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精华在线|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午夜福利免费区久久

  1. <style id="av6lj"><delect id="av6lj"><source id="av6lj"></source></delect></style>

    歡迎來到速發(fā)表網(wǎng)!

    關于我們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2-05-11 02:03:26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春江花月夜教案

    篇1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3-0079-02

    翻開《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管是詩歌與散文部分中關于“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yǎng)”,還是小說與戲劇中“正確理解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幾乎每個模塊中的教學目標都有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盡管許多語文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會將其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寫入,卻少有人真正關注?!吨袊逃c發(fā)展綱要》指出:“美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認識,發(fā)揮美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倍Z文又是一門與美育有直接的、廣泛的聯(lián)系的學科。語文課本中的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都是美育的重要教材,特別是詩歌、小說、戲劇等。因此,語文教師不僅應幫助學生感知美、感受美、理解美、欣賞美,而且還應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美,以至于將來能夠創(chuàng)造美,從而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美在語文中的滲透不僅僅表現(xiàn)在教學目標上,它也可以是一種教學手段。筆者將其歸結為以美傳教,因教知美,意思是可以借助各種藝術美為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然后,因為老師的教授感知到文本中的美,兩者相輔相成,從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下面,針對自己的一點想法來談談語文教學中美的滲透。

    首先,我們可以用藝術美為手段,輔助語文教學,做到以美傳教,因為,藝術是相通的。比如,用音樂美來引領學生體會文本美。在教授《春江花月夜》一詩中,同名古樂的播放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春潮上的那輪明月的“升起――高懸――西斜――落下”;感受到了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回旋……此時,幾乎不用再分析、講解,學生們已讀懂、聽懂,因為我發(fā)現(xiàn)許多同學雙目微閉,心已經(jīng)跟著樂曲的旋律舞動。由此可見,用美育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體現(xiàn)在語文教育中滲透美育,能“寓教于樂”,增強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

    古羅馬著名詩人和批評家賀拉斯提出的“寓教于樂”,指的就是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知識。而依靠美的事物的感染力,激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產(chǎn)生審美愉悅,并在愉悅的美的享受之中,使情感凈化,心靈升華,正是將美作為語文教學手段之一的重要依據(jù)。我們應該通過利用不同的藝術美的手段,引導學生把課本作為審美對象,讓學生從中感受美、尋找美、審視美。特別是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發(fā)展?jié)u趨成熟,語言文字能力已有相當基礎,理解能力也相應提高,應培養(yǎng)學生獲得自己的感悟和體會。比如高中語文課本中那些詩歌、小說、戲劇單元,在教學中從審美的角度來把握,效果就非同一般。在《林黛玉進賈府》這篇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聽聽有關《紅樓夢》的戲曲,看看電影和電視劇,使學生在音樂形象和直觀的視覺形象中感受美。學生們在這樣的課堂上情緒十分高漲,研究起來特別認真,還有些學生主動尋找符合《紅樓夢》人物形象的插畫,并指出為何插畫比電影電視中的形象更貼近文本,討論十分激烈。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葉圣陶先生說:“要求語感的銳敏,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我認為,不但要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更要把美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因此,借助其他形式的藝術美理解文本之后,更要從文本中體會它本身蘊涵的美。教師靠藝術美幫學生在理解文本上打開一扇窗后,學生就可以借助這扇窗推開一道門,一道因感悟不同而有著性格之美的門。

    教學《春江花月夜》一詩的過程中,同學們聽過古樂,通過各自心中所想結合古樂不同的朗誦,對于各自眼前浮現(xiàn)的詩歌畫面有了不同的美學理解和喜好。有人喜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中: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的畫面;有人偏袒“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的閃爍的靜謐;更有人獨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亙古疑問……這樣一來,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美、追求美的意蘊,更提高了感受美、表達美的能力。

    當然,用具體而形象的畫面感受美、表達美、描述美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隨之而來的欣賞美、理解美、發(fā)現(xiàn)美。審美不是一種單純的認識,而是滲透著有意識的理解。如史鐵生的《合歡樹》,看似只是寫了“我”10歲時、20歲時、30歲時和母親的生活狀況以及關于合歡樹的回憶,但是,只要引領學生細細品味,就能發(fā)現(xiàn)美――母愛之美,合歡樹在作者心目中占有特殊位置,當大院子的老鄰居們提到“小院子”的時候,作者以手搖車進去不方便為托詞來掩飾;但當鄰居們提到合歡樹的時候,作者卻“心里一陣抖”,這種獨特而劇烈的心理活動,深刻表現(xiàn)了“合歡樹”在作者心中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合歡樹曾經(jīng)寄托著母親的希望,是母愛的象征和化身。尤其是最后部分,“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這種細膩而深刻的心理描寫,讓不少體會到這種情感美的學生紅了眼眶?!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闭Z文教材中記敘類文章“事”中含情,說明類文章“知”中有情,應用文中也常含情,這無一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美育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的特點,能產(chǎn)生寓理于情,以情導理,情理統(tǒng)一的效果,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美育的這種【摘 要】本文通過討論如何借助各種藝術美為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語文,了解文本,最后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審美教育,獲得美的體驗,創(chuàng)造出美的文字,使語文教學者關注美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及重要性。

    【關鍵詞】以美傳教 寓教于樂 因教知美 發(fā)現(xiàn)美 創(chuàng)造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3-0079-02

    翻開《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管是詩歌與散文部分中關于“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yǎng)”,還是小說與戲劇中“正確理解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幾乎每個模塊中的教學目標都有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盡管許多語文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會將其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寫入,卻少有人真正關注?!吨袊逃c發(fā)展綱要》指出:“美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認識,發(fā)揮美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倍Z文又是一門與美育有直接的、廣泛的聯(lián)系的學科。語文課本中的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都是美育的重要教材,特別是詩歌、小說、戲劇等。因此,語文教師不僅應幫助學生感知美、感受美、理解美、欣賞美,而且還應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美,以至于將來能夠創(chuàng)造美,從而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美在語文中的滲透不僅僅表現(xiàn)在教學目標上,它也可以是一種教學手段。筆者將其歸結為以美傳教,因教知美,意思是可以借助各種藝術美為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然后,因為老師的教授感知到文本中的美,兩者相輔相成,從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下面,針對自己的一點想法來談談語文教學中美的滲透。

    首先,我們可以用藝術美為手段,輔助語文教學,做到以美傳教,因為,藝術是相通的。比如,用音樂美來引領學生體會文本美。在教授《春江花月夜》一詩中,同名古樂的播放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春潮上的那輪明月的“升起――高懸――西斜――落下”;感受到了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回旋……此時,幾乎不用再分析、講解,學生們已讀懂、聽懂,因為我發(fā)現(xiàn)許多同學雙目微閉,心已經(jīng)跟著樂曲的旋律舞動。由此可見,用美育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體現(xiàn)在語文教育中滲透美育,能“寓教于樂”,增強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

    古羅馬著名詩人和批評家賀拉斯提出的“寓教于樂”,指的就是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知識。而依靠美的事物的感染力,激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產(chǎn)生審美愉悅,并在愉悅的美的享受之中,使情感凈化,心靈升華,正是將美作為語文教學手段之一的重要依據(jù)。我們應該通過利用不同的藝術美的手段,引導學生把課本作為審美對象,讓學生從中感受美、尋找美、審視美。特別是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發(fā)展?jié)u趨成熟,語言文字能力已有相當基礎,理解能力也相應提高,應培養(yǎng)學生獲得自己的感悟和體會。比如高中語文課本中那些詩歌、小說、戲劇單元,在教學中從審美的角度來把握,效果就非同一般。在《林黛玉進賈府》這篇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聽聽有關《紅樓夢》的戲曲,看看電影和電視劇,使學生在音樂形象和直觀的視覺形象中感受美。學生們在這樣的課堂上情緒十分高漲,研究起來特別認真,還有些學生主動尋找符合《紅樓夢》人物形象的插畫,并指出為何插畫比電影電視中的形象更貼近文本,討論十分激烈。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篇2

    隨著高校擴招的規(guī)模不斷加大,高等教育已成為我國的大眾化教育了。而伴隨著生源的不斷擴大,教學資源捉襟見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有所下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證優(yōu)質的人才培養(yǎng),就需要不斷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而多媒體教學是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與傳統(tǒng)的板書口述授課相比,多媒體特有的優(yōu)勢被廣大高校運用。當然,多媒體教學也有兩面性,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可能會帶來的某些負面影響,正確認識和利用多媒體教學,方能穩(wěn)步提升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多媒體教學的特有優(yōu)勢

    (一)多媒體教學帶來感官效果,更直觀人類主要通過視覺、聽覺這兩個渠道來進行信息接受,這也是人類獲得信息最多的渠道。多媒體教學就是充分運用圖像影音素材,從而使學生能更容易接受到教師傳遞的信息。另外,多媒體能讓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而且在課堂中更為積極。(二)多媒體教學能提升課堂知識的容量,促進思維發(fā)散多媒體教學能夠減少花在板書上的時間,能讓教室擁有更多的時間來給學生傳遞更豐富的知識,學生也能擁有更充足的時間來探討,增加師生互動的時間。多媒體教學還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直觀感性的課程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知識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水平。(三)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時間空間限制,提升感知效果某些課程既需要教師言傳身教,還需要學生觀察、感受來獲得知識,并加深學生對知識要素的感知和了解。多媒體教學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知識場景。(四)多媒體教學有利于修改及保存教學內容和素材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教師需要依據(jù)學生的反饋,對教案素材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優(yōu)化,傳統(tǒng)紙質教案需要較大的工作量。而多媒體教學的電子教案授課,則利用電腦修訂,教師會更加輕松。另外相比紙質素材,電子教案具有攜帶方便、更容易保存等特點。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提升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現(xiàn)代化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手段和教學條件的更新,教學思想、模式以及觀念都需要與時俱進。先進的教學思維是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因此,一線教師要推陳出新,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讓教學的內容完美結合于教學形式,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此外,戲劇單元的教學困擾著很多教師,有限的課時使學生只能蜻蜓點水式地了解劇本的大概意思。針對戲劇課程內容的特殊性和學生對戲劇認識的模糊性,筆者在學生初讀文本的基礎上,給他們播放自己選取的精彩戲劇視頻,并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一節(jié)課后,學生不僅比較順利地進入劇本,而且避免了戲劇學習的枯燥。(一)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勢互補雖然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的技術不斷發(fā)展,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廣大一線教師長久研究實踐而總結出的教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不能因為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出現(xiàn)而摒棄。傳統(tǒng)課堂注重教師主導,要求教師展示個人魅力和應變能力,這正好是多媒體教學缺失的環(huán)節(jié)。所以雖然倡導多媒體教學,但是教師應當把多媒體作為教學工具,不能完全把自己的講課拘泥在多媒體課件當中,這樣往往會削弱多媒體的應用價值。筆者曾聽過一名教師教學《春江花月夜》,但發(fā)現(xiàn)該教師一開始就展現(xiàn)“春江花月夜”中唯美的畫面。的確,對學生進行“有像可想”的想象思維能力訓練沒錯,但這種過度、不適時的運用卻使學生失去了最初的、最美的想象,充滿詩意的詩歌沒有品出詩意,不能不說是課堂的一大敗筆。其實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的整合要以提高課堂效率為準則,整合要有選擇地進行,重點放在那些傳統(tǒng)教學不便解決的問題上。(二)讓多媒體教學成為師生互動的媒介很多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當中,容易變成解說員的角色,從以前對課本的照本宣科到現(xiàn)在的多媒體放映員,把多媒體當成主角,師生互動過少,課堂死氣沉沉。多媒體教學應該加入更多的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而且教師的教學藝術也不能因為多媒體的出現(xiàn)而被摒棄,這樣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三)多媒體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接受情況多媒體課件往往具有通用性,但學生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在準備多媒體教學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實際感受,去用心準備學生喜聞樂見的多媒體素材,以學生能夠接受的進程來開展多媒體教學,讓每一堂課都能使學生實際接受。例如《外國文學》鑒賞的課堂上,有些經(jīng)典著作會有多個版本的影視資料,教師不應只看個人喜好,還應與學生探討商議,在課堂上展示最為經(jīng)典、學生總體最為喜愛的片段,這樣的課堂效率才是最佳的。(四)培養(yǎng)學生廣泛搜集信息的能力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自身應努力掌握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各種傳播工具獲取有益信息的能力。李克東教授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他提到整合的一個基本點是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后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

    三、結語

    新時期的教育工作中,多媒體教學是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重要優(yōu)勢,并結合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勢互補,要讓自己傳遞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被學生消化、吸收,這樣才能有效提升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朱成虎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思源實驗學校

    篇3

    隨著高校擴招的規(guī)模不斷加大,高等教育已成為我國的大眾化教育。而伴隨著生源的不斷擴大,教學資源捉襟見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有所下滑。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證優(yōu)質的人才培養(yǎng),就要不斷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而多媒體教學是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與傳統(tǒng)的板書口述授課相比,多媒體特有的優(yōu)勢被廣大高校運用。當然,多媒體教學也有兩面性,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可能會帶來的某些負面影響,正確認識和利用多媒體教學,才能穩(wěn)步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1.多媒體教學的特有優(yōu)勢

    1.1多媒體教學帶來感官效果更直觀。

    人類主要通過視覺、聽覺兩個渠道接收信息,也是人類獲得信息最多的渠道。多媒體教學就是充分運用圖像影音素材,使學生更容易接收教師傳遞的信息。另外,多媒體能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而且在課堂學習上更積極。

    例如我在高一講授《神奇的極光》一文時,便緊扣“神奇”二字做文章。開場時便展現(xiàn)一組形態(tài)各異、色彩紛呈的極光圖片,學生看到如此神奇的景象無不驚嘆,從而好奇心自然被激發(fā)出來,學習興趣濃厚。探究問題的意識增強,學生便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又如一些學生認為古文相當枯燥、乏味,一些教師在課堂上不外乎讓學生反復朗讀、背誦,然后分析文章基本的字詞句。但是苦澀的文字,學生讀不出味道;單純的分析語法,學生聽起來味同嚼蠟。一些老師不是朗讀好手,課堂上學生往往昏昏欲睡。如果采用多媒體,便能讓學生一飽眼福和耳福,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背誦與理解將不是問題。如教學《滕王閣序》,學生預習全文后,會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這時我便播放著名表演藝術家孫道臨在滕王閣錄制的現(xiàn)場配樂朗誦,再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到滕王閣的壯麗景色,從視覺、聽覺上引起學生的審美興奮,讓學生獲得審美的愉悅,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背誦體會,并積極主動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2多媒體教學能拓展課堂知識的容量,促進思維發(fā)散。

    多媒體教學能夠減少花在板書上的時間,讓教師擁有更多的時間傳遞更豐富的知識,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探討,增加師生互動的時間。多媒體教學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直觀感性的課程素材,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知識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水平[1]。

    1.3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強化感知效果。

    某些課程既需要教師言傳身教,又需要學生觀察、感受以獲得知識,并加深學生對知識要素的感知和了解。多媒體教學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給學生帶來豐富的知識場景。

    1.4多媒體教學有利于修改及保存教學內容和素材。

    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反饋,對教案素材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優(yōu)化。傳統(tǒng)紙質教案需要較大的工作量,而多媒體教學的電子教案授課,則利用電腦修訂,教師會更輕松。另外,相比紙質素材,電子教案具有攜帶方便、更容易保存的特點。

    2.運用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現(xiàn)代化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手段和教學條件的更新,教學思想、模式及^念也需要與時俱進。先進的教學思維是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因此,一線教師要推陳出新,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讓教學內容完美結合教學形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賈寶玉這一人物形象,我播放了小說戲劇情境性片段《寶玉摔玉》,讓學生在文本和視頻的雙向沖擊下有效地把握形象。又如教學《聲聲慢》這一課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知人論詩,我利用CCTV-3關于“李清照詩詞朗誦”的視頻,讓學生明白李清照的人生經(jīng)歷。精彩的視頻、精彩的演繹使學生深受感染,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此外,高中戲劇單元的教學困擾著很多教師,有限的課時使學生只能蜻蜓點水式地了解劇本的大概意思。針對戲劇課程內容的特殊性和學生對戲劇認識的模糊性,我在學生初讀文本的基礎上,給他們播放自己選取的精彩戲劇視頻,并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一節(jié)課后,學生不僅比較順利地進入劇本,而且避免戲劇學習的枯燥。

    2.1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勢互補。

    雖然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的技術不斷發(fā)展,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廣大一線教師長久研究實踐而總結出的教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不能因為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出現(xiàn)而摒棄。傳統(tǒng)課堂注重教師主導,要求教師展示個人魅力和應變能力,這正是多媒體教學缺失的環(huán)節(jié)。雖然倡導多媒體教學,但是教師應當把多媒體作為教學工具,不能完全按部就班,否則會削弱多媒體的應用價值[2]。

    我曾聽過一名教師教學《春江花月夜》,但發(fā)現(xiàn)該教師一開始就展現(xiàn)“春江花月夜”中唯美的畫面。的確,對學生進行“有像可想”的想象思維能力訓練沒錯,但這種不適時的運用卻使學生失去最初的、最美的想象,充滿詩意的詩歌沒有品出詩意,不能不說是課堂的一大敗筆。其實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的整合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準則,整合要有選擇地進行,重點放在那些傳統(tǒng)教學不便解決的問題上。

    2.2讓多媒體教學成為師生互動的媒介。

    很多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當中,容易變成解說員的角色,從以前對課本的照本宣科到現(xiàn)在的多媒體放映員,把多媒體當成主角,師生互動全無,課堂死氣沉沉。多媒體教學應該加入更多的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而且教師的教學藝術不能因為多媒體的出現(xiàn)而被摒棄,否則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

    2.3多媒體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接受情況。

    多媒體課件往往具有通用性,但學生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在準備多媒體教學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實際感受,用心準備學生喜聞樂見的多媒體素材,以學生能夠接受的進程開展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接受每一堂課。

    例如《外國文學》鑒賞的課堂上,有些經(jīng)典著作會有多個版本的影視資料,教師不應只看個人喜好,還應與學生探討商議,在課堂上展示最經(jīng)典、學生最喜愛的片段,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才高。

    2.4培養(yǎng)學生廣泛搜集信息的能力。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不僅應努力掌握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更重要的是應培養(yǎng)學生利用各種傳播工具獲取有益信息的能力。李克東教授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他提到整合的一個基本點是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后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

    3.結語

    在新時期的教育工作中,多媒體教學是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整體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不穩(wěn)的大前提下,一線教師一定要發(fā)揚為人師表的精神,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重要優(yōu)勢,并結合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勢互補傳遞每一個知識點,這樣才能有效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篇4

    音樂是一門有著獨特符號與語言的課程,它不像語文課可以具體描繪,也不是美術課可以直接傳達。在新教改的提示中,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可以真正的愛上這門課程。

    1結合多媒體教學

    教師在實際授業(yè)過程中,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就要想辦法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的將聲音與畫面結合在一起,打造一個合適的情景氛圍,讓學生融入課堂環(huán)境中,積極發(fā)揮自發(fā)性思維。例如在《茉莉花》這節(jié)課中,教師就可以播放宋祖英與席妮迪溫演唱的片段,讓學生先去感受歌曲在世界的魅力,產(chǎn)生強烈的自豪感。在學生對歌詞理解的部分,教師可以提前做好教案,比如“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白也白不過它?!苯處熅涂梢杂脛討B(tài)的圖片去展示茉莉花的白與美。

    2豐富教學手段

    2.1多聽多議。音樂課是一個需要多聽,多領悟的課程,學生在反復聽的基礎上才會去理解音的不同以及曲調表現(xiàn)出的情緒的不同。在《春江花月夜》中,教師就可以反復去引導學生去感受曲子傳達的意境,然后小組討論自己的想法,在這種互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加濃烈。

    2.2多練多評。課堂原本就是一個互動的舞臺,教師要做到讓學生與教師真正的互動起來。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范唱,學生練唱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唱歌的時候,對音高的把握要反復練習,然后互相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讓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

    3注重音樂基礎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以基礎教學為主,努力專研課本,讓知識點貼近初中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打造一個現(xiàn)代化的課堂的時候,還是必須以學生的心理、生理出發(fā),結合基礎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比如初一的學生感性思維明顯,大多數(shù)孩子沒有進入“變聲期”,對他們來說教學內容中多加入唱歌的內容。而而初二、初三的孩子很多都處于“變聲期”,在教學里則應該多注重樂器演奏、音樂欣賞的內容,減少歌唱的內容。

    4靈活教學評價

    對于任何一個科目的教學而言,評價活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教學評價能夠充分關注到孩子們對老師所教授的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它也是老師衡量自身教學成效的有力手段。在音樂這一門學科里,因為音樂教學不像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考試,所以在評價上沒有必要過于嚴謹,可以嘗試采取多方評價的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勵。積極的評價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孩子們的自信心,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音樂方面的興趣。

    5提高教師素質

    這里所說的素質指的是音樂專業(yè)素質,就一名音樂老師來說,不具備過硬的音樂專業(yè)知識,沒有辦法理解音樂的美與音樂的內涵,那他就很難設計出優(yōu)秀的教學方案,更加沒有辦法讓才上初中的孩子理解、品味音樂的藝術感染力以及音樂表達的情感。這樣會導致老師在教學之中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也很無趣。就比如,在一些欣賞課上,有的樂曲提出讓學生演奏的要求,然而有的音樂老師自己都什么樂器都不會,那更談不上教學生了。有的樂曲又有舞蹈的要求,也沒有辦法實現(xiàn)。一個學期下來音樂課就永遠都是單純的唱歌課,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說非常不利。所以,老師應該提升自己的音樂專業(yè)素質,練就過硬的本領才能在教學之中游刃有余。試想,一個吹拉彈唱樣樣精通的老師無疑比一個什么樂器都不會的老師更能帶動起學生的熱情。

    參考文獻

    篇5

    鑒于“”浩劫后大學生漢語水平普遍偏低的情況,匡亞明和蘇步青先生倡導在全國高校設立大學語文課程,以提升大學生的漢語水平和運用能力,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三十余年來,大學語文特有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審美性,使其一直在各高校公修課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fā)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006年9月,國務院《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傳統(tǒng)經(jīng)典、技藝的傳承,高等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p>

    放眼當下高校,在大多數(shù)學生眼中,大學語文課程卻已形同雞肋,其正在逐漸邊緣化的趨勢無可否認。經(jīng)調查,大學語文與大學生漸行漸遠的原因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首先,應試化的語文教學模式,使得大多數(shù)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已經(jīng)喪失了對大學語文的興趣。沒有高考的壓力,這門課程不過是增加學分而已。其次,教學模式單一化,教學方法陳舊,是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較為凸顯的問題。更為嚴重的是,某些教師把大學語文上成了“高四語文”,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無法滿足學生知識點外延的深層心理需要。最后,迫于求職和升學的壓力,大學生普遍對英語、計算機等學科投入大量精力,無暇顧及大學語文。常人眼中,母語人人皆會,除非是語言學專業(yè),沒有必要在這門學科上浪費精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達,網(wǎng)絡已經(jīng)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年大學生是網(wǎng)絡用戶的主體力量,“網(wǎng)絡文化對當代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價值方式、行為模式等方面都產(chǎn)生著重要的影響”。①匪夷所思的事實是,伴隨著對大學語文的淡漠,網(wǎng)絡時代的大學生母語水平正在急劇下降。大學生錯字、別字、提筆忘字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獨立寫作能力不容樂觀,有同學甚至連請假條這樣的應用文也無法正確完成。這種現(xiàn)象意味著大學語文非但不能淡出學生視野,反而需要強化,從而提升學生母語素養(yǎng)?!洞髮W語文》主編陳洪曾指出:“要關注網(wǎng)絡文化的互動性、民主性、自主性給課堂教學、師生關系和修課方式帶來的沖擊和挑戰(zhàn)?!雹?/p>

    要改善網(wǎng)絡時代大學語文“江河日下”的現(xiàn)狀,我認為可以借鑒《百家講壇》起死回生的成功秘訣。2001年7月開播的《百家講壇》最初定位于面向文化人的精英文化,曲高和寡,收視率幾乎為零。直到2004年閻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該欄目轉向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收視率一再攀升,并推出了易中天、于丹等一批名家,一躍成為科教類最成功的欄目?!栋偌抑v壇》絕處逢生的秘訣在于:一是尋找到了欄目和目標受眾的對接點;二是文史選題切合了受眾的心理需求;三是抽象出了核心受眾的共同特征。③與此相似,大學語文可以從課程定位、教材選擇、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變革,以重新得到大學生的青睞。

    (一)重新定位大學語文課程,找到與大學生之間的共鳴點。據(jù)了解,現(xiàn)代大學生基本語文素養(yǎng)不如人意,招聘方時常反映難以尋覓到能說會寫的人才。大學語文中常用的應用文體和職業(yè)口才技法訓練,如短信、多媒體節(jié)目解說詞、網(wǎng)絡新聞、策劃書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職場應對能力。教師巧妙設置辯論會、即興演講、社交禮儀等專題,可以改變學生心中大學語文僅僅是詩詞背誦的“無用”小道的錯誤觀念,使其切身感受到這是與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密切相關的課程,從而激發(fā)學習的原動力?!?0歲左右的青年是最討厭說教的,他們首先跟著感覺走,走順了,他們才會做出嚴肅的思考……為了這種嚴肅的思考,我們先要給他們充足的感覺。如果描述這種感覺,那應當是:讓他們感到驚喜――原來中華民族的文化這樣豐富!感到有意思――聽不夠,再聽一點才好!感到“脫胎換骨”――自己是大學生了,不同了,學習、做人要有一個飛躍!”④從小學到中學,語文課已經(jīng)形成了掌握字詞,分析主題思想、藝術特色,背誦記憶段落等刻板的套路,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早已感到苦不堪言。大學語文當務之急就是把學生們被應試教育敗壞了的胃口調整過來,而絕非是延續(xù)舊路。北大教授孔慶東道出了大學語文的真正價值:“語文首先不能簡單理解為一個‘學科’。語文是覆蓋在所有學科之上的,是一種把人文精神滲透到所有學科中去的‘學問’,學語文的同時也能學其他的學科,而在其他學科里面也都有語文的因素……語文是我們每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語文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安身立命。別的東西可以是技能,學了之后打工、干活,語文不是這樣,語文是靈魂依靠的東西,或者說,它是一種以無用達到有用的東西?!雹菀蚨髮W語文必須明確定位于人文素養(yǎng)教育,重新激發(fā)大學生對母語的熱愛之情,使其認識到母語文化的博大精深,達到主動學習的境界。

    (二)選取合適教材,貼近時代思潮,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當前,《大學語文》教材種類繁多,內容多傾向于文學史知識和經(jīng)典文本,似乎更適合于中文專業(yè)的大學生。實際上,不同學科大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心理需求和欣賞層次是不盡相同的,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間的區(qū)別更是相當明顯。如果使用材,則必然在某種程度上,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降低。為大學生量身打造適應其發(fā)展需要的教材,因“材”施教,是挽救大學語文頹勢的關鍵點之一。例如,同樣是《紅樓夢》,文科生教材側重于選寶玉的“情不情”人格塑造,而理科生教材側重于選王熙鳳料理家政的章節(jié)。網(wǎng)絡時代,大學生可以隨時通過網(wǎng)絡,接觸到大量的信息,思想極為活躍?!堕艠湎隆贰ⅰ短煅摹返染W(wǎng)站是備受關注的文學網(wǎng)站,其代表篇章甚至被作為新時代的經(jīng)典,被大學生們奉為圭臬。隨著時代文學觀念的轉變,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若干名文不再符合當下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陷入少有人問津的境地,應該淡出大學語文的選材范圍。因此教材應當與時俱進,增加大學生關注和熟悉的內容,選取網(wǎng)絡文學中的佳作,拉近教材中文本與學生心理的距離,彰顯網(wǎng)絡時代精神。

    (三)充分運用網(wǎng)絡平臺,優(yōu)化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大學語文授課中,最為常見的是教師采用講授法進行“自我表演”。當教師自我沉醉于美文的妙處時,學生們則昏昏欲睡,難以入境。而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字之淵博、語言之精美、思想之浩瀚,方是教學的目的。大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捷,設立專題教學模塊,豐富教案的內容,制作精美的課件,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引領學生悠然進入充滿詩情畫意的文學空間。如在名篇《春江花月夜》的講授中,先播放一段名曲《春江花月夜》,畫外音悠悠響起“春江潮水連海平……”,使學生進入空靈夢幻的意境,達到與詩人心靈的息息相通。利用校園網(wǎng)絡平臺,教師可以上傳講義,提供知識點下載和名著在線閱讀等服務,設立在線答疑欄目,滿足學生對外延知識點的心理需求,充分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能力。原創(chuàng)文學板塊、QQ空間、郵箱、博客、微博等均可以成為大學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可以設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欄目,舉辦手機短信大賽等,通過學期內學生在網(wǎng)絡上發(fā)表的原創(chuàng)文字,評定學期成績等級。這種考核方法的變革,不僅能夠使大學語文脫去陳腐老套的帽子,而且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仁愛精神,磨礪完美性格,增加生活熱情。

    (四)大學語文要成為優(yōu)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提升網(wǎng)絡文學品位的橋梁。網(wǎng)絡文化良莠不齊,面對開放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大學生們在不具備較高文化鑒賞力的情況下,容易誤入歧途,迷失自我。學者楊叔子談到大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時說:“責任也是現(xiàn)代世界潮流的核心,在科技高度發(fā)達與迅猛發(fā)展的今天,科技是雙刃劍,人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必須對歷史、對社會、對良心負責。”⑥物質文明的高達發(fā)達,無法彌補人文精神缺失帶來的內心困擾。大學生由于沉迷網(wǎng)絡引發(fā)的心理危機,需要高校及時干預。大學語文多由久經(jīng)歷史沉淀的名篇佳作構成,其潛移默化的文化影響,能無形中春風化雨,化解大學生的精神危機。老子倡導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古樸智慧,能夠啟示學生們正確處理競爭關系,決勝職場;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時刻提醒學生們堅守內心的操守,常養(yǎng)浩然之氣;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懷,更能使大學生們牢記以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使命,報效家國;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的豁達超脫,會使面臨巨大就業(yè)壓力的學子們排遣胸中郁結之氣,重新振作士氣,坦然面對人生的困境。有了身后的文化底蘊、社會責任感、人生哲理的支撐,大學生們方能有效地抵制網(wǎng)絡的負面影響。大學語文無疑能凈化校園網(wǎng)絡環(huán)境,為困擾中的大學生們撥開心頭的迷霧,使其重新煥發(fā)應有的青春激情。

    網(wǎng)絡時代,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主渠道,大學語文課程變革是必然趨勢,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大學語文教師應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充分利用網(wǎng)絡,結合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使課程引人入勝,方能使大學語文重新煥發(fā)生機,進而優(yōu)化高校網(wǎng)絡文化環(huán)境,達到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注釋:

    ①李力.網(wǎng)絡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之分析[J].攀登,2009,(4).

    ②陳洪,李瑞山.母語高等教育:從危機到轉機[J].新華文摘,2008,(8).

    ③參見金巖.《百家講壇》成功密碼解析[J].科技智囊,2009,(12).

    篇6

    世間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所以筆者覺得,作為一名一線語文老師,在解道授業(yè)、解惑前,首先明確怎樣去傳道,此道不只是大家應該遵守什么道德范疇,而更應該明白真善美是人間大道,世間萬物之所以和睦相處,互生互長,正因為都遵照真善美的規(guī)則。只有明白了這個大道,才會逐漸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學生在作品中尋找正能量,并用正能量來感染自己,如學到“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時,可以讓學生在作品中去尋找屈原的忠君愛國精神。

    二、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預見性,讓同學們各抒己見的同時,又要做到收放自如

    如筆者在教學《阿Q正傳》,分析阿Q的多重性格時,學生對阿Q欺軟怕硬中“調戲小尼姑”這個情節(jié)提出好多問題。筆者急忙轉移話題,“你們覺得造成阿Q這種性格的根源是什么”,學生才肯從問題中走出來,回歸到教學內容上,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提問、討論的引導。引導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提出問題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力,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把重心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有效提問,打造高效課堂。

    (一)找準切入點,點燃學生提問的熱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能吸引學生走進文本的切入點,若一堂課的切入點把握得當,學生提問的熱情就燃燒起來。如在講《春江花月夜》時,筆者首先播放由春江花月夜伴奏的視頻,優(yōu)美的音樂和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筆者就介紹這首詩曾被聞一多先生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還沒等筆者介紹完,立刻就有學生發(fā)問“這首詩美在哪里???”、“對,這個問題提得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尋找美?!睂W生就沿著“美”這條主線和文本對話,在討論與思考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并且找到答案。

    (二)為學生留出提問的時間,使學生想提問引導學生有效提問,要給學生留夠充足的時間,學生只有滲透文本才能生成問題,沒有時間的保證,學生的討論、提問活動都只能淪為形式。如講《蜀道難》這篇課文時,筆者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誦讀及理解字詞,學生們在一次次討論和誦讀中縮短了與作者心靈上的距離,并情不自禁地提出了一些問題,如:“課文反復詠嘆蜀道難,其寫作目的是什么?”“李白為什么把蜀道寫得那么難呢?”學生的思維在提問中得以提升。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先靜靜地思考,然后再小組相互討論。讓學生在獨立的思考和與同學的交流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同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相信學生的理解力和創(chuàng)造力,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并適時地給予引導,就能點亮學生的心燈,擦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就會被激發(fā)出來。

    (三)為學生搭建好“腳手架”,使學生會提問中國古代大理學家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迸囵B(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和提問能力一直是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有勇氣去提問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要為學生的提問做好引導。教師只有為學生搭建好腳手架,使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提出有深度的問題。

    1.設置臺階,梯度上升如筆者在講李白的《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時,由詩酒導入作者李白并引導學生讀懂題目,接著告訴學生這和之前學過的《蘭亭集序》一樣,也是一次聚會,搭建好這些“腳手架”之后,學生立刻就提出了“李白為什么召集諸從弟子宴會啊?”“大詩人們聚會做什么,和我們現(xiàn)代人聚會一樣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興致特別高,當然也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設置好提問的臺階,給予學生充分而逐層的思考空間,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學習知識并提升能力。

    2.大膽假設,具體論證語文教學中分析文章時可以帶著學生穿越一下,跨過時空隧道,交換身份,大膽假設,然后驗證其存在能否符合生活邏輯,這樣不僅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也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的時,筆者引導學生和裴迪互換身份,有學生提出疑問:“既然是寫信,王維為什么花那么多筆墨介紹山中的景色?作者想告訴裴迪什么呢?”于是筆者就問學生:“如果你的好朋友告訴你哪里的景色非常美,目的是什么?”“有機會讓我也去欣賞”,再結合王維寫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學生恍然大悟,“我覺得可以理解成是他對友人的召喚,以山水美景來呼喚他的朋友放棄對名利的熱衷追求,來同他一起游山玩水,共享快樂”……學生獨到的見解讓人欣喜。當學生不知道從哪里作為切入點提問時,大膽假設是個不錯的思路。

    3.設置情景,有效提問“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語文教學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下隨問而思,隨引而發(fā)。設置情景對引導學生有效提問至關重要,教師設置好情景,學生才能走進文本,在和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學生才能生成一些問題。如筆者在教學《氓》時,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象,一對熱戀中的情侶和一對感情破裂即將離婚夫妻,他們在不同時期對對方的稱呼一樣嗎?學生在筆者設置的這個情景下深入文本,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過思考討論他們提出以下問題:(1)每一種稱呼的背后都代表哪種情感?(2)文中主要寫女子,為什么題目叫“氓”?根據(jù)文中情感的變化,女子的形象一下子豐滿起來。學生在教師設置情景的“腳手腳”上,一步步向上攀登。學生既體驗到提出問題的喜悅,又嘗試到解決問題的成就。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燃燒的火把,學生能有效地提出問題就是引燃點之一,所以我們教師要努力探索引導學生有效提問的技巧,教給學生有效提問的方法。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可喚起學生的想像和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智慧的火花迸發(fā)出來,語文教學便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可見,引導學生有效提問不僅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必經(jīng)之路。

    參考文獻:

    [1]潘新和.新課程語文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

    篇7

    一、引導學生提出的問題必須積極向上,能引發(fā)正能量,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人間的真、善、美

    世間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所以筆者覺得,作為一名一線語文老師,在解道授業(yè)、解惑前,首先明確怎樣去傳道,此道不只是大家應該遵守什么道德范疇,而更應該明白真善美是人間大道,世間萬物之所以和睦相處,互生互長,正因為都遵照真善美的規(guī)則。只有明白了這個大道,才會逐漸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學生在作品中尋找正能量,并用正能量來感染自己,如學到“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時,可以讓學生在作品中去尋找屈原的忠君愛國精神。

    二、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預見性,讓同學們各抒己見的同時,又要做到收放自如

    如筆者在教學《阿Q正傳》,分析阿Q的多重性格時,學生對阿Q欺軟怕硬中“調戲小尼姑”這個情節(jié)提出好多問題。筆者急忙轉移話題,“你們覺得造成阿Q這種性格的根源是什么”,學生才肯從問題中走出來,回歸到教學內容上,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提問、討論的引導。引導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提出問題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力,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把重心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有效提問,打造高效課堂。

    (一)找準切入點,點燃學生提問的熱情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能吸引學生走進文本的切入點,若一堂課的切入點把握得當,學生提問的熱情就燃燒起來。如在講《春江花月夜》時,筆者首先播放由春江花月夜伴奏的視頻,優(yōu)美的音樂和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筆者就介紹這首詩曾被聞一多先生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還沒等筆者介紹完,立刻就有學生發(fā)問“這首詩美在哪里啊?”、“對,這個問題提得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尋找美?!睂W生就沿著“美”這條主線和文本對話,在討論與思考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并且找到答案。

    (二)為學生留出提問的時間,使學生想提問

    引導學生有效提問,要給學生留夠充足的時間,學生只有滲透文本才能生成問題,沒有時間的保證,學生的討論、提問活動都只能淪為形式。如講《蜀道難》這篇課文時,筆者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誦讀及理解字詞,學生們在一次次討論和誦讀中縮短了與作者心靈上的距離,并情不自禁地提出了一些問題,如:“課文反復詠嘆蜀道難,其寫作目的是什么?”“李白為什么把蜀道寫得那么難呢?”學生的思維在提問中得以提升。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先靜靜地思考,然后再小組相互討論。讓學生在獨立的思考和與同學的交流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同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相信學生的理解力和創(chuàng)造力,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并適時地給予引導,就能點亮學生的心燈,擦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就會被激發(fā)出來。

    (三)為學生搭建好“腳手架”,使學生會提問

    中國古代大理學家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迸囵B(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和提問能力一直是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有勇氣去提問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要為學生的提問做好引導。教師只有為學生搭建好腳手架,使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提出有深度的問題。

    1.設置臺階,梯度上升

    如筆者在講李白的《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時,由詩酒導入作者李白并引導學生讀懂題目,接著告訴學生這和之前學過的《蘭亭集序》一樣,也是一次聚會,搭建好這些“腳手架”之后,學生立刻就提出了“李白為什么召集諸從弟子宴會啊?”“大詩人們聚會做什么,和我們現(xiàn)代人聚會一樣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興致特別高,當然也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設置好提問的臺階,給予學生充分而逐層的思考空間,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學習知識并提升能力。

    2.大膽假設,具體論證

    語文教學中分析文章時可以帶著學生穿越一下,跨過時空隧道,交換身份,大膽假設,然后驗證其存在能否符合生活邏輯,這樣不僅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也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的時,筆者引導學生和裴迪互換身份,有學生提出疑問:“既然是寫信,王維為什么花那么多筆墨介紹山中的景色?作者想告訴裴迪什么呢?”于是筆者就問學生:“如果你的好朋友告訴你哪里的景色非常美,目的是什么?”“有機會讓我也去欣賞”,再結合王維寫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學生恍然大悟,“我覺得可以理解成是他對友人的召喚,以山水美景來呼喚他的朋友放棄對名利的熱衷追求,來同他一起游山玩水,共享快樂”……學生獨到的見解讓人欣喜。當學生不知道從哪里作為切入點提問時,大膽假設是個不錯的思路。

    3.設置情景,有效提問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語文教學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下隨問而思,隨引而發(fā)。設置情景對引導學生有效提問至關重要,教師設置好情景,學生才能走進文本,在和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學生才能生成一些問題。如筆者在教學《氓》時,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象,一對熱戀中的情侶和一對感情破裂即將離婚夫妻,他們在不同時期對對方的稱呼一樣嗎?學生在筆者設置的這個情景下深入文本,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過思考討論他們提出以下問題:(1)每一種稱呼的背后都代表哪種情感?(2)文中主要寫女子,為什么題目叫“氓”?根據(jù)文中情感的變化,女子的形象一下子豐滿起來。學生在教師設置情景的“腳手腳”上,一步步向上攀登。學生既體驗到提出問題的喜悅,又嘗試到解決問題的成就。

    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燃燒的火把,學生能有效地提出問題就是引燃點之一,所以我們教師要努力探索引導學生有效提問的技巧,教給學生有效提問的方法。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可喚起學生的想像和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智慧的火花迸發(fā)出來,語文教學便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可見,引導學生有效提問不僅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必經(jīng)之路。

    參考文獻:

    [1]潘新和.新課程語文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

    篇8

    CAI是教師們經(jīng)常聽到的詞語,有的老師只知道它就是指課件教學,而它的真正名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是英文“Computer Aided Instructing”的縮寫,它是作為教學工具而編制的教學程序?,F(xiàn)在最常使用的輔助教學軟件是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Premiere、Flash等,其中,Powerpoint適合于開發(fā)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Authorware則用來開發(fā)交互性強的多媒體課件,F(xiàn)lash主要用來制作網(wǎng)頁形式的課件。它們更多的優(yōu)點是占據(jù)磁盤空間少、動畫效果好、交互性很強。

    有很多老師誤以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是利用課件講課,沒有別的意思。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過于片面了。所謂輔助教學,在不同的層面上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宏觀上的輔助,即通過教師對課程的深究,設計合理的腳本,代替教師完成一些適于計算機來完成的教學工作,在使用環(huán)節(jié)上表現(xiàn)為“個別交互”的輔助學;二是微觀上的輔助,即在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的“拐棍”,對教師實施具體的幫助,在使用環(huán)節(jié)上表現(xiàn)為“集體交互”的輔助教。

    第一種形式,有一段話為證:“說計算機能夠教學,是因為事先有教學在‘教’計算機?!避浖袌錾嫌泻芏嘤嬎銠C過級考試輔助教程、軟件學習教程等,這是一批教師、計算機專家等這種教師“群組”,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的不同需要,而設計制作的一些可以部分替代教師工作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讓學習者在缺少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僅僅通過與計算機的交互,學習和掌握某些知識。此時,計算機是在輔助教。

    第二種形式,直觀表現(xiàn)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人”的輔助意義。所謂“集體交互”模式,這種形式的特征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教師積極參與交互,使教師隨時以人之長,補給已短,以計算機之長,補己之短。教師通過計算機直接接觸學生,而且是更加高效地接觸學生,提高課堂效率,增加學生的聽課效果。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助學和助教方式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往往是相互結合、互為補充的,據(jù)資料可知,國內外都把計算機輔助教(CAI)與計算機輔助學(CAL)作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共同內容。這種思路不是憑空而來的,它來源于大量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實踐和對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深刻認識。如何在輔助教與輔助學兩種實踐方式之間實現(xiàn)合理的平衡,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尊重人,即尊重教師和尊重學生,以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協(xié)調一致為目標,無論輔助教還是輔助學,都應以輔助教為思想主軸。

    CAI教學的優(yōu)越性

    課堂教學生動化、形式新穎化 傳統(tǒng)教學的主要工具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個板擦,課堂教學的形式是單一的,內容是枯燥的。而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后,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實現(xiàn)了教師――計算機――學生之間的三者對話。教師運用CAI上課時更靈活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高;學生也認為有了CAI,老師的講課內容會更加新穎而充實;他們面對的不只是過去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些靜態(tài)的圖片,而是一個個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圖文并茂的“閃光”世界。比如,語文課件《春江花月夜》,學生通過一邊欣賞詩的內容、一邊傾聽《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使學生有如身臨那美妙的畫幅里,融入自然中,去親身體驗自然美,伴隨那飛舞的蝴蝶進入了本課的內容講解,使學生從一開始到結束一直沉浸在畫意中,精力自然集中,記憶自然深刻。又如,數(shù)學課件《柱體體積》的講解中,教師可利用幾何畫板做出柱體分解動感圖,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柱體體積與錐體體積的關系,使學生將立體問題平面化、直觀化,更加有利于學生掌握公式。

    達到了課堂教學“減負提素”的目的 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的交互式特點,教師們可以編制出與各學科教學相適應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并充分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激發(fā)學生學習本學科的興趣,真正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單調模式,使學生樂學落到實處。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寫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非常之好,傳統(tǒng)練習方法不可比擬。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娛樂性的練習,輕松鞏固已學知識,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練習中,編寫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由軟件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根據(jù)練習的情況,給予必要的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習等。

    CAI教學中的弊端

    一是教學中的人文思想不足。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合理實現(xiàn),應該是在正視計算機的媒體地位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其特征是“輔助”,即輔助教師,而不是取代教師。只有“人”才有資格做思想的主人,不堅持這一原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踐就會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相背離。

    用計算機人為割裂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發(fā)展的大忌?,F(xiàn)在的很多教學課件,并不是執(zhí)教者本人制作的,他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講,從而在授課時缺少與學生的聯(lián)系。當學生有一些疑問,面對多媒體的“死模式”,又害怕老師尷尬而無法啟齒,這樣便導致了學生學而不實、老師授而不深,達不到本課的大綱要求,這節(jié)課就成了一堂課件演示課,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計算機輔助教學實踐中教師――計算機――學生有機關系的形成,并不是單純地指教師編制課件之后用課件來教學生,而是強調全體教師應廣泛參與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工作中,調動學生廣泛參與到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去,達到教師――計算機――學生的有效互動。

    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過程,是包含了教師對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師的經(jīng)驗、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資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實施過程中復雜微妙的師生雙邊活動等過程。即使一個設計精良的教學課件,一個由一流計算機專家、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精心制作的教學課件,一個摻入了“最先進”的教育思想,實現(xiàn)了某種時髦“教學策略”的以替代教師為目標的教學課件,其教學效果也難以與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相比。無論這個課件設計得多么精致,也根本不可能具有一個教師能做到的――通過他的感官,從學生的體態(tài)、表情、語言和聲調等方面獲得大量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在這個層面上的交互,恰好是現(xiàn)代教育思想所要強調的人文精神。在這里,計算機往往顯示出難以忍耐的簡單、蒼白和低能,而人卻常常表現(xiàn)出嘆為觀止的生動、豐富和智慧。

    二是課件制作費事、費時、費力。在很多的教學評比活動中,CAI課件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眾多的教師為了評比、上公開課、觀摩課等制作了許多精美的CAI課件。很多獲獎的課件幾乎都是多媒體:運用大量的圖片、動畫、MTV、MP3、WAV等背景音樂,令人目不暇接,同時有的課件所占的內存也是驚人。為了能獲獎,并讓學生取得驕人成績,很多課件的制作甚至是幾個教師花了幾十天完成的。有時為了制作一個比較精美的課件,制作課件的老師,很多都廢寢忘食,連續(xù)工作十幾天。可見,一個精美的課件耗費了制作老師的多少時間呀!此外,還有許多教師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課件制作培訓,學校也沒有足夠的課件制作素材,因此他們就會比其他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課件。

    雖然說,通過制作課件確實能提高教師的微機操作水平,培養(yǎng)教師掌握新型教學設備,但現(xiàn)實情況是教師日常的工作已經(jīng)滿負荷,計算機技術發(fā)展又這么迅速,教師把過多的精力用于課件制作上,勢必會影響其它的教育教學活動。畢竟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在教學中適當?shù)貞媒虒W軟件,而不是編制軟件。

    三是設備成本高,資源利用不充分。由于現(xiàn)在社會大興多媒體之風,這樣便迫使一些單位、學校不得不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引進多媒體設備。一套較為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在價格上是不菲的,而引進設備后由于缺少課件制作的先進技術,不能充分利用設備的優(yōu)越性而使設備閑置,從而導致資源的浪費;同時又因為缺少技術維護而導致設備損耗嚴重,以致浪費了財力、人力、物力。

    篇9

    (1)研究自己的教育對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即使同一個教育對象,隨著年齡增長,其個性特點、思維能力和其它各種能力都會有很大變化;再者,不同階段的學生群體特點也不相同,如果以一成不變的方法去教育學生,組織課堂教學,結果會導致教學低效。

    (2)不斷探求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實用的教育教學技巧,不是單純靠書本知識所能學到的,必須經(jīng)過教師反復探索、實驗和總結才能獲得。

    (3)不斷學習并掌握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社會在進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技術,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適應改革的需要,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求。

    (4)練好基本功。課堂教學中,板書教學是一種直觀教學,板書字體規(guī)范、工整、大方,能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不能因為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就放棄了書法藝術的教學和欣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講好普通話,以有豐富內涵、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優(yōu)美的語言去打動學生、吸引學生、激勵學生。

    二、問題的設計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并且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

    (1)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充分考慮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在保證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的基礎上,要注意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2)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學生由于背景不同,個體的愛好、興趣、習慣、動機和需求都不盡相同。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從教案的設計到教學的實施,都要力求滿足每一個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去看待學生,用賞識教育的觀點評價學生,使每個人都充滿自信,給每個人提供發(fā)展才能的機會。

    (3)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我表現(xiàn)機會。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分層備課,精簡講授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學、觀察、操作、思考、交流、表現(xiàn)的機會。在討論和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容、理解、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通過討論和交流,讓每個學生加深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從而構建全新的認知體系。在作業(yè)設計上,盡量留一些開放型的題目,為不同的學生留有余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這樣可以給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教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留有充分的空間。

    三、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1)巧用媒體來開展教學活動,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激情。

    如果能把學習內容寓于游戲、競爭之中,就能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積累詞句的積極性,可讓學生自己在電腦上操作,開展成語接龍、漫游古詩樂園、好詞句大比拼等比賽,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有趣的語文活動逐漸養(yǎng)成自覺積累詞匯的習慣。同時還可通過播放電視散文,投影課外讀物讓學生欣賞,或把學生寫的優(yōu)秀作文用多媒體展示出來,進行優(yōu)秀作文會,這樣學生的閱讀和作文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篇10

    在以前的教學中,筆者也喜歡把各種各樣的綜合實踐活動用在教學中,或做游戲,或畫圖畫,或朗誦詩文,或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雖然迎合了學生的興趣,卻在不知不覺中偏離了音樂教學的重點。如在欣賞民歌時,筆者怕學生對民歌不感興趣,就加入了大量的方言(通過游戲)和各地地理、人文、風俗的介紹,整節(jié)課下來,看似學生參與度挺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可是回頭再想那節(jié)課時,卻發(fā)現(xiàn)這些其實不過是給音樂課穿上了一件看上去華麗的外衣,如果剝去這件外衣,那堂音樂課還剩下什么呢?

    音樂畢竟是一門聽覺的藝術,訓練與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才能提高學生欣賞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從而達到音樂素養(yǎng)全面提高的最終目標。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對于非音樂的耳朵,再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所以,音樂教學必須讓音樂本體回歸,教學重點要立足于聽,把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培養(yǎng)其對音樂良好的感受能力作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

    暑假培訓時,專家和老師在講座中不止一次地強調了音樂本體的地位,明確提出了聆聽是音樂課堂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和主要內容,音樂課堂上感動學生的不應是“華麗的外衣”“熱鬧的場面”,而應是音樂本身。另外,如果單憑興趣激發(fā),什么樣的音樂課堂也比不上流行音樂讓學生更感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感。

    1.要把傾聽音樂作為備課中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

    在備課中要主動地、有要求地、反復地傾聽教材音樂,熟悉教材音樂,不斷地感受、體驗和理解教材音樂,然后根據(jù)課標要求,從審美角度和對教材的把握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提問,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后才是寫教案,做課件。正如蔣文祥老師說的:從本能出發(fā)聽音樂,領悟課標聽音樂,了解學生聽音樂,剖析教材聽音樂,緊抓效果聽音樂,反思成敗聽音樂,做聽音樂的有心人。如貝多芬的《月光》,乍聽覺得像是在月下漫步,優(yōu)雅溫馨,如果反復聆聽,分析一下樂曲的低音與和弦,就并不是那么輕松愜意,而是處處體現(xiàn)著貝多芬的沉重壓抑和抗爭。這些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不經(jīng)過反復的聆聽是發(fā)現(xiàn)不了的。因此,繆麗君老師在講座中提出:要讓傾聽去叩問師生的心靈,讓傾聽去撞擊璀璨的生命火花,音樂課堂才會充滿詩意,鮮活而又深刻。

    2.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聆聽環(huán)境

    良好的音響設備和音源是演繹音樂最好的載體,如果那些經(jīng)典的音樂以音質欠佳、斷斷續(xù)續(xù)的效果播出,學生一定會大失所望。同樣,那些年代久遠、音質生澀的歌曲或樂曲,最好換成稍新穎的版本,如《紅莓花兒開》這首歌,夢之旅合唱組合演繹的就更能為學生所接受。

    3.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篇11

    文化是什么?是離我們疏離遙遠、高深奠測的星云嗎?

    洪萱在一家金融公司任職,與朋友聊天,她常常自嘲,“我們那兒啥都不缺,就是缺文化”。同事之間最愛談論的,是圣誕節(jié)去香港買金飾,春節(jié)放大假到臺灣買貴重紅珊瑚,有意無意間眼光總往各自的皮包和手機上瞟,是不是“LV”?是不是“IPhone”。物欲,固然無可厚非,但是,太旺盛、無處不在的攀比,卻讓她厭倦,想逃。

    哪里可以依歸?

    偶然的一次機會,她看到小區(qū)里張貼的廣告,古箏藝術中心招生。于是,報了名,從此進入“宮商角徵羽”、“春江花月夜”的世界。與塵世里習慣談論漲漲跌跌不同,這里只談音韻,只談絲竹。與她一起研習的,有公司白領、大學生、研究生,還有50多歲賦閑在家的中老年人。學習,是從最枯燥的基本功開始,輕攏慢捻抹復挑,她也曾經(jīng)歷過痛苦的磨合期,但漸漸地,領會了箏的妙處,“箏者,鼓弦竹身樂也。從竹爭聲?!迸c其說一開始是技法的學習,毋寧說,到后面是心境的修煉,平湖秋月的寧靜、岸芷汀蘭的清香、高山流水的悠遠,都在那寵辱不驚、怡然自得的箏聲中。

    這以后,洪萱有了兩個世界,一個車馬喧囂,一個“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不止是洪萱,都市里青年人學箏,學琴、學簫……如今已悄然成為熱潮。“不限年齡,無基礎亦可學”,招生廣告寫得平易誘人。這股潮流,一是為了減壓,當“鴨梨山大”成為不可承受之重,與世無爭的絲竹管弦便是一方世外桃源;二則為了娛己,雖說音樂不能當衣穿,不能當飯吃,卻可以當做花兒欣賞。“琴到深處是良人”,音樂的造詣到了深處,精神境界也會高,人也會出落得卓爾不群、骨骼清奇;三是為了尋友,茫茫人海,子期難覓,如果真能像《笑傲江湖》里曲洋和劉正風一樣以音律相交,肝膽相照,快莫大焉;四是為了豐富學識,每一首曲子后,都暗含歷史的掌故,熟悉它們、演奏它們,就是溯流而上,尋傳統(tǒng)文化的根……

    2.“你好!傳統(tǒng)”

    幽深傳統(tǒng)的文化,有時也與最新潮的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結緣。

    在淘寶網(wǎng)上,我就為一個店家的聰敏驚嘆過。店的名字,叫“此處販暖”,售賣的是手工刺繡中式風情的服裝。掌柜的,或許是中文系畢業(yè),至少,這方面的積累與功夫堪稱不俗,她精心寫就,的“廣告詞”,有如精美的詩行,“這世間繁華太多,掩映交錯,擦肩而過,此處有暖,此處販暖。若你喜愛,請與我一并守候,匪報也,永以為好也?!?/p>

    每一款服裝,都有雅致的名稱,如一件羊絨盤扣小披肩,名為“南有喬木”,羊絨手繡大衣,名叫“青黛拾雅圖”,還有一款絲絨短裙,名曰“踏月”……一串串產(chǎn)品介紹,如散文詩:“我是沒有見過一顆星的墜落的,破不破長空,躍不躍滄海,我都不知道,但我想得到,如果星子都沉落了,時光定是一去不復返了。

    我猜它義無反顧地墜下來,是為了挽住那不回頭的時光吧。

    官鬼臨三刑,古人言,用神被刑,事不成。它聽不進,舊時光,好時光,一并隨它去了吧?!?/p>

    一款紅色大衣,引用了《紅樓夢》里的段落,“眾人說笑出了夾道東門一看,四面粉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后一個丫環(huán)抱著一瓶紅梅……賈母喜得忙笑道:‘你們瞧,這山坡上配上他的這個人品,又是這件衣裳,后頭又是這樣梅花,像個什么?’眾人都笑道:‘這像老太太屋里掛的仇十洲畫雙艷畫’?!闭?zhèn)€是“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店鋪的“裝修”也好。配圖基本上用明清范兒,壓題的是一個女子盤坐撫琴,畫名就叫“你好!傳統(tǒng)”。

    “此處販暖”的衣服價格不低,不乏500元、600元、700元一件的服裝。但這不妨礙它成為淘寶的皇冠店鋪,粉絲們喜歡的,大概就是那種“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的范兒吧。

    和“此處販暖”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拈花鋪子”,同樣是把中國風引入服裝,頗有“江南可采釧,蓮葉何田田”的味道,執(zhí)意做原創(chuàng)設計、做手工飾品的“易覺伊人”店,以“手繪”服飾為特色的“墨言墨語”

    這些淘寶店,你很難說盡善盡美,但它們至少在追求稍許不同的風格――把古典的中國元素融入設計,讓這個無限復制、流水線式生產(chǎn)的時代,綻放出別樣的花。

    3.科學與音樂,在山路上分手在山頂上重逢

    曾凡一看起來,跟音樂不沾邊。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理學雙博士、第六屆中國優(yōu)秀青年女科學家、首屆第三世界婦女科學組織女青年科學家……這些個頭銜,都寫著邏輯性、嚴謹。作為一個從事發(fā)育與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及生物信息學等交叉學科研究的專家,她曾領導一個研究小組,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員合作,利用iPS細胞先后育出27只小黑鼠,首次證明iPS細胞具有與胚胎干細胞相似的全能性能發(fā)育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該項成果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9年世界十大醫(yī)學突破之一。

    所以,與此同時她還是個音樂天才。這消息,讓人格外驚詫。

    曾凡一4歲半開始學習鋼琴,5歲登臺演出,小學至高中都是學校和藝術團的鋼琴與舞蹈演員。

    1984年,上海首屆外國流行歌曲大賽上,她一舉奪得獨唱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