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SCI期刊 > SCIE期刊 > 生物學 > 中科院1區(qū) > JCRQ1 > 期刊介紹
評價信息:
影響因子:8.3
年發(fā)文量:706
《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是一本以PLANT SCIENCES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期刊。該刊由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Ltd出版商創(chuàng)刊于1902年,刊期Semimonthly。該刊已被國際重要權威數(shù)據(jù)庫SCIE收錄。期刊聚焦PLANT SCIENCES領域的重點研究和前沿進展,及時刊載和報道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為該領域同行進行快速學術交流的信息窗口與平臺。該刊2023年影響因子為8.3。CiteScore指數(shù)值為17.6。
New Phytologist publishes excellent, novel, rigorous and timely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in plant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Falling within four sections – Physiology &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nd Evolution – articles cover topics that range from intracellular processes through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re particularly encouraged but for guidance the journal is organized as below. We recognize that techniques from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through to modelling and system-based approaches will be applied across the whole spectrum of plant science:
? Physiology & Development: intra/inter-cellular signalling, long-distance signalling, physiology, development, eco-devo – phenotypic plasticity, transport, biochemistry.
? Environment: global change and Earth system functioning, environmental stress, ecophysiology, plant–soil interactions, heavy metals.
? Interaction: plant–biotic interactions (including viruses, prokaryotes, oomycetes, fungi/mycorrhizas, viruses, nematodes and insects), symbionts, endophytes, pathogens, plant microbiome, fungal genomics, multitrophic systems, plant–microbe–soil interactions.
? Evolution: molecular evolution, population or quantitative genetics, mating systems, phylogenetics, speciation, plant–enemy coevolution, evo–devo.
《新植物學家》刊登植物科學及其應用領域中優(yōu)秀、新穎、嚴謹且及時的研究和學術成果。文章分為四個部分——生理學與發(fā)育、環(huán)境、相互作用和進化——涵蓋從細胞內(nèi)過程到全球環(huán)境變化等主題。特別鼓勵跨學科方法,但為便于指導,本期刊的組織結構如下。我們認識到,從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功能基因組學到建模和基于系統(tǒng)的方法,這些技術將應用于整個植物科學領域:
? 生理學與發(fā)育:細胞內(nèi)/細胞間信號傳導、長距離信號傳導、生理學、發(fā)育、生態(tài)發(fā)育 - 表型可塑性、運輸、生物化學。
? 環(huán)境:全球變化和地球系統(tǒng)功能、環(huán)境壓力、生態(tài)生理學、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金屬。
? 相互作用:植物-生物相互作用(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卵菌、真菌/菌根、病毒、線蟲和昆蟲)、共生體、內(nèi)生菌、病原體、植物微生物組、真菌基因組學、多營養(yǎng)系統(tǒng)、植物-微生物-土壤相互作用。
? 進化:分子進化、群體或數(shù)量遺傳學、交配系統(tǒng)、系統(tǒng)發(fā)育學、物種形成、植物與敵人共同進化、進化與發(fā)育。
《New Phytologist》(新植物學家)編輯部通訊方式為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5774。如果您需要協(xié)助投稿或潤稿服務,您可以咨詢我們的客服老師。我們專注于期刊投稿服務十年,熟悉發(fā)表政策,可為您提供一對一投稿指導,避免您在投稿時頻繁碰壁,節(jié)省您的寶貴時間,有效提升發(fā)表機率,確保SCI檢索(檢索不了全額退款)。我們視信譽為生命,多方面確保文章安全保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或稿件內(nèi)容。
2023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 | 1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 | 1區(qū) | 是 | 否 |
2022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 | 1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 | 1區(qū) | 是 | 否 |
2021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 | 1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 | 1區(qū) | 是 | 否 |
2021年12月基礎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 | 1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 | 1區(qū) | 是 | 否 |
2021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 | 1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 | 1區(qū) | 是 | 否 |
2020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 | 1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 | 1區(qū) | 是 | 否 |
基礎版:即2019年12月17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13個大類,期刊范圍只有SCI期刊。
升級版:即2020年1月13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升級版(試行)》,升級版采用了改進后的指標方法體系對基礎版的延續(xù)和改進,影響因子不再是分區(qū)的唯一或者決定性因素,也沒有了分區(qū)的IF閾值期刊由基礎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期刊范圍有SCI期刊、SSCI期刊。從2022年開始,分區(qū)表將只發(fā)布升級版結果,不再有基礎版和升級版之分,基礎版和升級版(試行)將過渡共存三年時間。
JCR分區(qū)等級:Q1
按JIF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PLANT SCIENCES | SCIE | Q1 | 11 / 265 |
96%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PLANT SCIENCES | SCIE | Q1 | 7 / 265 |
97.55% |
Gold OA文章占比 | 研究類文章占比 | 文章自引率 |
37.11% | 89.66% | 0.05... |
開源占比 | 出版國人文章占比 | OA被引用占比 |
0.28... | 0.13 | 0.17... |
名詞解釋:JCR分區(qū)在學術期刊評價、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方向引導以及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期刊影響因子的精確計算和細致劃分,JCR分區(qū)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期刊在同一學科領域內(nèi)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科研人員準確識別出高質(zhì)量的學術期刊。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 指數(shù) | ||||||||||||
17.6 | 3.007 | 2.327 |
|
名詞解釋: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數(shù)據(jù)庫的全新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 2021 的計算方式是期刊最近4年(含計算年度)的被引次數(shù)除以該期刊近四年發(fā)表的文獻數(shù)。CiteScore基于全球最廣泛的摘要和引文數(shù)據(jù)庫Scopus,適用于所有連續(xù)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期刊。目前CiteScore 收錄了超過 26000 種期刊,比獲得影響因子的期刊多13000種。被各界人士認為是影響因子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歷年中科院分區(qū)趨勢圖
歷年IF值(影響因子)
歷年引文指標和發(fā)文量
歷年自引數(shù)據(jù)
2019-2021年國家/地區(qū)發(fā)文量統(tǒng)計
國家/地區(qū) | 數(shù)量 |
USA | 793 |
CHINA MAINLAND | 562 |
GERMANY (FED REP GER) | 373 |
England | 322 |
Australia | 267 |
France | 255 |
Spain | 161 |
Canada | 156 |
Switzerland | 125 |
Japan | 101 |
2019-2021年機構發(fā)文量統(tǒng)計
機構 | 數(shù)量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177 |
INRAE | 172 |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 | 160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 157 |
MAX PLANCK SOCIETY | 97 |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 | 76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 75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 71 |
UK RESEARCH & INNOVATION (UKRI) | 67 |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56 |
2019-2021年文章引用數(shù)據(jù)
文章引用名稱 | 引用次數(shù) |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mycorrhizal symb... | 115 |
Elucid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med... | 112 |
Hydrogen peroxide metabolism and functio... | 85 |
The controversies of silicon's role in p... | 77 |
Source and sink mechanisms of nitrogen t... | 75 |
Advances and current challenges in calci... | 64 |
Drivers and mechanisms of tree mortality... | 63 |
Plant carbon metabolism and climate chan... | 60 |
Research frontiers for improving our und... | 51 |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uncovering co... | 50 |
2019-2021年文章被引用數(shù)據(jù)
被引用期刊名稱 | 數(shù)量 |
NEW PHYTOL | 2802 |
FRONT PLANT SCI | 2496 |
J EXP BOT | 1140 |
SCI REP-UK | 1133 |
PLANT SOIL | 1013 |
INT J MOL SCI | 901 |
TREE PHYSIOL | 810 |
FORESTS | 787 |
SCI TOTAL ENVIRON | 745 |
PLANT CELL ENVIRON | 692 |
2019-2021年引用數(shù)據(jù)
引用期刊名稱 | 數(shù)量 |
NEW PHYTOL | 2802 |
PLANT PHYSIOL | 2024 |
P NATL ACAD SCI USA | 1784 |
PLANT CELL | 1608 |
PLANT J | 1276 |
NATURE | 1133 |
SCIENCE | 1073 |
J EXP BOT | 944 |
PLANT CELL ENVIRON | 913 |
FRONT PLANT SCI | 553 |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7.7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9 days; Review time: 6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82 days; 約2.7個月 約7.8周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8.1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6 days; Review time: 4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54 days; 約4.1個月 約6.8周
中科院分區(qū):3區(qū)
影響因子:3.3
審稿周期:約17.72天 11 Weeks
中科院分區(qū):2區(qū)
影響因子:5.8
審稿周期: 約2.4個月 約7.6周
中科院分區(qū):2區(qū)
影響因子:5.1
審稿周期: 約1.9個月 約2.7周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98.4
審稿周期: 約3月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5774。