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08:58:21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精準課堂教學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0-0081-03
Abstract Coriolis force can be applied on many explanations, such as Foucault pendulum, trade winds monsoon, tropical cyclone, the influence of earth rotation to molecular spectroscopy, and so on. But, in the university physics class teaching, it is a difficult point out where the Coriolis force comes from. This makes the Coriolis force a difficulty to be clearly expressed in class. Mathematical language is famous for its accuracy. The appropriate use of mathematical formula and derivation in class teaching can sometimes produce unexpected good results.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use mathematical formula and derivation in class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Coriolis force. During the derivation, we get the formula of the acceleration relative to the Coriolis force. This example also clearly shows the source and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Coriolis force.
Key words mathematical language; Coriolis force; college physics
1 前言
科里奧利力在大學物理課程中基本上是作為選讀內容來處理的,學生最多是聽說過而已,更不用說理解了。但是科里奧利效應卻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課堂上能夠補充講授科里奧利力方面的內容還是很有必要的。但對于非物理系學生來說,不能像對物理系的學生一樣要求他們。如何讓非物理系學生更易理解這方面的內容,以至可以對生活中一些現象作出解釋,本文試圖作一個試探性的研究[1]。
法國人科里奧利在1835年最先用數學方法描述了科里奧利效應,所以科學界用他的姓氏來命名此種力,而這種力的本質即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從大學物理的學習中可以知道,對于物理問題的討論通常是對于慣性系而言的,但是地球是一個轉動緩慢的參考系,并不是嚴格的慣性系(由于宇宙空間中到處都存在引力,真正理想的慣性系是無法找到的)。討論科里奧利效應時,就不能把地球看成是慣性系。但是對非慣性系來講,只要加上適當的慣性力,牛頓運動定律的形式就仍然成立,這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另一種方法。慣性力是沒有施力物體的,它不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地球的自轉會導致物體的運動受到兩種慣性力的作用:慣性離心力和科里奧利力。若將地球看成非慣性系,研究相對于地球運動的物體時,應加上慣性離心力和科里奧利力。
由于自轉的存在,地球并非一個慣性系,而是一個轉動參照系,因而地面上質點的運動會受到慣性力的影響。為了在慣性參考系中描述轉動轉體系的運動,需要在牛頓第二定律方程中引入一個假想的力,這就是科里奧利力。引入科里奧利力之后,人們可以像處理慣性系中的運動方程一樣簡單地處理旋轉體系中的運動方程,大大簡化了轉動參照系的處理方式。
科里奧利力可以應用在許多現象的解釋上,比如傅科擺、信風與季風、熱帶氣旋、對分子光譜的影響等。在課堂教學中,一般的教材提到科里奧利力的時候只給出圖1和公式(1)[2-3]。
如果角速度ω不是常數,非慣性力中還有一項不可以忽略,講地球的角速度可以認為是不變的,所以一般教材上都把這一項給忽略掉了。
3 結語
采用不復雜的數學公式推導,給出轉動參考系中的加速度,由此可以精確地說明科里奧利力的由來,使學生對科里奧利力的來源的困惑得以解決。
參考文獻
[1]姚琴芬,蔣耀妹.談談科里奧利效應[J].物理與工程,
2006(5):59-62.
一、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內容與特點
(一)綜合性
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各項內容之間,是一種分工合作的關系。課堂教學技能的運用受制于課文內容、體裁和中小學生的心智能力等因素。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根據課文的內容特點和中小學生的心智能力,通常要綜合運用到兩種以上的技能。像導入技能中,往往融入了提問技能、組織教學技能與講解技能等等,反饋與強化技能又少不了演示技能、變化技能和提問技能的支撐。從課堂教學技能的運用情況來看,它富有綜合性。
(二)實踐性
課堂教學技能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能。課堂技能訓練想要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讓師范生在中小學課堂教學情境中加以運用與實踐。1994年的試行大綱規(guī)定,訓練中講授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為1:2.有些技能如變化技能、講解技能、反饋與強化技能及組織教學技能等,不是一次實踐就可以獲得的,要經過多次的反復實踐才能掌握。
(三)個體差異性
師范生的天生稟賦和興趣愛好各不相通,存在著個體差異。在練習課堂教學技能時,由于素質和能力不一樣,練習效果參差不齊。以組織教學技能的訓練為例,有的一次訓練就能達到預期目標,有的則要經過不斷的訓練才能掌握。因此,課堂技能訓練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訓練模式,要根據師范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才能實現訓練目標。
二、初等教育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精細化訓練的必要性
“精細化”的特點是具體化、明確化和有效化。在素質教育新時代,鑒于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分工合作性與個體差異性等特點,為提高訓練質量,高等師范院校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對師范生加以精細化的訓練。
(一)課堂教學技能的特點決定了精細化訓練
精細化訓練的特點是細致、精準和有效。課堂教學技能具有綜合性、選擇性和個體差異性的特點。鑒于初等教育師范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有必要根據他們的個體差異,制定詳細的、個性化的訓練目標、訓練方式和訓練時長,以對初等教育師范生的課堂教學技能進行具體、明確和有效的訓練;鑒于課堂教學技能的選擇性和綜合性特點,教師要針對不同體裁、不同內容的中小學課文,以小學生的心智特點為依據,對初等教育師范生的課堂教學技能加以細致地訓練,使訓練精準、有效。
(二)新時代素質教育理念召喚著精細化訓練
新時代國家教育部提出了素質教育理念。初等教育師范生是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未來教師,除了必須具備學生發(fā)展素養(yǎng)外,還須具備過硬的課堂教學技能這一重要的專業(yè)核心素養(yǎng)。以往高等師范院校訓練初等教育師范生教學技能時,采用的是傳統的“理論學習———試講———實習”訓練模式,雖然成效不小,但是初等教育師范生個體教學技能的提升參差不齊。主要原因在于訓練的粗放性和模糊性。在倡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有必要采用精細化的訓練模式,大幅提升初等教育師范生的課堂教學技能,夯實他們的專業(yè)核心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儲備高素質的教學人才。
三、初等教育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精準化訓練的對策
技能訓練屬于行為主義學習,注重實踐性。在對師范生進行課堂教學技能精準化訓練時,要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依據,設計有效的訓練對策。
(一)訓練目標精準化
一、“情境探疑”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特點
1.評價標準強調以學生的“學”為評價中心。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情境學習環(huán)境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在教師的幫助與促進下,達到學習目標。教師對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及為學習者提供的各種信息資源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等??傊还茉u價學生的“學”還是評價教師的“教”,評價標準最終都是為學生的發(fā)展而制定的。
2.評價標準強調對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評價。首先教師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探究的問題、活動情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設計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質疑問難,抓住學生思考問題的關鍵以及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正是通過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先進的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使之更具有生動性、豐富性與真實性,以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其次課堂教學過程尊重學生發(fā)展存在的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在不同起點上獲得最優(yōu)發(fā)展。
二、“情境探疑”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立標
1.激發(fā)興趣情境: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情景,提出圍繞學習目標的問題,師生能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歸納、梳理和補充,形成的自學提綱具有層次性、針對性和探究性。
2.出示目標情境: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現實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問題情境,將學習置于具體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明確學習內容,知道學什么;教給學習方法,學生知道怎么學;自學時間充分,自學要求明確,學生知道應達到什么要求。
(二)憑借情境解疑構建
1.探究新知情境:積極參與體驗學習的全過程,目標明確、主動活躍,具有合作精神,有全局意識,主體體現,氣氛熱烈。
2.合作探究情境:小組合作交流時全體參與,思維空間開放好,能主動、積極提出問題,發(fā)表不同見解。
3.解決問題情境:教師重點講解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能發(fā)現學生共性問題,講在疑難處、重點處,導學有效。
4.目標達成情境:達成預定學習目標,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5.靈活運用教材情境:創(chuàng)設開放型的學習情境,創(chuàng)造性地呈現教材、使用教材,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
(三)拓展情境當堂訓練
1.創(chuàng)設練習情境:學生練習精煉、有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教師能及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練習情況,反饋矯正及時到位。
2.拓展延伸情境:不同程度學生均得到應有的發(fā)展,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當堂檢測效果好,整體達到學習目標;學生都能圍繞學習目標編擬一些基礎題或拓展題。
(四)聚焦情境評價反思
1.評價情境:給予肯定和激勵的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2.反思情境:能積極反思成功之處,不斷積累經驗,反思失敗之處,及時彌補不足。
(五)優(yōu)化情境質疑再探
1.質疑情境:在所學基礎上,質疑產生新的問題。鼓勵學生勇于向教師、課本等“權威”質疑,同時引導學生掌握質疑的方法。學生質疑的問題具有挑戰(zhàn)性、價值性和創(chuàng)新性。
2.解疑情境:學生質疑的問題仍由學生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講解。能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收放有度。
(六)學生課堂表現和個性發(fā)展
1.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2.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能提煉出有質量的問題。
3.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質疑問題,對問題的回答具有創(chuàng)造性并能主動提出新問題。
4.能對本節(jié)知識進行基本總結,從整體上明確知識結構。
選手編號: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權重分
應得分
目標與實施
三維目標明確、具體、科學合理,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能動態(tài)調控教學過程。
5
教材的理解與處理
準確把握教材的文本價值,教學重、難點準確,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開發(fā)教學資源、整合教學內容。
8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設計合理、有序,能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實施能夠較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真正落實教學目標。
8
教學方法
注重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能整合各種資源,媒體運用得當。
5
教師素養(yǎng)
儀表大方得體,教態(tài)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生動,簡練清晰;板書書寫工整規(guī)范;靈敏機變,善于駕馭課堂。
8
教學效果
整體效果(達到預期目標、知識、能力,思想教育統一和諧);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有效完成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任務。
6
說課
圍繞主要內容取舍有度,詳略得當;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性強。
5
0、引言
廣東省教育廳粵教高[2012]5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廣東省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著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中,強調豐富實踐,強化應用技能培養(yǎng),學會動手動腦,是當今教育的主旋律。
然而,當前大多數高校的教學活動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很少思考,實際應用能力也比較差。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很多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提出任務驅動法、情景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有些教學改革從課程建設角度進行,包括補充完善課程內容、擴充實訓案例、加強師生互動等方面。另外,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基于網絡平臺進行的教學改革也越來越多。
以上這些改革主要從提升課堂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合課程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手段、擴展教學空間等方面進行改革,都是針對某一門課程開展的教學方法改革。這些措施使得學生雖然在短時期內考試成績不錯,但在學完計算機課程后常常感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表象卻不懂內涵,只知知識點卻不知如何應用知識進行實踐操作。
2011年,薩爾曼·汗(salmanK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美國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大會上發(fā)表的演講報告“用視頻重新創(chuàng)造教育”中指出:很多中學生晚上在家觀看可汗學院(KhanAcademy)的數學教學視頻,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業(yè),遇到問題時則向老師和同學請教,這與“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yè)”的傳統課堂模式正好相反,創(chuàng)建了翻轉課堂模式(FlippedClass Model)。自此,翻轉課堂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熱點,被加拿大的《環(huán)球郵報》評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翻轉課堂賦予學生更多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課堂外,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課堂上,以便同學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
翻轉課堂有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是聽課,即在家看視頻講授;第二是在課堂上接受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以進一步消化聽課過程中學到的內容。其中,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需要學生課前看資料,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強調答疑和輔導。那么如何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并體現學生的學習價值和收獲呢?筆者在此基礎上提出強調“競賽標準+競賽獎勵”的翻轉課堂模式,旨在設定合適的標準和獎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強調“標準+過程+獎勵”。有標準才能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摸索學習;親自經歷了過程,學生才能循序漸進學會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有獎勵才會讓學生覺得有收獲和有動力。該模式尤其適合計算機公共課程群中的設計類課程教學。
1、具體教學實踐
教學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也不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完內容或學得認不認真。如果教師教得再仔細認真,學生學得再用心,但學完后卻沒有任何收獲,這樣的教學仍是低效或無效的。在此強調的收獲,指的是學生除了自身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得到豐富以外,還需要一定的實物體現自身學習的價值,因此證書或獎金、獎品之類的獎勵就成了體現學習價值的最好載體。
例如,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群中的主要課程之一,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了解網頁設計制作和網站建設所需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設計網頁、制作網頁、規(guī)劃網站、建立網站、維護網站的實際技能。目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方法與課程內容組織存在著如下問題:(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純介紹知識點的操作,卻忽視了各知識點間的聯系,對于如何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搭建整體網站”這一概念圖式沒有幫助;(2)在內容的處理上重單個網頁的設計與制作,輕整個網站的規(guī)劃與建設;(3)網頁設計制作與計算機軟件開發(fā)相類似,注重過程性與操作性,但目前教學內容的講解與網頁制作的實際操作不符。學生雖然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但在面對一個實際網頁制作項目時卻不知從何入手。因此在開始授課前,教師會進行以美化、優(yōu)化學校主頁為目的的校企合作,舉辦“中國電信天翼飛young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主頁設計大賽,向學生征集設計方案及作品,競賽標準見表1,獎項設置見表2。
有了標準和獎勵,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學生即使沒有接觸過網頁設計與制作這門課,也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分析學校主頁的設計與不足處著手,先從搭建網站框架出發(fā),引導學生依葫蘆畫瓢地構建學校網頁,再深入挖掘競賽要求的標準并對標準加以創(chuàng)新。競賽標準僅僅是一種最低要求,一張入門券,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在標準之上,才是決定能否拿獎的關鍵;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亮點的作品,是得不到大獎的。再比如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和數據庫應用系統設計這些設計性比較強的實踐類課程,也很適合用標準和獎勵的手段來促使學生體會學習的收獲和價值。
競賽既是學習任務,又是學習目標。一切學習活動都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圍繞競賽作品展開,這能夠極大地鼓勵學生在課堂以外積極尋找資料,及時在課堂內答疑并得到輔導,最終以作品和獎勵的形式體現掌握知識的水平和程度。
2、師生行為
對于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我們一貫講求“少理論、多實踐、談收獲”。傳統的講課方式是課上講授,課下內化,知識傳授發(fā)生在課堂,內化發(fā)生在課外,這時候出現的問題是學生需要克服學習中的重難點時老師并不在現場。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家自主觀看視頻學習知識和上網查資料,把在作品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下來,在課堂上與老師充分交流和互動。師生關系多元化,無明顯教師和學生之分。教師的一切教學設計都圍繞學生的競賽作品展開和延伸,教師不再從頭到尾照本宣科,而是有針對性地講解和答疑,將碎片化的知識點整合在作品中,教師真正成為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而對于學生來說,競賽既是學習任務,又是學習動力,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他們會在課后通過網絡和教學視頻積極獲取知識,遇到問題及時在課堂上獲得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幫助。學生的思考有多深,課堂的互動就有多頻繁,師生之間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連鎖效應
1)強調競賽標準,激發(fā)學生潛能。
競賽標準是一張入場券,合適的標準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到競賽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競賽標準制訂教學難點和重點并根據標準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因為幾乎人人可以達到標準,但達到標準之上才是拿獎的關鍵。標準制定后,部分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就會被充分發(fā)掘,也許學生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潛能,到最后可能不是單純?yōu)榱四锚劊皇窍胫滥芊癫粩喑綐藴?。這一點充分體現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著力提高學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也體現了本科教學所要求的“拓寬知識面—提高應用能力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潛能”。
2)強調競賽過程,體現思維展示方式。
競賽作品的制作和開發(fā),是知識的綜合運用、實踐和創(chuàng)新過程,有很強的系統性、目的性和實踐性。在創(chuàng)作開發(fā)過程中,學生不斷構思自己的作品,不斷將自己的想法體現在作品中。當碰到各種各樣的理論、技術、思路等難題時,學生能在課堂上及時得到教師的引導和幫助,這更加促使學生不斷擴展思維;同時教師還能及時發(fā)現亮點并加以引導,推動學生不斷進步。
3)強調競賽獎勵,體現收獲。
競賽必然包含證書和獎品。證書是學生在大學畢業(yè)后進人企業(yè)的敲門磚,獎品則是對學生的努力、能力和付出的肯定。在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競賽中獲得榮譽和獎勵,不僅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得,而且會極大地增強學生自信心,幫助學生不斷挑戰(zhàn)自我,積極向更深、更廣泛的領域探索。
4)提升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一般來說,企業(yè)在面試員工的時候,最先看到的是學生的成績和各項獲獎資料。獲獎學生在同等條件下會被用人單位優(yōu)先錄用,但如果學生說不出大學4年做過什么,也沒有東西證明做得有多好,那么企業(yè)在選擇優(yōu)秀人才時會無所適從,往往得依靠院系推薦,而推薦的學生又未必適合企業(yè)文化;但若有了獲獎資料作為參考,那么企業(yè)很容易判斷出學生對哪方面比較感興趣、有什么長處、適合在什么崗位工作、是不是有上進心等,這些都有助于企業(yè)順利招到合適的員工。
5)提升學生的能力。
學生從一無所知到獨立完成一個作品,是建立合理知識結構的過程。為了完成競賽作品,學生會盡量廣地涉獵基本知識,盡量深地了解該領域的方方面面、過去和現在并在實踐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獨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同時競賽要求學生提交作品文字說明,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和整理思路,找到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有效方式,修正舊信息和建構新信息??梢哉f,學生通過競賽養(yǎng)成了自己的研究素質,無論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游刃有余。
另外,我們建議學生將所有獲獎作品都上傳到學校網絡平臺上,以供全校學生學習;不定期組織獲獎學生進行在線交流和答疑,提高學生為全民教育事業(yè)服務的意識。獲獎作品不僅包括網頁設計類的,還包括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舉辦的多媒體課件設計競賽和數據庫設計競賽的獲獎作品,這些都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計算機公共課程群中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
課程群是指由若干門彼此獨立而在內容、性質上密切相關的系列課程組成的有機整體。學網頁的學生會很自然地與學多媒體課件的學生溝通,在溝通的同時,一些綜合素質較高并且志同道合的學生會慢慢凝聚成一支或幾支學習能力強、潛力大的骨干隊伍,這些隊伍必然會在校內受到廣泛關注,從而產生強烈的示范效應和影響力,有助于促進學風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另外,團隊還可以創(chuàng)辦工作室,承接校內外設計,為將來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打下堅實基礎。
6)轉變考核模式。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計算機公共課程群的考核模式一直都是“平時成績+統考成績”,二者所占比例分別為30%和70%。該考核模式較單一,不能體現學生的綜合水平。當引入強調“競賽標準+競賽獎勵”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我們則考慮讓每個學生制作一個視頻,視頻內容由作品展示、論文、模擬答辯、PPT演示、個人風采幾個方面構成,然后傳到網絡平臺上,邀請相關部門如教務處、宣傳部、校團委、學生處的教師,相關院系的學生及贊助商等,為其分配賬號,讓他們按照規(guī)定的評分標準在某個時間內登錄平臺打分,其中教師的評分占30%,學生的評分占30%,競賽贊助商的評分占40%。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每名學生都練成了多面手,從去教信中心聯系視頻制作到組織模擬答辯都是親力親為,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素質。
7)深入推進校企合作。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國發(fā)[2005]35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培養(yǎng)模式”。校企合作不能空喊口號,也不是學校幾個院系領導和企業(yè)領導簽訂合作協議,然后把即將畢業(yè)的學生放到企業(yè)中去熟悉車間。企業(yè)要打響知名度或加大宣傳廣度和深度,需要從學生著手,才能帶來持續(xù)性的效果,如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大部分學生用的都是移動手機卡,而且工作后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更改品牌;因此這次競賽尋求合作的是電信營運商,希望通過提供電信手機獎品的方式,既能吸引一部分學生轉向電信,又能讓學生了解電信的營業(yè)品牌,是一個校企雙贏的局面,同時電信分公司也非常樂于支持教學工作。
8)推進教育信息化。
全國著名教育技術專家李克東教授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的理論高度提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舉措:一是利用先進網絡和信息技術,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礎設施;二是整合各類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建立高等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三是推進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圖書文獻共享、教學實驗平臺等信息化建設;四是提升高校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
對于前三點,我國高校已經做得非常完善。目前,大量優(yōu)秀名家教學視頻、國內外教育資源以及現在涌現出的一大批網絡教學名師的講課視頻,都向學生免費開放,學生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名師授課,打破了空間的局限。可以說,網絡資源已經完全可以支持學校教育,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師生并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些免費開放的資源。有調查數據表明,在校師生對精品課程資源的利用率只有7%,存在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而引入基于競賽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學生為了完成作品,在課后積極上網看視頻、查資料并且在課堂上及時得到教師的輔導和答疑,教師幫助其內化知識并很好地把現實教育和虛擬教育結合起來,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
9)各部門齊抓共管。
教育事業(yè)需要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目前,我國校與校之間學術交流不頻繁,院系之間不聯系,各學科之間不關聯,極大制約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步伐。在舉辦競賽過程中,從與贊助商協商合作開始到參與評價學生作品,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各個部門都是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對競賽予以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如本次主頁競賽的主辦單位是教育信息技術中心、校團委、中國電信茂名分公司,評分人員則邀請了教務處、宣傳部、學生處的教師等。此外,我們還希望今后能逐漸做到政府引導、市場驅動,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齊抓共管,把學生真正推向市場。
一、課堂教學評價的新標準及相關概念的界定
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一直以來都是以教師的“教”為主,以教師的有關行為作為評價標準?;A教育課程改革為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提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而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即關注學生怎么學,以“學生”在課堂上的種種行為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新標準。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改變要求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僅僅是教育的對象和客體的傳統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處處體現其主體性。那么,在情境教學中,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師不應暗示學生應走的道路,而取消了他們繼續(xù)思考及發(fā)問的機會;教師不應固守教條,而是將問題敞開,因為有分量的決定不是在思考的范圍內可以先做出來的。”[1]
1.所謂情境就是指人們主觀因素和客觀環(huán)境因素所構成的情與境的總和,是人們生活的一切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的總和。
2.所謂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教師在全面分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搜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情境素材,根據情境設置的一般原則,進行價值分析與加工處理,選擇恰當的呈現方式,從而設計出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提升學習情操的場景和景象的過程[2]。
3.所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即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包括:形象情境、憤悱情境、實驗情境、體驗情境、遷移情境、嘗試情境。教學情境是一種情境交融的氛圍,一種有形或無形組成的“教學情意場”。
二、課堂教學評價新標準對英語情境教學實踐的啟示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這說明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必要性及其意義?!扒榫吃诮逃龑W中出現,可以通過從‘境’入手,以‘理’入心,教理與教例一體化,從具體至抽象等體例結構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3]。課堂教學評價新標準帶給我們新的思考和啟示:讓學生更大程度地參與情境教學,成為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在情境教學中體現其主體地位。當然并不是說讓學生在這方面完全取代教師,只是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主體性、積極性。這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學生發(fā)展觀。
1.讓學生親自設計教學情意場,在師生互動中相互學習與創(chuàng)造。
只有讓學生親自設計教學情意場,才能讓學生獨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更大的興趣和更深刻的思維,更大程度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譬如,在圣誕節(jié)的前一天我留給學生一個任務:怎樣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情境在第二天的課上用3―5分鐘的時間說、做、寫或演出來,讓學生在一個“動”字中更多地了解西方的圣誕節(jié)。當然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提供一些情境素材,但要把創(chuàng)設情境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去動手、動腦,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我看到在黑板上畫著兩棵大大的圣誕樹,點綴著蠟燭、彩帶、禮物、鈴鐺,并寫著“Merry Christmas”;另一個學生用從我辦公室借來的錄音機給大家放了自己找到的圣誕歌曲“Jingle Bell”,而此時又一位同學戴著自己親手做的小紅帽送給大家?guī)追莜B的紙式小禮物……然后我對學生高興地說:“Hello,Boys and girls,Merry Christmas to you!”然后再讓幾位學生講述圣誕節(jié)的由來、西方過圣誕節(jié)的風俗,等等,爾后做補充。雖然整個“過節(jié)”的時間僅占幾分鐘,但從學生們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那種樂于了解西方文化、樂于學習英語的期盼。“通過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機會,使學生可能因此發(fā)展強有力的可通達的思維特質,使覺察需要思維的場合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并在解決現實的問題中增加思維的樂趣”。[4]
然而在實踐中,不少老師都是親自給學生設置情境,然后才讓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情境下有所啟示,我認為這一過程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當然教師在學生完成這一任務之后還要補充和總結,甚至把自己創(chuàng)設的情境拿出來與學生共享。這種學生先于老師來“創(chuàng)設情境”的參與情境教學的做法,能夠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多邊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維撞擊,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轉化率,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
2.讓學生模擬真實情境,在合作與交流中體驗。
弗澤爾(R.Fazio)從另一角度闡述了真實學習情境對于思維特質培養(yǎng)的作用,提出了五種思維特質強度及其在記憶中通達性的因素,它們是:直接經歷、感覺經歷、情感反應、自由選擇的行為、態(tài)度的復現。[5]通過模擬真實的情境,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增強了其理解力和思維力,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內容,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學生能在輕松幽默的氣氛中掌握語言、交流感受,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加濃厚。
3.注重德育的滲透,讓學生的心靈在拓寬的新情境中得到凈化。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意識地拓寬新情境來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而且要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學生去發(fā)現,使學生的情感在獨特的發(fā)現中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感染,心靈受到凈化,并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英語教材中的每篇文章中都蘊涵著德育教育的思想內容,如,通過對新教材Unit 1 “Good Friends”中“Reading”這一部分的學習,我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實際聯想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情境,進一步認識到友情的重要性和真正的內涵,以及如何對待朋友的他人,同時引導學生得出: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the sun.(人生沒有朋友,猶如人生沒有太陽);并且讓學生領悟到友情不僅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付出,從而讓教學過程不僅具有知識性、科學性,而且突出思想性,無處不滲透著做人的道理,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和精神文明的熏陶。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大體驗量,和諧地變換分配比例方式,不斷地豐富體驗內容,讓學生更大程度地參與情境教學,培養(yǎng)其表達能力,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學生;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把提問題的權利留給學生;提高其參與意識,把創(chuàng)造的空間留給學生[6],從而在情境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客觀世界,在體驗中獲得全面發(fā)展;這是在教學領域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德]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聯書店,1991:178.
[2]陳偉,周志華.中學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教學研究,2005,VOL28,(06):499.
[3]傅道春.情境教育學.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意義及理論依據
實施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原則最具體的體現,因材施教是教育活動永恒的主題已是不爭的事實,學生的基礎、智力、能力上存在差異,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就要根據學生化學水平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上課時要實施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和成績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教師教學水平的標志之一。
分層教學理論的理論基礎為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當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并實現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迸c此相關的是掌握學習的目標,每進行一部分教學內容的講授,均有明確的可操作性的目標。它將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輔導、同伴幫助、個人自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充分使用教學評價,保證教學始終以評定作為衡量的標準,較好地解決了學與學生個別差異性的矛盾,提高了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知識水平。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辦法
1.備課的分層
影響學生化學課堂學習興趣,提升化學課堂學習效率的外在因素,我認為教師的備課是首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備課時要注意,有心理學家測試表明,課堂的前15分鐘非常重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最集中,思想甚是活躍,教師要善于在備課時緊緊抓住這15分鐘,用簡潔生動、詼諧幽默的語言不知不覺將學生引入到變化多端、奇妙無比的化學世界。但任何精彩的說教久了聽得難免疲憊,所以教師備課時要充分考慮最大限度地調動發(fā)揮學生感官:能看的讓學生看看,比如新教材中的“資料”和“科學視野”版塊可以在課堂上給出3~5分鐘讓學生閱讀;能說的讓學生說說,一些學生知道的東西尤其是有規(guī)律的知識可以讓學生自己小結;能動手的給學生自己操作的機會,如在講元素周期律比較鈉鎂鋁的活潑性強弱有與水反應的演示實驗,可以指導學生課堂上分組操作。總之,教師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如何讓全體學生都能隨著講課的節(jié)奏演繹一曲美妙的師生課堂樂章,課堂內容講解結束了,學生還意猶未盡。
2.課堂內容的分層
課堂內容的分層教學是本課題實施的核心,其指導思想是:使層次不同的學生分別掌握適合他們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并著重注意開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具體表現如下:
(1)科學整合教學資源
教師上每堂課要真正先在教材和學生兩要素上做足文章,并以此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層次,在把握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上,教學內容的設置體現出明顯的梯度,此舉不僅要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的靈活施教,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畫龍點睛的點撥得到收獲的喜悅和成就感。如在教學必修1《化學能與電能》時,我通過優(yōu)化板書設計,使學生更易把握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2)強化思維的分層訓練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一方面要考慮問題難度梯度,另一方面要考慮思維的開放性,甚至可以讓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就對。這一點尤其體現在試卷或練習講評上。每次練習講評,筆者一般先就題論題,再歸納總結,然后拓展加深,逐漸形成習題講解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的講評形式,這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思維,每周測或大考試卷講完了學生都大呼過癮、大發(fā)感慨:原來化學這般簡單和有趣。如原電池的內容、我往往圍繞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電極反應式書寫出10道不同角度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原電池練習的多變,但萬變不離基礎知識,讓學生強烈意識到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乃解題的根本是其魅力所在。
(3)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分層教學和學生間的合作互助是分不開的,作為班主任,我依據成績相當、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編排座位,同時也便于形成“一幫一”或“多幫一”的學習模式。因此,在平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是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日常的化學教學中,我會注重設計一些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如在學好一章內容后,以小組為單位,用兩節(jié)自習時間設計20道難度不同的化學試題,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并通過當堂課討論的方式解題。這種分層施教的優(yōu)勢是能夠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所有學生都各有所學、各有進步。分層施教能夠使學困生在學習中也能找到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和學習動力,促使學困生向學良生轉換。整個班級都會產生一種協作競爭、奮發(fā)向上的氛圍:能夠使學良生變優(yōu),學優(yōu)生更優(yōu)。
3.練習的分層
課堂教學絕不能“滿堂灌”,每堂課課前5分鐘我會要求學生選擇涉及知識前后關聯的作為預習練習,如新版人教版教材中的“資料”、“思考與交流”、“實踐活動”、“科學視野”等板塊;內容講解結束留5分鐘要求學生選擇或指定涉及本節(jié)知識內容的教材中“練習”板塊中的部分選擇和填空為課堂練習;下課后還會選擇以涉及本節(jié)知識為主,有“易、中、難”梯度的填空或計算題,以學案的形式讓學生作為課后作業(yè)完成并上交,以此檢查課堂教學質量;最后,講完一章內容后會選擇以涉及本章知識為主,由易到難按難度3∶4∶3配比,具有一定綜合性和拓展性的綜合單元檢測題,抽一節(jié)課作為每周末課堂訓練做試卷,在試卷中一般會預留2~3道較難的大題給對化學有特別濃厚興趣的同學拓展視野。事實表明通過多層次不同角度、不同檢測目的的梯度訓練,學生大大加深了對相關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三、實施分層教學的成果
三年來,我所帶的班級化學歷次考試成績無論及格率、優(yōu)秀率還是高分率一直在年級上都名列前茅,這也驗證了學校統計的學生對教師教學滿意度數據。在我的化學課上,往往笑聲和爭辯聲響成一片,2012年高考我所教的高三(25)(26)兩個班理綜成績包括實驗班分列年級2、3位。三年來,每年我都有教學成果獲獎,連續(xù)三學期評為先進工作者,我自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課題研究讓我的教學更精彩,學生學習效率更高。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1-0360-05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95
一、語文課堂要注重誦讀
誠然,要多給學生提供與文本接觸的機會,讓誦讀貫穿高中語文課堂的始終,但誦讀要有效,要科學,不能為了讀而讀,要為課堂教學服務,要圍繞課堂教學有效開展。很多初中教師都很注重文本誦讀,每節(jié)課也設置了好幾個誦讀環(huán)節(jié),使課堂上充滿了朗朗的讀書聲,而教師在引領學生回歸文本上的確費了一番心思,且都會在學生誦讀前提出誦讀要求,如讀準字音、聲音洪亮,文言文要讀清句讀,現代文要讀出語氣和情感等。但反思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在這一點上做得并不到位。有的教師把誦讀文本環(huán)節(jié)放在了課前預習里,讓學生自己閱讀,但具體怎么讀教師并不給予指導。有的教師讓學生上課前齊聲讀,語文課堂上沒有了學生誦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和學生集中全部精力進行文本的分析和解讀。等到語文課結束,學生記住的不是整篇文章的思路或脈絡,而是支離破碎的語句。這樣的教學,不但沒有培養(yǎng)學生誦讀文本的興趣,而且剝奪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樂趣,還提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當然,有的學校還是重視學生誦讀的。從2015年河北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評選參賽所使用的衡水中學的高二學生的課堂誦讀水平來看,他們是經過朗讀訓練的,或者說他們的語文課堂很重視學生的誦讀訓練。
誦讀會使學生更深入地走進文本,但誦讀形式是多樣的,什么時候采用什么樣的誦讀方式值得我們思考。我認為,用合適的誦讀方式達到教學目的,這是決定誦讀形式的主要因素。需要默讀時就要默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需要個別學生朗讀就讓個別學生朗讀,讓學生體會語句的情感與深意;需要教師范讀教師就范讀,這樣的誦讀指導,勝過千言萬語。
二、語文課堂要注重師生對話
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注重課堂民主,增強師生對話,但師生對話是否有效值得我們思考。比如,教師會通過連續(xù)發(fā)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形成師生對話,但教師問的這一連串問題卻大有學問。首先,教師連續(xù)發(fā)問的問題是不是有生成價值;其次,教師的連續(xù)發(fā)問要把學生的思考或思想引向何處;再次,教師的問題中有沒有植入性的評論或觀點,會不會影響學生對文本的思考。這些方面都是發(fā)問前必做的準備工作。
在2015年河北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評選參賽教師中有一位衡水中學的教師講《丹柯》一文。他先問學生,“如果你是族人中的一員,你會像丹柯一樣站出來引領大家前行嗎?”學生都說會。接著他又追問,“如果你知道一定會被族人殺死,你還會站出來引領大家前行嗎?”一部分學生說會,另一部分學生在思考。接著教師第三次追問,“如果你知道你一定會被族人殺死,且最終也走不出樹林,你還會站出來引領大家前行嗎?”少部分學生說會,大部分學生在思考。這三個問題逐層遞進,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思考。該教師要通過這三個問題把學生引向何處呢?最終,該教師是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英雄行為。即“不管我們最終怎樣決定,我們要做出無愧于心的選擇”。的確,不是誰都能成為英雄,但要做無愧于心的事。這個引導能夠會讓學生深刻認識英雄行為,那么它便是有意義的,是有價值的。
三、語文教學要注意教學目標和教學要點
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要點,教師設計問題才能“形散而神不散”,才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幫助學生解決認知文本時的疑難問題,避免出現教師處理文本的隨意化和碎片化,當然也就不會讓語文課堂脫離了語文性質。
2015年河北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評選參賽的14位教師都或隱或顯地設計了教學目標。但我認為除了教師心中有目標,學生進入語文課堂也不應該是盲目的,不能像猜謎語,不到下課學生不知道謎底。教師在上課前不但要交代學習目標,還應該帶領學生解讀學習目標,如每一個學習任務、需要學生做到什么程度等。只有這樣,才能引領學生探尋的方向,更好地學習。
作為一個非常規(guī)裝備項目和新生事物,課堂教學錄播系統的出現不過短短五六年時間,并且從最初的微格研訓發(fā)展到現在全自動跟蹤及完善的后期點播評估體系,這個系統的功能也在不停地進步。但是在中小學教學中需要什么樣的功能及其在學校應用中的定位大部分用戶可能并不明確甚至根本不了解。在第一章里,我們對此系統在南京中小學中的具體定位做了明確的定義,為現有的和未裝備的以及將來有裝備意向的用戶解釋了此系統的作用。
二、教室基礎環(huán)境建設標準
對于一個對圖像和聲音的錄制有特殊要求的教室,演播級的錄制環(huán)境是設備能發(fā)揮出最好效能的必要條件。
1 選址
在教室選址上要求選址合理,主觀上避開嘈雜環(huán)境。
2 布局
在教室布局上,由于各學校校舍條件不同觀摩室不是必須具備的,但能滿足分組討論需要自由排列是此系統必須能實現的功能,必須能滿足上課教師各種靈活的授課方式。
3 教室環(huán)境指標
參考演播標準對溫度和噪音等提出最低要求,允許高于此標準。
4 教室環(huán)境裝修建議
在環(huán)境裝修方面比較好的選擇是由系統供應商根據自己的建設方案設計出滿足指標的綜合裝修方案。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會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需要由用戶自己解決裝修問題。我們從吸音隔音、材料、燈光、電路改造等方面提出了8條合理建議,供用戶在制定裝修方案時參考。
三、數字化課堂教學錄播系統技術標準
以現有的產品和將來的發(fā)展趨勢來看,課堂錄播系統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把課堂教學錄制下來再播放出去的簡單系統了。與學校網站的無縫對接、備課平臺(課前準備)、資源平臺、平臺等功能越來越受到用戶和廠商的重視。
所以在技術標準上我們對軟件功能和硬件功能分別提出要求:
1 硬件功能部分
在操作上,錄播專用教室必須能滿足教學常態(tài)化和操作簡單化的要求,即此系統是為所有學科服務,任何學科的教師都能獨立操作此系統,所以自然要求系統能夠易于使用。在這個前提下,系統必須具有一鍵式上下課功能。
視頻信號輸入上我們提出了N+2(N≥3)標準,即:教師特寫、學生特寫、全景,另有VGA加一路預留(可做實驗特寫等)。對于錄制分辨率提出能達到不低于DVD畫質,直播時聲畫必須同步(同步誤差在100毫秒以內)。
拍攝模式主要以全自動跟蹤定位為主,具備手動導播功能。在自動跟蹤技術應用已經比較成熟的現在,我們不去強調使用哪種跟蹤技術,不同的技術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使用要求下各有優(yōu)缺點,對于授課教師是否需要佩戴發(fā)射設備也褒貶不一,因此在標準里面我們主要對跟蹤效果提出要求,不管用哪種跟蹤技術,連續(xù)、跟蹤主題時刻在畫面中央作為硬性要求。
經過這幾年錄播教室的裝備,我們認為雖然自動跟蹤技術能降低使用門檻,方便日常使用,但如果作為精品課程上報,自動跟蹤定位在流暢度和準確度方面還達不到精品課程的要求,必須要有人工參與導播。另外在一些無法預見的情況下,跟丟目標,跟蹤故障也會偶爾發(fā)生,為應對以上情況我們提出系統必須具有人工控制的導播模式,并且能和全自動模式無縫切換。
音頻采集使用鵝頸話筒還是分區(qū)定向話筒不做明確約定以防止出現技術壁壘的嫌疑,但是所采用的音頻采集方式首先要達到優(yōu)秀的拾音效果,其次要能滿足課程分組討論的需要。
錄制人性化措施提出了能在錄制完畢后自動加入片頭片尾、畫面切換要有過渡效果等提高錄制品質的措施,在對電子文檔和應用軟件等的支持上,著重提出了要對主流格式的視頻文件有比較好的錄制效果。
2 軟件功能部分
軟件功能分為課前準備和視頻部分。
“課前準備”更像是一個資源庫,可以對學校服務器中現有的音視頻、教案等資料按照學科和年級分類整理,當教師準備在錄播專用教室上課的備課過程中可以便利地從資源庫中調用需要的資料,加入到課件或者在上課時播放,當然不限于針對錄播教室的課程,資料合理調用功能還應延伸到日常備課工作中。“課前準備”功能有部分企業(yè)的產品還沒有具備此功能或者正在研發(fā),但此項功能的具備必將成為今后錄播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視頻”既是視頻的直播平臺、點播平臺也是資源的管理平臺。各廠家在此部分都有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標準里只對幾個必須具有的功能做了約定,如視頻分類管理、用戶權限管理、審核功能、后期編輯、打點標注微格評估功能等,同時考慮到此系統將來的發(fā)展趨勢必定要和教育城域網對接,進行全市資源共享,提出必須針對此目標預留上層接口,并在將來能對不同廠商的平臺和錄制的視頻格式提供兼容。
結構框架,主要是突出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在對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的學習、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對所在區(qū)域歷史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和反思,以“學習金字塔理論”、“高效課堂三要素:精練的講授、恰當的練習和有效的指導”的主張和新課堂教學十大原則作為支撐,初步建構了中學歷史“講練導”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框架:即精練講授、精準練習和精心指導。該模式的提出雖然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框架中在組成部分、順序安排和時間分配等方面的不足,但模式中缺少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反饋的環(huán)節(jié)。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學要求的具體化,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對教學具有指向性的作用;教學反饋是實施教學活動和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達成,對教學具有對調控的作用?;谏鲜龅恼J識,我們對該模式進行了完善:提出了中學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框架:即精確目標、精練講授、精準練習、精心指導和精簡反饋。這一結構框架的完善,既能確保了“講練導”的教學過程基本環(huán)節(jié),又能為“講練導”基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實施提供目標方向和目標達成的保證。
二、中學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的研究與實踐
活動程序主要是突出教學模式的程序性和操作性。在明確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框架后,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操作程序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就有了前提和基礎。在操作程序中如何體現對學生人本的關注,特別是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至關重要。這主要有以下兩點考慮:一是基于差異教學的考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薩拉曼卡宣言———關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則、方針和實踐》中指出:“每個兒童都有其獨特的特性、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個別差異存在的現實性、普遍性要求教師教學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fā);二是基于班級制教學的考慮,夸美紐斯曾說過:“班級授課制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其集體性”。然而如何正視在班級授課制集體性的現實下較好地實現個性化教學,是長期困擾我國教育界的一個共同難題,這也使之成為考量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高低和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重要標志。下面以中學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學案的教學設計為例,具體闡述中學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以及體現學生差異的研究與實踐。
1.精確目標是“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向
教學目標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指向。制訂任務要求具體清晰且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不僅可以突出歷史學科主干和重點知識的學習,建構符合歷史學科特質的學科知識體系;更能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學習內容進行強化認識與理解。基于上述理由,我們強調了精確目標在“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指向作用。在精確目標環(huán)節(jié),提出兩個方面要求:一是教學具體目標,二是學生學習任務。
為了實現學生差異教學,我們突出了目標環(huán)節(jié)的精確性要求:一是要準確把握歷史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二是準確分析學情,找準教學起點。三是確立具體教學目標,并以分層次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以便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和操作,以迅速找準課堂學習的切入點。例,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學案“精確目標”教學設計:
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學案
年級: 課題: 學時: 課型:
上述精確目標的確定,既大體體現了三維目標的理念,又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任務與要求。
2.精練講授是“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的保障
大量研究表明:師生課堂最佳時間比為1:2。即,教師所占的是課堂總時間的三分之一,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與互助活動應總課堂總時間的為三分之二。這就從物質保障上實現了“課堂是學堂而不是講堂”的本質特征。歷史學科也要求教師“注重對基本史實進行必要的講述”?;谏鲜隼碛桑覀兺怀隽司氈v授環(huán)節(jié)在“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保障作用,在精練講授環(huán)節(jié)中,提出了教師在講授時的內容、時間和方式的要求。
為了體現學生的差異性,我們突出了講授環(huán)節(jié)的精練性要求:在內容上,講歷史學科的重點、難點和易混淆點;在時間上,提出三分課堂,就是教師持續(xù)授課的時間不超10分鐘;在方式上進行分段講解等。例,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學案“精練講授”教學設計:
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學案
年級: 課題: 學時: 課型:
3.精準練習是“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
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決定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多少;而課堂教學的效益高低如何,取決于教師的課堂落實;課堂落實的關鍵,應落在對學生的訓練中。只有足夠的訓練,學生才能獲得繼續(xù)學習的“五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習慣、基本情感?;谏鲜稣J識,我們強調精準練習在“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中的基礎作用,這也是高效課堂教的基本要求。在精準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提出精準練習兩個要求:一是學生層級,二是練習層次。
為了實現學生差異教學,我們突出了練習環(huán)節(jié)的精準性要求:就是精準地反映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提供不同層次的練習。例,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學案“精準練習”教學設計:
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學案
年級: 課題: 學時: 課型:
4.精心指導是“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的關健
在新課程理念中,教師的職能主要是“導”,這種“導”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的引導,以期實現學生的自主和主動學習。對此我們突出精心指導環(huán)節(jié)在“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的關健作用,并提出了指導、引導和誘導的三方面主張:一是學習方法的指導;二是學習方向的引導;三是學習信心的誘導。
為了解決學生的差異化,我們突出了指導環(huán)節(jié)的精心化要求:在學習方法的指導上強調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強調指點、示范;在學習方向的引導上強調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學習進度與難度,忌一刀切;誘導就是強調學生學生學習信心的培養(yǎng),不斷保持學生的學習欲望,不至于過早產生學習分化。例,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學案“精心指導”教學設計:
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學案
年級: 課題: 學時: 課型:
5.精簡反饋是“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的調控
教學反饋是實施教學活動和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方式與重要手段。因而發(fā)揮好教學反饋的功能,才能對教學活動起到應有的反饋、調控和促進作用?;谏鲜稣J識,突出了精簡反饋環(huán)節(jié)在“講練導”五環(huán)課堂教學的調控作用。在精簡反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提出精簡反饋環(huán)節(jié)的兩個要求:一是反饋學生學習的薄弱點,二是反饋學生學習的共同問題。
為了實現對不同學生進行差異教學,我們在反饋環(huán)節(jié)中提出了精簡性要求:針對性和代表性。針對性,就是針對不同學生學習的薄弱點進行反饋;代表性就是要挑取有一定典型性和“值得講”的共同問題進行反饋。例,歷史“講練導”五環(huán)學案“精簡反饋”教學設計:
訓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師得到反饋信息的途徑。要打造高效課堂,沒有訓練的高效,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必將大打折扣。
二、通過互動探究,打造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的發(fā)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關鍵,而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小組合作探究。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多讓學生表現自我。
三、明確教學任務,打造高效課堂
合作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是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在很多情況下,正是由于任務或困難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學習顯得更為必要。每節(jié)課教師需根據學生的認知來設計教學過程中任務,讓學生合作學習,完成任務。在明確學習任務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精心設計學生任務,要反思學生在完成此任務所獲效益有多少?是否符合學生實際?2.盡可能接近學生的實際能力。3.必須有明確的任務目標和具體的任務結果。
上述指的是交給學生的任務,同時教師也要明確自己的任務,也就是我這節(jié)課上多少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如何安排等,都需要明確。只有這樣數學課堂才能高效。
四、進行精準教學,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