思路,可以說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而完善和健全高校公寓思政教育人員、機構、制度、監(jiān)管等各環(huán)節(jié),并使之相互協(xié)調配合,使思政教育工作不再依靠某些工作人員的單打獨斗,而是有一個機構、一個團隊在一種合理的模式下共推思政工作,則是現(xiàn)階段構建公寓思政教育新機制的關鍵。
1、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和工作素質
隨著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進程,“組建一支政治過硬、業(yè)務精湛、作風正派的公寓思政教育隊伍”[3]勢在必行。隊伍中既要包括從事思政教育研究和教學的經驗豐富的專業(yè)老師,又要包括深入一線開展具體工作的公寓輔導員群體。在隊伍組建過程中要重視選拔,把那些年輕、政治素質好、專業(yè)能力強、思想作風硬的工作人員選拔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中,在專業(yè)指導教師的指導和帶領下,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和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同時,還可以聘請退休的干部或老教師兼職從事公寓思政工作,豐富隊伍的經驗。
另外,在保證思政隊伍人員素質同時,還要提高隊伍的工作素質??萍颊撐摹9⒐芾硎紫纫獦淞⒎諏W生的基本觀念[4]。公寓思政工作應以服務學生為根本前提,無論是專職輔導員還是公寓宿舍管理人員,在公寓工作中都要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不能影響學生的基本利益,不能由于思政進公寓而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公寓工作中學校和老師若能重點解決學生最關心的實際問題,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思政教育的理念將會更容易的被學生接受。
2、建立管理機構,重視對學生住宿管理工作的領導
組建真正意義上的公寓思政教育委員會。在機構設置上,該委員會在體制上是學校思政工作體系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對公寓思政教育隊伍建設和工作開展進行深入指導。
在工作內容上,管理機構負責政策規(guī)章的制定以及對整個教育過程進行監(jiān)督考評。不斷制定和完善新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范、制度、法律、政策,是公寓開展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在實施監(jiān)督管理中,“樹立質量管理意識,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監(jiān)控制度,監(jiān)控其教育的質量”[5],同時設計科學的考評體系,負責把學生在公寓里的表現(xiàn)納入到學生的德育考評范圍,并把它作為學生評優(yōu)評獎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在組織形式上,要把黨團組織落實到公寓,充分發(fā)揮黨團組織的引導、團結及凝聚作用。黨員是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利用黨員分布在各個公寓的現(xiàn)實特點,通過黨員的帶動作用來推動思政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學生基層。
3、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以適應新時期下思政工作進公寓的新特點
校公寓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將高高在上的理論教育生活化、日?;?,實現(xiàn)學生對正確道德觀、價值觀的真正內化的有效途徑?,F(xiàn)階段在公寓開展思政教育必須注意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6]。
在教育方法上,采取行為規(guī)范與榜樣帶動相結合。行為規(guī)范主要強調向學生明確公寓內部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借以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公寓不但要有明確的宿舍管理規(guī)定,同時,每位學生在入住后須簽訂公寓物品使用、用電防火等責任書,在告知和警戒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主人翁的責任感、歸屬感,以實現(xiàn)外在規(guī)則向自身道德行為標準的轉變。榜樣帶動主要是通過實體宣傳或榜樣示范等樹立典型,讓學生在基本行為規(guī)范的基礎上,通過模仿、學習實現(xiàn)道德行為的優(yōu)化。公寓內部始終堅持這種榜樣帶動下的自我優(yōu)化教育,通過三星級寢室、黨員團員示范寢室的建立,擁有責任感的公寓“小主人”們自然而然的把寢室當成真正的家庭,在日常中時刻與示范寢室看齊,并不斷優(yōu)化自身環(huán)境。
在工作方式上,堅持日常管理和特色活動相結合。科技論文。日常管理側重一線輔導員的直接管理,現(xiàn)階段主要是依靠輔導員深入公寓來開展。需要注意的是進公寓不是簡單的查衛(wèi)生、查違規(guī),而是要根本改變原先公寓中輔導員與學生的對立關系。科技論文。輔導員通過進公寓真正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傾聽他們的呼聲,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學習上和思想上的困難,增強思政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時效性。特色活動主要側重學生的自我組織,老師則是通過活動指導間接參與其中。針對管理目標結合公寓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觀念,促進學生公寓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將思政教育的理念、觀點和目的有效地融入各項活動,寓教于樂,實現(xiàn)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教育。
4、鼓勵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對學校管理進行有效監(jiān)督和補充
應注重發(fā)揮大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公寓建立學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務的組織——公寓思政工作辦公室,組織學生廣泛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活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教育管理轉變?yōu)橹鲃訁⑴c教育管理,使其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要結合具體情況,建立由學生代表組成的監(jiān)督機構,參與公寓管理和服務,如每個宿舍設立宿舍長,每層設計層長,每棟樓設立樓長,樓長和層長對公寓思政工作辦公室負責,監(jiān)督制度執(zhí)行,及時反映學生的意見和需求,并協(xié)助輔導員、公寓管理員開展學生思政工作。
5、提升學生公寓軟硬件環(huán)境,為思政教育開展提供物質保障
公寓的環(huán)境與學生直接相關,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為更好的在公寓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學校需提供必要的場地和設備,優(yōu)化和改善思政教育工作的物質條件。在學校和后加大對改善學勤有條件的情況下,必須生公寓條件的投入,在經費允許的條件下,公寓內要逐步開通電話、寬帶網絡和有線電視,以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育工具和信息手段在公寓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真正符合日常生活的環(huán)境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觀念。還應在公寓內建立公共閱讀室、活動中心、宣傳報欄等場所,利用名言、警句、標語等來營造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圍,從而引導、感染學生,通過公寓環(huán)境的優(yōu)化來推動思政工作進公寓的積極開展。
總之,高效的思政進公寓工作只有著眼于新形勢下的新特點,關注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上的新變化,并切實圍繞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才能拓寬視野,拓展思路,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謝曉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創(chuàng)新問題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6B):82-85
[2][5]劉建成、韓東云.《淺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chuàng)新問題.》.益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6):80-86
[3]王良虎.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2(3):22-23
[4]張代宇.論高校思政工作進公寓與構建和諧校園[J].科技文匯.2007(6):3-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264-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的任務,是中國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1]。
本文從思政教師職業(yè)本身,教師個人,以及思政教師的職業(yè)心聲,學生心聲角度出發(fā),全方位地描述了當下985高校思政教師的職業(yè)心理現(xiàn)狀,并從其進修交流培訓機會方向進而反映其心理現(xiàn)狀。
一、985院校思政教師的職業(yè)困境
(一)調查的設計
本文選取了教育部直屬的部分985高校思政課教師、部分非思政教師和學生作為調研對象。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訪談、郵件群發(fā)等形式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作為主要形式開展,輔以和985高校的思政教師面對面的溝通和電話訪談。我們共制作了三份問卷,并在問卷調查網絡平臺“問卷星”上,對985高校的思政教師,非思政教師以及學生分別做了充分調查。我們實際發(fā)放各類問卷總和為5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306份,其中:學生問卷221份,思政教師問卷45份,非思政教師問卷40份。其中有效問卷是在調查過程中能夠真實反映接受調查者相關信息及態(tài)度(不明確的答案不超過15%)的問卷。
調查樣本總量共為306人,其中:學生221人,思政教師45人,非思政教師40人。男女教師比例均等,多為中青年教師,博士或碩士,其中部分思政教師是由理工類或者與思政類專業(yè)相近的專業(yè)出身轉型作為思政教師進行教學,而非思政課教師多為專業(yè)出身。樣本中的教師多為講師和副教授。兩類教師每月的基本收入持平,多分布在4 000―6 000元之間,個別在7 000元以上,47.5%的教師表示對薪水滿意,有63.5%的思政教師表示社會地位和薪資水平均與非思政教師持平。
(二)985院校思政教師的職業(yè)困境
1.思政教師職業(yè)認同感偏低
(1)當被問及所從事的職業(yè)時,會有不適感
思政教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承載著國家的特殊使命,本應有無上的榮耀感。但經過我們的調查發(fā)現(xiàn),雖77.5%的思政教師表示自己對所從事的職業(yè)有自豪與成就感,但由于同學的不理解不配合,來自各方的壓力等,當被問及所從事的職業(yè)時,會有不適感的占13.51%。不適感,大多是由于學生覺得學科不重要,對課堂教學的不配合使教師產生不被重視的感覺,這通常會嚴重地打消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影響備課及教學。
(2)職業(yè)傾向現(xiàn)狀
對于職業(yè)傾向我們設計了一個假設性的題目,即“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的話,您愿意做哪一類老師?”在思政教師群體中,有37.84%地選擇了做非思政課教師,而選擇做思政教師的比例則較低,占29.73%,另外選擇各有利弊,難以取舍的占21.62%。而非思政課教師中選擇繼續(xù)做非思政教師的占到了87.1%。當被問及如果有再選擇的機會,是否愿意繼續(xù)從事思政教育時,有35%的思政教師會選擇非思政課教師,僅有27.5%的思政教師會繼續(xù)從事思政教育,調查結果如圖1.1。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可以看出,一部分思政教師已經厭倦了目前的授課內容,如果有重新選擇的機會,會教授其他專業(yè),而僅僅有少量的非思政教師會選擇改授思政課程。這一結果一定程度反映了思政教師隊伍存在來自各方的壓力,教學任務較非思政課程來說相對繁重。
2.思政課教師在高校處于邊緣化境地
在學生中普遍存在“功利化心理”,即對當前自己有用的就學,沒有用的就置之不理,思政課在這樣的情況下明顯處于弱勢,甚至有的學生竟不知自己的思政教師是誰。
學校性質也是影響思政教師地位的重要因素。文科類院校和綜合類院校學生專業(yè)背景偏文,對于思政類課程喜愛度會較理科類院校高許多,學生們課上的聽課狀態(tài)也會有所提高;工科類院校雖然把思政課也列為必修課,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看過課程安排之后就將思政課定義“沒用”的課程。正是由于學生這種“功利化”的心理,即與自己專業(yè)有關的就學,沒關系的就不學,使得思政教師才與專業(yè)課教師有了“所謂”的差異,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趨于低迷,教學工作不易開展。
3.進修、培訓交流機會不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對教師進行定期的進修交流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只有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質,才能使學生受益[2]。
圖2.1是關于學校是否經常提供思政教師階段性的進修交流機會的統(tǒng)計,從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在985學校中,學校會給予思政教師一定的發(fā)展空間,但整體還是普遍偏少。
圖2.2與圖2.3分別是學校每年為思政教師以及非思政課教師提供交流機會次數(shù)的統(tǒng)計,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思政教師和非思政課老師每年的進修機會基本持平,都是平均1―2次。并且從老師們的反饋中可以看出,學校為老師們提供的進修交流絕大多數(shù)能夠起到促進作用,有助于提升自己以及各方面,也有部分教師認為此類活動并無太大作用。
每年教育部都會組織985高校中的思政教師進行高端的培訓,每年六期,每期在全國選拔100人左右進行為期20天的培訓。除了這樣的培訓,各地也會有為期不同的短期培訓。但仍有31.58%的思政老師表示,這些培訓對于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僅有一點幫助。相比思政教師每年固定的國內培訓,非思政課教師會有更多的出國進修交流機會。
4.思政教師的發(fā)展空間相對較小
對于不同學校,如果沒有增設譬如學院,政治理論學院等思政類院系及研究院的學校,那么教師的發(fā)展空間也就相對較小。教師沒有成長為碩導、博導的途徑,承擔科研項目也相對其他專業(yè)教師較小,這種情況制約了思政教師的發(fā)展。
二、思政教師職業(yè)困境原因分析
(一)學生原因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爆炸導致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對于世界觀尚未完全健全的大學生來說,利弊同在。網絡上傳播的負面社會信息正是與傳統(tǒng)思政教育相悖的,于是這種偏差就會影響到學生對思政課堂上的知識的質疑。這種質疑將在很大程度上會使得思政教育難度加大。
(二)學科原因
長期以來直至現(xiàn)在,社會上仍有許多人不承認思想政治教育獨立學科的地位。他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具體工作,其沒什么理論問題,沒有必要設立專門學科;或者認為,這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而不是教育研究工作;或者認為,這僅僅是一種政治工具,所謂研究多是政治宣傳、政策注釋,并非真正的學術研究;或者認為,現(xiàn)在的研究不過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很難達到理論層次。
(三)教師原因
國家對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而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關鍵在教師。一個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可以用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感、行為和學識吸引學生,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有些思政教師自身素養(yǎng)并不過硬。
同時,單一的教學考評機制不能反映思政教學的全部內容,繁重的教學任務與實際享受的待遇也不成正比,導致有些思政教師產生職業(yè)倦怠,影響教學效果。
三、思政課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路徑與對策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我發(fā)展
教師自身所具備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授課能力以及教師的品格、心態(tài),一定程度決定著學生對課程的熱愛程度以及聽課質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啟迪者。教師的自我完備不僅是對自身素質的提升,對學生也是起著引導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專業(yè)課,教師的人格魅力要比課程本身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更大,影響程度也更深。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不斷充實自己。一名思政老師需要樹立專業(yè)信念,積累專業(yè)知識,提高教學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充實業(yè)余生活,豐富“個人知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發(fā)展
我們應當正確判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定位,按照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加強理解與支持思政教師,并且為其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學校方面應當從戰(zhàn)略高度認識思政課重要性,保證其教學地位,不斷改進管理方式,提高教學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強對思政教師的人文關懷,重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造寬松的心理氛圍。
當前,我們正身處于一個“微”時代的大環(huán)境之中,每天更新微博、發(fā)朋友圈、創(chuàng)造微話題、發(fā)起微公益等,這些微訊息能夠真實地反應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工作抓手與平臺。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麄魉枷牍ぷ鲃?chuàng)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基層工作創(chuàng)新?!睍r代的發(fā)展與國情的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隨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從實際出發(fā),緊跟形勢,創(chuàng)新方法。
一、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
1.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增多,但功能缺乏評估
當前,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日益發(fā)達與網絡時代的革命性突破,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越加普遍,可以說,整個社會都進入了一個“微”時代。這些新興媒體受到了廣大青年大學生的喜愛與追捧,并逐步深入到學生學習生活、行為方式、人際交往等方方面面。為了順應這股趨勢,除了校園網、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飛信平臺等常用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越來越多的高校也將QQ、人人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共享,也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更加日?;?、生活化。然而,盡管教育載體有了幾近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其功能主要側重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或者信息更偏向單向輸出。由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傳播內容的多元化與網絡缺乏監(jiān)管,加上大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價值判斷,使得教育實效大打折扣,給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帶來了一定挑戰(zhàn),真正的感染及引導作用缺乏評估。
2.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調,缺乏時效性與針對性
在我國改革進入攻堅克難關鍵期、全社會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再次被提到一個重要的位置的背景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與國家發(fā)展趨勢,不斷與時俱進。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新的速度相對比較遲緩,沒有體現(xiàn)出應有的時效性。有些高校思想工作教育工作者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的信息內容單調空洞,缺乏新意與吸引力。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具有轉載分享的功能,使得教育內容缺少原創(chuàng)性,沒能抓住大學生的眼球。另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偏重于一些大面上的東西,沒有就學生思想教育與成長發(fā)展中的一些特點和關鍵問題專門開展教育。大學生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思想與心智尚不成熟,因此在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方面應有針對性的加強。
3. 大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度與參與度不高
網絡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其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學習態(tài)度、生活方式等產生著日益深刻的影響。截止2013年底,中國的網民達到6.18億人,居世界首位,其中,大學生可以說是網民群體中非常龐大且重要的一個群體。有數(shù)據(jù)表明,90后大學生每天平均上網時間為四個半小時。然而,在這平均的四個半小時中,很少會有大學生專門瀏覽校園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或者參與相關話題的討論,更有甚者從未關注過這些網站或訊息。這種狀況使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內容的路徑不暢,大學生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頻率也比較低。然而,在網絡環(huán)境中,青年大學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具備個人價值判斷與主觀能動性,是網絡信息重要的傳播主體。當大學生的主體意識降低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便更多地淪為了一種單向灌輸?shù)哪J?,其內容也很難為大學生所接受,無法形成一種良性互動。
4.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單薄,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
各高等院校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教育形式持非常重視的態(tài)度,然而在具體實施中,相關的理論研究、技術探索、評估方法以及專業(yè)的人員培訓尚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許多具有豐富教育經驗且政治理論素質較高的中老年教師,其網絡知識技能比較欠缺,而具有較高網絡知識技能水平的青年教師則在思政教育工作的實踐經驗和政治理論方面修養(yǎng)不足。還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會利用各種交流平臺與大學生順利交流談心,不能運用網絡工具收集分析學生輿論或狀態(tài),找不到與青年大學交流互動的交接點。更有甚者自身的法制素養(yǎng)不高,忽視網絡道德的踐行,對現(xiàn)行的網絡法律法規(guī)缺乏認知,難以發(fā)揮網絡文明建設的引領帶頭作用。另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術薄弱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方法上缺乏創(chuàng)新,永遠趕不上學生的腳步,對教育方法學生不感興趣或者抵觸的情緒時有發(fā)生。
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析
1. 加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聯(lián)動,相得益彰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契合時代特點對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然而也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系列挑戰(zhàn)。在信息快速傳播但缺乏監(jiān)管的今天,大學生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得到信息的速度和數(shù)量將大大超出教育主體所能掌控的范圍,若他們不能及時的將反面信息排除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不能有針對性的開展。而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過課堂教育、樹立典型、個別談心等教育方式完成的,這些傳統(tǒng)的方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可控性強,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的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合適的材料或一些典型的事例在課堂上對教育對象進行特定的信息宣傳。為此,只有將思政課堂、學生主題教育活動等傳統(tǒng)教育方法與網絡思想教育新平臺有機結合,才能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的聯(lián)動,分別二者的不足,相得益彰。
2. 將網絡思想教育內容與學生的關注點相結合,提高針對性與互動性
大學生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具備獨特的成長階段特點與興趣喜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把握大學生群體關注的焦點、思想共鳴點以及內心的真實訴求,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一是要著眼于信息的新穎性、豐富性,不能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眼光來看問題,而要從大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二是要重視品牌效應,打造校園主題網站及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知名度,從而吸引大學生的關注。三是要打造順暢的網絡溝通平臺,加強交流與溝通的互動性與及時性,面對大學的疑惑與問題,及時地給予解釋或者回答,給大學生相對充分的空間來發(fā)表自己的訴求。四是要以新奇特的技術吸引大學生的關注,大學生的好奇心較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網絡多媒體的使用能力,豐富教育方式。
3. 轉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風格,不照搬條條框框,寓教于樂
當代大學生尤其是90后學生的自我選擇性極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的信息符合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興趣愛好,大學生才會選擇接受,之后認同、內化成為他們的思想意識。然而一提到到思想政治教育,難免使其產生一種抵觸的心理,即便是運用新媒體技術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無法避免。究其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給學生一種古板枯燥的印象。為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尊重青年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平等意識與民主意識,不以居高臨下的官方口吻傳播信息,或是照搬條條框框枯燥乏味。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時代的敏感度,注重工作方式與語言風格,將青年大學生喜歡的文娛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巧妙結合,使思政工作的風格更加輕松化、生活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寓教于樂。
4. 營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環(huán)境與氛圍,注重實效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社會結構、組織結構以及個人的發(fā)展都經歷著比以往更加深刻的變化,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一些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不健康的思想觀念也隨之涌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致力于營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圍,保持思想先進性與純潔性,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今天,不斷涌現(xiàn)出了一系列艱苦奮斗、愛國主義、科教興國等精神的典型事跡,將這些精神具體應用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活動中,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其次,要努力構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從日常小事入手,做細做實,宣傳正確的思想意識,倡導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強化正確的輿論導向,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注入傳遞青春正能量。
參考文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塑造平臺。社會工作作為伴隨著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進程而出現(xiàn)的一門新興專業(yè),實現(xiàn)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是改革和優(yōu)化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需要,是確保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一、研究方法和調查對象基本情況簡述
這次調查是采用個案訪談法進行的研究,主要是工作者通過和被調查者的面對面交談和詢問,了解被調查者關于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狀況的具體看法和觀點,通過詢問、對質、澄清等專業(yè)方法挖掘個案的深入內在想法,以達到真實、客觀的調查效果。
本次個案選取的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如下:
張某,女,20歲,現(xiàn)華北電力大學大三文科學生,家住農村,共青團員。
二、個案調查狀況及簡單分析
(一)關于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開展形式的個案調查
1、個案訪談分析
當被問及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開展形式時,被調查者談到,“我們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專業(yè)思政老師單方面進行課堂講授,是以書本為基礎進行主要思想政治知識的教授,不太涉及課外的社會實踐和時政政治知識。”
可以看出,她對所在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認可程度并不太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較單一傳統(tǒng)。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并沒有很好體現(xiàn)。再次,未能構建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模式。
2、社工視角下的簡單分析
一方面,社會工作以案主需求為工作方向,充分尊重案主自覺。這種以案主作為主體,充分尊重案主的個性和個別化的發(fā)展需求的思考理念,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延上有很深的借鑒意義,它要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意見和實際需求,以達到真正的實際效果。
另一方面,社會工作專業(yè)工作方法很強調的一點就是進行溝通和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實現(xiàn)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和案主社會功能的提升。作為為國家未來的現(xiàn)代性人才灌輸理念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能夠把握住社工這一原則,并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一原則進行借鑒和實踐,其意義重大。
(二)關于所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相對響應機制的調查
1、個案訪談分析
根據(jù)調查者敘述,當代的大學生在高校中還是面臨著許多方面的心理壓力和不適的,但被調查者在提及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時卻表示,“在學校期間各個方面的壓力雖然是比較大的,但我們學校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活動開展的還不夠,不能及時得到專業(yè)人士的疏導與幫助?!?/p>
2、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高校心理調節(jié)機制現(xiàn)狀分析
針對大學生面臨的這些新問題,高校針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干預、治療及其他特殊心理需求方面的教育還遠遠不夠,學校的專業(yè)心理調適人員和調適機構組織設置仍不完善,相應的心理預警機制也還沒有建立。
3、社工介入的簡單分析
社會工作作為專業(yè)介入渠道的作用應該得到重視和進一步發(fā)揮,利用專業(yè)的個案、團體、社區(qū)工作方法和專業(yè)的社會工作人員,將個人、群體、社會的因素和資源實現(xiàn)整合和優(yōu)化利用,促使這一體制向更專業(yè)、更有效地方向建立和發(fā)展。
(1)首先要運用個案工作方法進行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以集中灌輸為主,忽視教育對象之間個體差異的工作方式。其次是要運用小組工作方法。要借助成員之間的充分互動與經驗分享來實現(xiàn)教化與改變目的。再次要將社區(qū)工作方法積極引進進來,以此來豐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資源。
(2)專業(yè)人員隊伍培訓是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相結合的關鍵。一是要堅持不斷將優(yōu)秀的社會工作從業(yè)人員選拔、聘任到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中來,建設專業(yè)化社工隊伍基礎;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社會工作者聯(lián)合起來,建立良好溝通渠道,加強信息交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發(fā)展本校社工力量。將學校的社會工作學生也納入這一體系,作為本校的學生,他們更能清楚直接的認識到問題所在,提出實際的中肯建議。
三、結語
通過本次的個案訪談調查,筆者認為被調查者對其所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體認可度較高,但仍然指出目前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單一等不足,這迫切需要我們通過在現(xiàn)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與探索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形式多樣、主動靈活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引入社會工作專業(yè)方法來提升思政工作的內涵和效用已變的很有必要和可行。
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相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由片面向全面擴充,教育內容不應再局限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相關的心理健康、就業(yè)指導被重視起來;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的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由部門覆蓋向社會覆蓋渠道轉化,以此建立和完善一種能把任務落實到每一個群體包括邊緣人群、覆蓋全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相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由宏觀向微觀領域拓展,由關注形式向關注使用轉變,由社會需求向個人需求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童長英.論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2):66-68.
[2]朱平,孔讀云,姚本先.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問題與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56-57.
關鍵詞:高校經濟困難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現(xiàn)狀 對策
Keywords: poverty-stricken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education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
作者簡介:陳志杰(1981-),男,漢族,廣東揭西人,任職于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 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學生思政教育、獎助學等工作。
一、引言
近年來,高校擴招使很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走進了大學。但高校收費標準日益提高也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比例呈上升趨勢。這個問題日益成為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的焦點和社會關注的熱點。經濟生活的差距給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因此,做好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的培養(yǎng)都有重要意義。
二、當前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及問題
(一) 教育內容針對性不強
首先,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與一般大學生有區(qū)別,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體現(xiàn)對其的特殊關懷。而目前高校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針對全體大學生的,并未體現(xiàn)對經濟困難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獨特教育。
其次,經濟困難學生由于困難程度、自身心理和學習狀況不同而存在明顯的差異與層次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忽視他們的個體特征,導致針對性教育缺乏,很多問題得不到解決。
(二) 教育方法與形式單一化
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運用的方法比較單一,基本上是激勵教育法,僅停留在純理論的層面,在實際生活中缺乏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具體指導,不能有效地預防經濟困難學生有可能產生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多數(sh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還停留在傳統(tǒng)說教與灌輸?shù)膶用妫蛔⒅厥芙逃邇刃牡那楦幸蛩?,兩者缺少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動,無法從根本上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三) 教育途徑不暢
目前高校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實踐教育途徑不盡完善。很多高校使用行政式及教條式灌輸?shù)姆绞綄⒗碚摴噍斀o經濟困難學生,使他們感覺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
同時,高校對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途徑主要集中于校內的實踐活動,而校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還很有限。
(四) 教育的參與主體缺失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整合一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主體資源。然而目前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依靠學校這一主體來開展,除了部分的社會資助群體外,諸如家庭等其他社會參與主體的參與力度有待提高。
三、導致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與問題的原因
(一)學校對貧困生的認識不全面,教育針對性不強
一方面,由于貧困生劃分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因此對經濟困難學生的界定還存在著模糊現(xiàn)象。另一方面,對經濟困難學生個體需求的差異不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者通常只從自己的主觀理解出發(fā),盲目的安排各類資助或教育。
另外,學校的教育缺乏針對性,使得個別經濟困難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和深層次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以致產生各種心理問題,使原本只是在經濟上的貧困,逐漸演變成經濟、心理和學習上的三重困難。
(二)經濟困難學生的家庭教育觀念落后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自小就受到父母工作艱辛的影響,父母過分地強調生活的消極面往往增加了孩子的自卑心理,嚴重者甚至會影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對他們以后在社會中面臨外界物質因素的影響,尤其是金錢的誘惑會造成不良的消極影響。
(三)社會資助體系的欠缺及社會輿論氛圍的影響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社會資助體系還存有缺陷,一是資助力度不夠,部分地方的工作人員認識不統(tǒng)一,使資助工作打了折扣,例如學校對資助工作缺乏系統(tǒng)的統(tǒng)籌和思考等等。二是資助體系欠完善,目前實行的助學體系缺乏科學的指導,使部分經濟困難學生過分依靠政府、學校,出現(xiàn)了嚴重的消極思想。
另外,對于高校經濟困難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社會輿論普遍認為這應該是個自強不息、更加懂得珍惜的群體。這樣的社會輿論雖然有利于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嚴于律己、奮發(fā)圖強,但也使他們倍感精神壓力與負擔,生怕自己辜負社會的期望。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薄弱,學生自我教育欠缺
高校擴招后在校學生數(shù)量大幅增加,但擔任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配備卻沒有及時跟上。使力量單薄的學生思政工作人員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工作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過引導經濟困難學生內心潛在的自我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目前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自我教育普遍缺失,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效不夠的重要原因。
四、切實做好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一) 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以學生為本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求教育者要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工作對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現(xiàn)狀有真實的了解,及時掌握貧困生的思想、生活及學習狀況,了解和預測他們的愿望和要求。二是要對貧困生充滿愛心,付出真心與耐心。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滿足了貧困生這一需要,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讓他們敞開心扉,說出心理話。
(二) 優(yōu)化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在原來共同教育內容基礎上突出對其的特殊關愛。一方面,要進行自強自立教育,引導他們樹立自強自立的信心、確立正確的人生理想,鼓舞他們奮發(fā)向上。
另一方面,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預警機制。幫助經濟困難學生掌握常見的心理調試方法,讓他們學會傾訴與宣泄,能夠戰(zhàn)勝心理的困擾。并注重感恩教育與誠信教育,鼓勵他們回報社會,對家庭經濟情況的誠實反映,畢業(yè)后按時足額還清助學貸款等。
(三) 根據(jù)實際需求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拓寬教育途徑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多種方法實施教育。例如情感教育法、激勵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心理咨詢法等等。同時,要把握經濟困難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教育途徑方面,一方面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熱點問題及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理論教育。另一方面要有效整合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理論聯(lián)系實際,堅持在實踐生活中加深對理論的認識與理解。例如通過社會志愿服務、參加有償勞動等實踐方式。
(四) 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完善資助體系
為營造良好的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學校應確保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并積極建立家庭、社會、學校三大教育參與主體相協(xié)調的立體育人氛圍。在資助體系方面,為突出教育特色,可以實現(xiàn)國家、學校資助與社會資助、有償資助與無償資助的有機結合,并積極加強法制建設,使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資助工作規(guī)范化、法制化。
(五) 加強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自我教育
使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是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可以通過自我修養(yǎng)法、自我管理法、內心反省、檢查對照等方法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質以及知識等方面進行自我教育與磨練,由此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自己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
五、結論
加強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高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與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目前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諸多現(xiàn)狀及問題,只要有針對性的在教育觀念、社會輿論氛圍、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徑、資助體系、學生自我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就一定會使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得到更好地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蔡振春.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人文關懷[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7,(10):85
一、剖析藝術類高校學生思想狀況的特點
對于大多數(shù)的藝術類高校來說,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思想藝術人才是一項系統(tǒng)而又充滿挑戰(zhàn)的工作,藝術專業(yè)學生有著相對其他專業(yè)學生的特殊性,藝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工作也是如此,他們既有著藝術專業(yè)學生的群體特征,也有著各自的個體特征。正確把握他們的特點,是做好藝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
1.思想上具有積極性,認識上帶有單一性
藝術類高校學生因大多數(shù)接受藝術教育的時間較長,同時具有良好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藝術天賦。因此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之心顯著。這也造就了其往往陷入追求名利的現(xiàn)實主義中來。目標上具有與時俱進性,需求上帶有享樂性。由于他們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多,對社會現(xiàn)實認識較為深刻。
2.心理上帶有反差性,思維上具有存異性
藝校高校大學生形象思維比較活分,他們善于用自己主觀的、抽象思維去理解和認知客觀世界,而相對排斥抽象邏輯思維。受專業(yè)教育和社會實踐的影響,在對行為、情感等把握和運用,善于求新、求異、求成,善于捕捉內在變化和特征??梢哉f,是藝術實踐本身鑄就了他們敢于標新立異、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行為習慣和前衛(wèi)意識。但是這種思維上的存異性容易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刻意摹仿所謂不修邊幅的形象,籍以吸引他人關注或以高傲自居。
3.政治思想傾向復雜,理論修養(yǎng)欠缺
由于長期集中接受專業(yè)教育的影響,普遍缺乏政治觀念,政治理論素質十分欠缺,對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很大的影響。他們中大多數(shù)不關心政治甚至厭煩政治的心理,雖然思想活躍,但缺乏深度,熱愛專業(yè),但很少關心時事,重視專業(yè)技能訓練,但輕視文化理論特別是“兩課”理論學習。思想認識上的不太完善,導致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及鑒別力不夠,對政治問題了解膚淺。有的學生在生活、學習,社交中,勢利化、功利化、庸俗化傾向明顯,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充斥著校園。這本身就影響到自身思想道德和認識空間的提升。
4.生活上自由散漫,學習上態(tài)度端正
藝術類大學生在學習上較普通大學生比較更加實際,思想中充滿憂患意識,居安思危,重視競爭,努力在學習中完善和壯大自己??醋⒅貙嶋H能力的培養(yǎng)。他們對人際關系俄處理更加重視,盡自己能力努力拓展交際范圍,希望自身能夠在特長上有所成績,努力學習本專業(yè)課程,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生活上他們開放、自由、自立、他們把滿足自我需要,作為提升質量生活的標志之一,在各種欲望方面,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思想顧慮。
二、藝術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對策
做好藝術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據(jù)當前藝術自身專業(yè)學生的思想水平,在肯定他們長處的同時,針對不足,抑制短處,發(fā)揮教育的針對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堅持正確的引導,充分發(fā)揮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勢
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對其進行正面引導,不能一味地采取硬性規(guī)定的辦法約束學生的行為。應以疏導的方式,與學生建立和諧健康的關系,在生活中應該努力作到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尊重他們的個性表現(xiàn),日常思想政治中應該注意把握他們的心態(tài),因人而異,因教施材,給學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華的空間及創(chuàng)作的空間和時間。
一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念。
二是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的意識和潛在能力。
2.思想活躍,鮮明的個性特點
由于藝術類大學生的性格具有個性性和獨特性的特點思想較難統(tǒng)一,自我意識觀念淡薄,缺乏集體觀念和榮譽感,給這部分學生的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再者,教師要堅持把育人工作貫穿到整個教學中去。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給他們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以自身的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感化和感召學生。防止課堂授課與大學生思想教育脫節(jié),甚至出現(xiàn)在思想上給學生誤導的現(xiàn)象發(fā)生。要讓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專業(y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生活各個方面。
3.放大藝術生的感性認識,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高校藝術類的大學生們大體上看是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積極進取的,他們注重個人價值的體現(xiàn),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符合大眾化的規(guī)范的社會公德意識,渴望成功,思維活躍,善于表現(xiàn),容易滋生“明星效應”心理。如此,便可放大這一效應,采取一些激勵式的手段,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講座、文藝匯演、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給他們充分發(fā)揮和展示自我的空間,一方面通過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另一方面這種效應適度的放大,讓他們明白自己示范作用,加強其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的提高。
4.加強心理疏導,完善學生心理咨詢管理
1全面推進高校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提升我國國際形象,促進中外交流
在高等教育趨于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也日漸頻繁。根據(jù)中國教育部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2016年共有來自20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42773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中國學習。隨著中國經濟及軟實力的發(fā)展,來華留學生在數(shù)量規(guī)模上不斷擴大,同時,留學生教育也正處于由量變向質變過渡的提質保量階段。對于眾多的國際青年學子,加強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正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有利于消除其對于中國的負面認識;培養(yǎng)出一批專業(yè)知識扎實、學術能力過硬、知華愛華友華的外國留學生,有利于在生源國提升我國形象,增強我國教育軟實力;同時,有利于促進中外學術科研交流、文化思想交流。
1.2為留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中國高校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留學生來到中國求學,尤其是初期階段,因為語言差異、文化差異,往往會遇到文化沖突(或又稱為文化休克);而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差異,往往會導致留學生在專業(yè)學習方面同樣遇到障礙。根據(jù)留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并結合留學生群體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避免留學生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huán)之中,促使留學生轉變思想,提高認識。通過“學校-教師-學長”三位一體幫扶機制,幫助留學生盡快適應中國高校生活,并逐步熟悉并適應中國社會環(huán)境,最終培養(yǎng)留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
2高校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問題
2.1對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及認識存在偏差
一方面,部分高校對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相比于已較為成熟的中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部分高校對于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處于初級階段或摸索階段。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側重于關注留學生的安全穩(wěn)定和文化交流,而對于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工作開展較少。原因可能是學校層面缺乏重視,疏于建立系統(tǒng)的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難將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囊括在全校全面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模塊中;且留學生教育管理基本工作相較于中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工作內容差異較大,工作難度更加突出,因此大部分高校忽視了針對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存在對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偏差。中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思想性及政治性,由學校相關部門、輔導員老師、學生會及其他社團組織、班級班干部負責,層層遞進,全面開展,主要圍繞“三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內容展開。部分高校認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部分主題內容與留學生群體聯(lián)系不夠緊密,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鋪展推進時較為困難且開展意義不大。即使認識到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部分高校認為該工作應由專門的管理部門或人員負責,而不是全校自上而下地進行。
2.2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系統(tǒng)性、針對性不足
一是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碎片化,缺乏系統(tǒng)性。目前,各高校對于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集中于入學初期,基本圍繞安全法制教育、文化教育開展。安全法制教育旨在維護留學生在華的人身安全,規(guī)范留學生日常行為,遵守法律法規(guī)、校紀校規(guī);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留學生熟悉學校環(huán)境,適應當?shù)厣?,減少交流障礙,促進其更好地融入大環(huán)境。然而,留學生在中國高校學習、生活、成長的過程中也會像大多數(shù)中國大學生一樣,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比如語言不通的困擾、生活環(huán)境難以適應、學習困難無法攻克、人際交往的矛盾沖突等。由于缺乏從入學至畢業(yè),貫穿留學生大學學習生活整個階段的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導致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和延續(xù)性。二是教育內容針對性不強,難以滿足群體性及個性化需求。對于高低不同年級的留學生群體、不同國家(地區(qū))的留學生群體、留學生群體的不同階段、各階段留學生的不同個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往往差異性不明顯,始終以人身安全、守紀守法、文化交流為主要方向,在班會或者年級大會時進行集體的法律法規(guī)、校紀校規(guī)、文化知識的育。而留學生的心理健康、獨立自主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專業(yè)認識、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往往容易被忽視。
2.3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單一而滯后
多數(shù)情況下,各高校借鑒或照搬中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對于留學生依然采用班會、年級大會等集中灌輸式教育方法,且形式上往往以教師口頭傳授為主,沒有結合留學生群體的文化特征、興趣愛好等,單一而枯燥,缺乏創(chuàng)新,留學生被動接受教育,容易導致留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抵觸情緒,使得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此反復,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由主動變被動,變?yōu)橥鲅蜓a牢式的補救型教育。大部分高校通常是在出現(xiàn)了留學生群體性問題、學生遇到困難后,才由負責老師進行事后教育及疏導,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過合適合理的方法進行提前教育而避免的。單一滯后的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不僅不利于營造留學生健康安全、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同時也在無形中增加了留學生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2.4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力資源缺乏、專業(yè)水平不足
一是留學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配比不均。近年來,各高校留學生的數(shù)量規(guī)模大幅增加,而留學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數(shù)量增幅明顯不足。絕大多數(shù)已配備留學生專職輔導員的高校中,由于師生配比失衡、留學生管理工作繁重,留學生輔導員的大多數(shù)時間和精力花在了日常管理事務性工作中,沒有更多的精力保證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準充分開展,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如今留學生管理隊伍普遍“重管理,輕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二是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專業(yè)水平略顯不足。鑒于留學生在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各高校在建立留學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時,往往將英語水平視為重要評價標準,而忽視了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能力的考量。同時,大多數(shù)高校的留學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年齡層次較低、社會閱歷較淺、工作經驗較少、對留學生群體不同文化信仰的不了解、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認識不夠,難以保證將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細做深做透。
3加強高校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3.1更新認識,加強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程度
高校應將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中國學生的思政工作視為同等重要,將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改革開放的時代大背景下,納入全面推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進程中,全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高校工作者應更新對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深刻理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結合留學生群體特征,借鑒中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由學校相關部門、學院、教師、留學生自上而下層層開展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校范圍內提升對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3.2建立體系,完善優(yōu)化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
一是建立完善的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全面推進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留學生入學初期至學成畢業(yè),高校應有目標、有計劃地確立貫穿留學生學習生涯的教育主線,并分階段開展模塊化思想政治教育,避免教育體系碎片化。以安全法制教育、文化教育為核心,豐富“三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養(yǎng)成教育、學風教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其他主題教育。對于留學生,不僅在專業(yè)學習上提高要求,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幫助留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友、擇業(yè)等各方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優(yōu)化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高針對性。高校應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國際形勢的變化,不斷更新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于不同年級、不同國家、不同階段的留學生群體性特征,結合不同留學生個體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安全法制教育等基礎性思想政治教育主題貫穿始終的同時,應在不同階段有所側重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初期,即留學生入學之際,應以安全教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為主,幫助他們穩(wěn)定思想,快速融入中國高校生活;在中期,留學生在逐步適應后,應以“三觀”教育、學風教育為主,幫助他們不斷進取,提升專業(yè)學習態(tài)度;在后期,留學生面臨畢業(yè)擇業(yè),應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為主,幫助他們自我思考,樹立人生理想。針對個別留學生的突況,負責老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個體情況下,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疏導。
3.3創(chuàng)新形式,拓寬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一是打破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利用好網絡信息平臺,增強互動性。在傳統(tǒng)的班會、年級大會等形式基礎上,增強留學生與教師之間、留學生與留學生之間的討論互動,發(fā)揮留學生的主動性,結合實例與無領導小組發(fā)言形成以留學生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進留學生的自我提升,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自己的行動。同時,主動占領網絡信息平臺的新渠道,發(fā)揮互聯(lián)網平臺上信息傳遞速度快、覆蓋廣等優(yōu)勢,利用如微信公眾號、校級院級英文網站、網絡論壇等,加強信息化管理與留學生的互動性。二是群體性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相結合,點面結合。留學生因國籍、語言、文化等因素,容易產生抱團現(xiàn)象,高校應利用此特點,在考慮到校內全體留學生的群體性特征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應深入了解留學生小群體及個人的國家情況、特殊需求,對其進行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做到點面結合,避免“大鍋飯,一勺燴”的做法。三是師生聯(lián)動打破壁壘,加強留學生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成果。在重視留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同時,應發(fā)揮教師、留學生兩個關鍵群體的聯(lián)動能力,配合各階段的主題教育,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鑒于留學生中文水平有限、中國國情認識不全的難點,留學生管理教師應協(xié)助留學生打破群體及文化壁壘,積極尋求與校內外發(fā)展較為成熟穩(wěn)定的中國學生社會實踐團體的合作,努力探索合作契機,給留學生搭建豐富的社會實踐平臺。在實踐中深化留學生思想教育理論成果的同時,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一、國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xiàn)狀
國內研究思想政治教學的著作主要有:鄒學榮著的 《思想政治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羅洪鐵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陳秉公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羅洪鐵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研究》(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高德勝著的《知性德育及其超越》(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王志強、申小蓉主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與創(chuàng)新》(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等,這些著作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我們進行大數(shù)據(jù)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國內思想政治教學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論文有:一是關于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主要論文有:2008年,畢紅梅、張耀燦在《與現(xiàn)實》第6期發(fā)表的《關注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轉換》 ;2009年,范平花在《中國教師》第S2期發(fā)表的《教育學課程內容模塊化動態(tài)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2011年,李超在《新課程》(下旬刊)第7期發(fā)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探析》; 2012年,向曉春在《山東社會科學》第S2期發(fā)表的《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優(yōu)化策略》; 2013年,燕喜堂在《課程教育研究》第22期發(fā)表的《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劉海江在《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期發(fā)表的《“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的幾個方法論問題》、宣杰在《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1期發(fā)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面對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 2014年,呂海濱在《華章》第5期發(fā)表的《〈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探析》、在《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第14期發(fā)表的《高校思想政治論課教學改革初探》、邱光洪在《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4期發(fā)表的《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機遇與挑戰(zhàn)》和2015年陳暉陽在《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刊)第1期發(fā)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和價值探討》等。二是關于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啟示的主要論文有:2009年,梁健惠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第8期發(fā)表的《當代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分析及其借鑒意義》;2012年,王紅云在《蘭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發(fā)表的《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點及啟示》;2016年,符雨薇在《中國培訓》第18期發(fā)表的《淺論西方公民教育對中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陳妹、范明水在《大學教育》第8期發(fā)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應對西方社會思潮》,陳奕霏、張智武在《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發(fā)表的《論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合理借鑒》等。這些論文或從教學內容、或從教育施教者與受教者的角色轉換、抑或從宏觀理論的角度闡發(f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為我們對大數(shù)據(jù)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二、國內高校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現(xiàn)狀
目前國內高校思想政治課最常見的考核模式,即由一份期末試卷來對學生最終成績進行評定,這種考核模式弊端顯而易見。當然,國內也有很多高校對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有的考核規(guī)定:學生最終成績是由三個部分構成,即平時成績、基礎知識考核和能力測試,滿分100分,其中平時考核30%、機試40%、能力考核30%。具體而言:①平時考核的30%由平時成績的20%和口語成績的10%構成。平時成績的20%包括學習態(tài)度的10%,課堂發(fā)言或者討論占6%,課內作業(yè)占4%。口試成績的10%中包括學生膽量0.5%、表現(xiàn)0.5%、普通話標準程度1%、語言表達2%、邏輯思維2%、重難點2%、溝通能力2%。②機試占40%。機考按100分命題,題型由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構成,教研組全體成員命題,建成試題庫,學生上機考試,試題由電腦隨機抽取,題型及分數(shù)分配比例單選共60個小題,每題1分,共計60分;多選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20分;判斷共20個小題,每個題1分,共計20分。③能力考核占30%。能力考核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思想政治課中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社會焦點、熱點問題能力。能力考核主要采用分析社會焦點、熱點問題,形成分析報告,制作PPT匯報的考核方式。這些對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的探索為本項目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實踐基礎。
三、國外思想政治教育與考核模式現(xiàn)狀
國外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專著、論文以及考核模式比較少見,但毋庸置疑的是國外對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視。國外對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具有“隱蔽性”和“滲透性”。比如,西方國家通過公民教育和共同價值觀教育、宗教教育、環(huán)境教育和道德教育等來宣傳該國占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使其國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注重個人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讓公民根據(jù)自己的認知判斷、推理、獨立決定該怎樣做從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注重“垂范”作用,比如,教育工作者是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等方面的模范;四是對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分層次、分階段的,但所有層級和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把做一個“好公民”作為最基本的要求等。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些特點為大數(shù)據(jù)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綜觀現(xiàn)有的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狀況,雖然對思想政治教學研究從宏觀到微^都有不同程度的把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僅僅關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二是仍然局限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的研究;三是對高校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在大數(shù)據(jù)視域下面臨的挑戰(zhàn)、困境以及如何進行思想政治課考核模式創(chuàng)新進而走出面臨困境等問題研究鮮有涉及,即使涉及這方面研究也不夠深入。
參考文獻:
[1]王志強,申小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與創(chuàng)新[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2]鄒學榮.思想政治教育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5]燕喜堂.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3(22) .
[6]劉海江.“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的幾個方法論問題[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3).
[作者簡介]王春梅,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副研究員,廣東廣州510225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9)11―0193-03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實現(xiàn)高等教育大眾化、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任務。普通高校利用其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實驗設施齊備等優(yōu)勢發(fā)展成人教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是成人教育重要的辦學形式。目前,在普通高校中相對全日制學生來說,對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出現(xiàn)了誤區(qū)。因此,針對所出現(xiàn)的誤區(qū),探討如何創(chuàng)新成教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搞好普通高校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充分發(fā)揮普通高校的整體功能,培養(yǎng)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優(yōu)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普通高校成教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
(一)觀念上對普通高校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誤區(qū),對其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由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辦學形式一般都是以業(yè)余性質為主的,其成教生主要是利用業(yè)余時間以“面授為輔,自學為主”的方式來完成學業(yè),他們大多數(shù)已有工作,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yè),具有較為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工作經驗,相對于普通高校全日制的學生較為成熟,所以,在觀念上對普通高校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誤區(qū),對其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一是認為成教生既為成人,其思想已經相對成熟,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等在經過社會工作和生活的歷練已基本定型,很難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是認為大多數(shù)成教生都有自己的工作單位,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單位度過,而在學校的時間很少,他們的思想出現(xiàn)問題,自然由單位負責,在認識上出現(xiàn)偏差;三是認為成人教育主要是進行學歷補償教育,成教生來校學習,主要是為了學習專業(yè)文化知識,只要在專業(yè)技能上讓他們得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可降為次要地位,出現(xiàn)重專業(yè)教育輕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
(二)普通高校成教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課程上存在不足。一是成人教育的教學計劃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時不足。在成人教育所開設的專業(yè)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專業(yè)只有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有些專業(yè)甚至沒有開設,而在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時也很少,不能滿足現(xiàn)代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二是成人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理想。達不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本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成教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但在現(xiàn)實中由于對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缺乏理論聯(lián)系實際,缺乏社會實踐,導致學生認為這些課程純粹是空洞說教學科,離他們的工作生活很遠,與他們無關,對這些課程提不起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出勤率偏低,普遍出現(xiàn)“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全忘記”的現(xiàn)象,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達不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普通高校成教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服務育人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成人教育專兼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少,思想政治工作難以深入開展。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沒有專職輔導員,雖然每個專業(yè)班級設有班主任,而班主任一般只配合教學管理部門負責日常教學上的課程安排、考試通知、出勤統(tǒng)計等工作,對于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則很少涉及,管理育人較為欠缺。另一方面由于觀念上對成教生另類看待,高校中的很多后勤服務部門不對成教生開放,沒有達到服務育人的效果。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中,一些成教生面臨著工作、生活、學習、經濟、戀愛、家庭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迷茫、壓抑、空虛、煩躁、焦慮等心理問題,他們也需要心理專家的咨詢和輔導,但往往高校的學生心理輔導中心一般只對普通全日制的學生開放,把成教生拒之門外,不能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有些學校校醫(yī)室在周末較少開放。而成教生恰恰是在周末才來學校面授,一旦身體出現(xiàn)不適,不能及時就近得到醫(yī)治;還有一些學校的圖書館,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對成教生不予辦理借書證,導致成教生不能利用圖書館的資源。由于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為那些過去未能通過普通高校入學考試資格者設立的,同在一所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成教生較普教生已尤感自卑,而在教學管理、教學服務上又面臨諸多的不平等對待,這些在管理上、服務上的不完善、不到位。更使成教生對學校沒有歸屬感,不利于對成教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成教生在普通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缺位嚴重。校園文化內在的教育導向、潛移默化的功能和對學生思想、行為影響的潛在性、暗示性、滲透性作用,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傳遞文化知識、陶冶高尚情操、活躍課余生活、疏導消極情緒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是一種適合高校特點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充分展示個性才能,享受自我表現(xiàn)、自我發(fā)展而產生的自豪感,從而培養(yǎng)主人翁的意識。同時,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競爭意識、進取意識,在各種美的欣賞中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目前在高校舉行各種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成教生是缺位的,因為這類活動只針對全日制學生舉辦,沒有將成教生考慮在內,成教生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到各類校園文化活動中,喪失了在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機會。
二、普通高校成教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高校各級領導要轉變觀念。重視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普通全日制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等重要,都是為社會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各類人才,其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加強普通高校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國際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教育的競爭,是勞動者素質和人才的競爭。我國正進行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不僅要有物質的長足發(fā)展,而且要有精神上的全面進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終極價值,是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時進步,協(xié)調發(fā)展。如果只注重經濟的發(fā)展而忽視人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不但會影響經濟的發(fā)展,而且會造成社會的混亂,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也不能實現(xiàn)。成人教育所培養(yǎng)的成教學生,是來自社會各行各業(yè)的從業(yè)人員,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他們的素質尤其是思想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成敗。因此,各級領導要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新時期高校成教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切實加強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
和造就一大批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其次,加強普通高校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發(fā)展的需要。成人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它在提高公民素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滿足人們接受高等教育及各種職業(yè)技能培訓、知識更新的愿望,為各行各業(yè)的經濟建設輸送人才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成人教育也是學校向社會滲透影響力和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方式。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將普通高等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同等重視,不僅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培養(yǎng)出大批優(yōu)秀人才,在成人教育中也向社會輸送了不少人才,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甚大??梢?,加強成教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思想素質和專業(yè)素質過硬的成教學生,也是學校擴大影響力的方式,體現(xiàn)學校發(fā)展的需要。最后,加強普通高校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學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終身學習型社會的形成,知識的更新和老化周期越來越短,新老行業(yè)更替頻繁,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擁有豐富的知識、熟練的專業(yè)技能,更是對人的思想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人們的觀念得到更新,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明顯增強,開拓進取、奮發(fā)拼搏的精神得到發(fā)揚,不進則退的意識已深入人心。普通高校的成教生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如果不提高自已的思想素質,不加強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就會落后于人,面臨被淘汰、下崗的局面。所以,加強普通高校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學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高校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不管是內容、方法還是手段都停留在以往,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教育需求。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無法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聯(lián)系,沒有明顯的針對性。最近幾年,盡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教育內容較為呆板、傳統(tǒng),不能夠按照現(xiàn)實情況加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無法緊密聯(lián)系大學生自身發(fā)展,沒有涉及職業(yè)教育、心理健康、網絡道德等等層面的教育,因此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調動。教育方法上面并沒有關注到大學生其實是整個活動的主體,而是過于關注可塑性,被動的填鴨式教學。以往的教學手段依靠一支筆和一張嘴,這樣的教育手段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已經無法發(fā)揮有效的作用。
(二)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存在片面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將大學生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大學生成為整個活動的最終受益者。大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必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保持一致性,全面發(fā)展德、智、體、美、勞,進一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發(fā)展進步,也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目前正是全球化的時代,大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視野開闊,能夠充分運用新技術,也能夠根據(jù)情況進行獨立判斷,并且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認可。但是,大學生由于年齡特殊,各方面有所不足,不管是生活經歷還是社會閱歷明顯不足,對整個國家的情況也不夠了解,當判斷事物過程中僅僅依據(jù)個人的思想來盲目判斷,這樣極易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相互偏離,無法實現(xiàn)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日趨復雜
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不是單一的環(huán)境,而是一個系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了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我們國家目前正是關鍵的轉型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進行轉變,在這個過程當中,民主和法制水平都有所欠缺,在市場經濟并不完善的前提下,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為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進而也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效果。與此同時,高校當中的硬件設施存在問題,師資力量過于薄弱,整個校園風氣不佳在一定程度上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徑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
首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整個團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包括管理,心理學,社會學,教育,等等,加強學生事務管理,給予學生一定的就業(yè)指導。通過多種方式有效引導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最終建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優(yōu)秀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無論是素質還是業(yè)務水平都處于領頭地位;其次,了解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困難和待遇,主要加強福利待遇,保障他們解決生活問題才能夠消除他們煩惱,一心一意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再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進行定期考核,讓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夠了解自身的職責,通過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將工作直接與激勵掛鉤,提高思想教育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針對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緊緊圍繞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來變化,有效確定整個教育活動的內容和重點,不僅需要真正貼近學生的生活,還需要結合實際生活,有目的性有針對性。教育內容有所針對性,才能最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以科學發(fā)展觀作為指引,讓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充分了解大學生特殊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將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加以結合,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保證學生能夠全面成長,并且能夠成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在大學生基本心理特征的基礎之上,從大學生最為在意的問題切入,找準方向,將各種問題融合在實際問題當中,幫助大學生化解矛盾,瓦解沖突,然后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豐富內心的情感,這樣大學生才能夠精神境界更為豐富。
(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單一
高校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不管是內容、方法還是手段都停留在以往,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教育需求。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無法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聯(lián)系,沒有明顯的針對性。最近幾年,盡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教育內容較為呆板、傳統(tǒng),不能夠按照現(xiàn)實情況加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無法緊密聯(lián)系大學生自身發(fā)展,沒有涉及職業(yè)教育、心理健康、網絡道德等等層面的教育,因此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調動。教育方法上面并沒有關注到大學生其實是整個活動的主體,而是過于關注可塑性,被動的填鴨式教學。以往的教學手段依靠一支筆和一張嘴,這樣的教育手段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已經無法發(fā)揮有效的作用。
(二)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存在片面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將大學生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大學生成為整個活動的最終受益者。大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必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保持一致性,全面發(fā)展德、智、體、美、勞,進一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發(fā)展進步,也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目前正是全球化的時代,大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視野開闊,能夠充分運用新技術,也能夠根據(jù)情況進行獨立判斷,并且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認可。但是,大學生由于年齡特殊,各方面有所不足,不管是生活經歷還是社會閱歷明顯不足,對整個國家的情況也不夠了解,當判斷事物過程中僅僅依據(jù)個人的思想來盲目判斷,這樣極易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相互偏離,無法實現(xiàn)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徑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
首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整個團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包括管理,心理學,社會學,教育,等等,加強學生事務管理,給予學生一定的就業(yè)指導。通過多種方式有效引導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最終建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優(yōu)秀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無論是素質還是業(yè)務水平都處于領頭地位;其次,了解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困難和待遇,主要加強福利待遇,保障他們解決生活問題才能夠消除他們煩惱,一心一意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再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進行定期考核,讓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夠了解自身的職責,通過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將工作直接與激勵掛鉤,提高思想教育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針對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緊緊圍繞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來變化,有效確定整個教育活動的內容和重點,不僅需要真正貼近學生的生活,還需要結合實際生活,有目的性有針對性。教育內容有所針對性,才能最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以科學發(fā)展觀作為指引,讓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充分了解大學生特殊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將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加以結合,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保證學生能夠全面成長,并且能夠成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在大學生基本心理特征的基礎之上,從大學生最為在意的問題切入,找準方向,將各種問題融合在實際問題當中,幫助大學生化解矛盾,瓦解沖突,然后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豐富內心的情感,這樣大學生才能夠精神境界更為豐富。
(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