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8:24:13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進口貿易的風險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出口方提交的單據只要符合信用證的規(guī)定,銀行就須履行付款義務。單據是否符合信用證的規(guī)定只是憑單據表面來判定,而單據的真?zhèn)巫鳛?a href="http://jiachengdongjun.com/haowen/39258.html" target="_blank">進口方和銀行是很難辨別的。這一特點使得信用證結算在積極促進貿易發(fā)展的同時也給進口方帶來較大的風險和隱患。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的應用,偽造單據變得十分方便,且能以假亂真。近年來國際間不法分子利用單據欺詐的信用證欺詐案例不斷出現,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容易發(fā)生欺詐的單據主要有提單、商業(yè)發(fā)票、保險單、產地證等,其中提單由于其物權憑證和流通轉讓性的特征,成為偽造者的首選。提單欺詐主要反映在三方面:第一種是真提單,假貨物。在這種情況下,國外不法分子選定目標后提供形式發(fā)票等來騙取進口方開出以其為受益人的信用證,假貨裝船,甚至零裝運,騙取提單,進而騙取貨款。第二種情況是直接偽造單據,虛構莫須有的船次、船只等詐騙貨款。以上兩種提單欺詐都是利用了單據先到貨物后到的時間差實施犯罪。第三種是提單欺詐。利用貨物起運地與目的地距離較短,貨物先到,單據后到的時差(這在以我國周邊地區(qū)和國家為起運港的情況下十分常見)實施欺詐,做法是:不法分子利用進口方急于提貨或避免口岸壓艙費用的心理,一旦得知進口方已通過開證行簽發(fā)的“提貨擔保書”先行提貨后,便不將包括提單在內的信用證項下單據通過銀行議付,而是轉手高價讓給別人,使進口方被迫高價贖單,進而達到欺詐的目的。盡管不法分子欺詐手段層出不窮,但也有露出破綻的時候,在實際業(yè)務中,與不熟悉的對手打交道或不良地區(qū)發(fā)生貿易往來時,遇到可疑情況需及時與貨運商或保險公司聯系,核實單據真?zhèn)?,還可通過定期班輪公告等多種形式來判斷船只的真?zhèn)位虻礁鄣木唧w時間。此外,通過常識也有助于辨別單據的真?zhèn)?,減少損失。常見的有:單據上出現的公司名稱華麗造作,單據上體現的內容明顯不符當地的風俗習慣,單據所顯示的是眾所周知的不能混裝的貨物等等。
誠然,貿易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貿易欺詐手段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更是難以提防。無論何種手段都不可能從根本上防范貿易風險,真正要在根本上防止受騙上當,最根本的是一定要選好貿易伙伴,選擇資質信譽好、資金實力強、作風正規(guī)的供應商開展貿易合作,盡管可能會使進口貿易成本有所提高,但卻是減少貿易風險的最有效辦法。
二、采用信用證方式進口,爭取采用DES或FOB貿易術語,而非CIF
CIF是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destination)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的簡稱。在海運和內河航運時,采用這一貿易術語,賣方要按通常的條件租船訂艙,支付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正常運費,并辦理在運輸途中應由買方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風險的海運保險,付保險費。正是由于CIF術語下賣方支付了到目的港的運費和保險費用,CIF被稱為“到岸價”。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CIF并不保證貨到目的港。在CIF術語下,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裝上船,即完成了交貨義務,在貨物越過船舷一剎那起,賣方對貨物可能發(fā)生的任何風險和滅失不再承擔責任。
FOB是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的簡稱。按照《2000年通則》的解釋,在海運和內河航運時,采用FOB術語成交,買方自行租船訂艙,與承運人訂立從指定裝運港運輸貨物的合同,并支付運費:買方自行辦理保險事宜,并支付保險費;賣方只是在合同規(guī)定的時間或期限內,將貨物在約定的裝運港交到買方指定的船上即完成交貨。
DES是Delivered Ex Ship(…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的簡稱。在海運和內河航運或多式聯運時,采用這一貿易術語,賣方要按通常的條件租船訂艙,支付到目的港的運費和保費,并承擔裝運港至目的港船上卸貨之前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在國際商品進口貿易實務中,我方談判小組在進口簽約前應對《2000年通則》中各貿易術語的特點,包括買賣雙方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各自應享有的權利以及費用和風險的劃分進行全面的了解。這是保護買方利益的基礎,也是促進業(yè)務達成的條件。只有對國際貿易術語的內涵研究透徹,才有可能在談判中做到游刃有余,張弛有度。
例如,上海某機械進出口公司國內用戶從法國進口大型索道觀光設備,在舉行商務談判前。買方談判小組確定談判方針就是設備到港前的一切風險由法方承擔。但是在正式談判時,法方提出不同意見。強調設備到港前的一切風險可以由法方承擔。但貿易術語卻要求采用CIF。買方談判小組決定暫停談判,把《2000年通則》中DES條款和CIF條款做了詳細比較:
1 關于交貨地點:DES條款中賣方必須在約定的日期或期限內,在指定的目的港按照運輸合同指定的卸貨點,將貨物于船上交給買方處置,以便貨物能夠由適合該項貨物特點的卸貨設備從船上卸下,交貨地點是目的港船上。而CIF條款中。賣方是在約定的日期或期限內,將貨物交至裝運港船上,交貨地點是裝運港船上。
2 關于風險的劃分:DES條款中。賣方在貨物抵達目的港于船上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前,必須承擔貨物從裝運港至目的港船上卸貨之前的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而CIF條款中,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裝上船,即完成了交貨義務,只承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前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
3 關于交貨方式:DES屬實際交貨,CIF屬象征貨。
4,關于費用負擔:DES條款中,賣方須承擔貨物運抵目的港交貨前的一切費用;而CIF條款中。賣方只承擔正常的運費和約定的保險費。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法方提出以CIF條款簽約,承擔的是租船訂艙、裝船、訂立保險合同、支付保險費等責任,深究起來,法方并沒有承擔貨物到港前的一切風險。而該風險其實在裝運港貨物越過船舷之后就已經由賣方轉移給了買方。法方提出建議的實質是讓買方承擔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一切風險,這與買方當初制定的方針相悖。
就貿易術語問題討論了整整2天,雙方各執(zhí)己見,
談判一度陷入僵局。最終買方以法方曾承諾承擔貨物到港前的一切風險為突破口,糾正了法方在諾言和實踐上的誤差,在CIF價格沒有改變的前提下。使法方接受了DES貿易術語簽約的條件。正是由于中方商務人員憑著對國際貿易術語DES和CIF的深刻領會和運用,使得買方規(guī)避了賣方交貨不及時以及貨物到港前可能滅失的所有風險,比較放心地在目的港接貨。綜上所述,信用證項下的進口宜采用DES貿易術語,而非CIF貿易術語。
信用證項下的進口亦可采用FOB貿易術語,采用FOB而非CIF的優(yōu)勢在于:
1 可以規(guī)避承運人不當的風險
具體案例分析如下:某國的注冊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的IBC公司得知我國某公司急需一批白松板材,于某年某月主動與中方公司洽談并訂立了合同。條件是CIF中國福州港,板材價格是185美元,立方米。某年某月,中方公司通知中國銀行上海分行開出以…IBC公司為受益人的,數量為5000立方米,金額為92.5萬美元的不可撤銷的即期信用證。信用證明確規(guī)定:裝運港為俄羅斯的庫頁島,目的港為中國的福州港。交貨期不遲于某年某月某日,不許分期分批裝運。不許轉船等。中方公司于某年某月收到…IBC公司通過銀行轉來的包括提單在內的全套議付單據,中方公司對收到的單據進行審核,認為單據所列內容全部與信用證規(guī)定相符也與合同內容一致,于兩日后通知銀行把92.5萬美元付給了…IBC公司。此后,中方就貨船到港實際交貨問題進行了多次聯系,IBC公司告知船抵達福州港的時間約為某月??墒堑搅四吃?,我方仍未得知船何時到達。于是連續(xù)5次去電詢問,可對方以“中國港口擁擠”為借口一拖再拖。于是,中方公司派人去國外追查。查證落實了IBC公司向中方公司提供的主要議付單據都是偽造的。承運公司的老板是個詐騙犯,已經人無影去無蹤。中方公司雖已報案,但至今杳無音訊。
上述案例的教訓:進口時使用CIF貿易術語會給賣方留有很多詐騙機會。在貿易實務中,個別外商往往和船公司勾結。開立假提單,以假單證到銀行議付騙取貨款。而合同中的貨物或被承運人棄船或中途轉賣,甚至合同貨物根本不存在。一旦事發(fā),我方只能按單向承運人追究,按保險單向保險公司追索。案例中,造成詐騙犯有機可乘的根源就在于:1 運輸合同由賣方來定,給了承運人和出口方相勾結的機會:2 買方不在貨物收受地收受貨物,而是由出口方以承運人所發(fā)行的代表貨物所有權的提單向買方交付,買方從賣方取得提單以后才有權向承運人請求交付貨物。也就是說,買方先交錢后提貨,提貨須憑提單,而提單由承運人簽發(fā),由賣方控制,這顯然對買方是極其不利的。當進口采用FOB貿易術語時,這種狀況就會避免。雖然兩種貿易術語的風險轉移都是以貨物越過船舷為界。但是采用FOB術語成交,賣方的責任只限于按期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港將貨物交上買方指派的船只。買方將訂立運輸合同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全權負責租船訂艙??梢陨髦氐剡x擇承運人,從根本上杜絕賣方與船方相互勾結而形成的欺詐行為。
2 可以規(guī)避索賠無門的風險
采用CIF術語成交,由賣方全權辦理保險。如果信用證受益人提供的單據為假單證,則保險單為無效保單,買方將索賠無門。而采用FOB術語成交,由買方全權負責保險,與保險公司訂立投保合同。一旦貨物在運輸途中發(fā)生損壞或滅失,可以依據自己投保的保險合同向保險公司提起索賠,有效避免錢貨兩空的局面。
總之,在信用證結算方式下進口貿易中。為了規(guī)避CIF術語下的各種風險,最為明智的做法是采用DES或FOB術語成交,盡量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風險的產生。
三、采用信用證方式進口,特別是成套機械設備的進口,買方應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來避免可能產生的風險
成套機械設備進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買方在實務的操作中要以公平買賣為原則,對可能產生的商務風險有足夠的預見性,為保護買方利益應當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來避免可能產生的風險。支付貨款具體可分為3個步驟:
1 憑賣方銀行開具的保函先支付一定比例(一般10%-20%。最好不要超過30%)的預付款;
2 憑賣方提交的全部單據支付發(fā)票金額一定比例(一般70%-80%)的設備款;
3 憑設備驗收合格證書和賣方銀行開具的質量保函支付尾款(一般10%)。
在成套機械設備進口過程中,還應特別重視預付款保函、預留尾款和質量保函:
1 預付款保函
在談判中,賣方一般要求買方支付一定比例的預付款,把它作為賣方生產啟動資金,或把該款作為買方實質性購買的意思表示。國家外匯管理局匯發(fā)(2003)119號文件明確規(guī)定境內企業(yè)進口貨物支付預付款金額超過等額20萬美元以上時,須憑國外銀行保函、進口合同和其他相關單證對外支付。所以。在商務談判中,商務人員應當對國外開來的保函給予高度重視,防范因預付款保函問題處理不當而引起的風險。對國外開來的預付款保函,我們主要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應堅持賣方銀行開具的預付款保函應是以買方為受益人的無條件保函(Unconditional L/G),即見索即付保函(First Demand Guarantee)。其次,開具預付款保函的銀行名稱應當經由買方先行確認,否則不予接受。第三,對預付款保函的有效期要嚴格限定。應當要求賣方銀行在預付款保函中注明“全部設備”到齊后預付款保函才能自動失效。
2 預留尾款
大宗商品(Bulk Stock)通常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huán)節(jié),具有商品屬性,用于工農業(yè)生產及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主要包括原油、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在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上 ,大宗商品貿易往往有別于一般商品,大都采用信用證結算方式。由于國內進口貿易商主要通過商業(yè)銀行開展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的信用證結算業(yè)務,導致我國商業(yè)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yè)務風險的擴大。因此,進一步分析大宗商品進口貿易項下的我國商業(yè)銀行面臨的風險及風險防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一、大宗商品貿易信用證付款的主要特點
(一)合同標的金額大
大宗商品主要包括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三大類,基本上屬于初級產品,社會的需求量比較大。一般而言,大宗商品貿易合同涉及的標的金額都比較大,合同金額換算人民幣多在千萬元以上,且資金交易密集,在較短的時間內需要循環(huán)開證。因此,但凡開展大宗商品貿易,對進口商的流動性資金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在自有流動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進口商對銀行貿易融資支持的依賴度較高,往往通過借助銀行信用,提高資金杠桿率,以信用證結算方式實現資金融通,降低經營成本。
(二)付款履約期限長
大宗商品主要為初級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大宗商品貿易合同的履約期限一般都比較長,少則1―2年,多則2年以上,為了延長付款時間,最大限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進口貿易商多采用開立即期信用證并續(xù)作進口押匯的方式,一方面解決付款資金上的融通,同時緩解了自身履約期限上的壓力,續(xù)作進口押匯的做法實際上等同于在開立信用證的基礎上,變相延長了貿易商的對外付款時間。
(三)交易價格波動大
大宗商品基本上能夠反映一國的經濟運行以及對外貿易現狀,在世界經濟跌宕起伏、金融危機余波未了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已成為常態(tài),原油、鐵礦石等涉及一國經濟安全的國家戰(zhàn)略商品,其價格走勢不僅僅受市場因素的影響,與政治因素也密切相聯,價格波動劇烈。特別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供需不平衡、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美元升值預期的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原油、鐵礦石、煤炭、基本金屬等主要業(yè)務品種價格跌幅都在30%左右,直接導致銀行信用證業(yè)務面臨較大的風險。
(四)尉萏蹩罱銜復雜
信用證結算方式在大宗商品貿易中被廣泛使用,基于貿易背景的特殊性,大宗商品貿易項下的信用證在單證操作、單據條款和不符點提示方面常常與眾不同,導致實務中爭議不斷。例如,受益人在交單后貨物價格突然暴漲,開證行是否可以按申請人指示強行付款從而買下單據呢?再如,大宗商品貿易中經常會遇到超標減價和租船提單的問題,凡此種種,常常有別于普通商品貿易項下的信用證。根據《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UCP600)規(guī)定,信用證結算的特點是,銀行只負責單據的審核,不介入信用證所對應的貿易合同,且不受貿易合同的約束。因此,買賣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信用證的付款條件時,應盡量采用單據化方式;開證行在受理開證申請時,應仔細審核開證申請書的內容,對于無法單據化的條款和條件,應嚴格禁止,以避免卷入貿易糾紛。
二、大宗商品進口貿易項下商業(yè)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分析
(一)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引發(fā)的違約風險
信用證結算方式的最大優(yōu)勢是借助第三方銀行的信用,既能保證出口商如期收到貨款,又能保證進口商如期收到代表貨權的全套單據。然而,當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時,有可能會導致貿易商改變選擇。例如,當大宗商品的價格出現大幅下跌時,如果進口商利潤得不到保證,進口商就有可能選擇違約的方式,不再支付貨款,導致銀行出現墊款;如果企業(yè)要求開證行對“單證一致”的單據無理拒付,就會產生糾紛,開證行也會被卷入基礎合同的糾紛中。
(二)進口商支付能力下降引發(fā)的支付風險
大宗商品貿易供求量大,資金交易密集,進口商對銀行信貸資金支持的依賴度很高。當進口商流動資金短缺時,通常會選擇續(xù)作信用證項下進口押匯的方式,由開證行用押匯款先行對外付款,開證行根據與進口商之間的進口押匯協議放單給進口商,進口商便可憑單提貨,以貨款回籠資金償還到期押匯及利息。從資金流動性方面看,如果到期進口商的資金鏈出現問題,無法按時歸還開證行的到期押匯款項,開證行的進口押匯就將面臨風險。我國的進口貿易企業(yè)在國際市場上多數處于弱勢地位,沒有定價權,大宗商品價格受國外操縱。特別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部分商品價格最深跌幅超過30%,一般而言,大宗商品的進貨與出貨時間間隔較長,一旦價格下跌,就會陷入“高買低賣”的局面,如果沒有對價格進行有效對沖,就會導致企業(yè)經營虧損,直接影響企業(yè)的償債能力。
(三)通過不合理約期套取銀行信用的風險
通常的情況是,進口貿易商通過開立即期信用證并續(xù)作進口押匯的方式,將自身的實際付款期限一再拉長,但進口貨物的周轉期限并未出現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進口貿易商利用貨物銷售回款與融資期限之間的時間差,套取銀行的信貸資金。舉例來說,假定貿易融資期限為6個月,貨物運輸及銷售回款周期為3個月,這樣1筆業(yè)務做下來,企業(yè)就可以獲得大概3個月時間的“短期融資”,如果一年之中企業(yè)采用相同的模式循環(huán)做4筆次貿易,所沉淀下來的資金就相當于獲得了一筆1年期的中短期融資;換句話說,如果企業(yè)在一年中的貿易額為4個億,那么就相當于從銀行套取1億元的信貸資金;如果長期反復重復操作,實際上就等于從銀行獲得了“長期貸款”。在這種模式中,如果企業(yè)貨物周轉速度越快、貿易融資期限越長、貿易量越大,企業(yè)套取資金的規(guī)模就越大;連續(xù)、重復進行大規(guī)模的交易,企業(yè)套取的銀行資金就能夠形成“資金池”,并用于對外投資,由此也就會使商業(yè)銀行聚積更大的信貸風險。
(四)通過虛假貿易背景騙取銀行信用的風險
虛假貿易背景是指在貨物的所有權并未發(fā)生實質轉移的情況下,而相關的貨物單據在貿易商的幾家關聯公司之間不停循環(huán)倒手,表面上看好像是有貿易行為,但實質上貨物只是在“空轉”,具有較大的欺騙性。通過這種貿易模式,一筆原本發(fā)生在境內外兩家公司之間的直接貿易,通過境外第三方中介(多數情況下為關聯公司)進行轉易,達到貿易融資目的;當信用證到期后,進口商通過再開具另一張信用證進口同樣規(guī)格商品的方式,反復循環(huán)操作達到將短期融資轉為長期融資的目的。例如,A、B公司簽訂貿易合同后,隨即A公司向銀行申請開立以B公司為受益人的信用證,B公司在收到信用證后向甲公司出具倉單,真實貿易情況下甲公司收到倉單應該去海關提貨出售,但在虛假貿易情況下,A公司直接將倉單出售給境外C公司獲取境外美元,然后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用于國內投資,而C公司折價將倉單賣回B公司,至此一個貿易循環(huán)完成。A、B、C三家公司之間可利用該套單據開啟另外一個貿易循環(huán)。這個模式可以反復多次,而貨物在保稅區(qū)一直未動,也就是說利用這一批貨物,企業(yè)實際貿易規(guī)??梢允秦浳飪r值的數倍,甚至十幾倍。正常貿易和虛假貿易項下信用證融資流程分別如下圖所示。
(五)信用證項下理財產品創(chuàng)新所引發(fā)的套利風險
市場上的套利模式主要有匯差、利差、匯差利差三種模式。伴隨著我國金融創(chuàng)新的加速,商業(yè)銀行推出了諸如遠期售匯、利率或貨幣掉期、期權等一系列金融衍生產品,進口貿易商常常以信用證為載體,通過即期和遠期匯率的差別、人民幣利率與外幣利率的差別,進行套匯、套利活動,最大限度提高資金收益。例如,當人民幣利率與美元利率相差較大時,進口貿易商可以通過在國內開立信用證,并由關聯公司以該信用證在境外進行美元融資,兌換成人民幣后在國內投資,賺取跨境利差;有的還將資金挪作他用,炒房、炒礦、炒期貨、放高利貸,如果出現巨額虧損或無法回籠,客戶資金流就會斷裂。又如,在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的大背景下,進口貿易商用人民幣換匯美元歸還借款,以獲得貨幣升值收益。根據高盛的測算數據,2014年1季度我國以套利套匯為目的的大宗商品貿易融資余額超過1100 億元,其中:進口銅的80%被變相用于套利套匯,涉及金額約460億元,占進口銅總金額的42%;鐵礦石約35%用被變相用于套利套匯,涉及金額約300 億元,占進口鐵礦石總金額的27%。倘若大宗商品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下跌,境內外存在較大的套利空間、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的趨勢沒有改變,進口貿易商套匯套利的模式就不會對銀行信用構成風險,但是一旦上述條件出現逆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深幅下跌,境內外的利差日趨收窄,人民幣匯率進入貶值通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邊大幅波動時,上述套利模式就極易出現風險,并最終將風險轉嫁給銀行。
三、加強風險防范的對策與措施
(一)加強大宗商品市場行情的風險研判
針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的波動,商業(yè)銀行應建立自己的專業(yè)分析團隊,提高對市場行情的研判分析能力,通過分析市場利率、匯率波動以及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深入研究各項變化對貿易融資業(yè)務帶來的影響。在具體操作方面,商業(yè)銀行應設立每日盯市制度,業(yè)務部門可按業(yè)務品種分別設立大宗商品信息臺賬,及時記錄大宗商品價格變動數據,做到動態(tài)監(jiān)測大宗商品每日行情;在銀行內部推廣風險控制的標準化模式,通過對不同商品種類客戶的業(yè)務流程和風險特征進行分類、研究、歸納,進一步完善專業(yè)化的風險控制模式;商業(yè)銀行應根據市場的波動變化幅度,適時采取提高保證金比例、降低貿易商融資額度等主動退出的風險管控措施,切實做到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全面推動業(yè)務快速健康發(fā)展。
(二)改進管理環(huán)節(jié)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信息不對稱作為一個信息經濟學概念,對商業(yè)銀行本輪大宗商品貿易融資風險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信息不對稱是長期制約銀行風險管控水平的瓶頸。針對民營企業(yè)財務報表數據普遍虛高的問題,商業(yè)銀行可通過搜集企業(yè)繳稅、員工工資發(fā)放、水電費繳費信息,對融資企業(yè)的真實經營狀況做一個大致的判斷;當地銀行同業(yè)應建立聯席機制,定期互通信息,協調行動,對于重大事項要及時通報,充分共享客戶資源;進一步完善人行征信系統(tǒng)的服務功能,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tǒng)既是一個信息載體,又是一個服務平臺,正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家商業(yè)銀行借助這個平臺可以查詢客戶他行的信用狀況,人民銀行可以在系統(tǒng)現有功能的基礎上,擴大查的內容,例如行業(yè)風險信息報告、企業(yè)重大風險預警事項等,進一步提高系統(tǒng)的信息輻射范圍;大力推動銀團貸款的模式,通過開展銀團貸款,銀行內部不同分支機構或者各家商業(yè)銀行之間,可以互通企業(yè)信息,同時利用信貸市場的專業(yè)化分工與協作,提高客戶信息的采集質量,降低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信貸風險。
(三)加強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
商業(yè)銀行應按照銀監(jiān)會要求的“了解你的客戶”和“盡職調查”原則,準確分析客戶融資目的、還款來源和還款能力;厘清客戶貿易項下貨物流、資金流、單據流的流轉方式和管理模式,了解客戶真實的貿易方式、履約能力和上下游交易對手情況;掌握客戶在他行授用信的總體情況,定期分析客戶國際貿易融資累計用信余額與實際生產經營狀況、經營能力和銷售收入的匹配情況,判斷是否存在偽造貿易背景循環(huán)套利的情形,防止出現因過度授信和用信而導致“壘大戶”現象;監(jiān)控資金賬戶變動情況是否具有明確的貿易背景作為支撐,貿易項下貨款是否按照銷售進度正?;鼗\;查驗單據真實性和唯一性,合理排除存在客戶利用同一單據重復融資的情形;查驗庫存的貨物種類和數量與已辦理的國際貿易融資業(yè)務的匹配情況,是否存在收貨后長期不生產或銷售的情形;通過貸前調查、貸后檢查和非現場監(jiān)測等手段交叉印證貿易背景真實性。
(四)合理約定貿易融資期限與融資金額
國際貿易融資業(yè)務期限應與貿易合同項下履約期限、應收/應付賬款結算期限和貨物銷售回款周期或生產加工周期、服務提供周期相匹配,并符合正常貿易周期(包括貨物生產、在途、銷售、貨款回籠等環(huán)節(jié))。商業(yè)銀行應按照銀監(jiān)會提出的“了解你的客戶業(yè)務”原則,根據貿易融資“自償性”特點,設計合理的融資方案;要根據貿易的實際周期和融資需求,合理確定融資金額、融資比例、融資期限以及相關業(yè)務單據,為客戶提供與其貿易方式、銷售期限、還款能力相適應的融資產品,使融資需求與真實貨物貿易相吻合,融資期限與貨款回籠時間相匹配,不得隨意延長融資期限,防止出現企業(yè)將貸款資金挪作他用、短貸長用的風險。
(五)加強貿易履約情況監(jiān)管
商業(yè)銀行應重點關注貿易過程和貿易雙方的履約情況,加強對貨物流、單據流和資金流的跟蹤監(jiān)控。貨物流方面,重點關注貨物狀態(tài)和流轉進度,關注境外出口商的履約情況,收貨后應跟蹤貨物的境內銷售或加工進度;單據流方面,重點關注單據流轉進度、單據之間的轉換以及單據上承載的信息一致性等方面,關注進口單據對貨權控制的有效性、到港后驗貨報關情況以及進口單據的收單情況;資金流方面,重點關注客戶賬戶資金變動情況,關注貨款的回籠進度是否與結算周期相匹配,能否及時償還本筆業(yè)務項下的融資或信用。
參考文獻:
[1]廖起平.進口信用證項下欺詐的分類、識別方法及防范措施[J].對外經貿實務,2014(1):58-60.
[2]張新存.商業(yè)銀行進口信用證業(yè)務風險及其防范對策研究[J].西部金融,2013(3):76-78.
[3]李瑞紅.信息不對稱視覺下重新審視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路徑[J].國際金融,2013(3):37-39.
[4]陸怡舟、巢雅琳.對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風險分析[J].國際金融,2014(8):56-59.
[5]天義鎮(zhèn).銀行業(y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上升的成因分析及對策建議[J].北方金融,2015(6):49-52.
[6]李婕.大宗商品進口Q易風險防范[J].中國外匯,2015(09):34-35.
[7]樓志剛等.完善大宗商品(金屬)貿易融資信用審查的思考與建議[J].農村金融研究,2014(12):40-43.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推進與改革開放的深入,為我國的進口貿易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我國進口貿易經濟增長速度逐漸加快。但在現實生活中,進口貿易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潛在著很多風險問題,使得進口貿易企業(yè)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新時期加強對進口貿易中存在的風險與防范措施進行有效性研究,是當前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而又緊迫任務。
一、 針對我國進口貿易發(fā)展現狀的研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與我國改革開放的發(fā)展,為我國的進口貿易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發(fā)展環(huán)境。2010年,我國的進口總值達到2048億美元,同比增長45%。當前我國進口貿易發(fā)展的特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逐漸向平衡的方向發(fā)展,對外貿易順差逐漸減少;二是我國進口貿易的地理分布逐步向均衡化的方向發(fā)展進口貿易增幅最多的貿易伙伴是俄羅斯、巴西、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三是我國支持加工貿易的優(yōu)化升級將會成為政策的重點,在2010年,我國的加工貿易進口額達到268.8億美元,比同期增長74%。
二、 針對進口貿易存在風險的研究
(一) 風險之一——進口貿易中的合同條款風險
進口貿易中的合同條款風險的主要表現是:在進出口貿易中簽訂的外貿合同中的條款內容是履行合同的根本依據,所以在簽訂合同時,進口方需要仔細權衡其中潛在的風險,盡量將風險降到最低。但在實際的進口貿易中,人們將更多地注意力放在價格這一條款中,對于檢驗條款則很少涉及。在很多進口貿易風險中,很多合同條款都是商品的檢驗條款訂立不清晰或者漏訂立檢驗條款,從而導致進口貿易出現經濟風險。
(二) 風險之二——進口貿易中的信用風險
進口貿易中的信用風險的主要表現是:信用風險的內容主要包括支付結算過程中的銀行信用與商業(yè)信用所潛藏的風險和合同條款中的信用風險。其中合同條款中的信用風險是指進口貿易的客戶不遵循雙方簽訂的合同條約中所約定的事項,不依法履行合同條寬中的法定義務,使得合同不能按時執(zhí)行所帶來的風險。
(三) 風險之三——進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
進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的主要表現是:在進出口貿易進行的過程中,由于外匯匯率發(fā)生不可預知的變動給交易雙方所帶來的經濟與政策風險就是所謂的匯率風險,其內容包括經濟風險、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其中經濟風險是指由于外匯匯率發(fā)生不可預知的變動,從而引起進口貿易企業(yè)的價值出現不同幅度的變動,這是預期經營利益的外匯風險。交易風險是指從國際經濟合同簽約之日到債權債務清償結束這段時間之內,由于合同所選擇的外幣與本幣之間的匯率發(fā)生不可預知的變動,而使得進口貿易的交易所使用的本幣價值出現不同幅度的變動而帶來的風險。會計風險是指在進口貿易進行交易的過程中,外匯匯率發(fā)生變動對企業(yè)的財務會計管理產生的不利影響,其內容包括資產負債表的風險與損益表的風險。
(四) 風險之四——進口貿易中的政策風險
進口貿易中的政策風險的主要表現是:一個國家的宏觀政策的穩(wěn)定性與否將會直接影響與這個國家進行進出口貿易的企業(yè)與國家的經濟利益。政策風險在進口貿易中所涉及的方面包括各個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異,不發(fā)達區(qū)域與發(fā)達區(qū)域的地區(qū)差異、國際貿易組織的條令以及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等。這些因素在客觀世界具有不可控制性,進口貿易企業(yè)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因此,這給進口貿易企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與政治風險。
(五) 風險之五——進口貿易中的價格風險
進口貿易中的價格風險的主要表現是:進口貿易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所面臨的價格風險是指進口貿易企業(yè)受到市場價格的漲停影響而出現的一種潛在性的經營風險。市場中供求關系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際市場中資金、外匯、生產資料以及勞動服務價格的變動,其中潛在的風險比比皆是。其中價格、利率以及匯率之間的變動是具有單一性質的,其發(fā)生變動的原因有可能是多種因素聯合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中一種共同因素所引起的。
(六) 風險之六——進口貿易中的市場變動風險
進口貿易中的市場變動風險的重要表現是:當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中的需求與供給關系發(fā)生巨大變化時,市場中的商品價格隨之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就是所謂的市場變動風險。進口貿易的交易價格是在合同中規(guī)定的,但外部的市場價格卻是不斷變動的。當進口商品的市場價格大幅上升時,會給我國的進口貿易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三、 針對進口貿易防范風險的措施的研究
(一) 措施之一——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合同風險
要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合同風險,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采取措施明確進出口貿易合同的特殊性與重要意義,這種合同所包含的特征是合同的主體營業(yè)地位于不同的地區(qū)或者國家,同時也具有普通買賣合同所具有的共性;二是要在簽訂進口貿易合同之前,要對我國有關進出口貿易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交易方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相關國際慣例進行有效性了解與掌握;三是要采取措施嚴格把握進口貿易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比如說要盡力爭取進口貿易合同文本內容的起草,盡量避免其中出現不利于我方的合同條款內容,同時要嚴格審查進口貿易合同簽訂人的簽約資格,可以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出示有關法律資料以證明自身身份的合法性。
(二) 措施之二——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信用風險
要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信用風險,需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要采取措施設置國際進出口貿易的信用管理部門,對進出口的企業(yè)信息資源進行統(tǒng)一的整理,并對企業(yè)的信息類型與企業(yè)等級進行有效性劃分;二是要采取措施督促進口貿易企業(yè)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客戶資料檔案,并時時將客戶的最新信息資料進行更新,為以后的進口貿易提供專業(yè)科學的數據信息;三是要采取措施謹慎地制定開證條款內容,并強化對國外出口貿易企業(yè)的資信狀況的調查,并選擇資信較好的出口貿易企業(yè)作為交易對象,從而爭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信用風險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四是要采取措施強化銀行與進出口貿易企業(yè)之間的聯系,將信用風險盡量避免在付款行動之前。
(三) 措施之三——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
要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需要到以下五點:一是要采取措施在進口貿易合同中的價格條款中增加訂貨幣的綜合保值的相關內容;二是要科學選擇進口貿易中的計價結算的貨幣,而我國的進口貿易企業(yè)要盡量選擇軟通貨作為貿易進行中的計價結算貨幣;三是要采取措施正確使用金融衍生的工具,比如說外匯期權與遠期的結售匯;四是要采取措施正確使用銀行貿易中的融資產品,比如說福費廷、貼現與押匯等;五是要采取措施為貨幣進行保值,即使用市場價值相對穩(wěn)定的貨幣作為進口貿易合同的貨幣保值,其保值方式的內容包括外匯保值條款、黃金保值條款以及調價保值條款等。
(四) 措施之四——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市場風險
要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市場風險,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采取措施增強進口貿易企業(yè)對市場風險的認識,并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網絡通訊技術以及先進的對外貿易相關知識對國際國內市場中的價格變化的走勢與規(guī)律急性有效性研究;二是要采取措施在進口貿易合同條款中加入價格變動的內容,并對市場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有效性研究,并找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三是要在進口貿易企業(yè)進行進口貿易中時,選擇銀行信用的方式,其內容包括國際綜合性的保理業(yè)務、信用證結算方法等。
(五) 措施之五——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性的風險預警報告機制
要制定政策性的風險預警報告機制,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這種政策性的風險預警報告機制是針對國際市場中潛在的政策性風險而存在的,進口貿易企業(yè)一旦遭遇反傾銷、技術壁壘以及反補貼調查,就可以將有關情況上報到上級部門,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他進口貿易企業(yè)承受更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有助于進口貿易企業(yè)采取統(tǒng)一行動來降低經濟損失;二是針對我國國內的政策性的貿易風險,進口貿易企業(yè)需要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升自身產品的質量與品質,提升自身產品的附加值以增強在國內國際市場中的企業(yè)競爭力,同時要在貿易雙方簽訂合同時增加一些價格相關的附加條款,以應對國內政策的變化所帶來的風險。
(六) 措施之六——采取措施科學選擇進口貿易中的供貨商
要科學選擇進口貿易中的供貨商,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充分明確在現實的進口貿易中科學選擇進口貿易的供貨商,有助于降低因為交易失敗所帶來的經理損失;二是要在選擇供貨商之前,對產品在市場中的價格與質量以及供應商的品質進行系統(tǒng)化地研究,從中出產品質量高、價格適中、市場信用高的企業(yè)作為產品的供貨商;三是要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網絡通訊技術構建供貨商的信息數據庫,經過外部廣泛地調查與內部系統(tǒng)化地調查,從中挖掘潛在的產品供貨商,并根據現有的數據信息時時進行更新,其內容包括產品供應商的資金狀況、經營能力、政治背景、信用狀況等。
二、進出口企業(yè)國際貿易風險主要類型及其原因
1.國家風險。所謂國家風險,是指進出口企業(yè)在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由于進口國或者出口國宏觀經濟的調整或者政策的突然改變,給企業(yè)帶來不可逆轉經濟損失的風險。通常說來,進出口雙方國家的某一方發(fā)生戰(zhàn)爭、重大政治變化等都屬于進出口企業(yè)國際貿易中的國家風險。此外,海關、國家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對進出口產品的認定態(tài)度也在這一范疇之類。
國家風險的產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進出口企業(yè)與其貿易國之間存在較大的目標不一致,當雙方的目標存在沖突時,這些沖突就有可能進一步引發(fā)國際貿易中的國家風險;二是在國際貿易過程中,貿易國發(fā)生政治危機、國家動亂、重大恐怖襲擊事件等突況,這些重大突發(fā)事件也可能造成國家風險;三是貿易國的經濟狀況出現較大調整、變化,比如外債水平、通貨膨脹率、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等都有可能引發(fā)國際貿易中的國家風險。通常來講,貿易國的政治動蕩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經濟運行不佳,而這二者都是引起國家風險的主要原因。
2.匯率風險。從1973年以后,許多國家央行紛紛開始采用浮動匯率制度,國與國貨幣之間的匯率不再固定于某一范圍內,而且會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如果兩國之間的貨幣匯率出現較大的波動或者十分頻繁的波動,則有可能給兩國之間以外幣計價的進出口企業(yè)帶來匯率風險。
所謂國際貿易中的匯率風險,是指參與外貿活動的企業(yè),由于匯率變動的隨機性所帶來的相對損益。通常來講,匯率風險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進行外匯買賣時的匯率風險,也可稱為外匯買賣風險;二是會計處理時的匯率風險,又可稱為計價風險;三是交易結算時的匯率風險。對于進出口企業(yè)來說,對其國際貿易活動帶來風險的匯率風險主要屬于交易結算時的匯率風險。有可能面臨交易結算風險的進出口企業(yè)主要是一些貿易過程中采用外幣進行計價的企業(yè),這些貿易所涉及的內容包括產品和勞務等。
匯率的波動為什么有可能給進出口企業(yè)的國際貿易帶來匯率風險?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所有的外貿企業(yè),其外匯收支都需要與本幣進行折算。然而由于國際貿易本身流程的特點,所以從國際貿易雙方之間交易的達成到最后外匯進賬,中間往往會間隔一段較長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內本幣與外幣之間匯率如果發(fā)生較大的改變,就有可能變相地給企業(yè)帶來經濟損失,從而造成匯率風險。
3.信用風險。“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可以說是從古至今許多貿易過程所信奉的原則,然而國際貿易則不然,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國際貿易過程中,交易雙方企業(yè)由于分出兩國,往往在時間、空間上難以協調一致。所以,如果交易雙方企業(yè)中任何一方的信用存在問題,那么及時雙方已經簽訂了合同,賣方如果先交貨,則有可能收不到貨款,而買方如果先付款,則有可能收不到貨物,最終雙方只能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因此,所謂國際貿易中的信用風險,就是指進出口企業(yè)在國際貿易中的債務人由于信用問題,而不及時償還對該企業(yè)規(guī)定金額負債的風險。
產生國際貿易信用風險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個――國際原因、國內原因、企業(yè)自身原因:
(1)國際原因。國際環(huán)境中給進出口企業(yè)貿易過程帶來信用風險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包括宏觀環(huán)境、金融環(huán)境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在國際間的失衡等。其中信用風險管理在國際間的失衡主要是指在國際貿易過程中,一些發(fā)達國家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已經做得較為完善,他們往往有健全的監(jiān)管制度和司法保障,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外貿過程中因為信用風險而給任何一方企業(yè)帶來經濟損失。然而在部分發(fā)展中國家,法律層面的信用風險管理工作往往還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
(2)國內原因。目前而言,進出口企業(yè)國內引起信用風險的原因主要包括國內企業(yè)之間的惡性競爭、國內信用風險管理不足、未建立完善的信用欺詐管理機制、國內信用風險監(jiān)督不足等。
(3)企業(yè)自身原因。企業(yè)自身的信用不足可以說是引起國際貿易過程中信用風險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企業(yè)信用不足主要是因為缺乏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企業(yè)內部職責不夠明確、缺乏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等。
4.其他風險。除了以上介紹的三種主要國際貿易風險外,進入口企業(yè)對外貿易過程中常見的風險還包括單據風險、合同風險、價格風險等。這些風險同樣有可能阻礙國際貿易過程的順利進行,并且給參與貿易的進出口企業(yè)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三、我國進出口企業(yè)國際貿易風險管理的問題
1.缺乏規(guī)范的風險管理體系。與國外的一些進出口企業(yè)相比,我國不少進出口企業(yè)并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這些企業(yè)往往沒有適合自身的風險管理策略,也沒有成立相應的風險管理部門。在目前國際上常用的一些風險分析工具如風險偏好、壓力測試、數理統(tǒng)計等,在我國眾多進出口企業(yè)風險管理中也沒有得到廣泛運用。這些風險管理體系上的不足,使得我國眾多進出口企業(yè)無法根據風險預測的結果,來對經濟資本進行合理分配,同樣也不能為業(yè)務的決策提供參考,使整個企業(yè)在國際貿易過程里處于一個較大的風險之中。
2.風險管理的分散與無序。我國不少進出口企業(yè)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往往是將各個風險看成獨立的個體來進行管理,而沒有將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然而國際貿易中的各種風險之間通常是存在著一定內在聯系的,這些風險之間的相互影響,既可能最終使得總體風險下降也有可能造成總體風險的上升。因此,忽略風險彼此之間的影響,有可能最終使得企業(yè)的風險管理決策出現偏差,出現對風險低估或者高估的情況,最終國際貿易風險所引發(fā)的后果出現時,企業(yè)不能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采取正確的應急管理措施。
3.風險管理理念和手段落后。在國際貿易風險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上,我國不少進出口企業(yè)還顯得較為落后。目前,我國許多進出口企業(yè)在風險管理上仍然比較青睞事后控制這種方式,而非風險的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比如就信用風險控制來看,不少企業(yè)對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判斷還僅僅是停留在憑借業(yè)務經驗和自身的感覺上,沒有一套系統(tǒng)的客戶信用評估體系,缺乏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因此,這些企業(yè)在風險的預防工作上顯然是有所缺失的。此外,在整個國際貿易交易過程中,不少企業(yè)缺乏明確的風險內控流程和內控優(yōu)化方案,因此無法做好事中的風險控制。所以,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國際貿易風險多種多樣的環(huán)境之下,企業(yè)應該適當加大自身在風險管理方面的投入,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手段。這樣不僅不會讓企業(yè)的利潤有所減少,相反,通過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夠進一步避免企業(yè)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讓企業(yè)的經濟效益有所增加。
4.風險管理部門普遍缺失。我國不少進出口企業(yè),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大型的進出口企業(yè),都沒有專門設置自身的風險管理部門。這就使得企業(yè)在國際貿易的風險控制過程中,缺乏一套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并且使得整個風險管理缺乏全面性、動態(tài)性和制度性。并且,由于缺失了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使得其他各部門之間的風險管理往往得不到協調整合,產生較多的風險管理漏洞。這也是我國進出口企業(yè)屢屢因為風險管理不足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我國進出口企業(yè)應對國際貿易風險的對策
1.加強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建設。為了確保進出口企業(yè)在國際貿易業(yè)務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對風險進行管理控制,必須將風險管理納入整個企業(yè)的內控制度中。為此,企業(yè)應該不斷加強自身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建設,比如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和法律咨詢部門。其中風險管理部門應該安排專職人員進行負責,并且根據其管理風險種類的不同,設置對應的各個分支及其負責人。該部門的每一個分支負責一種或者一類風險,并且,這各個分支之間不應該是相互獨立的,而應該互相協作。風險管理部分工作的開展,應該以企業(yè)風險控制的最終目標為大方向,并且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不斷改進風險控制策略和方法,合理安排風險管理的進程。此外,由于國際貿易中的各種風險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之間通常存在著一定的相互影響,所以在風險的控制管理過程中,不能完全獨立地進行。因此,企業(yè)也應該適當組織風險管理部門各個分支之間的交流,讓他們進行相關知識和經驗的分享。在企業(yè)風險管理部門的風險控制工作中,還應該重點對三項風險進行控制,這三項風險分別是庫存風險、應收賬款風險和部分賬外科目風險。因為這三項風險往往涉及的金額數目比較大,并且管理人員安排比較復雜,因此應該作為重點控制對象。
2.加強風險管理的制度規(guī)則建設。進出口企業(yè)的風險管理應該與信息系統(tǒng)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信息反饋系統(tǒng)。在風險控制過程中,應該制定出明確的規(guī)則來對各個等級的風險進行預警,比如可以將全部的風險分為三個主要等級,即預警級、警告級和報告級。達到預警級的風險,風險管理部門開始關注,并考慮是否需要采取相關對策;達到警告級的風險,風險管理部門應該立刻采取措施,防止風險繼續(xù)擴大;達到報告級的風險,風險管理部門除了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外,還要將風險報告給更高一級甚至企業(yè)決策的最高層,讓上級部門做出決定。此外,在制定企業(yè)的風險管理制度時,還應該充分地考慮國家相關政策、宏觀經濟調控手段等,以此確保管理制度在大方向上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經濟全球化浪潮不斷推進,作為企業(yè),要想在全球的激烈市場競爭下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必須從根本上實現自我保護,規(guī)避在經濟交流和合作當中的風險,保障企業(yè)和國家的經濟利益最大化。
2007年9月在美國華爾街爆發(fā)的全球次貸危機可以說是歷史性危機,起先在美國出現,逐漸波及全球,使得全球各國家都受到連鎖影響和反應。美國的多個企業(yè)和公司乃至銀行倒閉,全球經濟陷入了癱瘓,我國在這場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機當中,也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損失,因此必須對國際貿易結算當中的風險進行一個全面分析和探討,更好地規(guī)避風險,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zhàn)。
一、在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中國進出口企業(yè)在貿易結算當中存在的風險和形勢分析
1.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結構發(fā)生變化,進出口企業(yè)風險加大
縱觀我國的國際貿易發(fā)展歷史和現狀,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傳統(tǒng)結算方式大致分為三種:信用證,托收和T/T。
信用證曾在國際貿易發(fā)展中作為進出口企業(yè)國際結算中的首選方式,以廈門某知名XX進出口企業(yè)為例,在上世紀90年代以信用證作為結算方式高達90%以上,信用證是銀行信用,賣方只要如約交貨并提交相符的單據即可收到貨款,倘若買方破產或無力償付,開證行將承擔第一付款責任,保證了賣方的收匯安全;另一方面買方在信用證項下付款或承兌即可獲得有物權憑證的全套提貨單據,如果單證不符,買方可以暫提付甚至拒付,也保障了買方的利益。信用證結算方式的風險主要來自開證行的資質信用,以及能否提交與信用證要求相符的單據,而后者很重要的是取決于信用證是否有軟條款(諸如客檢條款等),所以只要選擇信譽良好的開證行開立信用證,嚴格審核信用證條款,以信用證作為國際結算方式是相對安全的。
但隨著日益高昂的銀行成本、繁瑣且專業(yè)性要求很高的單證處理,以及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出口買方市場更多要求以對其更有利的非證方式結算,如:托收或TT,其中TT更多是賒銷(OA);進口業(yè)務,特別是進口稀缺的資源性物資,很多國外供應商也會要求一定比例的預付款(TT)。
國際貿易發(fā)展到今天,其結算方式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面XX企業(yè)為例,出口以信用證方式結算的比例已經不到10%,進口預付款(TT)總比例也增加到5%,個別合同預付款比例高達30%-50%。托收和TT都是商業(yè)信用,不再是銀行作為第一付款責任人,完全取決于客戶良好的履約付款能力,這意味著進出口企業(yè)隨著結算方式結構發(fā)生變化,它面臨的收匯或付款風險加大。
2.金融危機加大了進出口企業(yè)國際貿易結算的風險
2007年9月在美國華爾街爆發(fā)的全球次貸危機,由此引發(fā)一系列以金融、銀行企業(yè)為首的破產、倒閉的金融危機使得世界各大商業(yè)銀行和投資銀行遭到世界評級機構的資信普遍降級,以銀行信用為基礎的信用證結算方式也因為銀行資信下降導致風險加大;另外金融危機使得各國銀行的授信額度緊縮,在進口業(yè)務中,國外供應商從銀行獲得開證額度減少或被要求增加開證保證金,因此國外進口商開始放棄成本較高的信用證方式,轉而采取一些非證(如托收或TT)的結算方式,將交易的風險與損失轉移給我國的出口企業(yè)。
3.匯率變化增大進出口企業(yè)國際結算的不確定性
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人民幣尚未進入自由兌換,進出口企業(yè)在簽訂國際貿易合同時基本上還是選擇硬通幣(諸如美元、歐元)。自從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美元和歐元的匯率變化可謂是跌宕起伏,發(fā)生了許多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匯率的變化對于進出口企業(yè)的結算具有很大的影響,進而影響整個外貿經濟發(fā)展。我們知道企業(yè)從簽訂合同(甚至應該前移至報價階段)到最后的實際收匯或付匯會間隔一段時間,而且我們還常常選擇遠期結算方式(如遠期90天信用證、D/A90天或OA90天等),如果在這期間合同外幣的匯率發(fā)生變化,那么合同的預算成本和利潤肯定就發(fā)生變化,匯率變化愈大,這個影響就越大。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持續(xù)的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給出口企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甚至舉步維艱,對于我國這樣的出口大國來說,出口企業(yè)的利潤風險存在很大隱患。當然另一方面也使得進口成本下降,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進口的發(fā)展。
二、進出口企業(yè)在國際貿易結算當中規(guī)避風險的應對措施
面對當前跌宕起伏的經濟形勢以及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我們不難發(fā)現,要想更好的保障進出口企業(yè)的經濟利益和未來良好發(fā)展,就必須加大對于國際貿易結算當中風險的防范和規(guī)避,盡可能的選擇一些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來規(guī)避風險。
1.重視客戶資信調查,建立客戶信用檔案
在貿易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當中,客戶資信是基礎,所以資信調查是非常重要的。鑒于國際貿易橫跨空間之大,企業(yè)自身去現場了解也十分有限,所以借助第三方(如專業(yè)信息咨詢公司或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新客戶做資信調查是我們了解客戶基本信息、財務報告、銀行交易記錄以及訴訟事項的重要途徑,這些專業(yè)公司有專業(yè)的人才團隊、強大的信息數據和全球信息網絡,還會根據自身內部指標對客戶進行分級,供企業(yè)參考。當然我們還可通過官網或實地考察等途徑多方了解客戶資信??傊褪潜M可能選擇資信良好的客戶進行合作,對于資信等級不好或有不良記錄的客戶就不要開展業(yè)務。
有了客戶資信調查報告作為基礎,企業(yè)還可通過客戶履約記錄建立客戶信用檔案,對有違約或不良記錄客戶及時預警甚至納入黑名單管理,降低再次發(fā)生的風險。
2.合理選擇國際貿易結算方式,降低收付匯風險
(1)合理選擇傳統(tǒng)結算方式
對于當前的經濟形勢,進出口企業(yè)在進行國際貿易結算的方式選擇上也要盡可能的慎重。一般而言,出口業(yè)務對于信用等級較低的地區(qū)和國家我們最好選擇貨前TT或信用證的結算方式,而且還要關注開證行的資信,如果開證行實力不強,最好還須對信用證進行保兌以保證收匯安全,對于信用等級較好的地區(qū)和國家,我們可以綜合考慮降低信用證銀行成本、提高企業(yè)競爭力等方面進行包括托收、TT等多元化結算方式。
對于進口業(yè)務,盡量避免預付款(貨前TT),如果避免不了也要盡可能降低預付款比例。另外進出口企業(yè)乃至國家要通過這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在世界不斷累積企業(yè)的良好信用記錄,提高國家信用才可以在進口貿易談判中爭取到對我們有利的又節(jié)省銀行費用的托收或到貨后付款的結算方式。
(2)積極創(chuàng)新貿易結算模式
①傳統(tǒng)結算模式混搭組合,根據業(yè)務需要將兩種以上的結算方式按一定比例進行組合,有利于促進成交和降低收匯風險;
②根據企業(yè)實際情況,積極運用新型金融產品,如:信用證項下的福費廷、非證項下國際保理,加速企業(yè)流動性,優(yōu)化財務報表,又有利拓展海外市場,增加貿易額。
3.通過投保信用保險來規(guī)避風險
針對目前全球貿易環(huán)境,非證結算(特別是出口業(yè)務)已成趨勢,很多還涉及賒銷,給出口企業(yè)帶來很大資金壓力和收匯風險,我們要積極運用出口短期信用險來規(guī)避企業(yè)收匯風險,還可以利用地方政府對信保項下貿易融資的優(yōu)惠利率及時回籠資金,許多地方財政還對出口信保保費和押匯利息進行一定比例的補貼。對于進口業(yè)務,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推出的進口預付款保險業(yè)務也開始在試點企業(yè)實行,進口企業(yè)可以在進口預付款保險下開展預付款業(yè)務,這無疑是對進口企業(yè)預付款業(yè)務順利執(zhí)行保駕護航??傊?,投保信用險是企業(yè)規(guī)避和降低乃至轉嫁風險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4.通過運用金融工具減少匯率變動對企業(yè)國際貿易結算帶來的影響
進出口企業(yè)要依托銀行專業(yè)團隊或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組建自己的專業(yè)團隊,跟蹤和管理進出口外匯,適時通過遠期外匯買賣、套期保值等手段降低匯率變動給企業(yè)帶來的損失,相反甚至可以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利潤。
三、結束語
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狀態(tài),進出口企業(yè)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際貿易結算是國際貿易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它關系到企業(yè)的資金安全,是企業(yè)實現利潤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其中暗藏風險,分析風險類型,及時發(fā)現風險并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確實建立一套適合企業(yè)的國際貿易結算風險防范體系和應對措施,最大程度上規(guī)避風險,降低風險,才可以更好地為進出口企業(yè)的良性發(fā)展、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經濟效益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飛.中央企業(yè)境外投資風險控制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我國每年企業(yè)從歐盟市場進口大量高技術含量的機械設備,進口過程中也伴隨著大量的風險問題。這類風險主要可以分為國家性風險、市場性風險以及合同性風險,本文將分別對這3種風險進行探討。
一、國家性風險分析
國家性風險對從事進出口的企業(yè)影響極大,因為它是源于企業(yè)無法控制的風險,一旦發(fā)生,企業(yè)將無力回天。從某種程度上講,國家性風險是企業(yè)與國家之間的博弈,產生國家性風險的根本原因是外貿企業(yè)的目標與東道國的目標存在沖突。
國家性風險的第一個來源是歐盟對我國政治態(tài)度。一方面歐盟與我國在意識形態(tài)上依然存在較大分歧,另一方面以經濟競爭擔憂為主的“中國”興起,迫使我們不得不面對歐洲民眾對華態(tài)度變得復雜這一現實。因此雙方在具體貿易問題上的爭議毫無疑問的會增加。在進口高新科技設備時,可能會在談判及合同的簽訂時遭遇麻煩,遇到對方無理要求,在貿易過程中易發(fā)生問題和爭議。
其次,歐盟出口管制也是國家性風險的重要來源。由于進口大型高端設備涉及到高新技術的使用和轉讓問題,歐盟可能會對一些我國必須的、科技含量高的設備限制出口。在當今社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觀點已是各國的共識,一項重要的高新技術,可能會使一個國家在綜合國力上上一個臺階。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在先天上就站到了歐盟的對立面上。因此,歐盟在與中國合作的同時,也會限制其擁有絕對優(yōu)勢地位的大型高端設備的出口。
另外,進行進口貿易時,我國進口管制政策的變化也是國家性風險的一個主要來源。為了扶植國內大型設備生產企業(yè)和防止進口過剩,我國已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一些產品的進口。據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1月1日起,中國對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進行了調整,新增了36個條目。其中主要包括兩部分機械設備:一是對農業(yè)機械、石化、煤炭綜采、輸變電設備等國內已能生產的重大技術裝備;二是近年來國內已能滿足需要的設備,如港口機械、飛機裝載設備、測量儀器、數控裝備等,這意味著上述機械產品被取消了免稅待遇。以挖掘機為例,據海關統(tǒng)計,2009年1-2月,我國挖掘機進口1990臺,比2008年同期下降59.6%,價值1.3億美元,下降36.1%,進口平均價格6.6萬美元/臺,上漲58.1%。其中2月份當月進口1014臺,下降48.3%,價值6661萬美元,下降31.1%。由此可以看出,此次調整從政策上成功限制了部分國內已具備生產能力的機械設備的進口,鼓勵國內采購,因此造成了機械產品進口量的下降。企業(yè)如果不了解這些規(guī)章制度,認為進口的東西都是好的,盲目地進口,則可能遭遇損失。
二、市場性風險分析
進口歐盟設備中存在的市場性風險主要包括價格風險和技術貶值風險。價格風險始終貫穿于進口貿易中,并且與匯率的變動緊密聯系;技術貶值帶來的風險在進口科技含量高的大型設備出現頻率很高,且危害很大。
(一)價格風險
商品價格隨市場供求關系等因素的變化而頻繁波動。貿易價格隨合同而定,而實際價格卻隨市場波動,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價格風險,既可能讓進出口商受益,也可能使他們遭受損失。
價格風險首先表現在定價方面。歐盟在大型高端機械設備上存在絕對優(yōu)勢。例如,我國印刷企業(yè)生產中需要的高端印刷設備幾乎全部需要向歐盟進口,歐盟的生產企業(yè)在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利用這種地位,這些企業(yè)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產品的供給量來影響價格,達到控制價格的目的。2006年11月,我國進口金屬加工機床的數量為9408臺,總金額為576155千美元;到2007年11月,進口量只增長了300多臺,但是總金額卻激增到636370千美元;到了2009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4月的金屬加工機床的進口量只有4383臺,但是總金額卻還是高達544020千美元。這些都說明,歐盟具有機械設備的定價的地位,即便出口量下降,但是卻可以相應地提高單位價格。因此我國企業(yè)往往不得不在從歐盟進口設備時面對更高的成本,甚至是不進口。許多企業(yè)在進口中消耗過多的資金,使得企業(yè)陷入無法正常運行的窘境。同時,大量的使用進口設備也大大的增加了我國企業(yè)對歐盟出口商的依賴度,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的最核心環(huán)節(jié)極度依賴進口設備,反過來鞏固了歐盟出口商在市場中的統(tǒng)治地位。
另外,價格風險與匯率緊密相關。由于大部分高端機械設備的單件價格很高,因此其受匯率變動的影響也就更大。進口高端設備的合同,往往金額在幾十萬乃至上百萬歐元,而在進口貿易相對長的貿易期內,一旦匯率變動,其風險往往很大??v觀歐元近幾年的走勢,自2005年以來一直相對較平穩(wěn),但是自2008年8月金融危機開始露出端倪,歐元匯率直線下降,給當時的進口帶來了便利。但是,不穩(wěn)定的匯率看似可以帶來收益,實際上往往風險更大。2008年10月歐元兌人民幣匯率跌至8.5左右,但是2009年以來,歐元開始反彈,已回升至9.3左右,這就意味著如果進口100萬歐元的設備,則需要多花費大約80萬人民幣,匯率對進口高端設備的風險可見一斑。
(二)技術貶值風險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技術進步,每過一段時間,制造商就會對其商品提高一個檔次,這一段時間可稱為一個“提升周期”。這樣,原有的生產設備相對于新生產的設備而言,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貶值。這種貶值,科技含量越高的產品表現的越明顯。
我國從歐盟進口的設備,大多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高新技術設備,這些設備的主要價值便在于其領先的科技,但同時,這些設備也有更大的可能出現技術性貶值,一旦出現,則會帶給企業(yè)巨大損失。例如,本來企業(yè)進口一套高端設備,可以利用其生產出在市場緊俏的產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這項技術出現了貶值,導致企業(yè)不但不能收回成本,而且生產的產品因為技術的落后,失去了市場,導致企業(yè)整個經營計劃的失敗。
三、合同性風險
合同是所有貿易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自歐盟進口設備貿易中合同也存在其特有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分為合同信用風險和貿易術語選用的風險。
(一)合同信用風險
在國際貿易中,“重合同,守信用”是交易雙方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認為,追求個人利益是一般人性,作為經濟活動主體的就是體現人類利己主義的本性的個人。這不僅暗示了信用風險的存在,同時從這一角度說明了信用風險存在是合理的。出口方違約對我方造成的損失巨大,我方應重點防范;此外,也要加強防范合同條款中的各類陷阱。在進口設備合同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我們警惕和借鑒。
第一,自歐進口設備中,首先應界定設備的產能,必須對每個工作日的時間內涵給予嚴格定義。不同國家、地區(qū)對設備產能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例如,比利時規(guī)定的標準工作日時間就少于我國。因此在合同中規(guī)定的設備產量上也可能存在重大分歧,如果我方將工作日默認為8小時,則會出現風險。
第二,在試用原材料的來源上,特別要警惕外方主動提出的“無償提供試車用原材料”等類似條款。如果簡單地接受“由外方無償提供試車用原材料”等類似條款,就可能掉進外方的技術“陷阱”,使該進口設備患上“原材料依賴癥”,在原材料的供應上終生受其制約。
第三,應高度重視合同條款中的品牌“陷阱”。一般設備合同往往針對其核心部件和重要元器件進行特別的約定,但是并不對品牌進行約定,因為同品牌的進口設備也會有不同的產地,而產地不同,品質和價格也會不同。我們在對歐進口設備中,如果只是確定了元件的品牌,一不小心,就會出現以最高的價格購買了同品牌最低質量設備的現象。
(二)貿易術語選用風險
進口貿易需要跨國界,涉及到國際運輸的問題,因此在風險、責任、費用等方面產生了與國內貿易迥然不同的局面,其風險也更具特殊性。
在與歐盟進口高端設備的貿易時,貿易術語的選擇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交易的進行。原則上講,選用FOB術語在進口這種單位價值很高的設備時是比較有利的,既可以保證貨物安全,也可以減少企業(yè)成本,但是在近幾年我國與歐盟的對外進口貿易中,以CIF成交的貿易數量逐漸增多,逐步超過了以FOB成交的貿易。這是由于境外出口商希望在貿易活動中更多掌握的主動,而國內進口商為了獲得最有競爭力的價格和規(guī)避運價上漲而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以CIF術語成交給進口高端設備所帶來的風險和不利就更凸顯出來。以CIF術語成交,進口商會面對如下幾種風險:
首先,高端設備具有科技含量高的特點,進口中設備及時到達,盡早投入生產對利潤的多少很重要。但是以CIF成交的進口合同,貨物往往不能按時到達國內。由于CIF由境外出口商定船,并且是象征貨,賣方只負責在合同規(guī)定裝船日內完成裝貨,而一旦由于船方或者一些意外的原因導致貨物未能及時抵達,進口商將減少利潤,同時也更加大了設備貶值的可能性,蒙受額外的風險。
其次,高端設備進口時,轉運的危害較大,這在上文中已經做了分析,但是在以CIF成交的進口合同下承運人由賣方選擇,為了節(jié)約成本,賣方會選擇便宜的承運人,由此可能在裝運條款上出現與合同的差異,出現允許轉運等情況。給進口的高端設備帶來危害。
最后,自歐盟進口設備,由于價值高,在海運途中如果出現風險,損失很大,因此海運中的保險十分重要。在CIF項下,賣方代替買方投保,受益人仍是買方,如果真的出現問題,保險公司是否賠償與賣方無關,在某大型石油項目中我方向德國進口石油設備時,某件價格昂貴的設備內部發(fā)生損壞,雙方對損壞是由包裝不當還是運輸不當產生分歧,因而我方向保險公司索賠時由于中間環(huán)節(jié)較多,與國外聯系不便,加之無法判斷貨損時間造成海運及內陸兩段投保責任不清等問題,該批貨物索賠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由此可見,CIF項下運輸保險是非常容易發(fā)生風險的方面,并且一旦發(fā)生,很難處理。
四、結論
從前文的分析中知道,我國從歐盟進口高科技的設備時往往存在諸多風險,有些風險是企業(yè)自身無法避免的,有些則是可以完全避免,但是只要各類進口企業(yè)在進口過程中高度重視,加強防范,那么就可以把各類風險降到最低,進而減少企業(yè)損失。
參考文獻:
1、張昱,李玉霞.中國對歐盟商品貿易研究――對雙邊產業(yè)內貿易水平的實證分析[J].當代財經,2006(9).
2、毛小明.淺論我國中小企業(yè)對國際貿易風險的防范與規(guī)避[J].企業(yè)經濟,2005(8).
3、朱騰飛.國際貿易合同的風險防范[J].消費導刊,2007(4).
4、吳建功,米家龍.國際貿易風險監(jiān)控問題探討[J].企業(yè)家天地,2007(8).
1.1.1打包貸款
打包貸款是指出口地的銀行向擁有合格信用證的外貿出口商提供的用于生產、采購、運輸貨物的專項貸款。打包貸款的目的是支持外貿出口商按期出運交貨,是有利于外貿出口商在缺乏資金時候依舊可以順利開展對外貿易一種短期融資。
1.1.2出口押匯
出口押匯是指外貿出口商已經發(fā)出出口貨物,并且向銀行交來合同要求的單據后,銀行以出口單據為抵押,向外貿出口商提供的資金融通。出口押匯也是一種短期融資。出口信用證押匯和出口托收押匯是其兩種主要方式。
1.1.3出口信貸
出口信貸是指出口國為了提高其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和本國高新技術產品等資本貨物的外貿出口量,由其官方出口信貸機構向本國外貿出口企業(yè)或是進口商提供的信貸支持。出口信貸是一種中長期國際貿易融資方式,根據信貸支持對象不同,可被分為賣方信貸與買方信貸。
1.1.4票據貼現
票據貼現是指收款人為了提前獲取資金將還沒有到期的匯票向銀行申請貼現,銀行按照在票面金額的基礎上按照貼現率扣除貼現利息之后將剩余款項支付給收款人。貼現銀行在貼現之后便擁有了票據,有權在票據到期時向票據承兌人進行收取票款。
1.1.5貸款和透支
貸款是指銀行為滿足客戶日常生產和營運的資金需求而向客戶提供一筆融通資金。透支是指銀行為滿足客戶日常生產和營運的資金需求在客戶的賬戶上核定了一個透支額度,客戶在平日可以根據自身的資金需求在銀行核定的限額內進行透支。貸款和透支是不需要任何抵押品的,所以銀行為了減輕自身面臨的風險,只會對那些信譽良好的外貿出口商提供貸款和透支。
1.1.6出口信貸擔保
出口信貸擔保是一國為了擴大本國的外貿出口,通過國家出口信貸機構向出口商專門提供的的一種特殊保險業(yè)務。出口信貸擔保業(yè)務具有以下兩個優(yōu)勢:一是受限較少,二是能擴大受益的中小企業(yè)范圍。
1.1.7福費廷
福費廷也叫包買票據業(yè)務,是指包買商(金融機構)從需要提前獲得現款的外貿出口商那里以貼現的方式購買經過進口商承兌、當地銀行擔保的本票或是遠期匯票的一種資金融通方式。福費廷的期限較長、融資額度大,但是其既可以為外貿出口商提供融資,而且還可以轉移外貿出口商面臨的匯價風險,所以付費廷業(yè)務在國際貿易中已經越來越重要。
1.1.8國際保理業(yè)務
國際保理業(yè)務是指保理商在外貿出口商通過承兌交單等方式銷售出口貨物的時候,買進其以發(fā)票表示的應收賬款,并向其提供資金融通、銷售賬戶管理、賬款回收等金融服務方式。它是一種短期的貿易融資方式,同時也是新型國際貿易結算方式。它不僅能夠為外貿出口商提供資金融通,還能夠轉移信貸風險和匯價風險。
1.2進口商的融資方式
1.2.1進口押匯
進口押匯是銀行在收到信用證的時候,根據進口商的要求,向進口商提供短期資金融通,以幫助其解決資金周轉難題。根據結算方式的不同,進口押匯被分為進口信用證押匯和進口托收押匯。
1.2.2信托收據
信托收據是進口商為了向銀行借取貨運單據在承兌匯票后向銀行提供的一種書面擔保文件,表示出據人承認銀行擁有貨物的所有權,并承諾在匯票到期日前將貨物出售的款項償還給銀行,屆時進口商才能收回這份書面擔保文件。
1.2.3開證授信額度
進口商在申請開立信用證時需要向銀行繳納開證保證金,以保證進口商對外付款義務的履行。開證授信額度是指開證行在為進口商開立信用證的時候,為進口商限定一定金額作為進口商開證的額度。開證授信額度一般是銀行向資信情況良好的進口商實施的。開證授信額的基本類型有普通信用證額度和一次性開證額度。
1.2.4銀行擔保提貨
提貨擔保是指當進口貨物比貨運單據先抵達港口的情況下,銀行向船公司出具有銀行加簽的向船公司辦理提貨的書面擔保。銀行提貨擔保僅適于信用證項下貨物,并且在這種情況下,買方無論是否存在單證不符的情況下均須付款。
2國際貿易融資存在的風險及防范
外貿企業(yè)的國際貿易融資存在不少的風險。
2.1國家風險
國家風險是指由于國家行為導致損失的可能性。國際貿易融資必然涉及到國家間的債權債務清償,但是當涉及到的國家出現戰(zhàn)爭、外匯管制等問題的時候,國際貿易融資的主體將會因此蒙受相應的風險。在國際貿易融資中,國家風險對融資決策起決定性作用,是融資主體面臨的首要風險。目前來看,國家風險可以分為三類:(1)戰(zhàn)爭、國內動亂風險;(2)轉移風險;(3)其他風險。
2.2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由于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的大幅漲跌,進而導致交易主體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外匯風險只有在匯率的變動給企業(yè)帶來損失的時候,才會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來看,外匯風險只要有四種類型:外匯折算風險、外匯交易風險、外匯結算風險、經濟風險。
2.3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由于利率的變化而引起的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的大幅漲跌,進而導致交易主體經濟損失的可能性。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發(fā)達國家相應的取消了利率限制。利率的自由波動造成國際貿易融資市場上的利率風險加劇。
2.4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在國際貿易融資中各個主體都必須面對的。銀行承擔著借款人不能還貸的風險。出口商承擔著進口商是否有信譽的風險,出口商承擔的信用風險具體包括受貨風險、財務風險和結算方式選擇風險三類。進口商承擔的信用風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出口商的商品不符合合同要求;另一方面是出口商不按時發(fā)貨。
2.5欺詐風險
銀行在審單付款的時候只要求單證相符和單單相符,這給不法商人提供了機會。近年來,國際貿易融資詐騙給銀行以及進出口商均造成了十分嚴重的損失,其中以信用證詐騙最為常見和典型。
3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的原則
3.1風險回避原則
風險回避原則是指進出口商和銀行不參與或是不涉及那些已經預測到可能會產生風險的領域。風險回避原則可能使進出口商和銀行喪失很多獲得高收益的機會,但有時候還是必須采用這種政策來規(guī)避某些可能性較大的風險。
3.2風險分散原則
風險分散原則是指進出口商為了增加盈利,減少損失,而通過融資方式多樣化來分散自身承擔的風險。按照馬爾維茨模型,再確定資產組合的時候要注意合理搭配才能有效的分散風險,這里的合理搭配主要是指企業(yè)應選取不相關的資產形成的資產組合。
3.3風險抑制原則
風險抑制原則是指企業(yè)通過加強對風險的監(jiān)控,采取有效措施,在風險形成之前就將風險防止了。在對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的防范時,風險抑制原則顯得不是很適用,因為匯率市場和利率市場的變化都太快了,在措施來不及采取的時候,風險就已經發(fā)生。
3.險轉移原則
風險轉移原則是指進出口企業(yè)可以通過其他金融方式對將來可能產生的風險移給第三者。通過金融衍生品進行保值處理是轉移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的最佳方式。
3.5風險保險原則
風險保險原則是指在國際貿易融資中,銀行和進出口為了在風
險造成資產損失后獲得相應的補償而向保險公司投保。
3.6風險補償原則
風險補償原則是指在國際貿易融資中,貸款方在風險發(fā)生后遭受資產損失后為了補償自己的損失,于是對抵押品進行拍賣,從而獲得相應的補償。
3.7風險預防原則
風險預防原則是指在國際貿易融資中,貸款方在提供貸款融資之前對這筆貸款所可能面臨的風險系統(tǒng)地進行風險評估,然后再根據評估出來的風險級別,限定一個貸款的最高額度和最長期限。一般而言,風險的級別越高,貸款額度的最高限越小,貸款的最長期限越短,貸款的利率越高。
4規(guī)避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措施
通過對國際貿易融資方式、風險和管理的原則分析,我們應該通過以下措施規(guī)避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
4.1實施貨幣互換
國際貿易融資中,實施貨幣互換是規(guī)避外匯風險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貨幣互換,又稱貨幣掉期,是一種金融衍生工具,產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是指兩個借款人為了降低匯率風險和籌資成本,按預定的日期,進行兩筆金額相同、期限相同、計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貨幣不同的債務資金之間的互換,同時也進行不同利息額的貨幣調換。國際貿易融資中,貨幣互換是規(guī)避匯率風險很重要的手段,而且貨幣互換還具有保值功能。
4.2嚴格調查貿易伙伴的資信情況
在國際貿易業(yè)務中,貿易伙伴的資信狀況很重要。為了尋的資信良好的貿易伙伴,對對方的資信進行周密的調查是簽約之前所不得不進行的。資信調查既包括進出口雙方之間的資信調查,也包括銀行間的資信調查。在合同簽訂之前,進出口雙方為確保國際貿易順利進行,應慎重選擇貿易伙伴,采取適當措施調查對方的資信狀況。調查的渠道一般是通過委托專門的咨詢公司或是借助銀行的行對對方企業(yè)進行資信情況調查。另外,國際貿易結算往往涉及到出口方銀行與進口方銀行,甚至還會有第三家銀行牽涉到進國際貿易結算中。所以對銀行進行資信調查,選擇資信情況良好的銀行辦理國際貿易結算業(yè)務對于進出口商也是十分重要的。
4.3實施利率互換
作者簡介:王溶花(1982-),湖南農業(yè)大學商學院教師,在讀博士,研究方向:農業(yè)市場與貿易。
中圖分類號:F7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309(2009)09-0055-03
一、FOB與CIF術語在我國進出口業(yè)務中的使用概況
根據國際商會20世紀90年代對40多個國家的調查,按使用頻繁程度,FOB術語超過40%,排在各術語的第一位,其次是CIF術語。目前,在我國出口貿易中,FOB術語的使用也是最多的,在進口中使用頻率最多的是CIF術語。
(一)FOB術語在我國出口業(yè)務中的使用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的開展以及國際航運條件和技術的改善,在我國對外達成的出口合同中,FOB術語的使用率越來越高,排在各貿易術語的首位。以FOB術語成交的業(yè)務占80%以上,而且有逐步增長的趨勢。一方面,隨著我國航運市場改革的深入和逐步開放,外國班輪公司迅速進入我國航運市場開展貨運業(yè)務。由于外國班輪公司、貨代企業(yè)服務質量好、價格優(yōu)惠,進口方都愿意指定外國班輪公司和貨代安排運輸,因此會要求簽署FOB合同條款;另一方面,由于國際運輸市場運力緊張,油價不斷上漲導致運價頻頻上調,加上各種各樣的附加費,對運輸行業(yè)價格的波動,各出口公司難以準確控制。為了便于外貿成本核算,不得不選擇FOB條款,考慮到有效規(guī)避對外貿易中的不確定性,因此,導致我國出口企業(yè)使用FOB術語成交的外貿合同比例迅速增長。
(二)CIF術語在我國進口業(yè)務中的使用
由于當今國際貿易中存在許多的不確定因素,進口商在貿易術語的選擇中更趨向選擇風險小、責任少的術語,進而大大發(fā)展了CIF術語在國際貿易進口業(yè)務中的使用比例。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經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經濟,我國的對外貿易占整個國民經濟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目前在進口業(yè)務中,我國進口商為了規(guī)避貿易中一些不必要的風險,也越來越多地采用了CIF貿易術語進行國際業(yè)務往來,導致CIF貿易術語在我國進口業(yè)務中的使用頻率逐年提高,上升為我國對外進口合同中使用最頻繁的貿易術語。
二、FOB與CIF術語在實際貿易業(yè)務中的優(yōu)越性分析
(一)FOB術語在出口業(yè)務中的優(yōu)越性
就出口業(yè)務而言,企業(yè)采用FOB貿易術語具有明顯優(yōu)勢。首先,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義務較簡單。出口商只要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期內,并在買方指定的裝運港將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裝運船舶上,就算賣方完成了交貨義務。貨物能否如期到達和安全到達目的港,與賣方無關,從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開始,之后的風險和費用均由買方承擔和負責。其次,采用FOB條款,出口商可以避免運費、保險費的波動,從而減少貿易風險,保證成本核算的穩(wěn)定性。目前,我國的許多出口企業(yè)都習慣于采用FOB術語出口,特別是近年來,由于運價上漲,很多出口企業(yè)為了規(guī)避運價上漲的風險,往往樂于報FOB價。另外,對于我國出口商難以接受的一些運輸條款,尤其是簽約一些比較偏遠的目的港,為滿足客戶要求,保證業(yè)務正常進行,可以而且應當采用FOB貿易術語。
(二)CIF術語在進口業(yè)務中的優(yōu)越性
企業(yè)在進口合同中選擇采用CIF貿易術語進行交易,要求出口商辦理租船訂艙、保險等義務,為進口企業(yè)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在競爭激烈的對外貿易中贏得了寶貴時間。首先,進口商可以不必為租船訂艙與船公司或者貨運訂立合同花費過多的精力和財力。其次,在出口商訂立的保險合同中,進口商可以在貨物越過船舷后發(fā)生事故時享受到由出口商辦理的保險業(yè)務產生的效益。最主要的一點是,進口商可以省去一大筆的資金和人力的投入,能夠讓進口商的資金得到最大利用。在當今國際貿易日益講究效率的現狀下,可以省下足夠的時間,安排履行其他的貿易合同。
三、我國進出口商選用FOB和CIF術語所面臨的風險
(一)FOB術語在出口業(yè)務中的風險分析
1、出口商船貨銜接風險
在采用FOB術語的合同中,出口商負責備貨和裝船,但進口商負責租船訂艙,連貫的流程被分割由兩方分別負責,能否銜接直接影響到合同的順利履行。在FOB術語下,進口商把船名和裝船期通知出口商,出口商再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港和裝運期內將貨物備妥裝船,雙方遠隔重洋,溝通不暢或一些主客觀原因往往就會在船貨銜接方面產生問題。比如,進口商延遲派船或因各種原因導致裝船期延遲或變更船名,導致出口商貨物不能按時裝船,滯留港口,由此使出口商增加一些額外的支出,如倉儲費用,或使出口商由于遲收貨款而造成利息損失;出口商備貨延遲或因其他原因未能在指定日期將貨物裝上指定船只,也會造成額外的費用,如空艙費、滯期費。因此,由于船貨銜接問題而導致的貿易糾紛經常發(fā)生。
2、出口商貨款兩空風險
在采用FOB術語的合同中,進口商指定貨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要求貨代承擔辦理清關、分撥集運、物流等服務;有的是要求貨代為其把握準確的交貨付運情況;有的是客戶與船公司或貨運有著特殊關系,能拿到便宜的運價;還有少數不法商人利用貨代或串通貨代騙取出口商貨物的。FOB即使在信用證條件下,出口商也難以保證貨物的絕對安全,這是由于進口商與船公司或貨代的特殊關系,客戶可先擔保提貨。一方面,拖延付款,影響出口商的正常收匯;另一方面,客戶提貨后,經常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使原來較為安全的結匯方式變?yōu)樯虡I(yè)信用,使出口商處于不利地位,甚至使出口商處于貨款兩空的境地。
3、出口商提單種類選擇不當風險
在采用FOB術語的合同中,出口商的風險還來自于錯誤的提單選擇。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出口商傾向于選擇記名提單,認為其可以直接把貨物交付給進口商或收貨人,不會因遺失提單而被別人提走貨物。事實上,這其中有另外一個更大的風險,即進口商的商業(yè)信譽如何。因為與指示提單相比,記名提單只起到運輸合同及貨物收據的作用,而缺少了物權憑證這一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進口商商業(yè)信譽較低,承運人卻讓記名提單載明的收貨人(通常為進口商)在未提交正本提單的前提下提貨,出口商則很難以正本提單在自己手中為由向承運人或提單簽發(fā)人索賠。
(二)CIF術語在進口業(yè)務中的風險分析
1、進口商實際價值損失風險
在以CIF術語成交的進口合同中,由于CIF術語是象征貨,又是境外出口商訂船,他們只保證實際的裝船日,卻不能保證國內進口商的實際到貨日。國內進口商在實際進口業(yè)務中,往往由于船公司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經常面臨無法按期收貨的情形,給進口商帶來多方面的損失。特別是對于那些保質期較短的食品、易腐的季節(jié)性的大宗農產品或時效性很強的時尚物品,由于推遲收到貨物,進口商只能被迫采取銷售打折、縮短貨架銷售時間等手段,造成其實際利潤下降,甚至會影響到部分產品的國際期貨市場價格,進而給其后續(xù)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2、進口商錢貨兩空風險
在以CIF術語成交的進口合同中,由于CIF術語是象征貨,不是實際交貨,再加上國外出口商訂船,因此很容易造成HOUSE提單風險。在此種提單的實際操作中,出口商未經裝船而可以拿到議付進行結匯,使國內進口商延后收到貨物,甚至這種HOUSE提單根本就是假單據結匯,從而造成進口商錢貨兩空。另外,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出口方所裝運的貨物與進口方所需要的貨物不一致,而船公司對出口方所提供的貨物及其品質往往可以通過所謂的保護性條款來規(guī)避自身責任,結果仍將可能給進口方造成難以挽回的潛在損失和實際損失。
3、進口商成本核算偏低風險
在當今貿易利潤越來越小的國際形勢下,在以CIF術語成交的進口合同中,進口商面臨著成本核算偏低的風險。CIF術語由于是境外出口商訂船,出口商擁有許多主動權選擇船公司來減少費用支出,原本許多屬于出口商承擔的費用被轉嫁到國內進口商身上,海運部分,如裝船費用、雜費、空箱遣返費、船公司的中轉費用等。這些轉嫁的費用有可能超過實際的運輸費用。
四、我國進出口商規(guī)避FOB和CIF術語風險的措施
(一)樹立風險意識
國際貿易具有程序多、更復雜、困難多、風險大的特征。從某種程度上說, 我國企業(yè)在國際貿易的進出口業(yè)務中,由于沒有正確樹立風險意識,使得貿易中損失的可能性和風險性更大。我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必須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風險意識,審慎進行貿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各國貿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我國的進出口業(yè)務也面臨更多的壁壘和挑戰(zhàn)。在這種逆境中,我國的外貿企業(yè)只有正確樹立風險意識,加強進出口風險的控制,才能增強我國外貿競爭力,在進出口業(yè)務中為企業(yè)和國家?guī)砝妗?/p>
(二)靈活選用FOB和CIF術語
在前文中總結的多數觀點所認為的FOB和CIF術語優(yōu)越性的基礎上,結合當前貿易形式和我國實際,筆者認為,我國外貿企業(yè)在選擇貿易術語時可參考以下幾點:
1、出口爭取用CIF貿易術語
在我國的對外貿易實踐中,一些出口企業(yè)防范貿易風險的意識不強,業(yè)務環(huán)節(jié)把關不嚴,導致企業(yè)蒙受重大損失,甚至面臨破產倒閉的窘境。因此,我國出口商在選用貿易術語時應更加謹慎,在客戶無特殊要求的情況下,為減少貿易風險,我國出口商首先考慮以CIF術語報價成交。如果客戶有要求,企業(yè)要盡力爭取采用出口CIF成交,將租船訂艙與投保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不僅有利于我國的出口商規(guī)避貿易風險,還有利于運輸行業(yè)與保險行業(yè)的發(fā)展,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
2、進口爭取用FOB貿易術語
在我國進口業(yè)務中,許多企業(yè)因對風險認識不足和業(yè)務環(huán)節(jié)操作偏差等因素,導致我國進口商錢貨兩空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因此,我國進口商選用外貿術語時更加謹慎小心。進口企業(yè)在選擇貿易術語時,首先應該而且要爭取選用FOB貿易術語。只有這樣,才能使自身在貿易過程中有效地規(guī)避貿易術語帶來的風險、掌握貿易的主動權,提高對外貿易的成功機率,為我國進口貿易做出應有的貢獻。
3、結合客戶資信調查,靈活選用貿易術語
任何貿易都會有風險,關鍵是如何正確把握。如果過分強調貿易風險帶來的損失,過分局限于傳統(tǒng)貿易術語的優(yōu)越性,進出口企業(yè)就會喪失眾多的貿易機會。例如,在出口合同的磋商中,有些國外客戶執(zhí)意堅持采用FOB術語成交,我方可以接受外商指派的知名的船公司,若外商指定一般的境外貨代或無船承運人,在不影響交易的情況下,可以委托相應的機構、人員對其資信等方面進行嚴格調查,或者輔以投保出口商方面的保險來滿足客戶要求,這樣既可防范風險,又可多爭取一些貿易機會。因此,做好客戶的資信調查是對外貿易實踐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掌握客戶的真實情況后,在進出口業(yè)務中就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FOB、CIF術語,避免在國際貿易中上當受騙。
(三)規(guī)范業(yè)務操作
我國進出口商應加強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國際結算等相關貿易知識的學習,用理論來解決國際貿易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只有充分掌握相關貿易知識,熟悉對外貿易的具體操作流程,規(guī)范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才有利于規(guī)避風險。隨著外貿競爭的日益激烈,加強外貿隊伍建設,提高從業(yè)人員自身素質,努力培養(yǎng)與國際接軌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我國努力實現貿易強國的重要舉措。只有提高自身素質,精通業(yè)務流程,才能為我國進出口業(yè)務順利進行提供保障,進而促進我國外貿經濟的發(fā)展。
(四)加強國際間合作
隨著各國經濟交往的日益頻繁、復雜、透明,國際貿易的國際間合作程度也不斷加深,要求通過國際組織協調處理國際貿易糾紛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我國外貿企業(yè)在開展外貿業(yè)務時要注重國際合作,遵循相關的國際規(guī)則:一方面,保證各貿易主體對貿易的環(huán)節(jié)、術語的理解等能一致認可,以保證貿易能夠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即使貿易過程中產生了摩擦,也能借助有關國際組織如WTO機制,公平、合理、有效的解決貿易爭端。
參考文獻:
[1]羅蘇莉.淺析進出口貿易中FOB、CIF貿易術語的選用――基于風險規(guī)避的分析[J].企業(yè)家天地,2008,(05).
[2]周敏倩、竺杏月.國際貿易實務與案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中圖分類號:F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5-0-01
貿易融資業(yè)務既包括中間業(yè)務又包括資產業(yè)務,它是指銀行向客戶提供的一種與進出口貿易有關的信用便利或資金融通。目前,我國各大銀行都將這項業(yè)務作為其業(yè)務經營的重點,甚至有些銀行的貿易融資業(yè)務占到其業(yè)務總數的一半。由此看來,貿易融資已成為銀行的重點業(yè)務,如何有效規(guī)避貿易融資業(yè)務帶來的風險就成了銀行需要著重探討的問題,銀行貿易融資業(yè)務涉及的范圍廣,因此其貿易融資的風險也存在多樣性和復雜性。為了保證銀行的健康發(fā)展和融資業(yè)務的有效開展,銀行應建立完善風險防范體系,采取必要的風險控制措施。
一、客戶信用風險控制
進口商信用風險的產生一般是由于進口商品市場行情發(fā)生了變化,進口商品市場行情的變化對進口商有著重要影響,其變化會嚴重影響進口商的盈利水平,甚至導致進口商嚴重虧損,這樣會致使進口商在單到之后不能及時辦理付款,從而使銀行進行墊付。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會給銀行帶來損失,如果產品質量沒有達到合同中的標準會嚴重影響產品的銷量,從而影響進口商的經濟效益,然而,進口商通常不履行付款責任將這種損失轉嫁給銀行,這使得銀行蒙受巨大損失。
為了防止在貿易融資中客戶信用風險的產生,銀行在向客戶開信用證之前應仔細核查進口商的經營狀態(tài)以及盈利水平,此外,還要及時了解進口商的信譽情況。要加強對進口押匯業(yè)務的管理,要對進口商的銷售情況進行跟蹤,并對其資金回籠情況進行跟蹤記錄,在此基礎上還要要求進口商將回籠資金轉入其指定的賬戶上。銀行應經??疾焐藤Q企業(yè)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態(tài),對其運作進行及時分析了解能有效避免風險的發(fā)生。
二、提貨擔保業(yè)務風險控制
銀行在向商貿企業(yè)開立提貨擔保時有必要要求客戶上交申請書、提單副本以及商業(yè)發(fā)票副本,并要仔細核查材料中的相關內容,尤其是要一一對照材料中的產品數量、產品規(guī)格、產品價值、發(fā)貨人、收貨人、起運港以及到貨港等,這能有效保證實收貨物與信用證上水務擔保貨物的一致性,有效防范提貨擔保業(yè)務所帶來的風險。銀行在對代收項下的客戶開立提貨擔保時應格外注意,因為對其代項貨物的數量以及規(guī)格都不了解,銀行無法確立自身的責任,這就要求銀行只對信譽好的客戶提供代收項下提貨擔保業(yè)務,并且在開立時要收取全額資金作為擔保。
三、出口托收押匯風險控制
在國際貿易中,貨物從賣方手中到買房手中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時期,其運輸距離一般較長,運輸時間相應也就很長,尤其是在運輸過程中要經過多次的裝卸和儲存,貨物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遭遇事故,尤其是在海洋運輸中,貨物遭遇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賣方或買房為了減少因貨物運輸所帶來的損失往往在發(fā)貨前會投保貨物運輸險,具體是由買房還是賣方對貨物進行投保一般依據合同中的規(guī)定。銀行在開立托收業(yè)務時應仔細審核托收單據,在審核單據時要仔細核對出口商是否對貨物進行了投保。為將代收行信用帶來收匯風險降到最低,托收行應建議委托人盡量選擇信譽較好的銀行作為代收行,如果出現出口商對進口商所在地銀行不了解的情況,托收行可以對代收行進行選擇。
四、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貿易融資的風險控制
(一)審查出口商資信狀況和履約能力
對出口商資信狀況的審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根據保單內容審查出口商是否具備履行保單項下責任的能力;二是審查出口商是否有能力對相關產品進行生產加工,在以往的貿易中是否產生過糾紛;三是要仔細審查其業(yè)務是否屬于承保范圍,出口商規(guī)定的貨物結算方式以及其申請融資的出口業(yè)務應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項下信用險的適用范圍之內,如果使用信用證進行貨物結算或者出口收匯期超過六個月,則需要經過保險公司的確認。
(二)確保對進出口企業(yè)風險資產監(jiān)控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
有效降低銀行資產風險的辦法是對資金回收進行必要監(jiān)控并加強貿易融資預期水務催收和轉化。要將貸款的種類、風險度以及期限進行區(qū)別分類,對于逾期貸款的情況銀行要風險貸款通知單,及時將風險預報出去。為避免企業(yè)挪用或者長期占用貿易融資款項,銀行應對嚴格監(jiān)控貿易融資款項的使用情況。銀行要及時督促企業(yè)進行交單議付并配合結算部門對單據進行嚴格查審,使單證達到一致。銀行還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風險考核制度,為以后的監(jiān)督以及分析考核提供依據。
(三)嚴格信用證業(yè)務管理
銀行在對客戶開立信用證業(yè)務時要及時避免貸款風險,有效防范貸款風險的措施是嚴格審查進出口雙方貿易的真實性并對信用證的有效性進行判別。此外,有效規(guī)避貸款風險的措施還有對開證行的資信進行審查,如果出現開證行的資本實力與其金額不符的情況,應要求知名的大銀行進行保稅,為償付行確認償付,允許我國出口方將貨物分批裝運、收匯。銀行應將產品的市場價格、運輸方式、交貨時間以及航運單證狀況了解清楚,此外還要了解產品的銷售渠道以及供需狀態(tài),將國內外同類產品的價格進行比較,判斷開證申請人預期還款能力及是否有套取銀行資金的目的。
五、結語
隨著我國貿易的迅速發(fā)展以及各商貿企業(y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商貿企業(yè)對貿易融資的需求日益增大,然而現實的貿易融資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各商貿企業(yè)的需求,其相關法律還不夠健全,貿易融資還存在一定的風險。然而我們必須正視貿易融資帶來的風險,在有效防范和控制貿易融資風險的基礎上要大力發(fā)展商貿企業(yè)的貿易融資業(yè)務。雖然商貿企業(yè)貿易融資風險較大,但只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貿易融資風險防范體系和運作機制,規(guī)范各項業(yè)務操作,就能夠有效降低貿易融資風險,從而推動商貿企業(yè)貿易融資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文勝.商業(yè)銀行信用證貿易融資業(yè)務風險研究[D].天津大學,201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活動不斷發(fā)展壯大,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大國。近些年隨著我國在對外貿易中的崛起,我國企業(y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結算中的風險與日劇增。其中貿易結算是國際貿易的連接點,倘若結算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將導致整個貿易進程不能繼續(xù)。為此,本文立足中國國際貿易發(fā)展的現狀,對我國貿易結算中的風險與對策進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十分迅猛,特別是200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對外貿易活動增長速度很快,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大國。我國企業(yè)與外國企業(yè)之間的業(yè)務合作也越來越密切。但是在合作的背后,存在著各種貿易摩擦,我國已經成為貿易活動中的主要受害國之一,比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取措施使貿易摩擦一步步升級,其中就有對結算方式的刻意限制,嚴重制約中國的出口,給中國帶來巨大損失,也使中國商人對國際貿易的信心大大減弱。
二、國際貿易結算中的風險漏洞
國際貿易是國與國之間的活動,涉及的范圍十分廣,國際貿易結算中存在不少的風險與漏洞,本文對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信用證結算產生的風險
信用證是現代國際貿易發(fā)展的產物,在國際貿易結算中頻繁使用。因為在交易中存在較大違約風險時,信用證是支付交易成本最低的結算方式;然而當違約風險較少時,使用信用證結算則會增加交易成本。在國際貿易實務中,除了增加了貿易的結算成本,而且還有信用證結算本身的缺陷,其缺陷在于,信用證業(yè)務的實際效用偏重于促使進口方履行付款責任,而對出口方提供與信用證要求相符單據的約束力比較小。這就有可能產生買方違約的行為,買方在自己握有較多貿易主動權的情況下,必然會從眾多貿易結算方式中,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的結算方式,從而給賣方在資金收回方面產生一定的風險。
(2)托收結算的風險
托收是在出口方在貨物裝運后,開具以進口方為付款人的匯票,委托出口方銀行通過他在進口方的分行或行向進口方收取貨款的一種結算方式。托收的風險主要在于進口商在出口商的貨物出港后,提出降價,這對出口商是十分不利的,倘若雙方交易不能持續(xù)下去,那么出口商只能轉賣他人或者把貨運回,有些時候會給出口商帶來極大的損失。有時貨物已經到達目的地,進口商就是不贖單,結果造成了大批的滯港費、倉儲費等。出口商不但沒有收到貨款反而無辜受到損失。
(3)直接匯款的風險
直接匯款是日常生活中最為直接的交割方式,這種結算方式的交易基礎與銀行完全無關,是一種完全的商業(yè)信用。直接匯款在外貿交易中雖然經歷的程序簡潔,但在匯款方式上過于固化,且受到匯率的影響,在經濟發(fā)展迅速的今天,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主流,倘若某國經濟發(fā)生動蕩,勢必影響和、匯率的大規(guī)模變動,對交易帶來潛在的威脅和風險。這是不太值得提倡的一種交易結算方式。
(4)賒銷的風險
賒銷是進口商與出口商之間的一種付一款安排。與預付貨款相反,賒銷是進口商尚未付款就可以提取貨物,途徑是出口商在裝運貨物后直接把運輸單據寄交進口商。也就是說出口商在未獲得付款或付款承諾之前就失去對貨物所有權的控制。
三、國際貿易結算中規(guī)避風險的對策
(1)加強進出口商的資信認證體系建設
對外貿易經濟活動中,交易雙方的自信十分重要。當前進出口商或多或少的財務問題以及信用問題。為此,有必要從要全方位、深層次、多渠道對進出口商的綜合經濟情況和綜合商業(yè)形象進行調查。其內容包括進出口商的工商注冊情況、財務狀況、公司結構、管理人員情況、歷史重大交易額、法庭訴訟紀錄以及專業(yè)信用評估機構對該公司的信用等級評估等等。通過資信調查,加強對進出口商的自信認證體系建設。
(2)適當規(guī)避信用證風險
供貨商可要求將轉讓信用證改變?yōu)楸硨Ρ承庞米C,必要時可在付款期限上做出讓步,因為背對背信用證對供貨商有利,其在提交相符單據后即可得到背對背信用證開證行的付款保證。此外,可要求轉讓行加保,明確其憑相符單據付款的獨立的付款責任。在信用證結算方式下進口商存在著得不到或延遲獲得貨物的風險,故進口方也應加強風險的防范,確保裝運的是合同所訂的貨物進口商可以請獨立的有專業(yè)聲望的檢驗公司實施裝船預檢、監(jiān)造和監(jiān)裝,簽發(fā)裝船證明等,這是防止國際商貿活動中出口商進行詐騙的有效方法。進口方收到銀行轉來的各種單據后,要由有經驗的人員對單據的真?zhèn)芜M行鑒別,以降低出口商偽造單據的風險。如有可疑之處,應致電倫敦國際海事局核實,單據核查屬實后再付款,否則應立即通知銀行,凍結資金,拒絕付款。
(3)多種結算方式并行
比如說部分信用證,部分托收。這是一種信用證交易和托收交易同時使用的結算方式。即一筆交易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結算方式,即一部分金額做信用證,另一部分金額做托收。例如,一部分貨款由進口商開立信用證,其余部分金額由出口商在貨物裝運后,連同信用證項下的裝船單據,一并委托議付行通過開證行向進口商托收。信用證貨款和托收貨款可分別開立匯票,全套裝船單據附于信用證項下的匯票;托收項下的匯票做成光票。為了安全收匯,出口商可要求進口商在信用證條款中規(guī)定,開證行必須在托收的光票收款后,方可交單。
四、結語
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不論采用何種國際貿易結算方式,最基本需要關心的就是資信問題,只有交易雙方都具備良好信譽,貿易才能順利進行。當采用某種結算方式后,應及時考慮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并盡可能采取相應措施來規(guī)避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主動位置,在保護好自身利益的同時,從貿易中獲利。
【參考文獻】
[1]田運銀,夏瑞林.當心某些信用證外表下隱藏著出口風險[J].對外經貿實務,2004(07).
一、外貿安全性系數分析依據
一個安全的市場應該是在面臨來自國內外不利因素沖擊時,通過參與國際競爭和加強國際合作,能牢固地控制或占有國內外市場,使本國產品擁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從而促進本國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進口貿易的地區(qū)結構和出口貿易地區(qū)結構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時就可能會對進出口貿易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造成一定的風險。結構風險系數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進出口貿易市場結構同國際市場進出口市場結構之間存在的偏差,該指標計算方法如下:
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對樣本貿易伙伴的出口總額為X,對對應樣本貿易伙伴的進口總額為Y,有:
X={X1,X2,…,Xn} Xi≥0
Y={Y1,Y2,…,Yn} Yi≥0
其中Xi、Yi分別為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對地區(qū)的出口比重和進口比重,且滿足
X=1
Y=1
若定義σ1為兩樣本間的偏差,則有σ1=X-Y,若將樣本X、Y看成是兩個集合,則它們之間的元素之和σ2=β1+β2。當Yi≥Xi時,β1=X;當Xi≥時Yi,β2=Y,m1+m2=n,顯然σ1+2σ2=2,當σ1很小或σ2很大時,說明兩樣本間的偏差很小,即兩樣本很相似,相似程度可用指標f來表示:f=2σ2/2=(2-σ1)/2,f的數值越大,證明兩樣本間相似性越高,也就是出口的地區(qū)份額分布與進口的地區(qū)份額分布越相似,貿易越安全。
由此可以看出通過結構風險系數,不僅可以分析出浙江進口市場和出口市場的地理偏離程度,還可以分析出浙江進口市場和出口市場的發(fā)展穩(wěn)定性。
二、浙江外貿市場安全性數據分析
浙江的進口市場集中在亞洲和歐洲,其中亞洲的市場份額占了絕對優(yōu)勢,2014年浙江自亞洲的進口額占總進口額的56.17%,歐洲占14.4%,北美洲占9.5%。浙江的出口市場也集中在亞洲和歐洲,但是與進口相比比重存在明顯的差異,2014年浙江對亞洲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34.19%,歐洲占27.39%,北美洲占18.56%。進口貿易的地區(qū)結構和出口貿易地區(qū)結構的差異可能會對進出口貿易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造成一定的風險。那么浙江在現存的進出口市場情況下是否存在結構風險是下文通過分析要解決的問題。
在計算結構風險系數時所用到的數據是浙江對各主要出口市場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重和浙江對主要進口市場的進口額占總進口額的比重,因此選取的出口國別(地區(qū))市場應該與選取的進口國別(地區(qū))市場相一致。通過2006~2014年浙江出口國別(地區(qū))市場份額前20的排名和進口國別(地區(qū))市場份額前20的排名情況的對比,選取美國、日本、韓國、臺灣、德國、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香港、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比利時、俄羅斯、新加坡、巴西、荷蘭、印度、烏克蘭20個國家(地區(qū))作為分析對象。
從表1.1來看,浙江2006~2014年期間的進出口貿易高度集中在美國、日本、韓國、香港、德國等地。其中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國、韓國、德國、香港、英國、韓國、意大利等地,進口則集中在日本、韓國、臺灣、韓國、美國、德國等地。進出口貿易地理集中度高,且同一貿易目的地的進口和出口差異過大,這其中可能隱藏著很大的風險。
計算出近年來浙江外貿地理結構風險系數(f系數)和標準差系數,見表。
f的數值越大,證明兩樣本間相似性越高,貿易越安全。從表1.2中也可以看出近幾年來浙江貿易地理集中度比較高,通過數據計算出來的f系數不大,說明浙江進口市場和出口市場的地理相似度較低。從發(fā)展趨勢來看,從2009年開始f系數略有上升,隱藏一定的外貿風險。就標準差而言,無論出口還是進口的標準差都較大,也同樣表明貿易安全度較低,存在一定的市場結構風險,如果這個差距還持續(xù)擴大的話,勢必影響到浙江整體的外貿市場結構。另外進口的標準差比出口的標準差高,但總的趨勢是標準差不斷減小,說明目前浙江的出口市場分布和進口市場分布還不是特別穩(wěn)定,正朝著更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
表1.1 2006-2014年浙江對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額比重(%)
資料來源:《2013浙江統(tǒng)計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海關
表1.2 f系數與標準差系數
三、對策建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當一國的經濟出現問題時就會波及到許多國家,2007年的金融危機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這就要求一國或地區(qū)實施進出口多元的戰(zhàn)略,積極開拓新市場,分散風險,促進進出口穩(wěn)定增長。浙江目前的出口市場是以美國、日本、香港、歐盟為重點,遍布全球的多元化格局。出口市場數量多但均勻度不夠,仍依賴美國、日本、歐盟、香港四個地區(qū),對非洲、東盟、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開拓不足,應加大這些地區(qū)的開發(fā)。在貿易環(huán)境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為了促進進出口的發(fā)展,多元化戰(zhàn)略顯得尤為重要,除了在數量上增長外,還要保證有一個適當的市場分布均勻度。
浙江的進口貿易發(fā)展明顯慢于出口貿易的發(fā)展,在進口市場上處于不活躍狀態(tài),浙江的進口市場集中在亞洲,這與浙江進口的主要產品有關,即浙江進口的商品結構。出口商品之所以附加值低的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缺乏相應的技術,靠勞動力低廉來降低成本。優(yōu)化進口商品結構,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才是長遠之策。
針對浙江進口的發(fā)展趕不上出口的發(fā)展這個問題,還可以從不斷培養(yǎng)進口主體這個方面著手。浙江的貿易主體以民營企業(yè)為主,民營企業(yè)機制比較靈活,但是進口往往對企業(yè)的實力、資金、管理諸因素有更高的要求,較小的企業(yè)規(guī)模,往往意味著較高的經營成本、較低的融資能力和較大的經營風險。因此,應重點培育大型外貿進口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帶動中小型外貿進口企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